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货分享似是故人来歌词(似是故人来歌词表达的情感)

Mark wiens

发布时间:2023-12-21

来聊聊林夕的词吧

干货分享似是故人来歌词(似是故人来歌词表达的情感)

 

《莞人莞语》遇到瓶颈期,写了三天都没写出个满意,先放一边算了,今天来聊聊林夕写的《似是故人来》先谈谈林夕这个人吧.....香港流行音乐歌词词作人林夕曾在他早年写过的“词评”中指出:“不要高估听众的鉴赏力,不要低估听众的主导权。

”说是这么说,然而在林夕早期的创作生涯中,出于其初出茅庐迫切表达自我的心愿,他的词作总是有反其道而行之的意味就像他在1987年创作的《岁月》一样慢去了数秒 他不屑对照 懒理那钟表全停顿静算着茫茫时辰 随相书逐句带引 计算那不知的命运

无聊便听听街边拉曲的乞丐 双方都不知拉慢了板同样在再次眷缅过去失去岁月 同被困狭窄两道弦线听惯粤曲固定唱造 但却没法没法令剑合与钗圆看见电车缓缓上路 他慨叹季节转得急躁好像讲了很多又好像什么都没讲.....

香港街景小编作为一个半吊子的文学生,又是师范类专业,既然未来要走上讲台,那就暂且鼓起勇气,运用自己三脚猫的文学鉴赏水平,来敲敲黑板:这首词用字不算拗口词人用“乞丐”“拉慢的琴板”“四季转换”等意象组合环境,又运用“茫茫”“狭窄”“不屑”“懒理”“急躁”等感官与态度词铺陈氛围。

最终营造出的是一种浮躁而又虚空的意味体现出纸醉金迷的都市文化下,人们对于前途的焦虑、未来的迷茫、以及被抛落在社会边缘的失重感,经典的存在主义命题卷土重来....一句“听惯粤曲固定唱造 但却没法没法令剑合与钗圆”更是直接将其对人生那种

世事难料,身世浮沉的无奈之情点破...

可能那时候的林夕,对于自身“词作人”的定位,尚且模糊.....但在后来,在他写的一篇文章中,他这样说道:“至于正统的文学创作,形式例如诗,对象是肯付出和付得出时间和耐力的一批,而歌词的听众确实广泛全面的,各写各的,本来无需比较,但我有时觉得

写一手好词比写一首好诗还要费力。”

林夕的意思,其实很简单流行音乐毕竟是一种大众流行文化,他的受众是广大普通人,他需要有普适性,但是林夕作为一位对歌词创作有追求和表达欲望的词人,他本人自然也不希望为了迎合大众而使得歌词流俗空洞......。

普通大众并不是都没有鉴赏歌词的能力,人是拥有七情六欲的动物,每个人都会有其生活触觉与时代敏感重要的是,要如何把大众的这种感受调动起来而这就需要词作人有兼顾创作情怀与贴近大众情感的考虑自觉,站在大时代的背景下,对世人情感进行凝望与反思。

基于此,林夕便运用“歌词与诗之间的独特创作”来达到此种目的.... 而《似是故人来》便是一个成功的典例,体现出词人林夕贴合大众又不失内容的风格转变....下面就来正式聊聊这首歌

《似是故人来》是林夕作词,罗大佑作曲,中国香港女歌手梅艳芳演唱的一首粤语歌曲。所属专辑《The Legend Of Pop Queen Part Ⅱ》。于1992年10月发行。

似是故人来作词:林夕 作曲:罗大佑 演唱:梅艳芳同是过路,同做过梦,本应是一对人在少年,梦中不觉,醒后要归去三餐一宿,也共一双,到底会是谁但凡未得到,但凡是过去,总是最登对台下你望,台上我做,你想做的戏。

前事故人,忘忧的你,可曾记得起欢喜伤悲,老病生死,说不上传奇恨台上卿卿,或台下我我,不是我跟你俗尘渺渺,天意茫茫,将你共我分开断肠字点点,风雨声连连,似是故人来何日再在,何地再聚,说今夜真暖无份有缘,回忆不断,生命却苦短。

一种相思,两段苦恋,半生说没完在年月深渊,望明月远远,想像你幽怨俗尘渺渺,天意茫茫,将你共我分开断肠字点点,风雨声连连,似是故人来留下你,或留下我,在世间上终老离别以前,未知相对,当日那么好执子之手,却又分手,爱得有还无。

十年后双双,万年后对对,只恨看不到十年后双双,万年后对对,只恨看不到初听这首歌,曲调轻快,韵律整齐,朗朗上口,语言直白,词调低回婉转梅姑虽是女低音,中间不时掺杂粤语歌中独特的颤音,但唱出的情感,却似一池碧水,漾开一圈圈少女般的欢喜.....。

没有晦涩拗口的词汇,但细读之下,又能体现出词人的哲思,言有尽而意无穷。欢喜中透露着悲哀,不知道这是不是所谓的乐音衬哀情呢?不禁让小编想起《诗经·国风·风雨》中的句子-----

-----国风·郑风·风雨风雨凄凄,鸡鸣喈喈既见君子,云胡不夷风雨潇潇,鸡鸣胶胶既见君子,云胡不瘳风雨如晦,鸡鸣不已既见君子,云胡不喜.一首风雨怀人的名作在一个“风雨如晦,鸡鸣不已”的早晨,这位苦苦怀人的女子,“既见君子”之时,那种喜出望外之情,真可谓溢于言表。

难以形容,唯一唱三叹而长歌之但纵观全诗,读者也不免为女子见君子前的无尽绵绵之苦感到悲哀.....其怜也哀,其情也深.....小编私以为,两者有异曲同工之妙下面来细看《似是故人来》的词:

同是过路,同做过梦,本应是一对人在少年,梦中不觉,醒后要归去三餐一宿,也共一双,到底会是谁“本应”一词,透露出本该是而不是一对,奠定全词基调:“惋惜悲缅”“人在少年”,不谙世事,懵懂单纯,对于情爱还一无所知的少年对未来的爱人作出想象,那个与我共度人生烟火的人,他会是谁?。

其实,诗人在一开始就已经给出其所讲故事的答案:“做梦中梦,见身外身”佛说:色即是空,空即是色一切都是一场游戏一场梦罢.....“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正如牛姐唱的那句:就当是一场梦,醒了很久.....(狗头保命jpg.)。

但凡未得到,但凡是过去,总是最登对此处词人用最质朴直白的语言道出男女欢爱别离下的爱情悖论正如张爱玲那句“也许每一个男子全都有过这样的两个女人,至少两个娶了红玫瑰,久而久之,红的变了墙上的一抹蚊子血,白的还是窗前明月光;。

娶了白玫瑰,白的便是粘在衣服上的一粒饭粒子,红的却是心口上的一颗朱砂痣”其实这句话套用在爱情里面,男女都同等适用,我们对于逝去爱情的难以忘怀,大都是建立在对“未得到”或“已失去”的那些不可能的期许与想象之中。

这也是为什么许多作家都喜欢给接近完美的主角一个“死亡”的结局,因为只有这种完美的事物灭亡了,他才没有机会出现不完美

台下你望,台上我做,你想做的戏前事故人,忘忧的你,可曾记得起欢喜伤悲,老病生死,说不上传奇恨台上卿卿,或台下我我,不是我跟你台上台下,前事今生,两句便恍若隔世,奈何桥上徐徐回首,频频顾望突出其“似是”“故人”来的主题。

一个“似”字,道出其“假”....两个“似”前世眷侣的人,相见如故,却难相厮守,只能一个“恨”字,草草终了“假亦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但转念一想,“欢喜伤悲,老病生死,说不上传奇”再好的神仙眷侣,也不过是

夜眠七尺,一日三餐的肉身.....世间多少爱恨痴嗔的情孽愁缘,都不过是红尘中人的那点执念,都不过是对这个世界的偶然性的深深误解罢了

俗尘渺渺,天意茫茫,将你共我分开断肠字点点,风雨声连连,似是故人来此处音乐伴随沉重的鼓点,应和着低回的男和声,给听者一种风雨骤至的感受,整段歌词就是一句长长的叹息:道出了世俗之人的愤懑不甘;道出了情与欲的爱恨纠缠;道出了造化弄人的无可奈何;不禁让人想起陆游那句诗:。

“林亭感旧空回首, 泉路凭谁说断肠。坏壁醉题尘漠漠, 断云幽梦事茫茫。”——《禹迹寺南有沈氏小园四十年前尝题小阕壁间偶》

词中还有不少古诗词的化用,如“一种相思,两段苦恋”化用李清照《一剪梅》中的“一处相思,两处闲愁”,而添上一句“半生说不完”更是加入了一种欲罢还休,愁肠百结的纠葛苦虐....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

而“执子之手”化用《诗经·邶风·击鼓》的“执子之手,与子偕老”,而其改成“执子之手,却又分手,爱的有还无”也是对词人爱情哲理观中“万物皆空”的印证.....其怜也哀,其情也深.......聚焦于现代人细腻情感的古风歌曲,虽千人千面,但欢聚于此

词人深厚的古典文学修养和创作功底可见一斑了...(看完林夕的歌词,小编羞愧得操起拖了一个周末的古代文学史作业)

词人的创作亮点,不仅在于其将“诗”与“词”相交融,还在于其用歌词重述出了一种现代人所向往而难追求的古代爱情观念——“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千面女郎——梅艳芳其倔强的港女性格曾影响一代香港人在物欲横流,人情淡薄的现代社会,白首不相离的爱情已经成了奢侈品高速运转,追求效率的城市既诞生了速食快餐,也诞生了速食爱情正如词人创作的那首由陈奕迅演唱的《爱情转移》中写到:。

感情需要人接班  接近换来期望  期望带来失望的恶性循环短暂的总是浪漫  漫长总会不满  烧完美好青春换一个老伴把一个人的温暖  转移到另一个的胸膛  让上次犯的错反省出梦想每个人都是这样,享受过提心吊胆,才拒绝做爱情待罪的羔羊

爱情不停站  想开往地老天荒  需要多勇敢短暂的爱情新鲜刺激,漫长的爱情心生嫌隙“到底要多少次失败的爱情逝去,才能换得到一个共度余生的良人?”无疑将现代都市男女对爱情的迷惘与疑惑体现得淋漓尽致,骨子里怀疑,心灵中向往。

.....当真挚的爱情摆在面前,不是不想等,而是等不起.....这种爱情,无疑与上述中的爱情观形成强烈的矛盾与对比...人们为之感怀叹息,也是情理之中了

有人说,这首歌应该作为张国荣梅艳芳主演的电影《胭脂扣》的主题曲,有人说,这首歌,讲的是林夕自己的故事.......其实,没必要纠结这些,重要的是,每一个被这首歌感动的人,都从中找到了自己的影子,那些深夜之中无处安放的情绪,也因在共鸣中得到慰藉。

这就够了

“男人偷生,女人贪爱”哥哥和梅姑主演的《胭脂扣》曾感动了一代人

梅姑演唱《似是故人来》时或莞尔一笑,或低吟浅唱.....体现着梅姑笑泯恩仇,静面风雨的大女人性格不说了,再说就困了,睡前记得听一听《似是故人来》,“阿梅把声真的猴猴听”今天也要早点休息,晚安!

—END—

长按二维码关注“采微小记”,看下一期精彩故事

人间烟火,岁亦莫止细“微”之隅,可作一记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