甾(甾体和非甾体是什么意思)太疯狂了
解热镇痛的好药,也可能变为“毒药”
抗生素是世界上用量最大的药物,也引起了较多的药物性肾损害事件一是因为庆大霉素等氨基糖苷类抗生素,以及一代头孢类抗生素等等,本身具有一定的肾毒性,二是因为抗生素的滥用导致发生了本不该发生的肾损害不过本文的主角并不是位居老大的抗生素,而是用量排在抗生素后的第二大类药物:。
非甾体类抗炎药为什么拿它说事?因为它的滥用比抗生素更普遍,是世界上引起“药物性肾损害”数量最多的头号肾毒性药物你可能对非甾体这个词儿比较陌生,但你肯定知道布洛芬(芬必得)、对乙酰氨基酚(扑热息痛)、阿司匹林、吲哚美辛、萘普生、塞来昔布等等解热镇痛药——也就是非甾体类抗炎药。
几乎所有人都服用过它们,以及含有这些成分的感冒药、止痛药
甾(读zāi,一声)是啥意思?为啥要起“非甾体”这么个拗口的名字?原因么,你看这类药物的分子结构式,都含有这个结构:
它像什么?对,像个“甾”字,所以叫它甾体含有这个结构的抗炎药,叫做甾体类抗炎药,也就是咱们肾友很熟悉的激素,比如泼尼松、甲泼尼龙等等这类抗炎药没有解热的作用,感冒发烧了吃它们没用而且副作用很大,一般肾病也不作为首选药物,除非是要治疗肾病综合征这类进展风险大的肾病。
而没有甾体结构的抗炎药,叫做非甾体类抗炎药非甾体类抗炎药比激素副作用小,很多是属于非处方药,人们可以随便买但副作用较小也有副作用,其中就有一个咱们肾友不得不重视的副作用——肾毒性非甾体类抗炎药的副作用排名。
从上到下,副作用增大:
国际实践指南建议:肾小球滤过率<60的患者应避免长期使用非甾体类抗炎药;肾小球滤过率<30的患者应完全避免使用非甾体类抗炎药尽管有这些建议,但有证据表明,许多处方医生仍在为肾功能严重受损的患者使用非甾体类抗炎药。
除非特殊情况,非甾体类抗炎药每次使用时间不宜超过3天,累积剂量不宜超过1000g然而有部分肾病患者,一有头疼脑热就吃这类药物,也有的是每天吃、常年吃止痛药累积剂量2000g左右常引起肾功能下降、血肌酐升高。
还有的患者,是2-3种含有非甾体成分的感冒药一起吃药物多有“封顶效应”,也就是达到标准剂量后,再增加剂量,效果基本不再增加但是副作用不封顶,提升剂量可以明显增加副作用,你的肾经得起吗?医生也经常为感冒患者使用不止一种含有非甾体成分的药物,在基层社区医院,笔者见过多次这样的感冒处方。
无论是医生还是患者,均对非甾体类抗炎药的肾毒性认识不足还有许多肾友不知道,感冒药只能缓解症状,并不能缩短感冒的病程,换言之,所谓的感冒药并不能治疗感冒如果症状较轻,不一定要吃药非甾体类抗炎药虽然不是洪水猛兽,但作为最常见的导致肾损害的药物,应该得到人们的重视。
咱们作为肾友,更应该规范、慎重地使用这类药物,在专业的肾内科医生的指导下使用肾友们如果还有肾脏病问题,可加微信进入指导: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