赶歌圩怎么读(赶歌圩的圩怎么读)深度揭秘
武鸣区马头镇四月初四祈丰暨骆越民俗文化旅游节4月29日开幕
三月三, 广西独有的六天假期, 让广西人玩得嗨翻了天 你是不是意犹未尽还在怀念那爽歪歪的节日? 这一周, 五一劳动节连带周末3天假期, 你想好去哪儿玩了吗?。
如果没有, 你可以把目光转向这里:壮乡武鸣“壮族四月四”祈丰暨骆越民俗文化旅游节活动时间:2017年4月29日活动地点:南宁市武鸣区马头镇骆越文化广场活动内容如下:
活动究竟有没有玩头?值不值得一去?老冯不敢打包票,但是我这里有往年的活动精彩图片奉上,相信看完这些,你一定已经心痒痒了。1民族竞技:过独木桥【以下图片由武鸣网友黄绍武拍摄,感谢诚意提供。】
2顶竹杠
3捕鱼比赛
4水斗比赛
部分图片由马头镇政府提供
如果你以为马头镇只有到四月初四才有看头,那你就大错特错了马头镇不仅风光无比秀美,还是骆越古国最早的遗址腹地,骆越文化古迹灿烂辉煌可以这么说,到马头镇,要看风光有山水,要历史有历史,商周时代出土的古墓群一大堆啊。
老冯这么说绝不是吹牛,有图有证据: 【马头风光】
马头镇位于武鸣区东部,距离城区所在地37公里,与上林县明亮镇接壤。大明山最高峰龙头峰就在其境内,在驴友圈内,龙头峰是一处必到的最佳出游圣地。
大明山主峰—龙头峰生态养生体验游,马头龙头山是大明山最高峰,海拔1760米,从马头镇全曾村出发沿途山泉飞瀑、奇石秀木,是集养生、探秘、休闲于一体的最佳选择马头镇骆越文化广场中原生态的山泉游泳池、人工泉水叠瀑、一湖双岛等都灵巧鲜活的运用了原生态大明山泉水,“四月四”主会场就是如此清凉、如此生态。
【马头文物古迹众多】元龙坡是最早最大的骆越墓葬群,元龙坡商周墓葬群位于武鸣区马头镇马头街东面500米的元龙坡上,“元龙”为壮语地名,意为龙颈墓葬群约有古墓500多座,于1985年10月发现,1986年11月至1987年由广西文物工作队、南宁文物管理委员会和武鸣区文物管理所组织发掘,共发掘清理了350座墓葬,出土文物1000多件,年代为商代晚期至西周早期,是骆越古地发现的最早和最大的青铜文化墓葬群。
出土的战国时期大铜鼓
安等秧战国墓——骆越国的特色兵器墓1985年10月15日至28日,广西壮族自治区文物工作队、南宁文物管理委员会和武鸣区文物管理所联合对安等秧古墓群进行了发掘,共清理了86座古墓,出土文物205件经专家鉴定,认为是战国时代的文物。
安等秧古墓群出土的主要器物有青铜器86件,其中青铜剑15件,青铜矛6件,青铜钺2件,青铜箭簇6件,青铜斧31件,青铜刮刀8件,青铜镯10件,青铜钏1件,青铜带钩2件,青铜铃5件。
勉岭——出土骆越古国高级礼器的墓葬勉岭是武鸣区马头镇全苏村前的一个小土岭,壮语名叫“内勉”1974年1月在这里出土了一件色泽晶莹、纹饰瑰丽的国宝级的青铜牛首提梁卣和一件青铜戈据考证,青铜卣是商代晚期的遗物,距今已有3000多年。
这是广西发现的最早的最高级别的青铜器目前这一件文物已成为广西博物馆的镇馆之宝
敢猪岩商周岩洞葬墓位于武鸣区马头镇那堤村西南面3公里的一座石灰岩山头的半山腰1974年,曾在这一山洞中出土了1件青铜戈,青铜戈形制与中原商周时代的青铜戈相似,估计敢猪岩墓葬的年代亦为商周2006年8月19日,广西文物考古研究所专家开始对这个岩洞葬进行发掘考察,发现了8具骨架,出土了玉器1000多件,是广西开展岩洞葬考古工作以来发现玉器最多的一次。
敢猪岩随葬的陶器多被打碎,完整的陶器有10多件,出土文物中“豆”和T形玉饰等器具在广西还是首次发现出土的玉石器以玉环、珏、管珠为主,玉器制作工艺精致,令人叹为观止玉珠只有1毫米大小,中间有一细孔,3000年前,这种玉环珠子究竟是用何种方法加工如今还不得其解。
敢猪岩墓葬的方式也较独特,遗骸中的胸部骨头呈黑色,有被火烧痕迹,说明死者是经火化后下葬的,但背部骨头呈黄色,没有被火烧的痕迹,这种丧葬现象,其原因现还无法确切解释初步推测,可能是古骆越人的一种宗教礼仪。
马头还有一棵被称为神树的”会流血的树“——葑树
一刀砍下去后不到五分钟,树皮渗出红色的汁液如同人血一般
这棵古树2014年上了央视纪录片古树位于马头镇敬三村雅加屯【知多点】 百色市为何叫"百色"读音:bo se,原因竟然是因为武鸣马头的古兵寨古兵寨据《武鸣区志》记载,明清时期,武鸣有五个兵寨,就有两寨即镆铘寨、博涩寨在马头乡,镆铘寨在马头乡东南的郞三村,明洪武元年(1368年)设巡检司,设巡检一员,万历十三年(1585年)的防守弓兵达到113名。
博涩寨在敬三村百硕屯,是一个古城寨的遗址原来是一个用石头围砌的城寨,因群众世代挖城基石做房子的基石,原来的城墙已难觅踪影敬三村的博涩古寨是现在百色市名字的前身清代壮族著名文人黄君钜编撰的《武缘县图经》卷三25页《地略下·古迹》记载:“博涩废寨(读史方舆纪要)县东六十里。
谨案:故址在今马头圩文村,后不知何时移驻土田州西境,仍曰博涩寨巡司,即今百色厅也百色盖即博涩之讹”而同书另一条目又记载:“镆鎁废寨……今马头圩朗三是其故址”民国编撰的《武鸣区志》卷二《地理考·隘》中记载:“按:镆鎁故址今在文村,距县七十里。
博涩今无迹可指”文村也就是朗三村,可知黄君钜认定博涩寨在文村不确,在朗三村文村的是镆鎁废寨实际上博涩寨故址在敬三村,现敬三村还有“百硕”的村名,这是博涩寨的地名遗存因此,敬三村的博涩古寨是现在百色市名字的前身。
考察发现,在敬三村覃庞屯的宗祠还是国民党抗日指挥部旧址宗祠大门两边墙上还留有用红色和黑色墨写画的国民党的抗日地图、宣传标语等遗迹敬三村与宾阳、上林两县交界,是古代步行从宾阳通往上林、经武鸣地界直入马山的重要关口,民间有宋代大将狄青通过这里偷袭昆仑关而平定农智高的传说。
至今在该村的东面的雅家屯伏达山、北面的伏棚坡、西面的岜崖山后仍有古代至近代所修筑的四个泥墙堡垒可见,敬三村自古至今就是一个重要的军事要塞【马头镇为何要过四月初四这个节日呢? 而且,它为什么辣么隆重呢?】
农历四月初四是马头镇最有特色的节日古代农历四月播秧季节开始前,各村屯都要举行祭祀祖母神的仪式,祈求祖神降雨、保佑稻谷丰收,并在祭祀后举行歌圩后来这一民俗演变为节日,即祈丰节在农历四月初三开始唱戏祭神,邀请亲朋好友聚宴对歌,此时附近村屯青年男女结群赶歌圩,以山歌对唱传达男女情爱,歌圩通宵达旦,聚宴对歌活动延续到四月初四,这就是马头镇“四月四”歌圩的来历。
四月初四节日主要的活动有:(一)杀猪待客骆越人自古好客重情村民一般在“干栏”(高脚屋)下养猪,每逢佳节,当四宾朋好友前来共庆节日时,就杀猪做菜待客,以示隆重亲戚好友会先受到邀请前来参与杀猪,第一餐同吃灌血猪肠,于是有了壮家人对铁朋好友称为“猪肠老同”的雅号。
旧时杀猪过节,亲朋相会,对酒当歌,喜庆三天,也不忍散席,可见壮乡古人情深谊重(二)敬牛洗牛在古骆越文化中,牛的一生都是勤劳的,而且是人类的忠实朋友,给它洗澡、喂草首先是感谢牛一年来辛苦的劳作,另一方面是因为过了“四月四”后农忙开始了,牛又要开始一年的农忙。
这一天,要清扫牛棚,给牛洗刷身体;牛儿沐浴时,还要敲鼓助兴这一天是绝对不能打牛的,如果打了牛,就会把牛魂惊跑,对农事大为不利举行敬牛仪式的时候,全家坐在满酒席的桌边,由家长牵牛绕桌一周,同时唱起敬牛歌,喂牛吃五色饭。
最后,全家站起来抚摸牛背,表示对牛马祝福 (三)公祭社王庙和龙母庙古代的马头乡常在农事开始前请师公来跳骆垌舞祭神求雨,同时凑钱请古戏团来唱戏,大家一边看戏,一边等雨,活动连续数日,直到降雨祈雨庙宇设在敬三村伏棚屯村口路旁的山坡上。
以前有戏台、庙宇和神像,据说,求雨很灵验,求晴天也行,58年时现只留有遗址遗迹据骆垌舞经书记载,骆垌舞即骆越点兵舞,源于马头镇,现全县仅存的玉泉骆垌舞师公队所演舞步套路为马头流传出去,民间传说是龙母点兵的招式,具有娱神、祝愿、驱邪的神力。
(四)举行“多锅”宴“多锅”宴,也叫“多哥”宴据传说,古时群众自发凑钱、凑物来四边地头举行祭拜四神禾神活动祭拜活动之后大家开始举行“多锅”聚宴,参加人员原来以全村各户成年男子为主,由村中德高望重的老人主持,后来女人和小孩也可参加,聚宴一般是在野外搭棚或露天进行,大家在一起大块吃肉、大碗喝酒的同时,共同商量讨论族中大事等事宜。
聚宴规模可有“百人宴”甚至“千人宴”,是村屯举办重大公共活动时的一个隆重的聚餐习俗 (五)篝火夜歌圩古时候,骆越人为了保留火种、驱赶野兽、烤煮食物、避寒取暖等目的,常年点燃火堆不熄灭,与火相伴,于是形成了火崇拜的习俗。
在节庆日子天色将黑的时候,村中族老用打火石或从存放火种的火盆里点燃篝火的火种火把,再传递给村里的优秀青年点燃篝火的柴堆 各村寨男女相约赶歌圩,大家点燃火把,从各屯陆续出发,延绵相连的火把阵列在乡间形成火龙游弋、四野辉映的奇观情景。
在田边、道旁,相约而来的十人、二十人大家把火把集中成篝火堆,载歌载舞,直到第二天黎明,通宵达旦,尽情歌唱介绍了这么多武鸣马头镇的风光和古迹、文化典故,相信已经有不少人心动了关键的问题来了,马头镇怎么去呢?。
路线:南宁——武鸣县城——走武鸣马山二级路约30公里左右到小陆圩右转——约四五公里即到马头镇。马头镇距离武鸣县城37公里左右。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