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马是哪个国家的品牌(宝马是哪个国家的品牌汽车收购)

Mark wiens

发布时间:2024-04-26

10月11日,华晨宝马发布业内重磅消息——宝马增大投资,以75%股比实现控股。传闻多年的华晨宝马股权调整落下

宝马是哪个国家的品牌(宝马是哪个国家的品牌汽车收购)

 

10月11日,华晨宝马发布业内重磅消息——宝马增大投资,以75%股比实现控股传闻多年的华晨宝马股权调整落下实锤宝马、华晨中国两家合资公司,按照重新签署的合资协议,宝马将以36亿欧元(约合287亿元人民币)的对价,从沈阳金杯汽车手中收购华晨宝马。

25%的股权,将其在华晨宝马的股比从50%提升至75%。

此举意味着:宝马正式控股华晨宝马如果要问中国制造中有哪个领域跟中国男足最像的话,那么合资车企(中方)排第二,绝对没有人敢称第一合资车企(中方)完美的继承了国足的几大特征——重视够高、名声够臭相较于整出高铁的铁路业,能制造大型货轮的造船业,甚至磨磨蹭蹭也终于拿出。

C919的飞机制造业,同为交通领域的中国汽车制造业,尤其是大众汽车制造业,基本上只能用恨铁不成钢来形容几十年玩下来,中国都已经成长成全球最大家用车市场,但迄今为止,中国车企,依然没有哪个真正能上的了台面。

当然,中国车企之所以这么衰,与一开始的发展路径设计不对头有很大的关系所谓的市场换技术,经过几十年的验证,已经被事实证明是一枕黄粱不过,如果全把责任归咎于顶层设计的失败,其实也不全对毕竟为了培育汽车制造业,国家好歹整出了一个颇具中国特色的合资公司模式。

所有外国车企若要在国内生产,必须与国内厂商合作,而这里面一个最重要的约束就是,中方与外方的股权比要最少保持在 50:50 的“势均力敌”的状态整出这么个中国特色,初衷当然是想趁机学技术当然,这个初衷最终没有完全实现——真正的核心技术和核心零部件,鉴于外方也不是棒槌,不可能放到合资企业里来。

不过这也不是完全克服不了的困难虽然最先进的技术搞不到,但跟着混了几十年,大致的造车工艺还是学会了而最为关键的一点是,合资比例的限制,让中国车企也能够享受中国经济增长的红利,外国品牌汽车大肆收割红利时,也不得不交上一大笔利润给中国车企——考虑到中国家用汽车市场这十几年的疯狂扩张,这笔钱的规模可以说是惊人的。

说白了,这就是政策送钱没有这个政策限制,外国车企根本犯不着来跟中国车企搞什么合资建厂,直接自个儿投资建厂,或者将中国车企打熄火,然后收购就完事了——以中外车企悬殊的产品力和品牌力对比,做到这一点可以说是轻而易举。

只不过,政策也不是白给的让你拿了钱,你就得干点正事——换句话说就是砸研发,砸市场,砸品牌当然,也有一些车企基本做到了这一点比如吉利、长安等,这些年它们的自主品牌汽车也确实做出了一些成绩,虽然离优秀还有相当距离,但至少成长是看得见的。

但不争气的也有很多毕竟搞研发,树品牌是个辛苦活,又苦又累不说,还投入大、风险高、时间长而直接从合资厂赚钱就容易的多了——反正合资比例是规定死的,只要基本的造车工艺过关,能够达到组装标准就ok,至于核心技术不掌握?这个没关系,反正组件直接由外方提供就成,并不耽搁自己照比例分成。

这种躺着赚钱,比苦哈哈的去自己打拼,不知道要爽多少倍而华晨无疑就是这种思维的典型自打攀上了宝马的高枝,华晨基本上算是高枕无忧了——宝马的无以伦比的影响力,配上中国家用车市场的爆发式增长,以及向豪华车市场过度升级的大势,华晨的日子简直过的不要太舒服。

当然,华晨也不是完全没有搞自主,但它整出的那个什么华晨中华系列,简直就是个笑话——除了壳造的像个山寨宝马,其他一点宝马的气质都见不到连自己当年的拳头产品金杯,都已经逐渐没落甚至时至今日,华晨这两个字都已被宝马车主视为耻辱,抠标成为宝马。

4S店销售员的必备技能,简直贻笑大方依托宝马的金字招牌捞取了巨额利润,自己却啥像样的东西都没整出来,好好一大型车企,硬是活生生成了个单纯的汽车组装厂华晨混的也真是让人无话可说当然,这并不影响华晨贴着宝马赚钱。

根据2017年财报,华晨中国从合资公司中获得的利润达到 52.38 亿元人民币——反正只要宝马金字招牌不倒,华晨再臭也照样不缺钱花当然,宝马的金字招牌是倒不了的,但这棵摇钱树能不能永远攥在手中,这个就得另说了。

如果天下太平,合资政策不变,那华晨照样躺着数钱可一旦风云变幻,政策改变,那就不一定了而这一天终于来临时间进入2018年,国际格局大变,美国贸易纠纷扩大化,特朗普大兴连横,力图强拉各国上船,组建反华经贸联盟。

中国自然要阻止,至少是拖延反华经贸联盟的形成这种情况下,进一步开放市场,给予外资更多利益份额,就成为必须汽车作为主要的大众消费品,这一市场的放开,也就水到渠成——发改委今年4月宣布放开合资股比政策,明确“汽车行业将分类型逐步开放,过渡期为。

5年”当然,虽然是逐步放开,这里头也是有讲究的已经有一定技术研发能力、打造出自主品牌的中资车企,这个依然得一定程度上给予保护——毕竟他们承载着中国汽车工业的希望和未来但那些狗屁核心技术没有,纯粹就是靠政策赚钱的,就没必要照顾了。

而华晨就是这样一个典型现在的华晨,一无核心技术,二无拿得出手的自主品牌,说不好听点就是个大型汽车组装厂而已虽然这种组装厂也可以带来GDP、带来就业、带来税收但是换成外资控股,这些它们同样可以提供——并不会因为厂子控股权的变化而减少一分。

如果非要说损失,无非就是少了一个现金奶牛而已——虽然华晨中国通过出售控股权换回了267亿现金,但考虑到华晨宝马巨大的利润,以及可观的未来增长预期,从长远看,华晨还是损失颇大的不过,这也是它自己造成的这些年靠着宝马赚了这么多钱,结果啥像样的东西都没有整出来。

一个缺乏长远核心价值,单纯靠政策赚钱的国有车企,当国际形势变化,需要做出进一步开放汽车制造的市场时,不首先牺牲它,又能牺牲谁呢?而华晨应该只是第一个,接下来,中国这帮子车企,还有一大堆会步华晨后尘总而言之,只要自身实力不过硬,缺乏长远价值,这种车企,在这一轮洗牌中都会被陆续撤掉政策保护伞。

将来中国车企还要想活下去,还要想继续享受政策照顾,唯一的选择,就是赶紧抛弃躺着赚钱的陈旧思维,把靠合资赚的舒服钱,投入到自主产品的研发和品牌建设的脏苦累活儿当中否则的话,就等着被扔到已成血海的市场中,自生自灭吧!。

对于宝马收购华晨宝马,您有什么看法呢?欢迎留言评论。觉得文章不错,请把我们推荐给身边朋友,让真相广为传播。欢迎朋友关注【云石】阅读更多精彩好文。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