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志向?我的志向写一段话?
# 《许倬云教育十日谈》 #《许倬云教育十日谈》,由荔枝播客、美国厚仁教育集团、美国许倬云基金会联合主办。
今天我想谈话的对象,是大学里边将来做研究工作的人,也
# 《许倬云教育十日谈》 #《许倬云教育十日谈》,由荔枝播客、美国厚仁教育集团、美国许倬云基金会联合主办。
今天我想谈话的对象,是大学里边将来做研究工作的人,也许就是读硕士学位、读博士学位的青年学者,这一批这个年龄群阶层是学术界最重要的一个成份在这将来的重要的学者的第一步起步的地方、起步的时候,我很高兴能够跟大家谈谈这方面的问题。
我在各位的年龄,我也是当时就想要知道该走什么方向不同老师给我不同的指示、不同的带领,使我慢慢走向这条道路这是我终身的志业,我不懊悔虽然很辛苦,不懊悔就乐之不倦到90岁了,我还是愿意继续在这行业里面去做下去,到我不能做的时候为止,也就是说以研究和教学作为一辈子的工作。
既然在清华大学办这一次的谈话,我想1925年清华大学办国学院是一个很重要的事情,在中国学术史上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有四五位都是最重要的学者聚集在一起,指导研究生我现在想介绍他们,因为他们正好代表不同的研究的方向,自己担任的不同的任务。
因为他们一辈子做的成就都是很重要,但是也有很大的差异所以我介绍他们这几位,用介绍他们各位的工作,来说明研究这个项目里边有多少选择
下排右起赵元任、梁启超、王国维、李济年辈最高的就是任公先生,梁任公(梁启超)现在不仅是学者,他本身是中国近代史上的重要的近代人物他人生的前半段是跟康有为一起办君主立宪,也没搞成功,一辈子在奋斗,为中国的近代化、中国民族文化奋斗努力。
但是终于他是赍恨以终,没有看见中国真正走向近代,没有看见中国真正走向民主可他是个很聪明的人,很能干的人他的另外一部分工作,就是以写作为主他并不是一个学院里面的研究者,他是一个评论家,所以这一部分工作是他在历史上垂名的。
另一个垂名的是作为行动家的身份,可他自己也对学术有贡献他是非常聪明渊博的人,在撰写评论的过程之中,他慢慢自己也摸出一些道路来,用研究历史的方法,用研究历史的角度来指明中国应该走向哪个方向我十三四岁的时候看他的《饮冰室全集》,深受感动,不仅是因为他的文笔了不起,而且是因为他的感情丰沛。
他从来要把他自己的感受与他对古今中西文化的比较灌输给学者,他是把自己生命投入学问的人,这个风格可遇不可求
几百年里我碰到这么一位先生,他在这段历史、在行业里边,我认为有重大的贡献的也就是:他指明了中国历史是逐步开展,从地区性的慢慢扩充到中原之中国,中国之中国,亚洲之中国,最后希望推向了全球之中国我写了一本书叫《万古江河》,其实就是受到他的启发,做这方面推展。
所以你看100年前任公先生写了一篇文章,可能在100年后,有另外一个像我这种人,可能受他的余韵荫,为他的几句话写了一本书如此可见,他这种人影响力是有多大
他的研究历史是宏观的,他不太做小考证,也不太做这些专题他的研究实际上,是他的评论文章的另外一部分他以历史论文的方式来发抒,他想要给人家指导意见所以这一位先生呢,风格在一般的大学里,博士班里训练不出来这种毕竟是有大抱负、大志向的人,总是把世界看得清清楚楚。
(他前半辈子)在学校外面走晚年回到学校的时候,他已经老了,将一辈子所见回馈给学术界这种风格各位可以期盼,也许有一天可以走到,但这不容易走到,可遇不可求。
E N D
责任编辑 | 赵欣转载/合作 | 微信:zhuzhustars关注备用号【许倬云看历史】可在文章下面留言互动点击“在看”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