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清朝丁宝桢简介)这样也行?

Mark wiens

发布时间:2024-01-10

张桂铭艺术馆内,我们围坐而谈,古人的作品围着我们。

清朝(清朝丁宝桢简介)这样也行?

 

张桂铭艺术馆内,我们围坐而谈,古人的作品围着我们这些作品都是书札,清代进士翰林的书札来自夏子魁的收藏1996年生的夏子魁坐在张桂铭艺术馆的坐席中间,一柄折扇,侃侃而谈他曾三年茹素信仰所生发出的定力,让他坐在一众绍兴文化界前辈中间也不怯场。

现今,他已经有千余份书札收藏谈起收藏缘起,他说自小对于收藏老物件就感兴趣,七八岁时,祖母的古钱币就是他的宝贝随后恋上玩玉因为喜欢书法,又涉足扇面收藏,最终选定书札作为收藏的主要方向书札很多都没有印章,真伪难辨,所以最初在拍卖市场上并不被待见。

但在夏子魁看来,印章是书画的辅助因印而废书,是不明智的“王羲之有的信札也无印章,但不影响其价值”他将收藏领域确定为那些对国家民族有贡献的人物的信札不断收,也不断卖,将藏品渐渐淘换精他也研究这些信札背后的人与事。

研讨会现场,有应洁俭先生概括:信札具有人文故事性、书法艺术性、史料文献性,得到了大家的认同先看人文故事性促成这次展览的盛世拍卖行老总边佳勋说,如果说社会是网,信札是串起人物关系的点通过信札,我们将业已“脸谱化”“电视剧化”的历史人物进行还原。

比如徐世昌,在我们印象里,是北洋军阀通过这次信札展,看到徐世昌手迹,才了解其学历、故事,“没想到他这么丰富”!

再谈书法艺术性收藏家方俞明说,若要考中进士,一定是书法要好的而不同于试卷、案牍上的工整,信札是在轻松放松状态下,是有自己面貌的,必定是精美的书法作品方俞明研究过清末绍兴大书法家陶浚宣的笔记,“看稿本,各种字体都有。

但外人看到的陶氏书法作品九成是魏碑所以要全面研究陶氏,一定离不开的这些信札稿本”信札还有史料文献性方俞明注意到展厅一角有时任浙江学政的瞿鸿禨信札,“这很宝贵,兴许能考证彼时浙江教育的某些状况”研讨会正值高考首日的夜晚,人们自然会把高考与古代科举做对比。

二者都有“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状态,也是能反映出无数家庭进行阶层流动的愿望教育投入已经成为大多数家庭现场有人分享了一个段子——“反正我就挺羡慕白娘子的,孩子一出生就她被关在塔里,再见到儿子时他都中状元了。

”令人莞尔,也令人心有戚戚

尽管这次展览是“夏子魁藏清代进士翰林书札展”,但夏子魁自己却没有像大多数同龄人一样,沿着就学的轨迹一步步成长他自小选定了收藏作为终身志业十三岁就去北京收藏市场上摸爬滚打,他也没有参加高考,没有上大学但当他对着一幅幅信札,向展览来宾介绍其背后故事及其艺术性时,他的专业与博学令人赞叹。

很多人以为他年纪轻轻却收藏颇丰,且成体系,一定是有家学但实际上,家人从商,收藏领域全靠他自己一点点探索绍兴文化馆副馆长唐铭泰说,子魁在这个领域浸淫多年,已然是专家了,其学力恐怕连一干博士也要叹服的边佳勋说,在信札书写已经被社交软件取代的今天,看到子魁这样的后生在努力,总感觉我们文化的传承是很有希望的。

展品赏析来源:@凡 Unique

翁心存致楣生书札一通一页作者:翁心存(1791-1862),清代大臣,江苏常熟人翁同龢之父道光二年进士,选庶吉士,授编修,督广东学政咸丰元年,擢工部尚书四年,起授吏部侍郎,调户部,擢兵部尚书,迁协办大学士。

八年,充上书房总师傅,官至体仁阁大学士因病乞休,复起,以大学士衔管工部赠太子太保,谥文端,入祀贤良祠著作有《知止斋诗集》上款人:楣生,待考。

阎敬铭致林昌彝书札一通一页作者:阎敬铭(1817—1892),字丹初,陕西朝邑赵渡镇人清代大臣道光二十五年进士,选翰林院庶吉士历任湖北布政使、山东巡抚、户部尚书、兵部尚书、军机大臣、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大臣、协办大学士。

光绪十一年,授东阁大学士,仍管理户部,赐黄马褂光绪十八年,卒于山西寄寓,追赠太子少保,谥"文介"阎敬铭理财有道,为官清廉耿介,是我国历史上为数不多的理财专家之一,有"救时宰相"之称上款人:林昌彝(1803—?),字芗溪,福建侯官人。

道光十九年举人,何绍基门生因献《三礼通释》,得建宁府学教职,同治间,掌教廉州海门书院与林则徐相交甚密著有《平夷十六策》《射鹰楼诗话》《海天琴思录》等

俞樾致金友筠书札一通一页作者:俞樾(1821—1907),字荫甫,号曲园居士,浙江德清人清末著名文学家、经学家、古文字学家道光三十年进士,任翰林院编修后受咸丰皇帝赏识,放任河南学政被御史曹登庸劾奏"试题割裂经义",因而罢官。

遂移居苏州,潜心学术达40余载章太炎、吴昌硕、井上陈政皆出其门下海内及日本、朝鲜等国向他求学者甚众,尊之为朴学大师所著凡五百余卷,称《春在堂全书》除《群经平议》五十卷、《诸子平议》五十卷、《茶香室经说》十六卷、《古书疑义举例》七卷外,其《第一楼丛书》三十卷、《曲园俞楼杂纂》共百卷。

《清史稿》有传上款人:金友筠,号无碍翁、林阴仰雪翁。浙江青浦人。家园养晦,以著述自娱。

吕耀斗致任道镕书札一通二页作者:吕耀斗(1828-1895),字庭芷,江苏阳湖人道光三十年进士,散馆授翰林院编修历官文渊阁校理、福建船政局提调、北洋水师学堂总办等工画墨兰,兼能词著有《鹤缘词》善于比兴,属后期常州派词人。

编有《丹徒县志》上款:任道镕(1822—1906),字筱沅,号寄鸥,江苏宜兴人历任湖北、河南、江西、浙江、山东诸省知县、知府、道员、布政使、按察使、巡抚和河道总督清光绪二十七年调补浙江巡抚退居苏州,购得徽商汪氏废园,营造别业。

汪鸣銮致潘祖谦书札一通一页作者:汪鸣銮(1839—1907),清末大臣、藏书家字柳门,号郋亭,钱塘人,侨寓吴门同治四年进士,历官编修、陕甘学政、山东、江西、广东学政,内阁学士、总理各国事务衙门行走、五城团防大臣、吏部右侍郎等。

历官吏部侍郎五城团防大臣,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大臣,光禄大夫上款人:潘祖谦,字济之,江苏吴县人潘世恩之孙同治十三年任内阁中书,光绪二年请假归养光绪二十四年任苏经丝厂、苏纶纱厂两厂副董,二十九年与王同愈、尤先甲、张履谦等人一起发起组织苏州商会,任历届会董,民国元年被推举为苏州商团公会会长,二年任江苏省典业公会会长 。

瞿鸿禨致李辅耀书札一通六页作者:瞿鸿禨(1850—1918),字子玖,号止庵,湖南善化人同治十年进士,选翰林庶吉士,散馆授编修光绪初年,大考名列第一,擢侍讲学士,先后出任福建、广西乡试主考及河南、浙江、四川、江苏四省学政。

廿三年,迁内阁学士,廿六年,升工部尚书、军机大臣、政务处大臣其后任外务部尚书,位在六部之上又代徐郙为内阁协办大学士卅三年,因忤慈禧旨意,被劾,开除回籍与王闿运等吟咏结社,逍遥度日宣统三年,迁居上海,卒谥“文慎”。

著有《止庵诗文集》《汉书笺识》等上款人:李辅耀(1848—1916),字幼梅,号和定,湖南湘阴人名臣李星沅之孙,学者李桓之子,为西泠印社五位创始人之一先后任杭嘉湖道、宁绍台道、省防军局总办、温州盐厘金局监理等职。

诗书画印无所不精,书擅汉隶,印学西泠八家,所作精雅

洪钧致寿乔书札一通十页作者:洪钧(1839—1893),清末状元,著名外交家字陶士,号文卿江苏吴县人祖上原籍安徽歙县,曾祖时迁来苏州同治七年中状元,任翰林院修撰后出任湖北学政,主持陕西、山东乡试,并视学江西。

1881年任内阁学士,官至兵部左侍郎1889年至1892年任清廷驻俄、德、奥、荷兰四国大臣上款人:寿乔,待考。

樊增祥致易顺鼎书札一通一页作者:樊增祥(1846—1931),清代官员、文学家字嘉父,别字樊山,湖北省恩施人光绪进士,历任渭南知县、陕西布政使、护理两江总督辛亥革命爆发,避居沪上袁世凯执政时,官参政院参政。

曾师事张之洞、李慈铭,为同光派的重要诗人,诗作艳俗,有"樊美人"之称,又擅骈文,死后遗诗三万余首,并著有上百万言的骈文,是我国近代文学史上一位不可多得的高产诗人著有《樊山全集》上款人:易顺鼎(1858—

1920),清末官员、诗人寒庐七子之一字实甫,号一厂居士,龙阳人曾两去台湾,帮助刘永福抗战庚子事变时,督江楚转运,此后在广西云南、广东等地任道台辛亥革命后去北京,与袁世凯之子袁克文交游,袁世凯称帝后,任印铸局长。

工诗,讲究属对工巧,用意新颖,与樊增祥并称"樊易",著有《琴志楼编年诗集》等。

于式枚致端方书札一通十三页作者:于式枚(1853—1916),字晦若,广西贺县人少年师从陈澧,精通文史,亦工诗词光绪六年进士,选翰林院庶吉士,散馆授兵部主事充李鸿章幕僚多年,奏牍多出其手廿二年,随李鸿章参加俄皇加冕典礼并出访德、法、英、美等国,回国后授礼部主事,由员外郎授御史,升给事中。

参加康有为倡设的保国会廿七年助奕劻、李鸿章签订辛丑和约,赏五品京堂、充任政务处帮提调、大学堂总办,译学馆监督卅一年,以鸿胪寺少卿督广东学政,后改提学使,总理广西铁路卅三擢升为邮传部侍郎后历任礼部侍郎、学部侍郎、修订法律大臣、国史馆副总裁。

民国后隐居青岛,晚年担任纂修《清史稿》总阅精通多门外语,是当时为数不多的翻译家,曾为袁世凯老师,教授文章,人称“桂海奇才”卒谥“文和”,遗编有《李文忠公尺牍》上款人:端方(1861—1911),字午桥,号陶斋,满洲正白旗人。

光绪八年举人,官至直隶总督、北洋大臣著有《陶斋吉金录》《端忠敏公奏稿》等为清末名臣,金石学家

梁鼎芬致王秉恩书札一通一页作者:梁鼎芬(1859—1919),晚清学者、藏书家,清朝末代皇帝溥仪的老师字星海,号节庵,广东番禺人光绪六年进士,选翰林院庶吉士,散馆授编修历任知府、按察使、布政使,曾因弹劾李鸿章,名震朝野。

后应张之洞聘,主讲广东广雅书院和江苏钟山书院,为《昌言报》主笔辛亥革命前有反帝主战思想世藏书,传至节庵已家藏十万余卷,故设葵霜阁专储之其平生所寓之处,均建有专门藏书室,并据当时心境,起以不同名称好书之心,可见一斑。

诗词多慷慨愤世之作,与罗惇曧等人并称"岭南近代四家"上款人:王秉恩(1845—1928),清末藏书家字息存、雪澄,号茶龛四川华阳人湘中大儒王闿运弟子同治十二年(1873)举人,光绪初,官广东提法史、广东按察使。

张之洞对其深为器重,推荐其任广雅书局提调所刻《广雅丛书》,数量之多,实用价值之大,不亚于浙江官书局,于历史研究参考价值颇高入民国后,寓居上海。

柯逢时致章邦直书札一通二页作者:柯逢时(1845—1912),清代大臣、藏书家湖北大冶人,光绪九年进士,选翰林庶吉士,散馆授编修历任江西按察使、湖南布政使、广西巡抚、兵部侍郎、“督办八省膏捐”大臣、湖北铁路协会名誉总理等职。

生平喜著书、刻书,尤嗜藏书搜罗善本极多,所藏《四库全书》未进呈抄本及元、明小集八百余种、数万册建有藏书楼“柯家山馆”、“息园”晚年研究医学,在武昌城开设有最大医馆,广招学员,传播医学先后参与纂修《湖北通志》《武昌县志》《应山县志》等。

上款人:章邦直,安徽铜陵人字希瑗,号西园晚清官员、学者任高邮知州、扬州府河务同知、江苏候补知州1897年,章邦直新建校舍77间,创建珠湖致用书院,是淮海各州县创办最早的官办学堂,也是全国范围创办较早的官办小学之一,向来有“淮海南来第一校”的美誉。

宋育仁致云刍书札一通二页作者:宋育仁(1857—1931),字芸子,晚年号道复,四川富顺人中国早期资产阶级改良主义思想家,被誉为四川历史上"睁眼看世界"第一人,维新运动倡导者光绪十二年进士,授翰林院庶吉士,改任检讨。

1894年任出使英法意比四国公使参赞,着意考察西方社会、经济、政治制度,积极策划维新大计,提倡民主共和回国后,参加维新组织"强学会",主讲"中国自强之学"上款人:云刍,待考。

冯煦致李佩秋书札一通一页作者:冯煦(1842—1927),字梦华,号蒿庵江苏金坛人少好词赋,有“江南才子”之称光绪八年举人,光绪十二年一甲三名进士(探花),授编修胪唱时,慈禧太后呼为老名士光绪十四年,出任湖南乡试主考官。

光绪二十一年,离京都,赴任安徽凤阳府历官安徽凤阳府知府、山西按察使、四川按察使和安徽巡抚辛亥革命后,寓居上海,以遗老自居曾创立义赈协会,承办江淮赈务,参与纂修《江南通志》冯煦工诗、词、骈文,尤以词名,著有《蒿庵类稿》等。

上款人:李佩秋(1884—?),名洣,湖南衡山人,民国中曾任宁波象山县知事期间主持续修县志与夏承焘、黄葆戊、梁鸿志、陈寥士等诗词名家多有往来及诗词唱和建国后,聘为上海文管会特约顾问,有《红缥馆诗集》传世。

徐世昌致刘仲鲁书札一通一页作者:徐世昌(1855—1939),字卜五,号水竹村人民国大总统光绪十二年中进士,三十一年任军机大臣民国五年,袁世凯被迫取消帝制,起用其为国务卿民国七年,徐世昌被国会选为民国大总统。

他下令对南方停战,次年召开议和会议民国十一年通电辞职,退隐天津租界以书画自娱徐世昌国学功底深厚,不但著书立言,而且研习书法,工于山水松竹一生编书、刻书30余种,如《清儒学案》、《退耕堂集》、《水竹村人集》等。

被后人称为"文治总统"上款人:刘若曾,字仲鲁,直隶盐山人。光绪十五年翰林,官至大理院正卿,宣统三年转任修订法律大臣。民国后任直隶民政长。曾会审清末四大奇案之“春阿氏”案。

瑞洵致成昌书札一通四页作者:瑞洵(1858—1936),字信夫,号景苏,博尔济吉特氏,满洲正黄旗人,文渊阁大学士琦善之孙光绪十二年进士,选翰林院庶吉士,散馆授编修历任国子监司业、侍讲学士、功臣馆满总纂、国史馆协修、科布多参赞大臣、总理各国事务大臣。

民国后,曾任《清史稿》协修,负责撰写《德宗本纪》和《宣统本纪》另著有《散木居奏稿》《犬羊集》《犬羊集续》上款人:成昌(1859—?),字子蕃,室名醉六轩,满洲镶黄旗人,山东布政使崇保之子光绪十四年中举人,曾任夔州知府。

与王鹏运、朱孝臧同游能诗,善书画

陈夔龙致余肇康书札二通二页作者:陈夔龙(1857—1948),字筱石,贵州贵筑人,晚清名臣丁宝桢侄婿光绪十二年进士起于寒士,官运亨通,历经同治、光绪、宣统三朝,历官顺天府尹、河南布政使、河南巡抚、江苏巡抚、四川总督,宣统元年,调任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

辛亥后退隐沪上,与陈三立、冯煦、瞿鸿禨等组织“逸社”,为“逸社”核心人物,并为清朝封疆大吏中唯一见到抗战胜利之人,其地位高,寿命长,交游广,诗作多,在诗坛延续同光体文风,生平经历多与重大历史事件有关,所著文字,皆为研究晚清至民国政治、社会和文学的第一手资料。

上款人:余肇康(1854—1930),字尧衢,晚号倦痴老人,湖南长沙县人光绪十二年进士,历任、武昌知府、汉阳知府、山东按察使、江西按察使卅二年,因南昌教案罢官后起复,授法部左参议以姻家军机大臣瞿鸿禨罢官受牵连而免职。

回湘后任湖南粤汉铁路总公司坐办、总理,主持修筑长株段铁路辛亥革命后不问世事,著有《敏斋随笔》等

阔普通武致延清书札一通一页作者:阔普通武(1859—1903),清朝大臣满洲正白旗人姓他塔拉氏字甫光绪十二年进士由詹事迁内阁学士,逾2年,迁礼部左侍郎支持戊戌变法运动,进呈康有为拟定之《请定立宪开国会》奏折,又上书请设立议院,被誉为满洲中之最通达者。

变法失败后,改西宁办事大臣二十九年(1903),病休著有《湟中行记》2卷、《华鬘室诗词》、《万生园百咏》及《南皮纪游草》等上款人:延清(1846—1918),清代蒙古族诗人字子澄,号铁君蒙古镶白旗人光绪三十年,任翰林院侍讲学士。

宣统二年,充文职6班大臣光绪二十六年,八国联军入侵北京,他写出《虎口余生》等诗数百首三十四年,为钦差赴喀尔喀车臣汗部,著《奉使车臣汗记程诗》另著有《锦官堂诗草》、《锦官堂诗续集》、《来蝶轩诗》、《蝶仙小史汇编》6卷、《蓬莱仙馆诗》2卷等。

李盛铎致张建勋书札四通四页作者:李盛铎(1859—1934),字义樵,号木斋,江西九江人光绪十五年榜眼,授翰林院编修,廿四年,被任命为出使日本大臣廿六年,补内阁侍读学士,授顺天府丞卅年,署太常寺卿次年,与载泽、戴鸿慈、徐世昌等出国考察政治,即五大臣出洋。

宣统三年,任山西提法使,改布政使,旋晋山西巡抚辛亥后,担任大总统顾问、国政商榷会会长等职晚寓天津,继承父辈嗜好,一意收集古籍与叶恭绰、罗振玉、傅增湘并称“近代四大藏书家”编著有《木犀轩藏书题证及书录》《木犀轩藏宋本书目》等,纂修家乡县志《德化县备考》。

上款人:张建勋(1848—1913),字季端,广西临桂人清末状元 历任云南乡试主考官、云南学政等他实施教化,提倡文风,百姓把他当作在偏僻云南兴学的功臣光绪三十二年,以侍讲授道员,督学黑龙江曾赴日本考察学务。

民国二年,卒于北京工诗文、善书法著有《愉谷诗稿》

余诚格致张建勋书札一通四页作者:余诚格(1856—1926),字寿平,安徽望江人光绪十五年翰林,廿一年,钦派江西主持乡试,后又钦命“记名御史”主持会试戊戌政变时,因曾为康有为座师,一度遭贬此后历任山东监察御史、广西按察使、湖北布政使、陕西巡抚、湖南巡抚。

秉性刚直,在御史任内,三月共上七十余奏章,参劾时弊,一时名震京畿,有“余都老爷”之称辛亥后寓居上海,组织安徽旅沪同乡会并担任会长词作《金缕曲》被选入《全清词钞》上款人:张建勋(1848—1913),字季端,广西临桂人。

清末状元 历任云南乡试主考官、云南学政等他实施教化,提倡文风,百姓把他当作在偏僻云南兴学的功臣光绪三十二年,以侍讲授道员,督学黑龙江曾赴日本考察学务民国二年,卒于北京工诗文、善书法著有《愉谷诗稿》

周树模致卢弼书札一通四页作者:周树模(1860—1925),字少朴,室名沉观斋,湖北天门人光绪十五年进士,选翰林院庶吉士,散馆授编修官至黑龙江巡抚,兼任中俄勘界大臣曾与俄国谈判勘测边界,订立《中俄满洲里界约》。

辛亥革命后,任平政院院长,后屡请其出任国务院总理,均为其婉谢常与樊增祥、左绍佐诗文唱和,并称“楚中三老”著有《谏垣奏稿》《周中丞(少朴)抚江奏稿》等上款人:卢弼(1876—1967),字慎之,号慎园,湖北沔阳人。

近代著名藏书家、学者早岁肄业湖北经心、两湖书院,受教于杨守敬、邹代钧

点击下方阅读原文有更多惊喜呈现!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