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到了庶吉士(庶吉士是什么职位)

Mark wiens

发布时间:2023-12-23


上图中是昨日石屏朋友给我送来的清代“翰林院庶吉士”职衔牌一块 牌中的庶吉士,亦称庶常其名称源自《书经·立政》篇中“庶常吉士”之意是中国明、清两朝时翰林院内的

学到了庶吉士(庶吉士是什么职位)

 

上图中是昨日石屏朋友给我送来的清代“翰林院庶吉士”职衔牌一块 牌中的庶吉士,亦称庶常其名称源自《书经·立政》篇中“庶常吉士”之意是中国明、清两朝时翰林院内的短期职位由通过科举考试中进士的人当中选择有潜质者担任,为皇帝近臣,负责起草诏书,有为皇帝讲解经籍等责。

翰林院 明太祖洪武初年,选进士于六部诸司及翰林院之下观政。翰林院之下者称庶吉士,六部之下者称观政进士。

曾任翰林院庶吉士的杨廷和 永乐二年(1404年)始,专隶于翰林院,选进士之长于文学及书法者充任由科举进士中排名前列,有潜质者被授予庶吉士的身份,让他们先在翰林院内学习,之后再授各种官职 明英宗以后惯例,科举进士一甲者授予翰林院修撰、编修。

另外从二甲、三甲中,选择年轻而才华出众者入翰林院任庶吉士,称为“选馆”

曾任翰林院庶吉士的张居正 明代的翰林为政府储材之地英宗后有惯例:非进士不入翰林,非翰林不入内阁故此庶吉士号称“储相”,能成为庶吉士的都有机会平步青云,例如明朝万历年间内阁首辅张居正,即是庶吉士出身清朝时汉人大臣中,亦多出于翰林庶吉士。

清沿明制,仍设翰林院。雍正以后,选馆更为严格,二甲、三甲进士中,只有在皇帝主持之朝考中获得优异成绩,才能通过选馆,成为翰林院庶吉士。

曾任翰林院庶吉士的林则徐 庶吉士一般为期三年,期间由翰林内经验丰富者为教习,授以各种知识三年后,在下次会试前进行考核,称“散馆”成绩优异者留任翰林,授予翰林院检讨,正式成为翰林,称“留馆”其他则被派往六部任主事、御史;亦有派到各地方任官。

曾任翰林院庶吉士的曾国藩 明清两代,云南考中庶吉士并成为翰林的人也不少,昆明的钱南园、师宗的何桂珍、建水的廖敦行等便是其中典型代表 就石屏而言,明清两代就有十五人由庶吉士成为翰林,如张汉、许镃、许贺来、朱淳、朱雘、杨桂森、杨鹤荣等。

只可惜这块牌子早已散佚民间,其原本的主人已无法考证了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