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靠 作文?奶奶是我的依靠作文?
最有触动的故事,不一定就能写成具有深刻性的文章。需要对这个故事进行深加工。加工的过程,就是切入点的选取过程,因为,一件事的前因后果可能有许多,而文章的篇幅又有限制,必须把最能触动人心的那部分提取出来,将其它可有可无的内容彻底舍弃。
【编者说明】2020年元月30日开始贴出本讲义时,我确立的目标是开设100讲,其中前20天每天一讲,至2月18日开学后,每周安排2讲,其余时间贴一些时评或生活散文今天,前20讲的任务完成当下,各学校虽未正式到校上课,但已全部开始网络课程,为不影响正常网课学习,明天开始,每周周三或周四四和周末分两次发送两篇,直至100讲的内容全部推送完成。
这里所说的记叙文,包括常规意义上的写人记事类的记叙文、叙事散文、状物抒情散文、小小说、故事新编、新编故事等诸多以记叙描写为主要表达方式的文体我们知道,此类文章的生命,全在于叙述描写中的情感,而这情感的形成与表达,很多时候又主要通过生动形象的生活事件来实现。
记叙文比较忌讳大量的抒情议论,其内涵的深刻、情感的深邃,都只能借助精心构设的故事或景物等传达出来这种来自文体本身的特征,决定了记叙文中的“深刻”必须经过精心构思来贯彻落实那么,如何在记叙文中落实文章思想和情感的深刻性特点,从而使自己的作文具备与众不同的思想和情感力度呢?以下三点技能必须关注:。
第一,立足生活,巧妙切入对于写人记事类的叙事性文章而言,文章的深刻性一方面可以体现为作品情感的深邃,另一方面可以体现为主题涉及事件的社会轰动价值前者,主要依靠典型环境中的典型形象、典型细节实现;后者,则主要依靠事件本身属性确定。
中学生的写作,主要是围绕固定的命题展开,因而也就难以表现那些重大社会题材的内容所以,需要训练的,便是如何将寻常生活营造成颇具震撼性的典型细节实现了这条,也就实现了文章的深刻性如何实现这一目标呢?写作中需要养成这样一种习惯:当确立了一个题目采用叙事手法写作之后,首先就要打开记忆的仓库,从现有生活出发,寻找那些曾经给予自己触动的人或事。
当然,这样的寻找并非轻而易举,很多时候,需要先大体确立本次作文的主旨和情感走向,然后才“按图索骥”寻找对应的故事找到了最让自己有触动的故事,还并不一定就能写成具有深刻性的文章第二步,就需要对这个故事进行加工了,这个加工的过程,就是切入点的选取过程,因为,一件事的前因后果可能有许多,而文章的篇幅又有限制,必须把最能触动人心的那部分提取出来,将其它可有可无的内容彻底舍弃。
比如,朱自清的《背影》之所以能在无数篇讴歌父爱的作品中独领风骚,正在于他对父亲过月台的细节描绘如果没有了这家境衰败、父子离别的特定背景中的特写镜头般的细节,而只如前部分的概述那样泛泛而论,文章就无法拥有强烈的情感震撼力,也就无法实现情感的深刻性。
运用此法时,切入点选择最为重要很多同学在写作亲情文章时,因为缺乏巧妙切入的能力,写出来的故事,往往无法使读者感受到亲情的独特性,自然也就无法体现出深刻的特征下面这个片段,就属于巧妙切入的典型例证:为什么?两个人都长年纪了,相距不过几米的屋子,有什么必要隔几分钟就喊一下?每次去奶奶家,这件事总是会勾起我的好奇心。
奶奶八十了,但眼不昏耳不聋,还能眯着眼在屋里做针线大她三岁的爷爷便不行了,不愿走动,总是坐在藤椅上晒太阳相隔不过几米,奶奶过几分钟,便会放下活儿,“老头子!”奶奶这么叫爷爷不应,奶奶便急,迈着碎碎的步子到跟前。
爷爷好好的呢,在藤椅上睡熟了于是孩子般地笑嗔:“这个死老头子,人家喊了也不睬”(2008江苏高考满分作文《好奇心》)这段用作文章开头的文字,所写内容不过是生活中司空见惯的现象,很多学生根本不屑于选择这样的素材进入作文。
然而,这位考生把握住了这样的生活现象背后的深刻意义,也就引出了一篇颇有情感深度的考场佳作再看看小作者是如何由这巧妙的切口一步步深入下去的:这样的事天天发生我很好奇是奶奶闷吗?没有人说话?那她为什么只喊一下而不是和爷爷唠嗑呢?喊爷爷做什么呢?还这么不停地喊?我想起奶奶每次看见爷爷好好的,满意离去的背影。
阳光总是以最完美的角度铺在奶奶身上,每每这样的画面闪烁着温暖的光辉是不是只要有人答应便好呢?我好奇地继续想那好再有这种事发生时,我便捂住嘴,学爷爷的声音迟缓地答:“唉——”可每每奶奶都能辨别出来,无论我用布还是用棉花捂以求声音的逼真。
“细丫头在这儿捣乱……”奶奶皱纹满布的手会轻拍我,以示责备微微笑奶奶依旧我的好奇心不减反增算了,我破釜沉舟“奶奶,你老这么喊来喊去做什么呢?也不嫌烦” 奶奶看我,宽容地笑:“丫头,你不懂的知道他好好的,才心安的。
” 心,被濡湿了是花蕊中的一滴露连日以来如同小虫一样不断噬咬我心的好奇心得到满足你在,就心安的这是人世间最最美丽的风景粗茶淡饭有什么要紧?年华老去有什么要紧?你在,就心安我想,所谓爱,便是如此就是我所爱的人,我惦念的人,必得在我看得见的地方,我手够得到的地方,我能够走到的地方,好好的存在着。
我庆幸我拥有好奇心,才得以知晓奶奶一辈的关心,温情与爱我知道了,那声声呼唤是在说,有你在,整个世界,都在很显然,奶奶的这声呼喊,串联起一份浓郁的情感这种经历了数十年岁月淘洗锤炼之后的夫妻深情,全被这一声呼喊囊括进来。
作者恰到好处的几句议论,又让这情感上升到了“人世间最美丽的风景”的高度,如此,一个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故事,便因为巧妙的切入而焕发出了奇异的光彩,同时也具有了其他同类文字所没有的情感认知的深度第二,化大为小,塑造典型。
任何一个具有明确的思想价值指向的作文命题,其关注的焦点,都应该是现实生活中急需解决的重点难点问题该类作文,命题中所给的导引材料往往侧重于宏观领域的零散感悟,命题或写作要求本身也多从宏观处入手要想借助叙述类的文字来创设作品思想与情感的深度,真正贯彻落实材料或命题所希望探究的复杂社会话题,就必须在具体写作中,养成“化大为小”的能力,也就是说,要善于将那些宏观问题转换成微观的、可直接描绘的生活故事,如此,文章才有了言之有物的好抓手,才能避开罗列理论泛泛而谈的弊端。
近几年各省份的高考作文中,这类“大主题”的作文占据了大半江山全国卷的三套作文,无不是立足宏观人生价值展开命题即使是自主命题的上海、天津、江苏等省市的作文题,也逐步朝向宏大叙事的方向发展此类命题要想写出文章的深刻性,眉毛胡子一把抓地笼统阐释,当然无法实现目标。
下面这则以“人生”为话题的作文片段,就很好使用了“化大为小”的手法,从一个具体的“点”出发,以点带面地落实了命题题旨:我踏上列车,回首看了看空无一人的站台,依然执着地挥了挥手很简单的,我带了很轻的行李左口袋中,是一张老照片,有着漂亮的花边。
黑白色,里面有着我所有爱的家人右口袋中也是一张老照片,却是彩色的,上面是我从小到大玩在一起的朋友胸前的内衣口袋中塞着的,是我的梦想,我将它方方正正地叠好一只蝴蝶忽然落在窗沿上色彩艳丽,煞是好看,伴着甜甜的花香。
我忍不住用手去触摸这可人的小东西这时,我的左半身却莫名其妙地烫起来我翻开口袋,拿出家人的照片上面的家人拼命地向我挥着手,似乎在阻碍着我触碰那个蝴蝶当我还在迷惑地望着这照片为什么变成彩色时,一台巨大的红绿灯从窗前滑过,“啪”的一声,掠走了那只蝴蝶。
平静地捋了捋额头的汗,我将又渐渐褪色的照片放回……这段文字的深刻性,是通过比喻象征手法获取的文章的立意,在于展现人生道路上可能存在的种种潜在的危险,体现出亲情友情在一生中的重要作用这样的写作主旨,倘若采用直抒胸臆的手法进行呈现,则难免流入说说空话、喊喊高调的肤浅之中。
作者的高明在于,将复杂的思想意义,隐含到一次旅程的荒诞化描绘中人生可能遭遇的各种诱惑、战胜这些诱惑时所需要的各种力量等,也都通过隐喻的形式,在看起来很浅近的描绘中予以展示如此,文章以小见大、以近寓远、以浅喻深,自然也就抵达了一定思想深度。
第三,化虚为实,凸显细节有些命题,题目和材料走的是虚空的路径,此类文章要想写出深度,就需要在具体写作时灵活运用“化虚为实”手法,将虚空转换为具体可知的现实人生经验虚题的最大特点,在于题旨的表面不确指性江苏高考作文,从《山的沉稳,水的灵动》开始,经《凤头猪肚豹尾》,至《怀想天空》,都是采用的此类命题法。
很多考生面对这样的题目感到无从下手,既读不懂命题中隐含的编者意义,也提炼不出写作的主旨意义,便只有跟着感觉盲目地走了其实,绝大多数看起来飘忽不定的命题,都和“人生”这一现实意义有着密切的关联只要从人生意义的角度切入,将命题中的比喻义、象征义等转换成“人生”这一本体,再使用第二点所分析的“化大为小”手法进行写作,文章便不难写作。
比如,当我们面对了最虚空的“怀想天空”时,如何才能够写出文章的深刻性呢?自然也无法摆脱上列几方面特征的要求首先,从作文命题看,“怀想天空”这个“状+动+宾”结构的动词短语中,“怀”、“想”、“天空”三个关键词是构成文章必不可少的三个要素,有“想”无“怀”不行,有“怀想”无“天空”更不行。
其次,表面上看,此题太虚,太诗意化然而,虚题有虚题的优势,那就是便于考生放飞思绪展示特色当然,虚题要想写出好文章,切不能以“虚”对“虚”“虚”题必须“实”写,必须由虚切入,及时拓展引申,走入现实人生的体悟之中。
也就是说,考生们决不能只抓着“天空”进行海阔天高的胡乱抒情议论,而是必须把“天空”落到社会生活中来,使笔下的“天空”,与家事、国事、天下事息息相关第三,既然题目中的“天空”可以看成社会人生的方方面面,那么,这样的“天空”就可以包含亲情、友情、爱情、忠孝之情、家园之情、历史之情、文化之情……有了这样的思考后,就可以斟酌,在这众多的“天空”象征意义下,如何将虚空的概念和实际的现实人生建立起必然关联。
不妨依照这样的顺序构思作文:以自然界的天空切入,简单描绘后,转入象征意义的天空——比如父亲、母亲等具体的人接下来,只要能够在具体的叙事描写中,能把自己选定的主角作为头顶上那片遮风挡雨的天空来展开,文章就顺理成章的达成了写作目标。
当然,这达成过程中,要体现出深刻性,构思组材中,还有很多功夫要下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