茆怎么读(茆怎么读姓氏)快来看

Mark wiens

发布时间:2024-01-12

这个字GBK字库无此字,描述起来又困难,只好上图如下:这个字是“藙”的本字,读yì《说文解字》给的解释是:“煎茱萸”。

茆怎么读(茆怎么读姓氏)快来看

 

接着我们的《说文解字》课程,今天是第97课,仍然是讲“艸”部汉字中的六个汉字,具体如图:

(今天所要讲的六个汉字)1、。这个字GBK字库无此字,描述起来又困难,只好上图如下:

(,藙的本字)这个字是“藙”的本字,读yì《说文解字》给的解释是:“煎茱萸”李时珍的《本草纲目.果部.食茱萸》:“时珍曰:此即欓子也蜀人呼为艾子楚人呼为辣子古人谓之藙及樧子”而樧,《尔雅》有记载,就是藙。

所以藙的本义就是食茱萸前面课程提到过茱萸,今天又讲到藙,再盘点一下茱萸,茱萸有三种:山茱萸、吴茱萸和食茱萸山茱萸,别名“山萸肉”,属山茱萸科落叶灌木或小乔木,是温带和亚热带树种,成熟果实可入药花期在春季,一般清明前后开花,秋末冬初结果;。

吴茱萸为芸香科落叶灌木或小乔木,主要分布于长江以南,花期为春夏之交,果期则为夏秋之交,因为吴茱萸成熟的果实气味浓郁,所以有“气辣子”、“臭辣子树”等别名;食茱萸为芸香科落叶小乔木,春季开花,秋季采果因为食茱萸的嫩枝密布锐利的尖刺,树干也长满了瘤状尖刺,连鸟儿都很不愿在上面栖息,所以另有“鸟不踏”之称。

我们读唐诗重阳佳节所谓“遍插茱萸少一人”所插茱萸指的是吴茱萸,一是时节合适,另外是因为它有浓烈的味道而食茱萸浑身是刺,不适合插在身上头顶,山茱萸没有味道,达不到人们要的辟邪作用食茱萸的植株样子如图:

(食茱萸)食茱萸食药两用,药用有温中、燥湿、杀虫、止痛的功效,食用一般为调味品。的小篆写法如图:

(的小篆写法)2、䔂这个字有两个读音即段玉裁《说文解字注》所载阻史、子亥二切(一)中华书局注音版说文解字只标了一个音zǐ,给的解释是“羹菜也”段玉裁补充说:“䔂,谓取菜羹之也”所以䔂的本义就是用菜作羹上过中学语文课的朋友大多会说,羹不是“带汤的肉食”吗?为什么可以用菜作羹?。

(菜羹)提前稍稍说说“羹”字羹是会意字从羔,从美古人的主要肉食是羊肉,所以用了上边一个“羔”与下边一个“美”来会意,表示肉的味道鲜美而后期的羹字义丰富,指用肉或菜调和五味做成的带汁的食物比如《说文解字》就说“五味和羹。

”上古的“羹”,一般是指带汁的肉,而不是汤“羹”表示汤的意思,是中古(魏晋南北朝)以后的事情了所谓的菜羹,一般指煮熟的菜,加上米屑同煮,一般是古代贫者所食比如陆游更甚,他是“乞菜作羹殊有味”(《甲子秋八月偶思出游往往累日不能归或远至傍县凡得绝句十有二首》)连菜也是乞来的。

汉乐府《十五从军征》说“采葵持作羹”,用菜作羹是正常的(二)这个字的第二个读音是zǎi。《集韵.海韵》中说:“䔂,菜名”,究竟是何种菜,无据可查,只能存疑。䔂的小篆写法如图:

(䔂的小篆写法)3、若现代汉语高频常用字,这个字有三个读音(一)中华书局注音版《说文解字》只标了一个音ruò给的解释是择菜我们看若的字形,在甲骨文和金文字形里,若字就是一个伸出两只手去择菜的图样,如图:。

(若的甲骨文、金文)所以,若的本义就是择菜现在的常用义都是后来生发、衍生出来的本义之外,若字还有如下这些意思:(1)顺从;和善《尔雅.释言》里说:“若,顺也”郝懿行《尔雅义疏》说:“若者,《释诂》云:‘善也。

’善者,和顺于道德,故又训顺”比如《诗经.小雅.大田》:“播厥百谷,既庭且硕,曾孙是若”大意就是:播下黍稷等谷物,苗儿既挺拔又茁壮,曾孙和善又开心这还是祈年诗,曾孙是周王的自称(2)通“诺”,应允比如《马王堆汉墓帛书.经法.名理》里有:“若者,言之符也;已者,言之绝也;已若不信,则知大惑矣。

已若必信,则处于度之内也”讲诺言的重要(3)选择《说文解字注》里有:”《晋语》秦穆公曰:‘夫晋国之乱,吾谁使先若夫二公子而立之,以为朝夕之急’此谓使谁先择二公子而立之,若正训择,择菜引申义也这个意思,显然是择菜的引申义。

(4)象,如同比如唐诗王勃《杜少府之任蜀州》里的:“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诗意)(5)及,到比如《国语.晋语》:“病未若死”也称比得上,比如《论语.学而》里有:“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孔子的话,……还是比不上贫穷仍能乐道,富贵仍然好礼的人啊!(6)奈。

王引之的《经似释词》里有:“若,犹奈也,凡经言‘若何’、‘若之何’者皆是“(7)香草杜若的省称比如《九章》里有:“自前世之嫉贤兮,谓蕙若其不可佩”洪兴祖补注:“若,杜若也”

(杜若)(8)传说中的海神《庄子.秋水》里有:“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河伯(黄河神)自以为大得了不得后来到了海边,望见无边无际的海洋,才感到自己的渺小,于是仰望着海神,发出了叹息后比喻做事力量不够或没有条件,而感到无能为力。

这是成语“望洋兴叹”的来历(9)传说中的神木名《山海经.西山经》里有“(槐江之山)其阴鑫榣木之有若”郭璞作注说:“大木之奇灵者为若(10)禾杆皮段玉裁的《说文解字注》里解释秧字说:“凡可去之皮曰若”

(望洋兴叹)(11)践踏也写作“蹃”(12)用作代词字义较丰富,比如用于对称,相当于“你、你们”“你的、你们的”比如用于他称,相当于“其”等等……;(13)用作副词字义也较丰富,比如可以表示承接,相当于“乃、才”;比如可以表示不肯定,相当于“似乎、好象”……;(14)用作介词。

表示方式,相当于“按、按照”(15)用作连词字义比较丰富,比如表示假设关系相当于“如果”;比如表示转折,相当于“至于”……;(16)用作助词既可以用在形容词和副词后面,表示事物的状态,相当于“貌、样子”,又用于句首,表示语气。

(17)秦汉时期的县名治所在现在的湖北省宜城东南(18)古水名,就是现在的雅砻江同时,若还是一个姓,《正字通》里有载读若字,不禁又一次叹息,中国汉字之博大精深(二)若字的第二个读音读ré用于古地名,《广韵.麻韵》里有:“若,蜀地名,出《巴中记》”。

(三)若字第三个读音读rè。指干草。《广韵.马韵》里有:“若,干草”。若的小篆写法如图:

(若的小篆写法)4、蓴这个字有两个读音(一)中华书局注音版《说文解字》只标注了一个读音tuán,给的解释是:“蒲丛也”已经讲得很清楚,它的本义就是蒲丛为什么读这个音呢?王念孙的《广雅疏证》里说:“蒲穗形圆,故谓之蓴,蓴之为言团团然丛聚也。

我们再看看蒲草(讲蒲字时,已详细介绍过蒲草)的样子:

(蒲草)显然,蒲草,有的地方叫它水蜡烛,穗确实够圆称蓴是有道理的本义之外,蓴还指草丛生,义出《集韵.桓韵》:“蓴,艸丛生”(二)这个字的第二个读音读作chún读这个音时,就是前面讲过的莼菜现在也一般认为蓴的简体就是莼。

再上张图,回忆一下莼菜:

(莼菜)睡莲科,多年生水生草本叶片椭圆形,浮于水面,花小,暗红色,夏季嫩叶可作蔬菜《诗经.鲁颂.泮水》里有:“薄采其茆”,陆玑作疏称:“茆与荇菜相似,叶大如手,赤圆,有肥者手中滑不得停,茎大如匕柄,叶可以生食,又可鬻,滑美。

江南人谓之蓴菜,或谓之水葵,诸陂泽水中皆有”薄采其茆“就是人在水上采蓴菜,就是莼菜蓴的小篆写法如图:

(蓴的小篆写法)5、这个字GBK字库没有,只能上图:

(zhì)这个字读作zhì《说文解字》给的解释是:“以艸补缺或以为缀一曰约空也”因此,这个字的本义是用草补缺处《广雅.释诂四》“补也”王念孙疏证里说,这个字其他各本都写作竹字头zhì字的小篆写法如图:

(zhì的小篆写法)6、䔿读zǔn《说文解字》给的解释是:“丛草也”《玉篇.艸部》称:“䔿,苯䔿,草丛生”李善作注引薛綜曰:“言草木炽盛,覆被于高泽及山冈之上也”䔿的本义就是草丛生的样子如图:

(草丛生的样子)本义之外,䔿还引申为攒聚的意思。《广雅.释诂三》中有“䔿,聚也。”王念孙《广雅疏证》“䔿之言攒聚也。”䔿的小篆写法如图:

(䔿的小篆写法)昨天有朋友留言说汉字落后于拼音文字,应当废止其实,这个问题,文字专家早就论证过,仅提一例:裘锡圭的《文字学概论》中有“各种文字的字符,大体上可以归纳成三大类,即意符,音符和记号跟文字所代表的词在意义上有联系的字符是意符,在语音上有联系的是音符,在语音和意义上没有联系的是记号。

拼音文字只使用音符,汉字则三类符号都使用。”我们可以断定,汉字或者更为复杂,但汉字的优势是拼音文字无法替代的。(【说文解字】之97,部分图片源自网络)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