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来看醉赤壁歌词(醉赤壁歌词表达什么感情)
林俊杰江郎才尽了吗?
如想第一时间看到音乐人攻略的推送的文章,请记住这两个操作:1.把音攻微信号“标星”;2.文末右下角点“在看”10月20日,被音乐耽误的电竞选手林俊杰终于发布了全新专辑《幸存者·如你》,距离上一张专辑《伟大的渺小》的发表已时隔三年。
不难发现今年的JJ一直在追求科幻,平行时空,不同维度等等概念,歌曲色彩对比也很强烈,元素更加丰富新专辑《幸存者·如你》主要想带领大家讨论:“如果时空转换,原本的自己会怎样例如此前发布的《交换余生》讲述的是一对恋人就算是在平行时空,丢失了记忆从头来过,也注定会相遇和相恋的故事。
“平行时空”这个关键词可以说是贯穿了一整张专辑JJ一直被被誉为“行走的CD”,实力自然不用说;But一直的情歌调调一直有听众吐槽,甚至后来他自己也拿来调侃比起周董的一首mojito点燃朋友圈,JJ的这张专辑和之前作为先行曲推出的《交换余生》,都让人感觉不温不火,甚至和朋友提起时,还有人不知道他出了新歌……。
JJ在纪录片里调侃自己老是写情歌而之前推出《交换余生》的时候,从歌词故事,到曲式走向,都出现了许多争议,甚至出现了:“林俊杰是不是已经江郎才尽”,“林俊杰只会写情歌?”“林俊杰的歌都是一个味”……等等言论。
对于JJ来讲这已经是他当歌手的第十七个年头了,优秀的唱功和创作能力是毫无疑问的,实力派一直是他的标签每一次出现他的唱功都会登上热搜,近年来对于他曲风和主题局限的话题更是一直备受争议但很多人其实并没有细致的对他的作品进行过客观的分析,也没有真正地提出过对比例子。
,更多是一刀切的下定论,导致评论经常两极分化。今天我们就以《幸存者·如你》专辑中的《交换余生》为主线,结合JJ过去的许多作品,来分析一下,他的“芭乐情歌”,难道就没有可圈可点的地方吗?
01首先是前奏的设计A.前奏是一首歌曲很重要的一环它决定了听众对这首作品的第一印象,所以前奏一般要结合歌曲的选题、定位来写,而林俊杰很多歌曲的前奏都极具风格特性这种风格特性,或者说是“气质”,就是由和声选用以及乐器和音效的编配手法决定的,这首《交换余生》的前奏,使用的和弦就很有新意:。
D-Am-C-GD-Am-C-A
我们可以看到,在D大调的基础上,这个走向出现了不属于D自然大调的和弦(含有还原C的和弦),如果用级数和性质来理解的话,这个走向就是:一级大-五级小-降七级大-四级大一级大-五级小-降七级大-五级大先从和弦本身看,出现了两个带变化音的和弦——五级小和降七级大,用首调来说,就是出现了b7这个音(固定调的还原C)。
此处应该是使用了借用和弦,将D混合利底亚调式(Mixo-Lydian)里的和弦借用到D大调中使用,所以才会出现还原C这个音。
B.这么做的目的是什么呢?使用带有变音的和弦,目的很简单——追求色彩为了能给听众带来更富有变化,色彩更加明确的旋律,将带有迷离色彩的调外和弦,搭配上迷幻的合成器音色、庞大编制的弦乐、猛烈的打击乐和电吉他,精确地给听众展现了这首歌“科幻”、“平行时空”的要素。
同样使用了变化音和弦的歌还有JJ和邓紫棋共同演绎的《手心的蔷薇》,这首歌讲述的是朋友之间故乡倾诉感情问题,彼此倾听鼓励。这样的编排最恰当的表达了对话式的主题。前奏用的和弦为:G-F-G
一级和弦和降七级和弦交替,配合简单而柔和的钢琴织体,给人带来一种清新脱俗气质。
02曲式结构的设计说完前奏,我们来看看曲式A.流行歌曲式的组成部分接下来就让我们以耳熟能详的《江南》《修炼爱情》与新鲜出炉的《交换余生》为例:对于流行歌来说,曲式结构大多由四个部分组成:主歌(Verse)、预副歌(Pre-Chorus)、副歌(Chorus)、桥(Bridge)。
一般来说,主歌部分负责讲故事,副歌负责留下印象和强调主题,而预副歌则是夹在主歌和副歌之间做连接,大部分流行歌有主歌和副歌部分就够了,那桥是用来做什么的呢?桥的音乐内容可以写的很独立,与主歌和副歌的对比会很明显,简单来说就是怕听众听累,写一段新的来洗洗耳朵。
那么这三种段落究竟是怎么应用在创作上的呢?我们来看几个例子(注释:A主歌、B副歌、C预副歌、D桥)1.《江南》:前奏——ACB——间奏——CB——间奏——B——尾奏(金字塔式)整首曲子唱的部分有三大段,而且一遍比一遍短,那这样的曲式究竟是怎么设计出来的呢?
歌曲创作时,写的东西往往很少,有时只是一两个主题,有时是两到三段旋律,剩下的无非是排序和重复,所以编排更加重要,一般重复次数最多的段落是副歌,其次是主歌《江南》这首歌的曲式很明显是精心设计过的:每一次重复都要比上一次短,像金字塔一样,可以理解为缩减再现。
点击放大查看首先是主歌——预副歌——副歌;间奏过后的重复,删掉了主歌,直接从预副歌开始,接到副歌;第二次重复时,直接从副歌的后半段开始这样安排段落,既达到了强调主题的作用,又不容易让人听累,因为段落的每一次重复出现都是新面孔。
除了这种“金字塔”型的曲式,还有一种曲式也很有特点2.《交换余生》:前奏——ACB——间奏——ACB——D——B——尾奏唱的部分有四大段,主歌副歌都是完全再现,这种曲式,最大程度地让主歌副歌充分绽放,从而达到让听众听一遍就能记住的效果。
桥的加入,产生了比副歌还要强烈一层的情绪,使整首歌的高潮点落在了黄金分割点(整首歌时常的四分之三处)上,也让最后一遍副歌出现得更加酣畅淋漓,听众听完下来一定是“有被爽到”的状态听完整张《幸存者·如你》专辑,《交换余生》确实是里面最让我印象深刻的一首。
同样采用了这种曲式的还有《修炼爱情》,这种情绪宣泄很到位的曲式,通常会更多地运用在Live(现场)的演出里,达到引燃全场的效果,这大概也是为什么这首歌是各大比赛的常备曲目吧。
其实无论是什么曲式,基本都会出现段落重复,而段落重复的作用就是强调,强调主题旋律、强调歌词内容,为了达到强调的目的,重复时会遵循一个规律——每重复一次,给人留下的印象更深刻,就好像跟别人吵架一样,会不停地重复自己的观点,越说越激动。
既然重复的时候会产生变化,那重复的次数、位置和手段就显得尤为重要了,因为这些都会引导听众听歌的情绪起伏,一但把控得当,便可以将听众的喜怒哀乐“把控于股掌之中”,反之便会让人感到无聊所以虽然曲式的设计不太能被人察觉到,但是由它给人带来的感受却对歌曲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03了解曲式以后,我们来分析主歌和副歌旋律A.主副歌的情绪对比由于主歌副歌的功能不同,它们的情绪和为歌曲提供的能量也不一样,主歌的字数往往比较多,负责的是铺垫情绪和讲故事,所以往往会平缓一些;而副歌作为情绪的宣泄和主题的表达,往往会更加激烈。
比如《可惜没如果》这首歌,主歌和副歌的情绪对比就很明显:
关闭观看更多更多正在加载正在加载退出全屏视频加载失败,请刷新页面再试
刷新
视频详情 主歌旋律使用的音以级进为主,基本没有什么跳进,从音高看来较为平稳,而且音区比较窄,最高音都没有超过小字二组的E从节奏来看,句子比较长、节奏较为稳定,有时会有一点点切分。
主歌整体的情绪都比较缓和,冷静地在讲述着故事的细节。
关闭观看更多更多正在加载正在加载退出全屏视频加载失败,请刷新页面再试
刷新
视频详情 B.而到了副歌,旋律音开始出现大跳,起伏很大,音区也变宽了从到小字一组的G到小字二组的A句子比起主歌变短了,每一句的子也变少了,整体的节奏风格简短而有力大跳和精简的句子使得整体情绪比起主歌要强烈许多,配合歌词展现了自己“后悔”的主题。
而《交换余生》中也运用了类似的手法,让在平行时空丢掉回忆,又重新相爱的主题以及科幻感得到了最大的发挥主歌旋律流畅而平稳,演唱音区也比较低;到了预副歌,音区变高,句子变短,演唱情绪也在逐渐递增;副歌使用弱起的四个十六分音符引入,快速的四个字接到正拍上的长音符,这种时值快慢的变化,加上长线条、大跳的旋律,会给人带来一种大声呼喊、宣泄的快感。
而副歌的主要音区也比主歌高了整整一个八度,更加凸显出主副歌的情绪对比。
看完了上面两个例子,我们知道主副歌之间需要有很鲜明的对比,也就是说他们的音乐形象必须得不同,音符走向、使用的音区、节奏疏密、句子长短,都要做出区分然而,主副歌之间的关系,不一定只有对比,也可以悄悄地藏入内在联系,使它们在对比的前提下,还能保持关联。
简单地举个例子,《不为谁而作的歌》主歌和副歌的开头,虽然在音区、节奏上都明显不同,但仔细观察的话,会发现它们有着高度的相似性。
主歌旋律前半部分A和#F交替出现,旋律落音在#C上。
副歌旋律前半部分也是#F和A交替出现,只是提高了八度,落音同样在#C上那么除了让旋律在音区、走向、节奏上产生对比,还有什么办法能让主副歌的情绪和画面拉开呢?答案是:转调在《醉赤壁》中,林俊杰不仅将主歌副歌的旋律写的截然不同,还把它们放置在了不同的调上,主歌在B大调上进行,而副歌却转到了#G(bA)大调上进行。
而且衔接处巧妙地运用了等和弦,将前调的三级大和弦当作后调的五级大和弦,接到后调的四级——D#(Eb)接到Db。
我们从曲式结构安排、主副歌旋律写作上都可以看出,林俊杰创作绝非只是哼唱式创作出来的“好听”旋律,藏在动听歌曲背后的,全都是精妙的、有逻辑的设计和构思。
04林俊杰式歌曲里的那些小心思我们先来看看林俊杰都写过什么类型的歌:小甜歌:《小酒窝》、《心墙》流行情歌(偏忧伤):《可惜没如果》《修炼爱情》古风:《曹操》《醉赤壁》还有一些非情歌、古风类的,例如《黑暗骑士》
这些类型明确的歌曲一般都需要有很强烈和明显的风格特征拿《心墙》来举例,这首歌说的是一个追求者追求喜欢的人,希望用真心打开TA心墙这样一个故事,故事的设定本就很小清新,比较甜,所以编曲上,这首曲子采用了人声合唱和吉他来伴奏,给人一种愉悦、轻松的感受。
从旋律上看,先用四个十六分音符引入,再接长音,会有很明显的宣泄感(弱起旋律的特点),而后面“一道墙”和“一扇窗”的节奏,总的来说是前长后短的节奏型(“一”接到“道”要比“道”接到“墙”时间长一些),也就是我们所说的顺分型节奏,这样的节奏使用在这里,会有一种推动感(顺分型节奏的特点),另外还隐隐约约有种期待感(“一”拖得很长,总感觉有要往后接的倾向)。
当然,如果开始讨论节奏型,就会越说越玄学了,就像解释不同的和弦应该有什么色彩一样,这是一个非常主观且很容易受各方面因素影响的话题,很难真的去给出“正确的解释”。此处只是笔者的个人理解。
林俊杰的主题旋律带有深刻的含义、而且抓耳,作为创作者在创作中可以怎样理解运用?首先,抓耳的旋律必须足够独特,独特才能吸引到听众但是在独特的前提下,又要足够好记,那如何足够好记呢?答案是:less is more,不必堆叠太多的音符,写短一点,一般写不超过一个小节的主题动机,可以让你的旋律更好记。
例如《曹操》的主歌第一句,十分有国风的味道,正好符合《曹操》的标题立意。
选用了很高的音,而且节奏拖得很————长,会给人一种居高临下的威严感,开幕雷击,一下把听众给震慑住了我们再看它选用的音:#F E D B,在G宫系统里用首调唱就是7653(xi la sol mi),也就是运用了带有偏音的角调式。
接着,我们可以不断地重复和发展主题旋律,《交换余生》就是很好的例子:
第一和第二句是典型的“同头变尾”写法,第二句开头保留了第一句的前6个音“交换余生是我”,而后半部分便是对前一句旋律(四分音符)的发展宏观上看这四句,开头其实都是四个十六分音符弱起,接两三个四分音符,这便是所谓的主题重复——“交换余生是我”这六个字的节奏(主题动机)不断出现,不停地强化它在听众心里的记忆。
我们再来看看这四句中旋律音的走向:旋律音有很多长音大跳,是一种呼喊式的写法;前两句的走向比较像,基本上都是在往下跳而第三句开始,旋律往上大跳,情绪更为激动和强烈第四句的跳进幅度变小,音区也低了下来,情绪恢复回来。
整个副歌的情绪变化就是按照标准的“起承转合”写的。这种流传了几百年的写作技巧百试不厌,就像4536251的和弦走向一样,正是因为有效、好使,才会被广泛运用。
所以总结一下,林俊杰很多歌曲的旋律都有类似的特点:1、大量使用音符的跳进,尤其是5、6度大跳,大跳可以很好地把歌手和听众的情绪激发出来2、主歌音符较为平稳、衔接流畅,旋律走向回环曲折,配合林俊杰的演唱,听起来十分婉转。
3、“林俊杰式节奏型”通过上面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林俊杰有很多歌,其实节奏型都是相似的,这并不说明他在偷懒,相反,这是一种个人风格的体现,无论是有意还是无意,正是这些穿插在不同歌曲里的相似节奏型,才形成了林俊杰独特的风格。
下面列举一下林俊杰的歌里出镜率比较高的几个节奏型:第一种(八十六连四分):
《可惜没如果》
《不为谁而作的歌》
《交换余生》
《修炼爱情》第二种(四个十六弱起):
《心墙》
《交换余生》
《修炼爱情》同样的节奏片段体现在不同风格的歌曲里,让大家潜意识里就能认出这是林俊杰的歌。
最后,无论是哪一路风格、哪个流派的流行歌曲写作,讲究的都是独特和重复的不断运用,独特也可以翻译成“量身打造”,先确定歌曲的风格定位,然后根据这个定位来决定旋律选用的音和旋律的走向,以及节奏的疏密和句子长短。
旋律写作从来就不是纯粹的感性工作,灵感迸发写出来的东西确实很美妙,可是灵感很容易靠不住,说来就来,说走就走.更多时候其实还是靠理性思考和设计,才能真正写出合理的、经典的旋律虽然此次林俊杰新专受到的评价褒贬不一,但毋庸置疑,他通过保持个人特色,将大众化风格写好写精,仍有不少出彩点可寻。
其实不用担心一位出色的音乐人会不会所谓的江郎才尽,因为靠他们的专业技能,足以写出一首让你觉得好听的歌,但真正有讲究的,是歌曲所表达的东西也不用担心华语乐坛到底会不会越来越好,因为只怕好好听歌评歌的人会越来越少。
愿听众多份理性,对音乐人多份尊重,听到歌曲背后的故事,享受它带给你的片刻能量,足矣▼THE END投稿/合作:137 1880 8747(MS Muse)* 本文图/文来自网络或经授权转载,版权(图/文/音/视频
)归原作者或机构所有引用此文仅用于学习交流,观点属于作者个人,仅供读者参考我们对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如不慎侵犯第三方权益,请与我们联络,我们将第一时间进行处理。
。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