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对茶的雅称(古人倒茶雅称)
“茶”字在中唐之前一般都写作“荼”字,也是古代用得最多的表示茶的字。有民间的书写者为了将茶的意义表达的更加清楚,于是就把“荼”字减去一划,成了现
斟茶我们谈喝茶,也说“品茗”自古文人多风雅,饮茶这件雅事也常被写入诗文中,有着各种称呼,可是你知道“茶”除了“茗”之外是否还有其他的雅称吗?- 荼 -茶并不是一直叫做“茶”的“茶”字在中唐之前一般都写作“荼”字,也是古代用得最多的表示茶的字。
“荼”最早见于《诗经·邺风·谷风》:“谁谓荼苦,其甘如荠。”句中“荼”字是否指茶,学者推考说法不一。东汉许慎在《说文解字》中也说:“荼,苦茶也。”
素雅的茶杯但“荼”字一字多义,表示茶叶的意思也只是其中一项后来随着茶叶生产的发展,饮茶的普及程度越来越高,茶的文字的使用频率也越来越高有民间的书写者为了将茶的意义表达的更加清楚,于是就把“荼”字减去一划,成了现在我们看到的“茶”字。
- 茶 -据陆羽所著的《茶经》记载:其字或从草,或从木,或草木并。其名一曰茶、二曰槚、三曰蔎、四曰茗、五曰荈。
《茶经》虽然在古代史料中,用以指代茶的名称很多,但“茶”字则是正名,亦是自《茶经》所著之后才逐渐流行传开- 茗 -古有宋代苏轼诗云:“从来佳茗似佳人”现有作家台静农题写的茶联:“泉烹苦茗琉璃碧,菊酿香醪琥珀黄。
”
茶席“茗”字据说是云南某地区的“茶”之土音,大约在东汉时始用来表示茶,现在与茶字基本通用,为茶之雅称- 不夜侯 -唐代白居易诗云:“破睡见茶功”唐代曹邺诗云:“六脏睡神去,数朝诗思清” 喝茶能够提神醒脑,消除困倦,因此又叫不夜侯。
晋代张华在《博物志》中说:“饮真茶令人少睡,故茶别称不夜侯,美其功也。”五代十国胡峤在饮茶诗中赞道:“破睡须封不夜侯。”
夜不寐,饮茶- 消毒臣 -唐朝《中朝故事》记载,唐武宗时李德裕说天柱峰茶可以消酒肉毒,曾命人煮该茶一瓯,浇于肉食内,用银盒密封,过了一些时候打开,其肉已化为水,因而人们称茶为消毒臣唐代曹邺饮茶诗云:“消毒岂称臣,德真功亦真。
”- 涤烦子 -饮茶,可洗去心中的烦闷,历来备受赞咏。唐代《唐国史补》载:“常鲁公随使西番,烹茶帐中。赞普问:‘何物?’曰:‘涤烦疗渴,所谓茶也。’因呼茶为涤烦子。”
饮一壶以荡涤忧烦唐代施肩吾诗云:“茶为涤烦子,酒为忘忧君”明代潘允哲诗曰:“泠然一啜烦襟涤,欲御天风弄紫霞”- 清风使 -据《清异录》载,五代十国时,有人即称茶为清风使“清风使”作为茶的另一别称,更是充满了独特的文人气息,卢仝的茶歌中也有饮到七碗茶后,。
“惟觉两腋习习清风生,蓬莱山,在何处,玉川子,乘此清风欲归去”之句。
清风徐来,水波不兴- 余甘氏 -宋代李郛《纬文琐语》说:“世称橄榄为余甘子,亦称茶为余甘子因易一字,改称茶为余甘氏,免含混故也”五代胡峤在饮茶诗中也说:“沾牙旧姓余甘氏”- 清友 -宋代苏易简《文房四谱》载有。
“叶嘉,字清友,号玉川先生。清友,谓茶也”等句。唐代姚合品茶诗云:“竹里延清友,迎风坐夕阳。”
竹间茶室茶对文人来说可谓挚友,从功效、心情、感悟等多方面去赋予茶名字,足可见茶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深远影响,或许很难再找到一样东西在诗文中如此大量的出现也正是在这样的影响下,茶文化得以不断发展,成为了中华传统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