韡(韡转换成简体是哪个字)难以置信

Mark wiens

发布时间:2024-01-06

有个朋友的名字中有一个韡字,笔画很多,以前从没见过。按照不认识的字念半边的选择,这个字不是念“伟”就是念“华”。到底该念什么?韡,音“伟”, 意

韡(韡转换成简体是哪个字)难以置信

 

有个朋友的名字中有一个韡字,笔画很多,以前从没见过。按照不认识的字念半边的选择,这个字不是念“伟”就是念“华”。到底该念什么?

韡,音“伟”, 意思是光明美丽的样子按照汉字简化的原则应当写作“韦华”可是,GBK大字库没有收录“韦华”一字,却收录了未简化的“韡”字可能是这个字太过生僻,那些专家做简化方案的时候把它给忘了但是现代汉语大辞典,却有简体“韦华”这个字,可惜,手机里却只能打出韡,却无法打出简体字。

汉字演变的历史,可以上溯到商周时期的甲骨文甲骨文是一种象形文字,大部分都可以望文生义后来,衍生出金文大篆李斯又统一为小篆在我看来,这两种弯弯曲曲的篆书比甲骨文还要难懂后来,无数先人去芜存菁,汉字由小篆发展成更容易书写和辨识的隶书。

这种蚕头雁尾的的写法现在看起来也很漂亮直到晋代,出现了一位伟大的书圣王羲之,传说他和王献之父子俩是楷书的真正创始人,他们吸取了篆书圆转笔画,也保留了隶书的方正平直,去掉了“蚕头燕尾”,使汉字的方方正正结构固定下来。

直到今天,大家使用的汉字依然保留着这种结构王羲之的《兰亭序》被推崇为书法作品中的最顶级之后,唐朝出现了很多草书大师但草书并不是唐人首创史记记载:“战国时,楚怀王使屈原造宪令,草稿未上,上官氏见而欲夺之,屈平不与。

盖草书之祖起于”说的是楚怀王让屈原写一部宪法,还没有完成,就被上官大夫看到了并想抢夺过来,屈原不给两个人就打了起来这可能就是草书的起源吧说不定三闾大夫就是草书的创始人后来,西汉的黄门令史游创立了章草后汉的张芝又创立了今草。

到了唐代,张旭和怀素出现了,狂草开始兴盛起来现在看日本的平假名和片假名就很像草书的偏旁部首至于行书,我觉得就是楷书多了一些连笔规规矩矩的写汉字楷书,由于笔画太多,很慢很麻烦而学习草书的专业性又很强从清朝开始,就有人想简化汉字。

到了近代,就连鲁迅和胡适等人也在积极促进汉字的简化有人甚至想把汉字简化成像西文那样的字母直到建国以后,汉字经历了两次大的简化一次是在1956年1月28日,国务院第23次会议通过《关于汉字简化方案的决议》,31日在《人民日报》正式公布,在全国推行。

史称“第一次汉字简化方案”这次汉字简化的影响非常大,也是我们现在使用的简化字1975年,文字改革办公室拟订了《第二次汉字简化方案(草案)》1978年4月到7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等部门分别发出内部通知,在中小学课本、教科书和报纸、刊物、图书等方面停止使用二简字。

过度简化汉字的行为被终止了,虽然看起来像一场闹剧,却留下了很多啼笑皆非的东西。至今,在一些偏远的地方,还能够看到这些不伦不类的二简字。

汉字都被专家们简化到了这种地步,这个“韡”字居然成了漏网之鱼,是不是有一种惊喜的感觉?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