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的拼音(苏辙的拼音)全程干货

Mark wiens

发布时间:2024-01-06

一、文字演变二、姓氏读音拼音:sū注音:ㄙㄨ繁体字:囌蘇旧繁体字/异体字:蘓汉字结构:上下结构造字法:艹简体部首:艹五笔86:ALWU五笔98。

苏的拼音(苏辙的拼音)全程干货

 

一、文字演变

二、姓氏读音拼音:sū 注音:ㄙㄨ 繁体字: 囌 蘇旧繁体字/异体字: 蘓汉字结构: 上下结构造字法:艹简体部首: 艹

五笔86:ALWU 五笔98:AEWU UniCode:U+82CF 四角号码:44330 仓颉:TKSC GBK编码:CBD5 规范汉字编号: 0677

苏的部首笔画: 3总笔画: 7笔 顺: 横竖竖折撇捺捺

植物名(“紫苏”或“白苏”的种子,称“苏子”)指须头下垂物:流苏昏迷中醒过来:苏生苏醒死而复苏缓解,解除:以苏其困特指“江苏省”、“苏州市”:苏剧苏绣(苏州的刺绣)前“苏联”的简称中国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曾把当时的工农民主政权组织称为“苏维埃”;把当时的根据地称为“苏区”。

姓。

蘇、蘓 sū 〈名〉(1) (形声从艸,稣( sū )声从艸,与植物有关本义:植物名,即紫苏)(2) 同本义唇形科一年生草本植物茎方形,叶两面或背面带紫色,夏季开红花或淡红色花茎、叶、种子入药,嫩叶古用以调味,种子可榨油。

如:苏子(紫苏和白苏的种子可以入药、榨油)(3) 柴草樵苏脂烛,莫非种植之物也——《颜氏家训》(4) 须状下垂的饰物金车玉作轮,踯躅青骢马,流苏金缕鞍——《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5) 苏维埃的简称。

如:苏区(6) 江苏省的简称如:苏剧(7) 苏州市的简称如:苏杭(苏州和杭州的并称);苏裱(苏州裱字画的技艺)(8) 原苏联国名如:中苏关系(9) 姓蘇、甦、穌 sū 〈动〉(1) 更生死而复生谓之苏——《小尔雅·广名》。

苏,俗作甦——《集韵》蘇,息也,死而更生也——《广韵》更生为苏——《颜氏家训·杂艺》震苏苏——《易·震卦》傒予后,后来其苏——《书·仲虺之诰》蛰虫昭苏——《礼记·乐记》苏世独立——《楚辞·九章·橘颂》自言身化促织,轻捷善斗,今始苏耳。

——《聊斋志异·促织》(2) 又如:苏息(再生滋长);苏生(苏醒;复活);苏更(复活;苏醒);苏复(恢复)“穌”(3) 另见 sū (稣)

蘇 sū 〈动〉(1) 唤醒;昏迷后醒过来 近抚之,气息惙然喜置榻上,半夜复苏——《聊斋志异·促织》(2) 又如:苏省(苏醒);苏活(苏醒;复活);苏兴(犹苏醒)(3) 割草;取草行者践其首脊,苏者取而爨之而已。

——《庄子·天运》(4) 引申为取苏粪壤以充帏兮——《离骚》(5) 困顿后获得休息如:苏息;苏坐(散坐;随便坐)(6) 拯救;解救如:苏困(解除困苦);苏枯(使枯萎的草木复活比喻使困顿、灾难中的人得到拯救);苏世(犹醒世)。

(1) 蘇、囌 sū (2) “噜囌”( lūsū),即“噜苏”( lūsū)三、姓氏起源源流一出自己(妃)姓,为颛顼高阳氏的后裔颛顼玄孙吴回之子陆终有六子,长子樊居于昆吾,后发展为强大的部落,史称昆吾氏,为己姓。

周武王时,其后裔有司寇忿生,受封于苏国,称为苏忿生,后迁于温邑(今河南省温县西南),为史料中明确记载的苏姓第一人春秋时,苏国被狄(我国古代对北方少数民族的统称)人攻灭其国人便以国名为氏,称苏氏其得姓始祖为苏忿生。

源流二来自外族的改姓汉晋时辽东乌桓部的苏姓人、南北朝北魏时鲜卑族拔略氏族随孝文帝迁都洛阳以后,实行汉化,单姓苏氏汉晋时辽东乌桓、北宋时西夏党项族、金国女真族均有改苏姓者清朝满洲八旗中苏佳氏、苏都哩氏、苏尔佳氏等改为苏姓,锡伯族苏木尔氏、裕固族苏勒都斯氏以及彝族阿苏氏、达斡尔族乌尔克氏,亦改姓苏。

四、得姓始祖苏忿生商末苏国被侵并后,一支苏人迁居姑苏(今江苏省苏州市),北上的一支继续北迁襄国的苏人亭(今河北省邢台西南),接着迁到完县西南的苏而留在苏岭的苏人归顺了周朝,首领苏忿生入朝作周武王的司寇,被封于苏,国都温(今河南省温县),春秋时(公元前650年)苏国灭于狄。

苏姓后裔子孙尊称苏忿生为得姓始祖

五、人口分布夏朝中期,帝槐(或帝芬)封昆吾氏后裔于有苏(今河南省辉县境内),史称有苏氏苏国历夏商两代,商末苏国灭,族人以苏为氏,苏人四散一支苏人东迁姑苏,即今江苏省苏州市一支北上邺西苏城,即今河北省临漳县西。

在周武王灭商后,北上的一支继续北迁襄国的苏人亭,即今河北省邢台西南接着迁到完县西南的苏而留在苏岭的苏人归顺了周朝,首领苏忿生入朝作周武王的司寇,被封于苏,国都温,即今河南省温县春秋时公元前650年苏国灭于狄。

苏姓的一支南迁湖南省梅山一带成为梅山蛮,宋初进一步南迁,与土著混居,一部分成为瑶族的先民,大部分成为湖南、广东、广西的汉族苏姓先秦时苏姓主要活动在河南、河北,战国时苏姓一支迁居湖南、湖北,秦汉之际开始往山东播迁,汉武帝时苏建讨伐匈奴有功,被封为平陵(今咸阳市西北)侯,此支苏姓又派生出扶风苏姓、武功苏姓、蓝田苏姓。

汉末群雄割据,苏姓一支由河内迁四川眉山,苏轼、苏辙即出生于此魏晋南北朝时北方战乱,中原苏姓大举南迁,晋朝时江苏、浙江、安徽和广东等地已有了苏姓的足迹唐朝时苏姓移民四川,两次中原南下移民福建,在福建得到了稳定的发展。

北宋时苏姓进一步大批西进川滇,南下两广,并越过边疆进入越南、老挝、泰国明清两朝苏姓多次移民台湾,如今苏姓已成为台湾的大姓苏姓,中国姓氏当代中国人口排行第41位,宋版《百家姓》中排行第42位起源于周时武王封颛顼高阳氏后裔忿生于苏国,属以地为氏,后人追尊苏忿生为得姓始祖。

苏姓约有611多万人口,占中国总人口的0.47%主要分布于河北、广东、河南、福建,这四省区苏姓人口占苏姓总人口的40.3% 宋朝时期,苏姓大约有46万余人,约占全国人口的0.59%,排在第三十三位苏姓第一大省是四川,约占全国苏姓总人口的43%,占四川总人口的2.5%。

在全国的分布主要集中于四川、福建,这两省的苏姓大约占苏姓总人口的57%;其次分布于陕西、河南、山东,这三省的苏姓又集中了22%全国已初步形成了西四川、东南福建、北陕豫鲁三块苏姓人口聚集区明朝时期,苏姓大约有37万人,约占全国人口的0.4%,为明朝第六十四位大姓。

宋、元、明600年全国人口纯增长率是20%苏姓人口增长为负值,比宋朝净减少了9万广西为苏姓的第一大省,约占苏姓总人口的19%在全国的分布主要集中于广西、福建(11%)、山东(11%)、广东(9%),这四省苏姓大约占苏姓总人口的50%;其次分布于江西、安徽、浙江、河北、江苏、山西,这六省的苏姓又集中了35%。

南方苏姓在这600年中有了长足的发展,而宋朝的苏姓大省四川,在明朝时人丁锐减宋、元、明600余年,苏姓的分布总格局变化较大,其人口主要由北方向东南迁移,由西向南方迁移全国重新形成了南部桂粤闽和北方山东两大块苏姓人口聚集地区。

当代苏姓的人口606万,排在全国第四十四位,大约占全国人口的0.46%从宋朝至今1000余年中,苏姓人口的增加率呈“∨”形主要分布于广东、广西、河南、福建、山东五省区,大约占苏姓总人口的40.3%;其次在河北、四川、台湾、安徽、江苏、湖南,这六省集中了苏姓总人口的24.3%。

广东约占苏姓总人口的15%,为苏姓第一大省形成了南方两广闽台、北方豫鲁冀两块苏姓集中分布区

六、家谱文献武功苏氏澄江族谱,苏宗振,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江苏常州苏氏族谱,民国年间江苏吴县歙县迁苏潘氏家谱,(民国)潘廷燮等,民国三年(公元1914年)鄞竹庄苏氏宗谱,俞廷兰、胡德坊,民国八年(1919年)

昌国苏氏宗谱,苏忠谔,民国二十三年(1934年)江苏常州苏氏族谱,(民国)苏清泉、苏凤岐,民国三十七年(公元1948年)江苏江阴澄江苏氏谱,(清)苏宗振,清光绪二十六年(公元1900年)江苏常熟琴川苏氏支谱,(清)苏錞,清朝年间

苏氏族谱,清同治元年(公元1862年)苏氏族谱,(清)苏邦璋,清光绪三十三年(公元1907年)苏氏族谱,苏时鉴,清光绪七年(1881年)苏氏重修族谱,(民国)苏齐盛,民国四年(公元1915年)江西波阳苏氏初修宗谱,(清)苏兆熊、苏孟暘等,清道光八年(公元1828年)

苏氏次修族谱,清同治三年(1864年)新安苏氏族谱,苏大,明成化二年(公元 1466年)通谱新编苏氏大族谱,(现代)颜中其,1994年广西省北流市苏氏家谱主修,(现代)苏伟文,2014年2月11日苏氏族谱附武功书院世谱,苏天祥,民国十八年(1929年)

七、郡望堂号郡望武功郡:战国时期孝公置,治所在今陕西眉县东扶风郡:汉武帝太初元年置右扶风,为三辅之一三国魏时改为扶风郡,治所在槐里蓝田县秦置县,再今陕西省蓝田县河南郡:汉高帝二年置郡,治所在雒阳相当于今河南省黄河以南洛水、伊水下游及黄河以北原阳县。

河内郡:年龄时期初汉之际置郡,治所在怀县。相当于今河南省黄河以北,京汉铁路以西地区。

堂号武功、扶风、蓝田、洛阳、芦山、嵋山等八、字辈排行四川广安苏氏字辈:“德广公添伯盛贤宗政纲自仲子启云金文洪长永大廷万理明怀忠声荣至仁厚世代兴慈良存善道正直树仪型敬祖承庐眉雄才毅华卿凯湖甲故賨砺志展鹏程”。

四川南充苏氏字辈:“应笔丹成安怀大中文子世代兴云华克光绍万己”四川广元苏氏字辈:“承启永自奉 君玉正宏仁 清朝必世代 荣光万绍兴”四川资阳苏氏字辈:“永远於宗世大荣龙登金光玉绍先德贤才必振兴”湖南靖州苏氏字辈:“应再正昌才茂光元万仁君同秀世明宗大义乾坤武功为藩祖泽余庆笃生哲贤广昭帝德永锡周官汉封节显唐选尤宣麟阁焕美凤昭增欢侯伯爵列少保禄颁平林重任南阳久安笔珍许国文着眉山清高志远刚直履端善行积福奇术登纯孝可表道学相传谟谋克绍统绪长延天佑启后炳耀千年”。

湖南益阳苏氏字辈:“固能福文盛志彦祖崇永安成国正天心顺光昌启后英圣道昭隆运贤良显大名其祥开世业有子绍宗勋选士惟升秀傅家益尚清万邦同照曜端拱庆承平”湖南醴陵苏氏字辈:“金克渊志祖廷国可眉正仁开景运新怀忠本孝尚清纯敬承先泽家光永树德扬名振汉滨”。

湖南湘潭苏氏字辈:“□珔仁开景运新怀忠本孝尚清纯敬承先泽家光永树德扬名振汉滨”湖南靖州苏氏字辈:“云益应再政昌才茂光元万仁均同秀”湖南武冈苏氏字辈:“光景良开养贤书是本文”福建漳州苏氏字辈:“文佛郎言五十干启国崇潜惟恒允用奕世振家风孝友承宗志诗书迪俊英伯仲和叔季科甲永联登”。

福建同安苏氏字辈:“平存世子德君国有道庆象贤允克盛守法宜永宁文章灿奕冀勋猷振盈廷嘉谋昭伦绪踵懿耀景声”。陕西西乡苏氏字辈:“天克世美丙德林赔建桂香枝永盛世久发祥成任新兴科家才华树芝明”。

河南镇平苏氏字辈:“士丈占修志安有清克芳常泰全哲崇宏显襄林扬英惠恒裕立元新明玉良道德宣延熙秉肇锡敬光”河南商水苏氏字辈:“文国加有宗大万自兆建光前业宏开裕后图”贵州兴义市苏氏字辈:龙子学朝庭,万国九洲,定家邦,“富”字辈为继十一世“家”字辈后的十二世)贵荣华启文兴,必登皇榜,礼志,君仁义道德永昌盛忠孝崇伦政乾坤”。

(贵州兴义市苏氏龙榜公支兴化狮子山学望公派已传第十二世长房世孙苏邦子函)苏龙榜(一世)苏子才(二世)苏望学(三世)苏朝.金.久.祖.向.富.贵.(四世)苏廷贵.虎.(五世)苏万.举.林.宗(六世)苏国发(七世)苏久文.常毛.先(八世)苏云州(九世)苏定 .华.国.波.彪(十世)苏家.正.盛.民 鸿. 勇.平.松.生.良.宁 .龙(十一世)苏邦子函(十二世)

贵州兴义市龙榜公支下学望公派字辈更替说明兴义市苏氏前谱原议十二字辈,自一世起启用至十一世(经众议十一世后不再启用“邦”字辈),迄今已延用至十一世“家”字辈,此次修谱又议二十八字,可延续至二十九世兴义市龙榜公支下学望公派兴义苏氏,兴化狮子山苏氏深沟苏氏孔白湾苏氏明塘苏氏撵场苏氏松林苏氏等均参与本次修谱议字辈。

学望公派系苏氏皆沿用原议字辈和现议字辈,并一一记载入谱原字辈如下:“龙子学朝廷万国九州定家邦”(“邦”字辈经议不再启用)本次修谱议字辈共二十八字如下:“富(由于不再启用“邦”字辈故“富”字辈为继十一世“家”字辈后的十二世)贵荣华启文兴,必登皇榜,礼志,君仁义道德永昌盛忠孝崇伦政乾坤”。

天津苏氏一支字辈:“忠启孟明德齐文宝连成庆有余”苏氏一支字辈:“文鹤永廷桂良”苏氏一支字辈:“昌弈世安康美利庆汉朝”青海苏式字辈:“祥辉生明邦延奎培文”湖南娄底梅山苏氏一支字辈:“德顶传先业记自”

九、姓氏名人苏秦(约342—前284):东周洛阳轩里人据人,战国时期的韩国纵横家苏代:战国时纵横家苏洵: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北宋散文家,与其子苏轼、苏辙合称“三苏”,均被列入“唐宋八大家”苏武(前140—前60):杜陵(今陕西西安西南)人,代郡太守,苏建之子。

苏章:东汉冀州刺史苏峻:东晋将领苏绰:南北朝西魏政治人物苏威:隋朝大将苏良嗣:官至唐朝宰相 陕西雍州武功人(今属西安市),苏世长之长子为人刚烈耿直,注重法治苏瑰:唐中宗神龙元年(705),任尚书右丞二年(706)升为户部尚书兼侍中,刚正不阿。

苏颋(tǐng,670-727):唐朝大臣、文学家京兆武功(今今陕西武功)人苏检:武功(今江苏武功)人字圣用官至唐朝宰相苏定方:唐朝大将苏源明:诗人苏惠:十六国前秦诗人苏过:文学家苏舜钦:诗人苏颂(1020年-1101年):天文学家兼药学家。

厦门同安人,父苏绅进士苏汉臣:南宋画家苏天爵:元朝名臣苏宣:明朝篆刻家苏四十三:清代甘肃回族和撒拉族军首领苏三娘:太平天国将领苏元春:清末湘军将领苏天福:捻军首领苏曼殊(公元1884~1918年):广东香山人(今广东中山)。

著名近代文学家、佛学家,有《梵文典》、《苏曼殊全集》以上资料为荀卿庠在网络收集整理,为宣传国学蒙学教材识字为主,了解家族历史为辅,更多资料、更多姓氏在收集中,欢迎建议与留言……-----------------------------------

荀卿庠 >>>1.《千字文》-每日一字练字视频。2.《百家姓》-姓氏文化,家族历史。3.《荀子》-传统文化,国学学习。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