漂亮的小姑子的味(漂亮的小姑子文章)干货满满

Mark wiens

发布时间:2024-02-28

小姑家在王家斜,但由于小姑与小姑夫都在县城工作,所以县城还有他们的一个家。姑与姑夫工作非常忙,他们的两个儿子从小就生活在我们家,现在想起来,也就

漂亮的小姑子的味(漂亮的小姑子文章)干货满满

 

(一)多么熟悉的声音陪我多少年风和雨从来不需要想起永远也不会忘记——题记

谨以此花献给敬爱的姑姑小姑家在王家斜,但由于小姑与小姑夫都在县城工作,所以县城还有他们的一个家王家斜的家,他们很少回来,除非逢年过节什么的王家斜的老家有姑的婆婆,还有姑的一个女儿,所以平时这个表妹就与其祖母相依为命地生活在一起。

姑与姑夫工作非常忙,他们的两个儿子从小就生活在我们家,现在想起来,也就是两三年吧两个表弟都叫朋,大的叫大朋,小的叫少朋大朋在我家大概有三年吧,最后由于挨了我父亲一鞭子,所以哭着负气出走,从我家往东徒步30里,到县城的学校找他爸爸,估计大朋当时六七岁,我们家非常震惊并意外。

当时情况是这样的,因为我领着大朋同我村的伙伴,攀登我队的麦秸山,我们一次次登上去,又一次次往下滑,高高的一座麦秸山,被我们弄成了一个低矮的丘陵当时天正好下雨,就在我们玩得兴高采烈忘记一切时,“啪!啪!”两鞭子无情的抽在我们身上,原来是父亲,他脸色铁青非常愤怒。

同伴们一下子跑光了父亲没有抽别人,只抽了我和大朋,因为父亲是生产队的队长当时是夏天,穿得单薄,一道长长的鞭印子火辣辣的疼,我想大朋肯定也一样,于是他便负气出走了那天吃饭时,全家都找不到大朋的人,村里有人看到他往东跑了。

父亲急忙跑到油坊街邮电所,给县城学校的姑夫打电话,当他得知大朋步行30里找到他爸时,心里的一块石头才落了地大朋走后,姑又把三四岁的少朋带到我们家,让他和我们生活在一起这少朋在我家生活了三年后,也因故像大朋一样向东徒步去县城找他爸爸。

关于少朋出走的原因,我实在记不清了当少朋步行15里到达泄湖镇,从公路旁边的拖拉机站门前经过时,恰好被姑夫的一个同志发现了,这同志是泄湖人并认得少朋,在问明情况后就搭载了一辆拖拉机亲自把少朋送到了县城的姑夫处……少朋的出走,显然是受了他哥的影响,正所谓前面有车后面有辙。

现在好好想想这俩兄弟的不辞而别并负气出走,我认为有这么几个原因:一是寄人篱下的生活使他们思想不痛快,二是我与大弟有时对他们不友好,三是他们的舅舅对我们对他们都太严厉,四是我家吃的没有他们家好大朋少朋都很爱他爸(我姑夫),对他妈(我姑)倒是有些生分,而他们的姐姐(我的表妹)对她母亲(我姑)根本就不认这个妈,连一个“妈”都没有叫过。

这是为何?因为小姑工作很忙,当时在县委,有时还要下乡,一礼拜只能回一次家,而王家斜那个家小姑很少回去你想,两个儿子在舅家都是三年多,女儿在王家斜,所以她因工作而疏忽了同亲生儿女的生活、相处、沟通、言传身教以及必要的亲近与亲热,所以导致俩儿子对她没有像对他爸那样亲近与亲热,而女儿从小同她祖母生活在一起,少说也有十五六年了,十五六年中,可以说与孙女相依为命的祖母实际上不自觉地扮演了一个母亲的角色,客观上起到了一个母亲无法起到的作用。

难怪女儿在十七八时和她是那样的生分和别扭当然不用说,表妹对她祖母的感情就像是对亲生母亲一样小姑也只有到了这个时候,才感觉并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因为平时她总是拼命的干好革命工作,根本没有时间同孩子特别是女儿建立并巩固感情,从而尽到一个做母亲的义务和责任。

而小姑夫一个人,一天除了上课还要带两个儿子,为他们做饭,姑夫平时上课手上常常都带有没有洗干净的面,一到周末还要回趟老家,看望其母亲和女儿所以姑夫在生活和情感上实际上成为了孩子的妈妈,而小姑自然而然地成为了孩子的爸爸。

他们二人在角色的扮演上,不经意上都犯了阴差阳错的错误除了过年和出门,我幼年最盼望最高兴的莫过于小姑回家了,不是小姑的那两个家,而是小姑的娘家(我们家)当时我祖母还在,姑的两个孩子又相继生活在我家,所以小姑回来比较频繁。

那年月,我家很穷小姑每次回我家,临走时,总要给父亲或五块或八块甚至十块的钱,姑当时每月只有不到人的40元工资,姑夫工资同她差不多他俩的工资要维持全家六口人的衣食住行,所以也实在很不容易,尽管父亲每次总是一再推辞拒绝,但小姑总是倔强地照给不误。

那时我家是很穷的,父母一天三晌上工,凭劳动挣工分,一年到头只能分人的五六十块钱,最好的年景分过八十多块钱这八十多块钱要精打细算省吃俭用地使用一年所以我家的贫穷于此便可略见一斑我入学读书时,书包、钢笔、字典、字帖、墨盒以及文具盒都是小姑为我精心选购的。

我上学的那几年,年年过年之前,小姑都会把新衣服早早给我拿回来或让人捎回来,是姑扯布让裁缝给我做的,每年都是崭新的黄衫子蓝裤子那黄衫子是细帆布作的,厚实、笔挺、合身,穿在身上,常引来伙伴的羡慕与大人的赞叹。

记得姑有次回来割了二斤肉,她让我烧锅并教我怎样煮肉她把用凉水洗干净的肉,又放进开水锅里用勺子很快地推了推,拨了拨,翻了翻,涮了涮,最后才很快地捞了出来她说只有这样才能消除凉水不能消除的血水、腥膻与不洁之物,她让我看锅里的水,果然那水有些污浊。

姑说正式煮肉之前就是要如此这般的给肉洗热水澡,而冷水澡是不足以彻底清污的,我觉得姑说的很有道理记得在我五六岁之时,我和姑走着走着无意间问姑钱是从哪儿来的,姑自然而然的随意的说,大伙在一起劳动分得的在我十一二岁前后,姑每次回家到了晚上之时,她就让我把窑洞最里边的土炕彻底打扫干净(因为窑洞上面经常时不时的掉落一些沙土),然后拉开被子睡在她脚下(打对睡)。

我上初中后,记得姑回来带了一本借来的王汶石的《风雪之夜》,限期让我读完所以尽管岁月一晃就是40年,但我至今对此书还是那样的熟悉与偏爱高中毕业那年,我上体育课跳箱时不慎右小腿骨折,在家卧床整整一个冬天过完年,刚能下床走路,姑便雇车把我拉到县城她家,并把我转到了姑夫所在的高中读书以备高考。

姑是大忙人,虽说在县委工作,但时不时还要下乡工作每到周日,她回家后每到放学前,都会亲自跑到我所在教室的窗口,让同学把我叫出来,让我到她家吃饭记不清有多少次了,弄得同学们都以为她是我母亲,我说不是,是俺姑呀。

同学们都大为惊讶的说,你姑对你怎么这么好的,我只能报他们以自豪骄傲的微笑是啊,我村中的荷香姐在我和母亲跟前不止一次的说,毛竹命大,这一辈子有个好姑呢我上高中时,姑给我买了两本书——《陕西短篇小说选》上下册,让我阅读。

我考上中师后,姑又给我寄来了《陕西青年》等杂志和书,让我阅读我走上工作岗位的第一个月,姑因公事到我所在公社的邻社办事,还专门让人给我捎话,让我放学后到她所在的公社去见她我不知她让我去有啥事,等见了面,她啥事也没有,跟我拉了半天话。

现在想起来,姑纯粹是想见见我看看刚刚走上工作岗位的我,完全是出于高兴哪我曾经告诉姑,我幼年时到她老家出门时偷了我姑父的一本书,那本书偷来没多久,表妹便撵到我家生气地要了回去,算好我终于看完了那本书,但我当时非常地尴尬。

姑听后不介意的笑问,啥书?我说是梁斌的《红旗谱》,姑笑着说,想看啥书问你姑夫尽管要好了我抱歉的说,我现在买的书也不少了记得那年,我考上了教院,小弟即将应征入伍,大弟在新疆找到了一份高工资的工作所以姑那段时间特别高兴,心劲特别大,于是她回到我家同我父母上岭挥舞镰刀帮我家割麦子,再苦再累再热再渴再饿脸上都始终洋溢着一种高兴、自豪与骄傲。

姑舅亲,姑舅亲,打断骨头连着筋舅爱外甥姑疼侄儿,婶子大娘是外人那年我不幸患病,姑得知后急忙赶回来,亲自陪我到医院用她自己的钱给我看病,在去医院的路上,电闪雷鸣,狂风暴雨,姑陪我艰难的前行,姑侄二人都被林的浑身湿透,……姑所到之处,都是很受欢迎的人。

她每到一个地方,都能在最短的时间内,通过一些很有眼色的很有礼貌的言谈举止,很快地与那些陌生的医生、护士、病人打成一片融为一体,从而让十字路口的红灯全部闪绿,但她绝不是运用巴结奉承和小恩小惠的手段姑的这种能耐正是我为人处世所缺乏的看家本领。

姑陪我住院一赔就是十天半个月,医院冬季的黎明非常寒冷,姑很早起来,黑咕隆咚地就去给我排队、挂号、买早点……那时,姑已经退休了我病好重返工作岗位后,姑经常到我们学校来看望我们一家,她非常关心并询问我们的女儿和儿子的学习情况,每次来都会给我们带一些东西:核桃、大米、花生、豆子……母亲常说我小时候祖母非常疼爱我,除过祖母,疼爱我的人就非小姑莫属了。

小姑对祖母是很孝顺的,每次回家都给祖母带两三样好东西,这些东西一般都是:鸡蛋糕、辣子酱、点心、苹果、梨、橘子、麻饼、油饼、油糕、罐头、炼乳、粽子……面对这些好东西,祖母没有享受多少,大部分都给我吃了我七八岁时,祖母还能下地走路(后来她瘫痪了)。

记得那次,在县委工作的小姑让祖母引着我搭车到她那里去住些日子祖母在油坊街给我买了一个热油糕,让我拿在手里,祖母拉着我上了公共汽车,车上人多拥挤,祖母和我站在过道,我右手拿着油糕,左手拉着祖母的后衣襟,车猛一开喇叭猛一响,人们猛地一下向前倾倒,我“哇”的一声被吓哭了,结果把捏碎了的油糕连同糖汁黏囔囔地抹了祖母一身……。

据爸妈说,我和祖母到姑姑的县委后,我特别爱吃姑姑灶上的大米饭,每次12点开饭前,姑便让我到灶上去看大米饭熟了没有,如果熟了,就赶紧回来给她说,她好去买几乎每天都这样子,我经常一个人跑到灶上去问炊事员叔叔,以至于炊事员们都认得了我,每当我前去打听询问时,他们就笑着说,爱吃米饭的那个娃又来了。

当祖母引着我从姑姑处回来在油坊街下车后,她拉着我的手往回走,祖母是小脚,走得很慢据爸妈讲,还未过红河桥,我就挣脱了祖母的手,一个人飞快的跑了回来,白净的笑脸跑的通红,头上被姑用红毛线挣了一个半拃高的毛盖儿(姑喜欢把我打扮成女孩)。

一跑回家,就一头扑向母亲的怀抱,掀起衣服就要吃奶,结果妈指着奶说,不要你去,不要你去,你偏要去,你看,你一走,奶就被虫咬烂了(妈涂抹了紫药水),吃不成了我满腹的委屈,“哇”的一声扑进了妈妈的怀抱……原来祖母引我到姑姑处,住了那么多天,就是为了把我差一差并最终为我断奶!爸妈祖母姑姑他们都合起来诱骗我上当,结果,他们的目的达到了。

我成人后,姑姑曾说,你小时候很心疼(漂亮),非常聪明,很是惹人喜欢,简直一个小白女似的妈妈也多次对我说,你婆最爱你,下来就是县上你姑,你姑爱你简直胜过了爱他的头胎亲生女儿煤矿诗人陈文野在其编著的《水磨村史话》一书中,对小姑这样评价:“这是一位水磨村嫁出去的姑娘,虽出身贫苦,但为人忠厚,她作风朴实,工作泼辣,勇于开拓,政绩突出,不愧是基层锻炼成长起来的一位党的优秀妇女领导干部。

”只可惜的是小姑去世的太早了,记得送埋小姑时村人给她写的对联是:四十八年革命功垂玉乡(1959——2007)六十六载春秋德馨故土(1941——2007)横批是:巾帼风范作为常年作群众政治思想工作的妇女行政领导干部,要说小姑的外在形象,我认为六七十年代她是江水英,八九十年代她是方海珍,而四五十年代她则是电影《小花》中陈冲扮演的小花。

王维与四吕研究专家学者张效东老师,写有一首怀念他的同学(我的姑姑)的七律:悼窗友秋芳伏枥老骥尚蹄奔故人聚少散如云诤言暖语犹在耳似霆噩耗怎堪闻几多艰难曾惠我一病无医竟失君短歌当哭仰天问冥冥今何觅知音从姑姑的名字看,姑姑是秋季出生的,她可能也很喜欢菊花,姑姑出嫁时,祖母给她了一对黑漆箱子作为配送的嫁妆,上面都有红色的图案和文字,一个上边写的是“菊有令名”,另一个上边写的是“秋色平分”。

除此而外,还有一个办公用的红色的条桌,后来的七八十年代,不知什么原因姑姑让人把这两件东西都拉回来,放在了他的娘家(我家),直到今天这两件东西都很陈旧并且有所破损,但还勉强能用,你想,已经人的将近60年了。

最后就让我把牛才子的一首诗献给姑姑:

姑姑参观大寨留念野菊花吟乐草木之先而乐黄草木之后而黄不以岁寒而改节不以无人而不芳姑姑啊,愿您在九泉之下幸福地长眠。(二)假如你不曾关爱我我的命运将会是什么——题记

姑姑遗像今天是清明节,天气是半阴半晴,但比起清明时节雨纷纷的天气来就非常好了鲁迅在他的一篇小说里曾写道:今年的清明分外寒冷,杨柳才吐出半粒米大的新芽虽说隔年的黄历翻不得,岁岁年年人不同,但年年岁岁的自然景象出现的时间基本上还是大致相同的,这无疑就叫做大同小异吧。

清明节的前几天天气晴朗非常暖和,就在那一天我就给祖母和父母亲上坟烧了纸两三天以后天就下起了雨,虽说春天的雨不大是小打小闹,但却阻止了清明节前上坟烧纸的人们,一直到今天算好终于半阴半晴了所以说凡事还是要提早动手,事过心头了。

如果晴干不肯去,那就只待雨淋头了今天是清明节,无意中翻动书本,无意中发现了记录姑姑去世时间的文字,所以就情不自禁的想起了已经去世13年的姑姑姑姑去世的时候只有人的66岁,和那些八九十岁去世的人比起来,简直是英年早逝啊!人们不是常说好人不长寿吗?姑姑因病去世于2007年6月29日早晨(阴历5月15日)——星期5。

至今仍使我抱恨终生的,是姑姑在临终之时我没有在她身边陪护,在有关单位和组织为她举行追悼会时,以及她遗体被火化时,我都因故没能参加,而姑姑生前是非常爱护并疼爱我的,这种爱护与疼爱简直超越了对她的第一胎亲生女儿(我的表妹)。

据妻子回来对我讲,有关单位和组织在西安殡仪馆为姑姑举行追悼会时,参加的人很多,大部分人都是西安的有关干部与我们本县的有关干部,再下来就是姑姑家的亲朋好友——男女老少开完追悼会的第二天,姑姑的骨灰在她的老家王家斜安葬,这一天我去的很早,一看到灵堂桌子上姑姑彩色的笑容可掬的遗像,想到我这辈子永远也不能再见到我敬爱的姑姑了,就一下子跪在地上不禁嚎啕大哭声泪俱下……那天我父亲母亲我的妻子,全都参加了姑姑的葬礼。

记得母亲碰见了我,就对我说你姑生前是那么样的疼你爱你,你也好好的把你姑哭上几声就在这时妻子含泪扯了扯母亲的衣袖,对母亲说你儿已经……哭过了,你当时……没在灵堂79年前的1941年的9月21日,姑姑出生于水磨村东头大场西北角的饥寒交迫的农民家庭,在父亲11岁姑姑6岁之时,我的只有51岁的爷爷就英年早逝了,我爷爷是村里数一数二的英雄好汉,威望极高,要说能说要打能打,可惜的是沾染了赌博的恶习,你想人穷还爱弄这事情,哪有不败之理,记得祖母常说我爷爷竟然在一夜之后就把一窑洞雪白的棉花全部输给了别人,结果弄得我家在解放前连门楼子和庭院的西围墙都没有,我家在东头大场的西北角的最西边。

当时的我家男女老少六口人就住在不到三丈深的一孔烟熏火燎的烂窑里,用姑姑的话说:妈爸(指我祖父祖母)可怜的就在这个烂窑里生了个他(指我父亲)跟我……窑洞所在的岩势不好,尽是黄土与沙子石头的混合体,窑洞顶部经常无缘无故地往下掉土,好在窑洞里面向东开凿了一个比较小的拐窑子,出嫁前的大姑二姑晚上就居住在这个小拐窑子里面。

两个姑母(大姑、二姑)与父亲、姑姑是同父异母的姊妹据父母经常对我讲,我爷爷这个人脾气不好满脸的杀气,这种杀气不仅在外边有,在家里边更不用说在全家食粥酒常赊的情形之下(爷爷是英雄好汉,英雄好汉哪能不喝酒不吃肉?),爷爷动不动就让祖母给他擀面片子吃,吃的时候圪蹴在家里,心肠铁石般的坚硬,根本不管不懂事的儿女(我父亲和我姑姑)的哭闹……其实父亲和姑姑在爷爷面前根本是不敢哭闹的。

那样的年月,谁家能吃得起面片子?所谓面片子就是正方形的面片在锅里煮熟后捞干的吃,这样的饭在当时只有地主富农的家里能经常性的吃得起贫穷的农家只能一天三顿喝玉米糁糁混合着苜蓿的稀饭了,有时就是连这样的稀饭也喝不起啊!喝不起就只能吃糠咽菜。

我说的是1947年以前的关中蓝田地区的贫穷人家当时两个姑母出嫁后不久,爷爷就心力交瘁的不幸英年早逝,家里只剩下小脚的祖母和爸爸姑姑一家三口人了爸爸当时11岁,姑姑当时只有人的6岁,四五年后父亲出外在异地他乡给人家有钱人家当相公,伺候人家有钱的人家,而姑姑则开始上学。

又一个四五年过去后,父亲在陕西泾阳县城的一个国营中药铺内给有病买药的人抓药,而姑姑也即将初中毕业又一个四五年过去后,父亲由于嫌工资低就私自抛弃了这样的国家的正式工作,擅自一个人闯荡大西北的新疆、青海和甘肃,最后终于在甘肃的平凉地区找到了国家的一个正式的筑路队,成为了国家的一个正式的筑路工人,就是在这个时候父亲和母亲就相遇相识相爱结婚了……而这个时候初中毕业的18岁的姑姑也成为了国家的一个正式的工作人员,干什么呢?就在家乡油坊街东头的华胥邮电所当上了一名业务员。

至于这个邮电所之内的工作人员是姑姑一人还是多人,我就不得而知了,估计是两三个人这样的几年之后,姑姑就被组织调到了现在的泄湖中学任泄湖六中团干,这样的几年之后,姑姑就被调到了泄湖公社任泄湖公社团干,几年之后姑姑就被调到了县委任县委团干,这样的几年之后,姑姑就被调到县兵役局任县兵役局有关干部,几年之后姑姑就被调到大寨公社任副社长,几年之后姑姑就被调到三里镇公社任副社长,1979到1984姑姑当选为第十届、第十一届县妇联主任,后来姑姑退居二线先后任县工会干部和县政协干部,姑姑在任期间,勤勤恳恳,兢兢业业,毫不利己,专门利人,完全彻底的为人民服务,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当代煤矿诗人散文家作家陈文野先生在其所著《水磨村史话》中这样记载:这(指姑姑)是一位水磨村嫁出去的姑娘,为人忠厚,勤劳朴实,工作泼辣,真抓实干,勇于开拓,政绩卓著,美名远扬,是一名由基层锻炼成长起来的党的不可多得的妇女领导干部。

姑姑只有人的初中文化水平,文凭很低,知识水平也不高,但姑姑一边工作一边学习,学了干,干了学,善于总结经验教训,善于思考,勤学苦练,他始终相信并坚持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几十年如一日的坚持写工作日记,生前写的工作日记,堆了满满的一床子底下,这些珍贵的宝贵的日记千言万语字里行间,无不凝结着结晶着姑姑的心血和汗水,都闪烁着她的宝贵的经验和教训,都承载着她几十年如一日勤恳并扎实走过的一串串的脚印。

要了解姑姑的一生吗?要知道姑姑几十年如一日是怎样的工作吗?要知道她的工作方法和工作作风吗?要知道她的工作经验和教训吗?那你就认真刻苦的一丝不苟的全心全意的好好的读读她的这些工作日记吧!姑姑离开我们已经13个春夏秋冬了,不知她的那些日记如今还在否?记得有一次我曾把姑姑的一本旧的工作日记让我班的一个高中同学书法家看,没想到他竟然对天长叹无限感慨地说,想不到一个只有初中文化水平的你姑写的字竟然是这么样的好!

姑姑的字很好,父亲的字也很好,遗憾的是我们弟兄三个的字以及我们弟兄三个的孩子的字,都没有姑姑和父亲的字好,虽然我们的文凭都比姑姑和父亲高,姑姑是初中文化水平,父亲是小学文化水平,我的儿女都是研究生文化水平,我是本科文化水平,妻子是高中文化水平,要说我们这一辈,那只有妻子的文化水平低了。

总而言之,完全可以这样说,从我们的父辈母辈到我们的下一辈,写字是越来越不行了,但文凭却是越来越高了小学毕业的父亲曾担任过水磨村的出纳和会计,他在账本上写的字是那样的美丽和工整,那才叫好呢!所以说父亲写的字有时毫不亚于姑姑所写的字。

据村人增贤爷对我说,我姑姑也是喜欢文学的,她上初中的时候从学校回到家,出来进去腋下总夹着一本借来的柳青的《创业史》,估计那时候可能《创业史》出版没多长时间,当时正处于风靡时期姑姑也曾经对我说过,她年轻的时候也曾经在报纸上发表过不少的豆腐块。

我上初中时,姑姑曾给我借回了一本王汶石的《风雪之夜》,我上高中时,姑姑曾给我买了两本散文小说选,都是陕西作家写的,分为上下两本,时间可能是从建国到改革开放新时期当我爸妈在大西北闯荡的时候,家里只剩下小脚的祖母和正在上初中的姑姑。

姑姑工作后,家里只剩下祖母一人了,祖母一人连吃水都成了问题,也不知这些困难祖母是怎样克服的,想起来真的叫人不可思议就是在这样的年月,侯家铺的大姑母和大姑父,每年总是拉着牛扛着犁拿着麦种,不动声色的就给我祖母把地种了,种完后连祖母家的一口凉水都不喝就又匆匆忙忙的无怨无悔的悄悄回去了……这就是我们家的永远值得光荣、自豪与骄傲的贫穷的亲戚。

姑姑上初中时,她的语文兼班主任老师就是张河湾有说有笑的和蔼可亲的白净的张志信老师,张老师后来和我成了泄湖初中的同事,他是我的父辈老师他就曾笑容可掬对我说,她是我姑姑的老师,家访时曾去过我家好几次,我家里当时就我祖母和我姑姑俩人。

因为那时候父母还未从大西北回来,好多年后回来了,才生下了我,我是62年出生的据母亲说,她和父亲回来后,姑姑正在泄湖公社工作,她和父亲去泄湖公社大院去看望姑姑,因为姑姑在灶上打水还是在打饭时,不知什么原因不幸触电了,当时还病得不轻……还说从此以后姑姑的一个大拇指就留下了一个永远也不能消失的触电的伤痕。

可是姑姑从来没有对我谈起此事据母亲说,当时在泄湖公社大院工作的干部就有我们水磨村的文虎父亲——佀永昌伯伯,还有我们华胥公社境内的一位姓惠的阿姨我上初中时曾在文虎家里看到他家镜框里的一张黑白照片,那张照片里就是好多人的合影,有文虎父亲,还有我姑姑和惠阿姨,姑姑和惠阿姨都很年轻,她们蹲在地上在最前排并且还友好的手拉手,惠阿姨微笑着……这张照片现在恐怕早已坏掉不在了吧?因为已经60年了。

当父亲闯荡大西北时,姑姑就和祖母孤儿寡母地在家过着饥寒交迫的贫困的生活,当时姑姑正在上小学和初中,祖母是一双小脚,在农业社上工,姑姑还很年幼,母女二人生活很是艰难大概这时父亲每月也还能递回几个钱,所以祖母就叫人在院子西边盖了三间厦房,这是给父母亲结婚用的,这三间厦房的后背墙也就替代了院子的西围墙,祖母又请来我的两个姑父给我家盖了一个门楼子,这样一来我们家才像个家的样子了。

那时我家窑洞门前稍微偏西有一颗很粗的鸡蛋枣树,估计在当时已经存在50多年了当时村里人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由于我家没有门楼子没有西围墙,所以枣树挂果后直到枣子成熟这么长的时期几乎每天,就给我家逗了满院子的猴,这些娃娃伙们成天朝树上扔石头、砖头和土疙瘩,或者像猴子一样爬满了树……当时最调皮的一个孩子就是现在即将80多岁的一辈子文静得大姑娘似的申民叔。

他说当年在枣子成熟季节他晚上睡觉就盼望在夜里刮大风,第二天不等天亮就跑到我家大枣树下捡拾枣子吃估计我家的这个大枣树每年能卸成百斤鸡蛋枣姑姑工作后没几年,父母亲也就解甲归田地夫妻双双把家还了姑姑后来在县城工作时,好像是“文革”的1966年前后吧,还把祖母接到县委的大院居住,对了,还有我,姑姑这样做,其实全家人都是希望她这样做的,他们这样做都是为了给我断奶,因为我吃母亲的奶一直吃到五六岁,所以最疼我的祖母和姑姑果断的决定马上给我断奶,于是父母就对我说,你姑姑接你婆到她县委去住上几天,你去不去,我就说我去,母亲就说你去了就吃不成妈妈的奶了,父亲也说,你就想好,你去了就吃不成你妈的奶了,你看你还去不去?我就笑着说那我就不吃了,我要跟俺婆到俺姑的县委去呢!当时全家人都高兴地笑了。

当时在姑姑的县委的住房,姑姑在认真的办公,祖母盘腿坐在床子上,不紧不慢地做着针线活,我则一个人在县委的大院里玩耍,记得一位穿着绿军装的叔叔把长长的梯子靠在会议室的墙上,一手端着半碗血红的油漆一手拿着漆刷子,上到梯子上头,不知在墙上写着什么大大的红字,他写完下来后对我有说有笑,还给我吃了一个鸡蛋糕……

每到快吃饭的时候,姑姑就让我到灶上去问炊事员叔叔,今天中午12点吃什么饭?灶上的一个炊事员叔叔每次看到我就高兴的对他的同伴说,爱吃米饭的那个娃又来了!并亲切高兴的对我说,回去对你妈说今天是你最爱吃的大米饭!这些爱说爱笑的炊事员都无一例外的把我姑当成了我妈!

真是无独有偶,70年代末80年代初我在城关求学的两三年,姑姑常常到教室外边的窗户底下找我,这往往是每周的周末,十有八九是姑姑叫我到她家里去吃饭,由于姑姑每周都这样来找我,所以以至于不明真相的同学都惊讶的说,你妈怎么这么样的关心爱护你呢?他们哪里知道这原来竟然是我敬爱的姑姑!

当初祖母引着我在油坊街车站搭车,上车前祖母为我买了一个滚烫的油糕,用纸夹着让我拿在手里吃,公共车来了,祖母慌忙拉着我上车,车的中间的走廊里站着好多的人,我和祖母就被这些人包裹并拥挤着,我右手捏着油糕左手拽着祖母的衣襟,车“忽”的一下启动了,好多人猝不及防的一声“啊呀!”向我和祖母倒来压来,我吓得哇的一声哭了,捏油糕的右手也不知怎么样的拽上了祖母的衣襟,粘粘的热呼呼的油糕一下子抹了祖母一衣裳,祖母也差一点被挤倒了,她慌忙拉着我说:不怕,俺娃不怕,有婆在,有婆在……

大约在姑姑的县委住了一周,姑姑就把我和祖母送上了去西安的公共车,我们从油坊街下了车,祖母就引着我慢慢的往回走,快到红河桥时,我挣脱了祖母的手,一路小跑着跑回了家,当时我长得很白净瘦弱,很像女孩子,加之头发又黑又长,所以临行时姑姑就给我在头顶用红毛线给我扎了一个两三寸高的扶摇直上的小辫子,当我非常高兴的跑回家喊了爸妈后,就狗忘不了吃屎的扑到妈妈怀里掀起妈妈的衣服要吃奶,谁知妈妈掀起衣服微笑着对我说,你看,你跟你婆走后奶就烂了,吃不成了!当时在我还没有回来的时候,妈妈就给奶抹了鸡蛋大的紫药水,这时候爸爸也说,你要跟你婆去你姑那里,你一走虫子就把你妈的奶咬烂了,直到现在也没有好!这时妈妈又笑着说,不要你跟你婆去你姑姑那里,你偏要去,你一走虫子就把妈妈的奶咬烂了,你看都烂成这个样子了,再也吃不成了!此时此刻我哑巴吃黄连有口难言,顿时感到天大的委屈,就一头扑进妈妈的怀里哇的一声哭了……年轻的母亲就紧紧抱着我经过门楼子南边的井房,又从井房往南下去跨过东西向的水渠,上到二队人的豌豆地里,给我摘了好多豆角,妈妈一边摘一边哄着我,最后又紧紧地抱着我,跨过水渠走过井房一路哄着我回到了家里……从此以后我就永远不吃母亲的奶了!所以我的断奶就是这样断掉的!

母亲后来常常对我和父亲说,当时这哄娃也真好哄的,只是抹了鸡蛋大一片紫药水,娃就竟然相信了!从此以后母亲常常对我说,你吃奶一直吃到五六岁,虚岁8岁了才上的学!妻子以后就对我们的儿子说,俺娃聪明五六岁就上学,你爸闷怂五六岁还在吃奶,直到八九岁了才上学!

我上学时姑姑给我买了一个青色的比较厚实的人造革塑料新书包,还买了一个窄窄的非常漂亮的彩色文具盒,还买了一本小小的厚厚的《新华字典》,姑姑还特意把姑夫小时候上学用的小小的圆圆的黄铜墨盒送给了我,对了,还给我买了一本薄薄的封面是雷锋戴着棉帽子头像的16开的崭新的毛笔字字帖,姑姑还把她用过的一支钢笔送给了我,我的这些东西,同村的伙伴和同学简直羡慕得都有些嫉妒了。

那年月姑姑的工资反正不到40块,她和姑夫俩人虽然双职工挣钱,但要养活三个孩子和孩子的祖母,就这样姑姑每次回娘家,总要给祖母和我买好吃的东西,每次临走时还要给我的农民父亲或5块或8块或者甚至10块的,尽管父亲每次都严词拒绝。

父亲脾气不好,姑姑脾气也不好,这都是爷爷的遗传所致要知道那年月的钱很值钱,10块钱就可以过一个欢天喜地的年,假如你是教师的话10块钱就够你在学校的教师灶上吃一个月饭尽管这样,每年腊月20以后,姑姑总会托人给我捎回过年穿的的新衣服,那时我正上小学,年年都是姑姑花钱扯布让裁缝给我做的崭新的黄衣服和蓝裤子,特别是黄衣服那是笔挺的厚厚的细帆布做成的,一共四个小口袋,过年穿在身上,人见人爱,人见人夸,都问是谁给我作的,我总是光荣、自豪并骄傲的说——俺姑!结果村中的荷香姐无限感慨的对我说,你命大,你命好,谁能像你这样有一个疼你爱你的好姑呢!我也深深的知道,祖母最疼爱我,下来就是姑姑,我长大后,姑姑也曾对我说,你小时候长得白净瘦弱,全家人都喜欢把你打扮成一个可爱的小白女,你小时候聪明太太,口齿特别伶俐!姑姑对我说这话的时候,我已经作了两个孩子的父亲了。

我想我可能就是一个典型的方仲永,大凡小时候聪明伶俐的人长大后都比较愚钝吧,你看鲁迅笔下的少年闰土与中年润土的天差之别简直判若两人啊!我有时也胡思乱想,我之所以成为这样,大概是家里的人与亲朋好友把我溺爱过度了吧?要不我长大后怎么就这样的愚笨呢?

姑姑很疼爱我,这是千真万确的,但姑姑有时脾气上来了那是非常严厉的,一点也不亚于父亲,这往往是姑姑对我在学习上的严重偏科的恨铁不成钢在这一点上我完全认错,但我也是毫无办法的啊!谁能学懂却不认真刻苦的好好学习呢?我自小学就数学不好,一直到高中数学都不行,不是不认真刻苦的学习,而是根本听不懂啊!我小学时代的数学老师是个女的,很严厉,说话尖酸刻薄,讲课也很认真严厉,但丝毫不能激起我们对数学的兴趣与热爱,这样一节课下来,我们常常就特别提心吊胆的,还有,这位严厉的数学老师常常把一些稍微活泼好动的同学,在她看来就是调皮捣蛋的猴子,狠狠地拧着耳朵拉到教室外边罚站,我就被她狠狠地拧着拉出去过一回……什么原因我早就忘了。

给她当学生,我们感觉不到她对我们的一丝一毫的爱当时班上数学学的好的只有两个女同学和一个男同学,这个男同学年龄比较大,留了几次级,两个女同学中,一个后来考上了中专的警察之类的学校,一个补习了好多年,始终没有考上大学,作了几年民办教师后,就转而经商了。

现在想起来,我们为期4年的那个小学班级,刚才说过了一女同学考上了中专性质的警察学校,我后来考上了中专性质的师范学校,还有一个男生考上了中专性质的滑翔学校,而考上大学的只有一个,是比我们大一岁的男生,他考上了大专性质的军校。

除了这四个人外,再没有考上中专中师中技与大专甚或本科之类学校的人了我也不是完全学不懂数学,初中阶段的平面几何和高中阶段的解析几何我就学的非常好,在班里也是数一数二的或者前十名的学生,为啥这两门课学的很好呢?是因为碰上了好老师,是因为这两位老师简直教的太好了!我百分之百的一听就懂一看就会,还没有到上数学课的时间,我们就早早做好了上数学课的准备,静静地等待着数学老师的到来,让人感到上数学课简直就是一种快乐和幸福的享受……

话说回来,但我终因在小学阶段没有打好数学的坚实基础,所以在初高中阶段数学就差的特别厉害,就因为这个原因,所以姑姑才对我恨铁不成钢,我也知道姑姑是对我好是为我好,但我就是因为学不懂数学而几乎放弃了对这门课的学习,还算好,天无绝人之路,冥冥之中的上帝用我其他几门课的优异成绩从而弥补了二三十分的数学成绩,让我有惊无险的步入了一所各方面条件都最差的师范学校。

对此,我无怨无悔,而姑姑也相当高兴,因为我总算考上了,虽然不是大学,但我在中师毕业并从事了9年的教学工作之后,竟然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省教院的中文本科班,从而堂而皇之的带薪离职进修了两年,总算把真正的大学给上了!。

上大学之前,有人推荐我入住前卫高中,带高一高二两个班地理课,当时高中只有两年,没有高三,而高二也就相当于现在的高三,谁知短短的一年之后经过高考,所带班级(高二)的地理单科成绩竟然压倒了不可一世的县城的城关和北关,名列全县所有高中第一,这都给姑姑争了光争了气,姑姑啊,您在九泉之下终于可以瞑目并安息了!姑姑是属蛇的,如果活到今天的话也该人的即将80岁的华诞了,可是……

安息吧,我敬爱的好姑姑!

谨以此花敬献敬爱的姑姑2021、9、水磨村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