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尚的人?高尚的人们将洒下热泪原文?
语言的表达是有限的,很多时候语言没法把我们脑子里的想法完美地传递给别人,就是所谓的言不尽意。
语言的表达是有限的,很多时候语言没法把我们脑子里的想法完美地传递给别人,就是所谓的言不尽意,这也导致很多话表达的意思不能按字面意思来理解比如马克思在其中学毕业论文——《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里认为青年应该选择最能为人类福利而劳动的职业,而一旦选择了这种职业,“面对我们的骨灰,高尚的人们将洒下热泪”。
就这句话而言,没有用任何修辞手法,如果按照字面意思理解,那就是一个人在面对马克思的骨灰时,如果为人高尚就会洒下热泪由此可以推出,如果这个人在面对马克思的骨灰时不洒下热泪就不高尚当然这是不对的 因为在现实生活中一个人高尚,和这个人面对马克思的骨灰时不洒下热泪是可以同时存在的。
具体来说有以下几种可能:这个人虽然面对着马克思的骨灰但没看到;这个人看到了但不知道这是骨灰;这个人知道这是骨灰但不知道这是马克思的骨灰;这个人知道这是马克思的骨灰但不知道马克思是谁;这个人知道马克思是谁也看到了他的骨灰马上要洒下热泪时突然想起男儿有泪不轻弹硬是憋回去了。
所以我们不能按字面意思来理解这句话,按我不求甚解的理解,“面对我们的骨灰,高尚的人们将洒下热泪”等价于“高尚的人们会赞同我的观点——青年应该选择最能为人类福利而劳动的职业” 讲到这里有的人可能就不舒服了,认为马克思是在道德绑架,强迫别人认同自己的观点——如果你不赞同我的观点,那你就不高尚——而大部分人还是不希望自己被认为是不高尚的。
这么看来那马克思的档次就跟当今的键盘侠一样了,但从结果来看两者还是存在差距的所以我们不妨再不求甚解一下,就可以感觉出来,这句话更偏重的并不是判断,而是向往与憧憬“面对我们的骨灰,高尚的人们将洒下热泪”从更深层次的理解上等价于“青年选择最能为人类福利而劳动的职业是通往高尚的途径“。
因为此时马克思只有十几岁,还没做出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不可能让他人来认可自己的高尚,更多是在思考如何变得高尚 值得注意的是,通往高尚并不是马克思的目的,只是一个附带的结果马克思的目的是尽可能地为全人类谋福利,因而要投身于最能为人类福利而劳动的职业,高尚只是马克思对这份事业的描述。
因此在结合全文,深入理解马克思的想法后我们会发现,“面对我们的骨灰,高尚的人们将洒下热泪”等价于马克思这篇文章的中心观点:青年在选择职业时应该选择最能为人类福利而劳动的职业 现在再来看马克思这篇文章的观点,其实与青少年维护世界和平的梦想有异曲同工之处,但不同的是马克思在之后的人生中毫不迟疑地朝自己年少时的憧憬前行,维护世界和平的愿望却被当作儿时笑谈羞于提起。
正如马克思所言,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与其在这里写些只言片语,我还是多去插几盒枪头有用些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