铍怎么读(铍怎么读元素周期表)居然可以这样
点击上方蓝字关注「镬汤无冷所」并设为星标
▲朱元璋画像朱元璋于1368年建立明朝,他出身贫寒、讨过饭、做过和尚,是白手起家最终却打下江山的开国皇帝朱元璋原名朱
点击上方蓝字关注「镬汤无冷所」并设为星标
▲朱元璋画像朱元璋于1368年建立明朝,他出身贫寒、讨过饭、做过和尚,是白手起家最终却打下江山的开国皇帝朱元璋原名朱重八,他爸名为朱五四,爷爷朱初一,曾祖朱四九,高祖朱百六,五世祖朱仲八,都是用出生日期命名的名字。
在元朝,最底层的百姓才这么取名朱元璋生于1328年,25岁时投奔郭子兴的红巾军,后娶了郭的养女马氏(即后来的马皇后),然后自己重新取名为朱元璋璋是一种玉做的利器,朱元璋意思就是“诛元璋”,寓意为自己是诛灭元朝的利器,坚定了灭元的大志。
朱元璋一共有26个儿子,名字全部取的木字旁的字:朱标、朱樉、朱棡、朱棣、朱橚、朱桢、朱榑、朱梓、朱杞、朱檀、朱椿、朱柏、朱桂、朱楧、朱植、朱栴、朱权、朱楩、朱橞、朱松、朱模、朱楹、朱桱、朱栋、朱㰘、朱楠
而从他的孙辈开始,他确定了一套取名法则,第二字是字辈,写成了五言绝句,按辈循环使用,第三字则采用五行相生的规则选字有文章说,他因为曾经在寺庙待过一段时间,身边还有一个易经大师刘基(刘伯温)辅佐,所以他对五行八卦之类的学问非常尊重,所以从孙辈开始采用五行法。
刘基是1360年来到朱元璋身边的朱元璋的大儿子朱标是1355年生,二儿子朱樉是1356年生,三儿子朱棡是1358年生,四儿子朱棣是1360年生,五儿子朱橚是1361年生,后续的朱桢是1364年生……所以他的儿子们的取名其实和刘基没啥关系。
他的儿子们的名字为什么都是取木字旁不得而知,大概是因为木象征着繁荣,双木成林,三木成森,有木才能植根,才能枝叶繁茂,希望自己的子孙后代繁荣昌盛、永世不绝他给孙子们的定的起名规则的第二字(字辈),派人给26个儿子写了26首五言绝句,字辈用完之后,就从第一字开始,再循环使用。
长子太子允文遵祖训,钦武大君胜顺道宜逢吉,师良善用晟次子秦王尚志公诚秉,惟怀敬谊存辅嗣资廉直,匡时永信敦三子晋王济美锺奇表,知新慎敏求审心咸景慕,述学继前修四子燕王高瞻祁见祐,厚载翊常由慈和怡伯仲,简靖迪先猷。
……从孙辈开始,朱元璋决定,皇室子孙名字的最后一个字以五行当偏旁根据五行相生的顺序: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他认为五行是相生相克的,利用好五行相生的规律,也就同时避开了相克的规律,那么朱家王朝就能够像五行一样,永远循环往复地传承下去,不会中断。
儿子们用了木,孙子们的名字的第三字就要用火字旁,第四代用土字旁,第五代用金字旁……
朱棣靖难成功登基之后,其一脉也是我们熟悉的皇帝们的名字,按照朱元璋确定的“高瞻祁见祐,厚载翊常由慈和怡伯仲,简靖迪先猷”的字辈,第三字按照“金水木火土”偏旁部首,朱棣生朱高炽是木生火,朱高炽生朱瞻基是火生土,朱瞻基生朱祁镇是土生金,朱祁镇生朱见深是金生水,朱见深生朱佑樘则是水生木……形成了一个生顺序的循环。
随着时间推移,他的后世子孙大量繁衍明朝建国初年,包括朱元璋和他的儿子、孙子在内,朱姓皇族只有58人而经过二百多年,到万历年间,朱姓的皇族成员已经达到了15万人朱姓后人在起名时必须严格遵守高祖规则,在考虑“五行”原则的同时,还要满足不重名、避讳等规矩,后来干脆也不讲究什么高贵了,用起“锥、锯、铲”等比较接地气的字,朱申锯、朱恩钱、朱觐锥、朱弥铲、朱弥钳……。
但字还是不够用怎么办?有人想出了造新字起名的办法,想怎么造,就怎么造,在起名上还能获得很大的自由权,于是,像“锡、镭、钒、钴”等字,都是被老朱家的家长们绞尽脑汁造出来的字且看明代宗室子孙的名字:朱慎镭、朱同铬、朱同铌。
朱公锡、朱在钠、朱成钴朱成钯、朱恩铈、朱恩钾朱帅锌、朱寘镧、朱徵钋朱效钛、朱效锂、朱诠铍朱弥镉、朱諟钒、朱翊铕朱勤烷、朱孟烷、朱悦烯这些被造出来的生僻字除了用来起名外,当时也没有什么实际的用途但朱元璋及其子孙做梦也没有想到:这些被造出来的生僻字,在后世竟被大量用到了元素周期表中,从而间接促成了中文版元素周期表的诞生。
这又是怎么一回事呢?红框的字,就是朱元璋子孙的名字与元素周期表重合的字:
提起元素周期表,大家都不陌生,很多人还能在脑海里浮现这些元素:氢氦锂铍硼,碳氮氧氟氖,钠镁铝硅磷,硫氯氩钾钙……”可以说,元素周期表是近现代化学知识的基础元素周期表是1869年由著名的俄国化学家门捷列夫发明的。
当时,西方化学界已经先后发现了63种化学元素,也对化学元素之间的关系有了一定的了解,但还没有形成理论体系
▲俄国化学家门捷列夫与他的元素周期表而门捷列夫就在这个基础上,将与化学元素有关的知识进行了整理和分析结果,他发现化学元素按照原子量从小到大进行排列后,元素的性质会出现周期性的变化,这就是著名的“化学元素周期率”,他根据这个规律画出了世界上第一张元素周期表。
1895年,英文版的元素周期表被传到了中国著名化学家徐寿决定把元素周期表翻译成中文,以方便西方化学知识的传播元素周期表中每种元素都用一个英语单词来表示,而且这些元素还分为金属元素、非金属元素等类别因此,徐寿打算找与英文发音相似并带有一定偏旁部首的单个汉字来表示这些元素。
这样一方面发音能够保持与国际接轨,另一方面通过汉字的偏旁部首就能一眼判断出是金属元素还是非金属元素比如,如果是金属元素就带个“钅”字旁;如果是非金属元素,就根据元素的形态,带个“气”字旁或“石”字旁等
▲徐寿翻译过程中,徐寿很快就发现,元素周期表中大部分是金属元素,而常用汉字中带“钅”字旁的汉字本来就不多,而且还要找发音与之相似的,这就很难找到合适的汉字由于找不到合适的汉字,元素周期表的翻译工作一度中断。
正在徐寿一筹莫展的时候,一个偶然的机会,他看到了《明史》中附带的《明朝诸王世系表》,惊奇地发现有大量的生僻字存在,而且这些生僻字一般都是以金、木、水、火、土中的一个为部首构成现在想象,当年徐寿看到明朝诸王的名字时,肯定是眼前为之一亮的。
朱姓皇族成员众多,他们的名字很多是不常用的生僻字,而且这些字中有好多是以“钅”字旁为部首的汉字这些汉字合在一起,完全可以形成一个汉字备选库,满足中文版元素周期表挑选汉字的需要于是,《明朝诸王世系表》中的一些汉字,被用到了中文版元素周期表上。
比如:“锂”来自“内丘王朱效锂”,“铍”来自“唐山王朱诠铍”,“钠”来自“瑞金王朱在钠”,“钾”来自“长垣王朱恩钾”等后来,这些元素的叫法都被沿用至今,而这种给元素“造字”的思路也开始被运用,最后形成了现在我们看到的中文版化学元素周期表。
朱元璋当初规定的子孙起名法则,以“五行”为源,竟然无意中促成了中文版元素周期表的诞生。历史真的很有趣。
▲1868年,徐寿在江南机器制造总局内设立了翻译馆,开始翻译、引入当时西方最先进的科技书籍。《化学鉴原》是当时最早出现的西方化学著作,系统介绍了19世纪70-80年代的化学知识。
▲1868年,徐寿译的元素周期表图
往期 · 推荐
失去中医,我们将付出怎样的代价!中国人的十二时辰与人生基层与机关:澄波不卧苍龙球王梅西:油管播放超千万集锦正确晒背,胜过人参电视剧《天道》:年少不识芮小丹“佛系干部”为什么越来越多?云居山暮鼓|直击现场,震撼人心
颂钵:清空悠远,恍兮如寤十年公文医馆:久病成医 药无定方弘一大师诗词全集(收藏版)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