篾(篾的拼音)干货分享
陈正和与潜江竹编
行在老新镇红军街,远远地,老陈向我们招手,一看就是个开朗豪爽的老把式。老陈一脸自豪地告诉我们,他叫陈正和,今年67岁,篾艺世代传人。
阳光照射进来,篾条通透老陈家住着祖传老房子,明万历年间修建,四百多年历史,与陈家篾艺传承历时相当顺着木梯爬上老房阁楼,老式小灰瓦间隙透着一束束光亮,斜射在竹器上, 叠簸、筛子、花瓶、灯笼、鱼篓、莲笳……叫得上名字叫不出名字的竹器塞满阁楼。
我们一阵惊喜,在偏远小镇一隅藏着如此古老房子,老房子里藏着如此雅致老艺人,老艺人有着如此精致手艺活
阁楼是陈正和的一方天地老陈变换操弄着篾刀、折篾刀、刨子、刮刀、圆篾刀子, 劈篾,窄篾,刮篾,招式娴熟,动作利索窄窄刮刮,刮刮窄窄,反复几次后,竹子变成竹条,竹条变成篾条,纤细篾条整齐均匀,宽窄一致,光滑柔顺, 用手来回擦摸,没有半点扎手,这样的篾条就可以进行编织了。
篾条在老陈手指间蹁跹起舞,上下飞走,一个花瓶渐渐成型
刮出的篾条细如发丝平时,老陈编篮子、簸箕之类生产生活用品,在自家门口售卖他偶尔设计工艺品参展,展现在我们眼前的参展作品龙虾维妙维肖老陈还独创竹绣,竹绣要先将竹子打理成细细柔韧的竹丝,再用竹丝绣画,据说竹绣在中国算第一。
他绣的中堂画《中国梦》,画中老寿星栩栩如生,画两旁条幅分别绣书“弘扬古老文明,再现青山绿水”,流露着老人对篾艺传统手艺眷恋不舍
竹绣作品《中国梦》老陈边忙活边聊着从事篾艺的过往与未来江汉平原篾艺所用竹子主要有水竹和桂竹,编什么制品用什么料,从选料到制成篾条,工艺繁杂,十分讲究老陈有二儿二女,老人担心手艺失传,在孩子们小的时候教育他们读书学艺“两不误”,孩子们都会点篾匠手艺,技艺尚可,但钻研不深。
不管怎样,篾艺世家总算有了传人
(微尘 摄)“潜江竹编”是我市的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老陈篾艺精湛荣入我市竹编代表性传承人,大门正中央挂着“潜江竹编传习所”的匾牌吸引着街坊四邻的目光,老陈因此而欣慰。
( 文/水岸 图/吴燕军 )
潜江日报社新媒体中心
运营部:0728-6238926编辑:赵霞 杨靖监制:关伯煜总监制:刘大琼
长按二维码关注↓↓↓
官方微信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