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清朝丁宝桢简介)
九、咸丰帝嫔妃孝德显皇后 1.孝德显皇后萨克达氏,清文宗奕詝的元配福晋。道光二十八年,嫁给奕詝为嫡福晋。
九、咸丰帝嫔妃
孝德显皇后 1.孝德显皇后萨克达氏,清文宗奕詝的元配福晋道光二十八年,嫁给奕詝为嫡福晋同年便感染风寒,次年四月又患了湿症,九月又添了血虚肝风,十二月病重去世,得年大约20岁,距离咸丰帝即位仅差22天,真是没有皇后的命,。
堪称清朝最没福气的皇后道光三十年正月,咸丰帝即位,下旨追封为皇后十二月,册谥孝德皇后孝德皇后一生很短暂,但她仍为家族带来了抬旗的荣耀和世袭罔替的公爵身份同治帝即位,恭上尊谥曰孝德温惠诚顺慈恭天赞圣显皇后。
光绪、宣统各加谥二字,全谥曰孝德温惠诚顺慈庄恪慎徽懿恭天赞圣显皇后孝德皇后是清朝第二位去世在皇帝即位之前的皇后。也是我国历史上最后一位去世在皇帝即位之前的皇后。
慈安皇太后晚年画像(垂帘时代) 2.孝贞显皇后钮祜禄氏,清文宗奕詝的皇后,即慈安太后选秀入宫,封为贞嫔,同年晋封贞妃、皇后她是清朝晋升速度最快的皇后,从嫔到皇后仅仅40天,简直是坐着火箭晋升钮祜禄氏没有生育子女。
咸丰帝去世后,懿贵妃所生之子载淳即位,即同治帝皇后和嗣皇帝生母懿贵妃一并被尊为皇太后其中,皇后钮祜禄氏被尊为母后皇太后,徽号慈安太后;嗣皇帝生母叶赫那拉时被尊为圣母皇太后,徽号慈禧太后(这个熟悉的字眼终于出现了,哈哈)。
同年,慈安太后、慈禧太后联合恭亲王奕䜣发动了辛酉政变,诛除了顾命八大臣,两位太后开始垂帘听政,慈安太后自此被称为东太后值得一提的是,慈安太后绝非泛泛之辈,她行事非常果决,有相当的理政之才当时有一个太监安德海,权势不小,借同治帝大婚的名义,沿运河南下,一路私挟妇女、张挂龙凤旗帜、抓差纳贿,动摇地方。
安德海还是慈禧太后的心腹慈安太后得知后,立即下令山东巡抚丁宝桢将安德海查拿斩首慈安太后明辨与果决多如此类同治十一年,同治帝大婚,为太后加上徽号慈安端裕太后同治帝死后,慈安太后参与拥立光绪帝即位光绪即位,累加徽号曰慈安端裕康庆昭和庄敬皇太后。
光绪七年,慈安太后去世,时年45岁恭上尊谥孝贞慈安裕庆和敬仪天祚圣显皇后宣统时,加谥二字,全谥曰孝贞慈安裕庆和敬诚靖仪天祚圣显皇后由于宣统帝以后清朝便灭亡了,因此慈安太后的谥号少了二字,为15字 慈安皇太后是正室嫡位,因而她的地位比慈禧太后要高。
慈安太后在世时,对慈禧有相当的隐形压制作用,且慈安太后和光绪帝的关系也比较好一般认为,慈安优于德,慈禧优于才,但慈安太后的政治能力也并不弱,只是她无心过于参与太多政事罢了根据实录记载,慈安太后和慈禧太后的关系其实一直和谐稳定,从未有过重大分歧和争执,这和坊间传闻有所不同。
不过,慈安太后的早逝,还是对清朝政局产生了很大影响,一是慈禧太后再也无所挂碍了,慈安太后虽然不大参政,但毕竟她是存在的,她的存在本身就是对慈禧专权的巨大威慑,慈禧太后做什么事都不得不顾及到慈安太后的意见。
二是慈安太后的死,使权臣奕䜣失去了一个可靠的同盟,他自此再也压制不住慈禧,没几年就被排挤出了权力中心 关于慈安太后的死因,历史上也存在争议主要有两种说法,一种是正常病死,一种是慈禧谋杀不过,据时人记述,加上现代的辩证分析,慈安太后其实早就身体不好,且有一个宿疾。
--脑血管疾病,此前便曾多次病倒最后也是因为急性脑血管疾病复发而去世 至于被慈禧谋杀一说,可谓是我国历史上常见的“扣屎盆子”行为了,哈哈我们讨厌、憎恨慈禧太后,那世间的坏事、怪事就都和她扯上关系了尤其是现当代的自媒体,要是不渲染一下宫斗,怎么能获得流量呢?(可悲)。
因此,对于这种情况,慈安太后除非不死,只要她一死,这个屎盆子我们一定就会让慈禧顶上,不是她谋杀的也得是她谋杀的,没啥道理可言,反正谁也不能坐时光机回去看看
慈禧皇太后晚年照片 3.孝钦显皇后叶赫那拉氏,清文宗奕詝的嫔妃,同治帝生母,即慈禧太后晚清重要政治人物,前后掌权近半个世纪咸丰二年进宫,封为兰贵人,四年晋升为懿嫔,六年生同治帝,晋封懿妃,次年晋懿贵妃,一向得宠。
咸丰帝晚年身体多病,经常让她参与朝事咸丰十年,英法联军攻入北京前,懿贵妃曾极力劝阻皇帝出逃,因此得罪了咸丰帝,大臣肃顺劝皇帝杀掉贵妃,咸丰帝没有答应,自此懿贵妃便不再多说话了同治帝即位,尊为圣母皇太后,上徽号慈禧太后,联合慈安太后、恭亲王奕䜣发动辛酉政变,开始垂帘听政。
同治帝长大后,两宫皇太后一并还政但皇帝仍然难以摆脱慈禧的控制,据说母子嫌隙很深,同治帝的死和太后或多或少也有些关联同治帝死后,慈禧迎立了他的堂弟兼姨弟载湉即位,是为光绪帝,因而慈禧太后其实是光绪帝的姨母。
慈禧太后是晚清名人,她的很多事情为大家所熟知,且充满了争议,本文不再进行详细阐述光绪年间,累加徽号慈禧端佑康颐昭豫庄诚寿恭钦献崇熙,整整十六个字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光绪帝去世(死因成谜,现代科学验证为中砒霜毒而死),无子,慈禧太后迎立了光绪帝的侄子溥仪为帝,是为宣统帝。
慈禧太后被尊为太皇太后次日,太皇太后去世,时年74岁其葬礼按照皇帝的规格举行,恭上尊谥孝钦慈禧端佑康颐昭豫庄诚寿恭钦献崇熙配天兴圣显皇后,整整23字其生前的徽号、死后的谥号字数超过了全中国历史上所有的皇后,且超过了清代入关后所有皇帝的谥号。
(清代皇帝的谥号起码是先为21字,下一代加谥2字才23字而慈禧太后谥号一上来就23字了)按照这个说法,若把帝后谥号全算上对比,可以说她的谥号长度在整个中国史上仅次于清太祖努尔哈赤一个人 假设清朝在宣统时代没有灭亡,再传上一两代,还得给慈禧太后各加二字,她的谥号就超过努尔哈赤了。
慈禧太后这种爆发性的加谥,曾被当时卜家认为是盛极必衰的前兆,昭示着清王朝乃至中国整个封建体制的彻底灭亡此外,慈禧太后是我国历史上最后一位太皇太后 4.咸丰帝有两位皇贵妃,简述如下: 庄静皇贵妃他他拉氏,咸丰二年入宫,封为丽贵人。
四年,因怀孕晋封丽嫔五年,生皇长女,成为第一个为咸丰帝生育的嫔妃,晋封为丽妃同治帝即位,因庶母晋升制,晋尊为皇考丽贵妃,但因为她曾诞育大公主,遂在数日后的登基大典后,直接破格再晋一级,乃尊为皇考丽皇贵妃。
丽皇贵妃一向很受两宫皇太后的顾重光绪帝即位后,再晋为皇考丽皇贵太妃,她在宫中的地位仅次于两宫皇太后丽皇贵太妃一向受皇帝和太后的礼遇,但她一直身体羸弱,长年吃药,最终在光绪十六年去世,时年54岁册谥庄静皇贵妃,光绪帝亲自奠酒哀悼。
端恪皇贵妃佟佳氏,咸丰八年入宫,封为祺嫔咸丰帝去世时,她才18岁同治帝即位,因庶母晋升制度,尊为皇考祺妃据记载祺妃守寡后身体还算健康,但分别患过咽痛、饮症、郁症、血风疮等病光绪帝即位后,晋尊皇考祺贵妃,时年。
31岁宣统帝即位,尊为祺皇贵太妃宣统二年去世,时年65岁,册谥端恪皇贵妃她是咸丰帝最后一个去世的妃子,也是清朝唯一一位历经五朝的皇贵妃,也是庶母晋升制度的直接受益者与跨度最大者,从嫔升级到了皇贵太妃级别。
她虽一生毫无波澜、默默无闻,也算得到了太后和皇帝礼遇,在宫中安度了余生 但这位从道光时代,一直活到1911年的皇贵太妃,却没有留下一张画像或照片可见她在晚清只是有些名号,但其实啥也不是!悲夫!十、同治帝一后四妃
孝哲毅皇后画像 5.孝哲毅皇后阿鲁特氏,清穆宗载淳的皇后同治十一年入宫,立为皇后两年后,同治帝便病死了光绪帝即位后,因为是叔嫂关系,遂尊为嘉顺皇后次年去世,时年22岁据说她和慈禧太后的关系极差,其入宫后夹在两宫皇太后之间。
阿鲁特氏出身名门,端庄持重,但性格刚烈,虽被慈安太后看好,但不得慈禧喜爱皇后和皇帝的关系也比较好,但慈禧和同治帝关系不好,因而更厌恶皇后总之,嘉顺皇后是在光绪元年去世,册谥曰孝哲嘉顺淑慎贤明宪天彰圣毅皇后,宣统帝即位,加谥二字,全谥曰孝哲嘉顺淑慎贤明恭端宪天彰圣毅皇后。
她虽然比慈安太后低一辈,但她是皇嫂,慈安是太后,都是前朝遗后,因而她和慈安太后一样,只得到了光绪帝的上谥和宣统帝加谥,少得了一代加谥,因而谥号亦不全,只有15字 嘉顺皇后的去世存在两种说法,一是被慈禧太后逼死。
据说同治帝病重时,皇后在跟前侍奉,当时皇帝病情有所好转,皇后向皇帝哭诉受太后刁难之苦同治帝深有感受,表示自己病好之后,夫妻二人一定有出头之日慈禧太后本就厌恶皇帝而连带厌恶皇后,恰好在门外听到了夫妻俩的对话,一怒之下进帷殴打皇后,扯下皇后头大连带一块头皮,又劈面一掌,皇后顿时血流满面。
此举惊吓到皇帝,导致皇帝昏厥,然后极速驾崩后来慈禧干脆逼死了皇后但嘉顺皇后本身没有什么政治权利,她虽然和慈禧不和,但同治帝死后,她彻底没了权力,因而对慈禧可以说没有任何威胁如果慈禧太后仅仅因为矛盾就害死皇后,消除的是不存在的威胁,得到的却是很大的骂名,明显的得不偿失,慈禧是何等聪明,断不会行此失智之事,因而这种说法有抹黑慈禧的嫌疑,有可能是给慈禧扣屎盆子,毕竟大家都憎恨慈禧,天下的坏事就都是慈禧干的。
所以她被慈禧殴打、被慈禧逼死的说法都不大可信,但太后和皇后有重大矛盾倒是极有可能的 第二种说法是嘉顺皇后在光绪帝即位后地位太过尴尬,和太后关系又不好,加上长期压抑,后来便自杀而死据说清朝灭亡后,陵墓被盗,盗贼从嘉顺皇后的肚中拿出了金子,因而推测她是吞金而死。
但这个说法也不知道真假不管哪种说法准确吧,总之,嘉顺皇后和慈禧矛盾很深,而且大概率不是自然死亡的 6.同治帝一生只有五位后妃,除了孝哲毅皇后,便是四位皇贵妃诸位皇贵妃分别简述如下: 淑慎皇贵妃富察氏,同治十一年入宫,慈禧太后有意选她为同治帝皇后,但慈安太后认为她轻佻好动,不足母仪天下,最终让皇帝自己选。
同治帝一向厌恶生母慈禧太后,而慈安太后对皇帝仁爱慈祥、视如己出,因而同治帝选定了慈安太后支持的孝哲毅皇后富察氏受封为慧妃,享贵妃待遇同治十三年,在慈禧的支持下,同治帝将她晋升为皇贵妃,次月,同治帝去世,她便守了寡,才。
16岁光绪帝即位,因为庶母晋升制度,富察氏需要得到晋升,但因为和皇帝是叔嫂关系,且等级已是皇贵妃,升无可升,乃加徽号为敦宜皇贵妃,光绪二十年,慈禧六十大寿,后宫几乎所有的嫔妃都得到晋升,她本就升无可升,只好再加徽号,再晋为敦宜荣庆皇贵妃,成为。
清朝唯一一位四字徽号的皇贵妃。光绪三十年,去世,时年45岁。册谥淑慎皇贵妃。迄今为止,没有她的画像或者照片现世。
珣贵妃画像恭肃皇贵妃阿鲁特氏,即珣妃孝哲毅皇后的姑母同治十一年,姑侄二人同时入宫,侄女被选为皇后,姑妈被封为珣嫔同治十三年,晋升为珣妃,次月,皇帝便去世,珣妃年才19岁光绪帝即位后,暂时未得晋升,光绪二十年,因慈禧六十大寿,阿鲁特氏被尊为珣贵妃。
宣统帝即位,因他兼祧两枝,等同同治帝的嗣子,阿鲁特氏因庶母晋升制,被晋尊为皇考珣皇贵妃民国二年,溥仪为她上徽号皇考庄和皇贵妃1921年去世,时年65岁。当时逊帝溥仪尚享特权,乃上谥恭肃皇贵妃。
相传瑜妃照片 献哲皇贵妃(伪满朝廷所上谥号)赫舍里氏,即瑜妃同治十一年入宫,身材苗条,冰肌玉质,琴棋书画无所不能,册为瑜嫔,得慈禧喜爱同治十三年,晋封瑜妃,次月皇帝便去世,瑜妃年才19岁光绪帝初即位,暂未晋升。
光绪二十年,因慈禧六十大寿,晋升为瑜贵妃宣统帝即位,因他兼祧两枝,等同同治帝嗣子,尊为皇考瑜皇贵妃民国二年,加徽号皇考敬懿皇贵妃1924年,与荣惠皇贵妃西林觉罗氏一同出宫居住1932年除夕日病逝,时年77
岁。伪满朝廷谥曰献哲皇贵妃。1935年安葬于惠陵妃园寝。
1924年瑜妃和瑨妃合照(拄拐是瑨妃) 敦惠皇贵妃(伪满朝廷所上谥号)西林觉罗氏,即瑨妃同治十一年入宫,册为瑨贵人同治十三年,晋封瑨嫔,次月皇帝便去世,瑨嫔年才19岁光绪帝初即位,暂未晋升光绪二十年,因慈禧六十大寿,晋升为瑨妃。
二十一年,再晋瑨皇贵妃宣统帝即位,因他兼祧两枝,等同同治帝嗣子,尊为皇考瑨皇贵妃民国二年,上徽号皇考荣惠皇贵妃1924年,与敬懿皇贵妃西林觉罗氏一同出宫居住1933病逝,时年78岁伪满朝廷谥曰敦惠皇贵妃。
1935年和献哲皇贵妃一同安葬于惠陵妃园寝。十一、光绪帝生母及一后二妃
光绪帝亲生父母照片(奕環和婉贞) 7.叶赫那拉婉贞,醇贤亲王奕環的嫡福晋,慈禧太后胞妹,清德宗光绪帝载湉生母,宣统帝溥仪嫡祖母虽然其姐当时已是懿贵妃,但她参加选秀时落选了,按照当时规定,落选后可以选择一些出众的王公贵族,于是婉贞在懿贵妃的安排下嫁给了咸丰帝的弟弟奕環。
咸丰九年正式成婚婚后不久,生长子载瀚,但两周岁去世同治十年,生次子载湉十三年,同治帝驾崩,两宫皇太后选定了载湉为继承人,即位为帝,是为光绪帝此后婉贞又生一子,但也夭折了奕環的侧福晋接连生子,而婉贞的独子载湉已经过继给咸丰帝,按照当时礼法,连母亲都不容易见到,就算见到,也得三拜九叩之礼,全无常人母子相聚的欢乐。
婉贞经常看着光绪帝小时候的衣物流泪光绪十二年,慈禧太后赏婉贞可以乘坐杏黄轿,但她秉性谦冲,从来没怎么用过就这样,婉贞一直在煎熬,期间,她的丈夫也去世了,她更加孤独她在思念中共熬过了二十二年,终于熬不住了。
病危之时,慈禧太后令光绪帝前来探望婉贞看到儿子,欲言又止,母子对视良久,她满载幸福而去,时年光绪二十二年也光绪帝辍朝十一日,称她为皇帝本生妣婉贞作为皇帝生母,从没有过太后之名,其一生也算是比较悲剧的可以说,慈禧太后害了光绪帝,也害了她这位亲妹妹。
孝定景皇后(隆裕太后)照片 8.孝定景皇后叶赫那拉静芬,清德宗载湉的皇后兼表姐慈禧太后侄女光绪十四年,由慈禧钦点成婚这是一桩典型的政治婚姻,光绪帝对这位表姐可谓一点感觉也没有,而是更宠爱珍妃静芬还极有可能是慈禧安排过来监视皇帝的,因此光绪帝对她特别防备。
她姿色不出众,又性格柔弱,既不得皇帝宠,也不得慈禧太后欢欣,平时在皇宫内外也没什么太大的威信光绪二十七年,珍妃死后,她依然不得宠光绪帝去世后,因无子,慈禧太后遗命由光绪帝的侄子溥仪即位,是为宣统帝静芬被尊为皇太后,徽号隆裕皇太后,称呼为兼祧母后。
这位一直不得志的女子终于稍微抬了抬头,开始和皇帝的生父载沣共掌风雨飘摇的王朝隆裕太后本不善于为人,因而没什么亲信,她逐渐感觉到了威胁,开始拉拢自己的势力以对抗载沣二者发生矛盾,隆裕太后干脆自此不再过多干涉朝政。
宣统三年,辛亥革命爆发,载沣奉隆裕太后懿旨辞去摄政王之位,隆裕太后成为终结清王朝的实际责任人12月28日,隆裕太后召集重臣及袁世凯,表示不论事情办到哪一步,自己和皇帝都无怨言,说完便放声大哭清廷便颁布了逊位诏书。
退位后,反对共和的恭亲王溥伟等守旧势力想入宫相见,隆裕太后阻止了他们的入内,并将盖用御宝陈于黄案太后大哭,皇帝亦大哭,袁世凯等国务大臣亦同声一哭下诏逊位后,隆裕太后心中毕竟难以释怀,郁郁寡欢,终至染病于民国二年(。
1913年)2月22日病逝时年46岁溥仪上尊谥曰孝定隆裕宽惠慎哲协天保圣景皇后,只有13字,因为没人再会加谥了 隆裕太后为清帝退位、宣布共和是出了实力的,她因“不以皇位为私产、俾五族克建共和、宁可以敝屣天下,断不忍涂炭生民,所谓能以私让国。
”得到了全国人民的敬重因而她的去世引发了社会各界的深切悼念民国政府下令全国下半旗为太后致哀三日,文武官员穿孝27日各地军政要员纷纷致电名义尚存的清室,表示哀悼随后,民国政府在商务总会作为哀悼会的筹办事务所。
全国各地都响应这一号召,长春、辽阳、凤凰、铁岭、营口等地都开会哀悼太后3月18、19两日,大和门前广场隆重召开了全国国民追悼会,到席者五万多人19日,政府在太和殿召开国民哀悼大会,灵堂悬挂“女中尧舜”的横幅,并设立了皇太后的铜像,以表彰她的功勋。
当时驻华的各国公使亦前往祭奠,各使馆皆下半旗致哀可以说,隆裕太后的葬礼相当的隆重,这充分反映了当时人们对她支持清帝退位、拥立共和的肯定,毕竟隆裕太后对此事还是出了大力的 此外,隆裕太后虽然不得皇帝宠幸,且性格温弱,但她绝非无能之辈。
她博览群书,对西方历史与政治有一定的了解,也没有盲目地跟随慈禧太后反对维新变法其“开眼看世界”这一思想,在整个紫禁城绝对是非常进步的可惜她一直未能权掌中枢,这也算是清王朝的一个悲哀 据美国人记载,隆裕太后为人非常和善,从无傲慢之举。
且她的脸上总是带着和蔼安善的表情,她总是怕打扰别人,因而从不插手什么事情我们不得不说,隆裕太后也是一个可怜的人,她的不幸婚姻也并非她自己当家做主,她成为了政治博弈的牺牲品她也是一个伟大的人,不管她是否发自内心的情愿,她终究是顺应了历史潮流,爽快地完成了清帝退位的全过程,并仍督促全国各民族团结一心,勠力向前。
鉴于她对世界格局有相当的了解,我们应该相信她所作的决断应该是有很大一部分是发自内心的 正如《中国日报》所言:清廷退位,后力居多,将来共和史中亦不失有价值之人物也9.光绪帝只有一后二妃,简述二妃如下:。
恪顺皇贵妃(珍妃)照 恪顺皇贵妃他他拉氏,即珍妃,瑾妃之妹性格开朗,活泼好动,猎奇心很强光绪十五年,姐妹俩入宫,她被封为珍嫔珍嫔十分厌恶宫中呆板的繁文缛节,尤其厌恶宫中的尔虞我诈,喜欢新生事物而且她对西学有所研究,对朝事也很有自己见解,与光绪帝的维新思想有所吻合。
她的这些得到光绪帝的肯定,因而十分得宠光绪二十年正月,慈禧太后六十大寿时,她被晋封为珍妃但同年就因忤逆太后且“不遵家法”,连累其姐瑾妃一并降为贵人光绪帝为此在太后面前跪了两个多小时,太后初衷不改据清宫档案记载,珍妃在这天还被扒去衣服受杖打,这种惩处在整个清朝都很罕见。
慈禧太后仍不解气,还将珍妃手下大太监处死,其余太监有的发配充军,有的秘密处死,有的直接打死,连白姓宫女也逐出宫去次年,恢复了瑾妃名号维新变法期间,珍妃还为光绪帝发展了不少人才戊戌变法失败后,光绪帝被幽禁,珍妃也被幽闭。
光绪二十六年,八国联军进攻北京,慈禧太后挟持光绪帝西逃,出行前下令将幽禁的珍妃唤出,推入井中溺亡,时年24岁慈禧太后之所以如此厌恶珍妃,可能有孝定景皇后的背后参与(存疑,有扣屎盆子之嫌),但更重要的还是她和皇帝太过契合,又崇尚维新思想,为光绪帝发展人才,这些都触犯了慈禧太后的底线。
不过,珍妃也有不周之处,她经常赏赐别人,用度不足又亏空日甚,甚至为了弄到钱,还有过卖官鬻爵的拙劣行迹,这些也是有实证的再者,慈禧太后与光绪帝失和,珍妃又看不透形势,依然我行我素,授人以柄,慈禧对付珍妃亦是向光绪帝示威。
不过她最后被慈禧杀死,主因就是参与了维新之事1901年,慈禧、光绪回到北京,打捞了珍妃的尸体,慈禧太后为了掩人耳目,以“贞烈殉节”的名义下葬,追封为珍贵妃宣统帝即位后,隆裕太后听政,下令再追封为皇贵妃,册谥曰恪顺皇贵妃。
(可能是出于隆裕太后、摄政载沣或者是朝臣对她同情吧,清朝并没有这种庶母在前朝去世后,嗣皇帝再行追谥晋等的制度)
温靖皇贵妃(瑾妃)中年照 温靖皇贵妃他他拉氏,即瑾妃,珍妃之姐光绪十五年和妹妹一同入宫,封为瑾嫔瑾嫔不像珍嫔那么美貌灵巧,也不如珍妃得光绪帝宠爱,但也不像皇后那样受到皇帝的冷落和敌视光绪二十年,慈禧太后六旬大寿,晋封为瑾妃。
同年,因妹妹珍妃获罪,受到牵连,一并降为贵人次年,姐妹二人恢复了妃位光绪二十六年,八国联军侵华,慈禧太后挟持光绪帝西逃,珍妃被推入井中淹死,瑾妃随太后出奔西安回来后,瑾妃形势更加谨慎,她的开支主要用在了太后和皇后身上。
光绪帝的皇后则经常在自己例银中拨出十两给瑾妃,太后也会借各种由头进行赏赐,甚有赏赐千两者可见瑾妃虽然谈不上可以阿谀奉承,但还是尽量搞好了和两宫的关系瑾妃和光绪帝的关系则一直不咸不淡,不算太冷也没有过热此外,瑾妃还很喜欢读书,并对美食很有研究,还是个钟表收藏家。
可见她也是个生活很有品味的人宣统帝即位,尊为兼祧皇考瑾贵妃清朝灭亡后,1913年,孝定景皇后去世后,瑾妃已是光绪帝唯一的遗孀,被尊为皇贵太妃,徽号端康皇贵妃她和溥仪的关系比较一般1921年,溥仪的生母瓜尔佳氏因受到瑾妃的训斥而吞鸦片自尽,溥仪和瑾妃的关系更加紧张。
当时,同治帝的遗孀献哲皇贵妃等人和瑾妃明争暗斗,因为宣统帝是两位皇帝的兼祧子,双方都争夺母权瑾妃虽然年龄最小,但思想开通,多次积极谋求势力支持,以图复辟1922年,在瑾妃的支持下,婉容嫁给了宣统帝为后(当时清小朝廷还在)。
而私人生活上,瑾妃还是过着有品位的日子,丹青书法、烹饪依然是她的常态1923年,五旬大寿1924年,瑾妃患病去世,时年51岁葬礼还没举行完毕,冯玉祥入京,将皇室赶出紫禁城瑾妃的父亲拿出钱来,对原来的陵园进行了改造,最终在次年将瑾妃葬入了清西陵。
1926年,溥仪册谥曰温靖皇贵妃。但仅仅13年后,瑾妃的墓便被盗掘了。值得一提的是,瑾妃的谥号算是残留的清廷给的,因此是得到承认的。这一点和同治帝的两位妃子不同,她们得谥时,溥仪已经在伪满洲国了。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