赫赫有名(赫赫有名的赫字是什么意思)

Mark wiens

发布时间:2024-06-25

诗云:“维桑与梓,必恭敬止。”每个人都深爱自己的家乡,而家乡之名背后的含义,也让所有人为之着迷。当我们翻开地

赫赫有名(赫赫有名的赫字是什么意思)

 

诗云:“维桑与梓,必恭敬止”每个人都深爱自己的家乡,而家乡之名背后的含义,也让所有人为之着迷当我们翻开地图册,看到中华大地上星罗棋布的城镇,追溯这些地名的来历时,往往会感到吃惊:谁能想到,在这些看似千变万化的名字背后,居然蕴藏着丰富的传统文化以及深刻的哲学思想。

《地名里的中国》一书专门给你讲讲“地名”背后的有趣知识你会发现,乡土与家国、山川与人文、历史与现代,居然在小小的地名中有机地融合在一起,浓墨重彩地书写着中华文化,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中国人一起来试读本书的精彩章节。

以鸟兽草木之名:动植物主题下的地图之旅著名历史地理学家侯仁之在其著作《中国古代地理学简史》中写道:“在原始公社时期,人们对于其生活的地区,必须有一定的认识,才能生活下去最初,他们必须知道到什么地方去捕鱼,到什么地方去打猎,到什么地方去采集作为食物的果实和块根,等等。

这就是历史上所说的渔猎时代”自人类祖先离开相对安全的高树,在非洲大草原开始直立行走之时,寻找野生动植物充作口粮,便成为人类不断探索和拓展活动空间的主要动力在这个过程中,以某种动物或植物标记某地的方式或许便已经存在。

本文插图来源/摄图网虎鹿同游

在众多被标记在地名之上的中国野生动物中,老虎或许是最令人瞩目的一种毕竟生活在东亚广大山丘丛林之中的东北虎、华南虎长期占据着食物链的顶端一时无力与之争夺生存空间的人类,只能将其所生活的区域划定出来,并以“虎”之名冠之,以警示同类不要轻易靠近。

今天的人们或许很难想象,人口高度密集的长江三角洲地区,历史上曾是华南虎的狩猎场而在当地方志和文人笔记中,更处处可见老虎的身影如宋代学者周密的《癸辛杂识》中便有“近岁平江虎丘有虎十余据之”的记载,可见如今已是名胜古迹的。

苏州“虎丘”在宋代仍是名副其实的“有虎之丘”杭州西湖之畔的灵隐山,同样曾因“异虎出焉”而被称为“虎林”,只是唐代为了规避唐高祖李渊之父李虎的名讳才被改称为“武林”,后又多以“灵隐”称之但自明清以来,随着人类的大肆捕杀,江南老虎到清代中期时已几近消失。

至20世纪90年代,全国几乎找不到野生华南虎的踪迹了只有遍布江南各地的100多个带有“虎”字的地名,提醒着人们虎啸江南的往事,诉说着人们对老虎既爱又怕的复杂情感“虎林”名字也一路向北,最终迁徙到了东北边陲的完达山南麓。

有趣的是,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始放荒开垦,如今的黑龙江虎林市,其实并没有老虎只是因为其比邻乌苏里江,当地赫哲族居民以满语中意为“沙鸥云集之所”的“稀忽林”为其命名,此后逐渐音转为“七虎林”,并最终被简化为“虎林”。

而今天东北真正的“虎林”,则是位于黑龙江省牡丹江市海林市的“横道河子东北虎林园”与令人敬畏的老虎相比,同样曾广泛分布于华夏大地之上的梅花鹿因性情温顺、体态优雅,而一度被视为瑞兽汉武帝时代更出现了以上林苑白鹿的皮革为原料、价值40万钱的“白鹿币”,。

让鹿与财富和地位画上了等号浙江省温州市鹿城区的得名就和白鹿有关相传东晋太宁元年(323年),文学家郭璞筑永嘉城时,有白鹿衔花穿城而过,是为瑞兆,亦称“白鹿城”麋鹿曾广布于东亚地区,它不仅是先人狩猎的对象,也是宗教仪式中的重要祭物。

老子故里在隋代由“武平”更名为“鹿邑”,因其在春秋时就是陈国的鸣鹿邑,以境内麋鹿众多,常有鹿鸣而得名。

被古代围猎“训练”出的鹿群反应敏捷,捕猎时,常常需要严密的指挥和配合,捕猎者还时常会因猎物的归属而引发冲突是以,“逐鹿”又成为群雄并起、割据争雄的代名词中国历史上与鹿有关的几个较为著名的行政区域,似乎都不同程度地。

与战争有关比如今天归属于河北省张家口市的涿鹿县,相传便是上古之时黄帝与蚩尤展开对决之所在而位于邢台市辖区内的巨鹿县,则是项羽破釜沉舟大败秦军主力、一举奠定胜局的古战场巨鹿,也就是古代的“大陆”(也作“大麓”),因大陆泽得名。

而在自然与历史的共同作用下,本因境内“白鹿泉”得名的石家庄市鹿泉区,却因“鹿”与“禄”同音,一度在安史之乱中被改名为“获鹿县”,以取擒获安禄山之意。羽鳞寄情

除了虎、鹿等走兽之外,飞禽的栖息地也同样常被用于命名地方比如地处江西省中东部的鹰潭市一般认为,鹰潭地名的由来就是因为当地有一处深潭,许多老鹰经常在这一带盘旋,“涟漪旋其中,雄鹰舞其上”位于今河南省北部的鹤壁。

,古称朝歌,这里不仅是商朝武丁、武乙、帝乙、帝辛四代君王的王宫所在地,更是自西周至战国时卫国的首都而鹤壁之名,据说便是源于卫国第18代国君卫懿公在宫廷西北等处养鹤,“鹤栖南山峭壁”卫懿公玩物丧志,给鹤封官,给鹤配车,最终赤狄攻打卫国时士兵不肯抵抗,卫懿公战败被杀。

近代以来,由于当地丰富的煤炭资源,1957年3月,鹤壁建市

有趣的是,同样是因“鹤”得名、因煤而兴的另一座城市“鹤岗”,一度也被世人望文生义地理解为是“鹤立高岗”之地但经学者考证,鹤岗的名字应该是来自当地脱胎于满语“湿地”之意的赫里河(也有说法来自赫哲语“赫克”,意为“满意”),此后经过不断音转变为了“鹤立冈”和“鹤岗”。

“鹤岗”的由来或许与鹤无关,但中国版图之上还有两座看似与飞禽无关的城市在传说中“因鸟得名”,它们便是地处江苏北部的睢(suī)宁和四川盆地西缘的雅安相传古时睢宁生活着许多短尾鸟,古人统称短尾鸟为隹(zhuī)。

周王巡视当地时,眼见波光粼粼的河面之上隹鸟飞翔,心情愉悦之下,便将目睹隹鸟一事,化为目与隹合而成的“睢”是以,这条隹鸟云集的河流便被称为“睢水”此后又因睢水连年泛滥,人们期盼安宁,才在1218年改称其为睢宁县,取“睢水安宁”之意。

而关于雅安地名的来历,学术界则有两种不同的说法有部分学者认为,“雅安”二字来自羌语“五头牦牛”的音译,“雅”为“牦牛”,“安”为“五”但也有学者认为“雅安”之名来自附近“雅鸟群居”的“雅安山”“各种雀鸟呼朋引伴、筑巢安居、群飞欢聚”,是以才有了“雅致安宁”之意的“雅安”之名。

与睢宁、雅安这些“以鸟为名”的城市展现出来的淡雅和文化底蕴相比,与鱼类和水产有关的城市则大多因渔获而得名其中最为著名的或许便是今天隶属于辽宁营口的鲅鱼圈区据说鲅鱼圈本是清康熙年间崛起的沿海村庄,因当地海岸线呈弧形,而各类渔获产量之中又以鲅鱼最多,因而便被唤作“鲅鱼圈”。

山东的鱼台县之名来自《春秋》“鲁隐公观鱼于棠”的故事鲁隐公五年(前718年)的春天,有人传说棠邑有善渔者,总是能捕到最多最大的鱼,鲁隐公出好奇便决定前去观赏,不承想遭到了老臣臧僖伯的强烈反对鲁隐公对臧僖伯的谏言置若罔闻,最终还是亲自赶往棠邑观鱼,并留下了观鱼台的遗迹,鱼台因此得名。

虽然按照儒家的治国理念,鲁隐公棠邑观鱼的行为可谓“不务正业”,更有人认为鲁隐公前往鱼台实为私会情人,但是地处淮河流域南四湖水系的鱼台县水产丰富,却是不争的事实湖北嘉鱼县地名的由来同样源于当地渔业丰富据清同治五年(1866年)编撰的《嘉鱼县志》记载,当地比邻长江中游,“断岸孑立,砥柱江滨,夏月水涨时,拨起波涛中,有鱼跃之象”。

又因盛产一种名为“子午鱼”的江鲜,最终被南唐后主李煜的爷爷李昪依照《诗经·小雅》中“南有嘉鱼”一句,将地名从乡土味十足的“鲇渎镇”升级成了富有文艺气质的“嘉鱼县”鸡犬相闻

对于古代的平头百姓而言,虎、鹿、鹰、鹤等猛兽、飞禽显然都太过遥远,远不如活动于床前屋后的鸡鸭犬马来得亲切于是乎,华夏大地上以家禽、家畜命名的地方可谓不胜枚举我国以鸡字命名的市县有4个,分别为:河北省鸡泽县,黑龙江省鸡西市、鸡东县,陕西省宝鸡市。

其中鸡西市还有个鸡冠区,境内有一座鸡冠山,以山为界划分区域,西侧为鸡西,东侧为鸡东此外,以鸡字命名的乡镇一级行政单位更数以百计与鸡的受宠形成鲜明对比,同为家禽的鸭则略显落寞目前国内以鸭命名的城市仅有“双鸭山”

,因其市区东北部有两座卧鸭状的山峰而得名。

有意思的是,虽然牛、马作为家畜在人类农耕社会的生产中发挥了更大的作用,但其在地名中出现的概率却远小于鸡与牛有关的地名多为乡镇一级,在中国近代史上赫赫有名的牛庄,如今也不过是辽宁省海城市下辖的一个镇与马有关的地名虽然不多,知名度却要略高一些,如位于河南中南部、地处淮河上游丘陵平原地区的。

驻马店市,其得名有两种说法:一说是此地为明清时信使和官宦驻驿歇马的驿站;一说是此地原名苎麻,明代曾在此设驿站,由“苎麻”雅化为“驻马”无论如何,这里自古交通便利、八方辐辏,其驻马投宿的客栈马店甚多是合乎情理的。

而位于今安徽东部、苏皖交会地区的马鞍山,直至1956年才设市据称,其名来自境内山名,那么山名是不是仅仅因为形似马鞍而得的呢?事情没这么简单相传项羽被困垓下,四面楚歌,败退至和县(今属马鞍山市)乌江,请渔翁将自己心爱的坐骑乌骓马渡至对岸,后自觉无颜见江东父老,自刎而亡。

乌骓马思念主人,翻滚自戕,马鞍落地化为一山,马鞍山由此而得名巧的是,以马而名的驻马店和马鞍山都不产马,真正因产骏马而得名的是云南省元谋县。傣语中“元”为飞,“谋”为马,合起来就是“飞驰的骏马”。

花果草木

植物作为人类主要的食物、药物来源以及天然饰物,长期以来都备受重视我国历史上更不乏以植物命名行政区划的先例以花命名的如山东菏泽下辖的牡丹区、江西莲花县、湖南长沙芙蓉区等被列为中国十大名花之一的桂花,更与广西桂林

有着不解之缘秦始皇统一六国之时,便因广西桂树成林而于当地设置桂林郡,至今广西仍盛产桂树与桂花同为中国十大名花的梅花同样被运用于地名之中除了隋开皇十八年(598年)建立的湖北黄梅县——当地诞生出了享誉中外的“黄梅戏”。

宋代因在广东与江西交界处大庾岭广植梅树,干脆把大庾岭改成了梅岭,并顺手将邻近的敬州改为梅州松、樟、桐、柳等树木也常被用于命名地方如以松为名,全国便有松滋市、松溪县、松潘县、松北区等9处江西古称豫章,本义是指大的樟树。

而今天在江西中部浙赣铁路与赣江交会之处,还有一个以中药材集散地知名的樟树市,自明清以来便流传着“药不到樟树不齐,药不过樟树不灵”的谚语。以桐树为名的有桐乡、桐城,以柳树为名的有柳林、柳州。

与梅、松并称为“岁寒三友”的竹,在中华传统文化中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当然不会缺席于地名湖北竹山县的名字于西魏时就存在,因境内有黄竹岭(黄竹山)而得名有竹山就有“竹水”,竹山县西临竹溪县,因境内竹溪河得名。

有竹有水的还有四川绵竹,境内有绵水,两岸多翠竹,故名“绵竹”此外,四川大竹县也“以邑界多产大竹为名”当然,对人类而言,植物最显著的功用还是“吃”,许多地名对于“吃货”们来说无疑是一张天然食材地图陕西米脂县

有一条米脂水,其地沃野,宜于种粟(小米),米汁如脂,故名米脂河北枣强县历史悠久,西汉景帝二年(前155年),分广川县地置枣强县,只因这里枣树生长茂盛,类似的还有枣庄福建莆田气候温暖、水网密布,自唐代起荔枝种植渐多,早在1000多年前就有“荔城”之称,2002年莆田调整行政区划时,因荔枝美景随处可见,故以古誉。

“荔城”为名设区还有甘肃瓜州县以盛产蜜瓜得名不过,令人意外的是,湖北仙桃却和水蜜桃关系不大仙桃古称沔阳、复州、沔州,据说明末李自成起义军欲攻沔阳,据此可扼汉江之喉、长江之颈朝廷在沔阳设“仙镇哨”增兵驻防,后来成为一镇“仙桃镇”。

为何叫仙桃?据说是因汉江和其支流锦瑞河在此间形成桃子形状的河间三角洲,三角尖端劈江分水,得名“尖刀咀”后人觉得“尖刀咀”听起来不雅,取“尖刀”谐音为“仙桃”当然,也有一些地名乍看上去和植物关系不大,比方说

云南省腾冲市对其望文生义的理解是“腾飞冲天”,但实际上是因为其境内多藤,且地处滇西门户及交通要冲,才得名“腾冲”,唐朝亦称“腾充”“藤充”地名之内,细细探究,大有意味但无论是动物还是植物,这些被写入地名之中的生物都在一定程度上见证了人类社会的发展和进步,被寄托了丰富情感,成为人类历史记忆中重要的一部分。

(本篇作者:赵恺)《地名里的中国》

编者:国家人文历史出版社:北京联合出版公司书号:9787559668103定价:78.00

欢迎到新华书店扶绥连锁店购书

地址:扶绥县新宁镇松江街140号详情咨询热线:0771-7538852

扶绥县新华书店网上微商城扫码在线购书

图文来源:青年文摘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崇左市新华书店有限公司扶绥分公司删除。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