洙(洙泗)原创
根据资料记述,孔子周游列国返鲁后,在此删诗书、定礼乐、系周易,并聚徒讲学,整理古籍。汉代至宋金均名讲堂,元代改称洙泗书院。
洙泗源泉,华夏之端华夏文化与洙水、泗水密不可分 古泗河流域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泗水发源于沂蒙山脉,源头在泗水县的泉林镇,这里就是人文初祖伏羲降生的地方——雷泽洙水是泗水的一条支流,发源于曲阜,由泉水平地喷涌形成。
七千至五千年前,伏羲氏、女娲氏、炎帝、黄帝、少昊帝一脉相承,龙凤图腾肇始于此现有羲皇庙、伏羲陵、蚩尤冢、寿丘(轩辕黄帝出生地)、少昊陵、北辛文化遗址、大汶口文化遗址、龙山文化遗址等考古学家唐兰先生认为,“大汶口文化属于古史传统上的少昊时代”。
炎黄二帝都曾经在这里建都,尧舜禹等上古圣王的后人封地几乎都围绕在曲阜周围,可以证明洙泗流域是华夏文化的正源,是中华文脉所在,这里是灵水灵土,无比神圣
洙泗书院,原名先师讲堂,历代受人凭吊和膜拜。
中国书院的历史通常从唐代算起,但是洙泗书院的历史却有2500年之久根据资料记述,孔子周游列国返鲁后,在此删诗书、定礼乐、系周易,并聚徒讲学,整理古籍汉代至宋金均名讲堂,元代改称洙泗书院
《阙里文献考》记载:"汉时诸弟子房舍、井瓮尤存,光武帝击破董宪于昌虑还,过鲁,坐孔子讲堂,顾指子路室诣左右曰:此吾太仆之室也"元至元三年(1337),孔子第55代孙孔克钦任曲阜县尹,在旧址上创建书院,任命孔子第。
53代孙孔滨为山长,因书院位处泗水以南、洙水以北,故以"洙泗"命名明清代各朝相继整修,到民国期间,殿、堂、门、庑等各项建筑仍旧十分完备 1988年大修,并重建外围墙今存建筑40余间,分为三区,东区有更衣厅,西区为礼器库、神庖、神厨,中区为大门、讲堂、大成殿、两庑,院前有神道,神道的尽头为牌楼,楼额大书。
"洙泗书院"四字 洙泗书院现占地19388平方米院内古柏参天,深幽雅静,丰草盈地,步入这林木蓊郁,恬静幽深的古老书院,别有一番情趣 洙泗书院就坐落在洙水和泗水之间,紧紧守住了华夏文化的心脉。
洙泗书院是儒家学子求学的圣地修习儒学必须要做到定与静,这里能帮助人进入定静状态 书院研究专家,著名学者江堤先生体验后曾言到:"华美的彩饰、繁芜的殿宇、青苍如云的古柏,都不如这散发出天堂气息的宁静,给人以超越时空的震撼……。
"儒生修身进入定静之后,心灵才能得到升华江先生说:"我的感觉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好过,灵魂处于一种飞升的状态之中"人的心灵在特定的空间才能连接特定的记忆当心中充满诚敬的时候就可以穿越遥远的岁月感受先师晚年在此里讲学的情景,仿佛就坐在他身旁,与三千弟子七十二贤一起聆听他讲述天地大道,传播仁爱精神,描绘大同世界。
他就是在这里启发世人如何找到真我,收获人类共有的福祉,如何防止内乱、战争,营造出和平的生存空间他晚年在这里整理典籍传授礼乐教化,汇集中华文化之大成于此地所以说洙泗书院是儒家书院的祖庭,是儒家学子求学悟道的真正宝地。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