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修养(道德修养法)

Mark wiens

发布时间:2024-06-25

通过对比小学段和初中段两个学段的“核心素养学段表现”,可以使我们更有针对性地把握道德修养核心素养的要求,更好地提升学生的道德修养核心素养。

道德修养(道德修养法)

 

初中道德与法治“道德修养”核心素养解读(1004)王有鹏(临沂实验中学山东临沂276000)摘要:道德与法治道德修养,主要表现在个人品德、家庭美德、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等四个方面初中段“道德修养”学段目标共有。

5条,可以概括为生活教育、人际交往教育、感恩教育、公共生活教育、劳动和职业教育通过对比小学段和初中段两个学段的“核心素养学段表现”,可以使我们更有针对性地把握道德修养核心素养的要求,更好地提升学生的道德修养核心素养。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新课标;核心素养;道德修养道德修养就是个人在道德上的自我锻炼,以及由此达到的较高的道德水平和道德境界所谓自我锻炼,就是个人依据一定的道德标准通过学习、体验、比较、检查、反省等活动,在道德品质、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习惯等方面的自我改造、自我陶冶、自我磨砺和自我培养。

所谓道德水平和道德境界,就是经过长期的努力之后所形成的不同水平、层次或境界的道德品质、道德情操和道德境界个人道德修养的内容包括:政治修养,这是道德修养的核心;人格修养,即内外合一的道德境界;心境修养,其实质是一种平常、积极、知足、感恩、豁达、健康、健全的心智模式;生活修养,即工作和生活方面的日常生活道德修养;纪律修养,即用严格的纪律约束言行、束心养性。

新课标指出,“道德修养是指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把道德规范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可见,道德与法治课程所说的道德修养重在养成、重在内化和外化下面试对“道德修养”核心素养进行粗浅解读一、道德修养核心素养的表现和意义

1.道德修养核心素养的主要表现道德修养主要表现在个人品德、家庭美德、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等四个方面第一个人品德新课标所说的个人品德,强调两个方面一是强调践行道德要求,包括践行爱国奉献的道德要求,践行明礼遵规的道德要求,践行勤劳善良的道德要求,践行宽厚正直的道德要求,践行自强自律的道德要求等。

二是强调养成个人美德和优良品行,包括养成诚实守信的德行,养成团结友爱的德行,养成热爱劳动的德行等第二,家庭美德新课标所说的家庭美德,强调做家庭的好成员,践行以尊老爱幼、男女平等、勤俭节约、邻里互助为主要内容的家庭美德。

第三,社会公德新课标所说的社会公德,强调做社会的好公民,践行以文明礼貌、相互尊重、助人为乐、爱护公物、保护环境、遵纪守法为主要内容的道德要求第四,职业道德新课标所说的职业道德,强调做未来的好建设者,树立劳动不分贵贱的观念,理解以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热情服务、奉献社会为主要内容的职业道德,在未来的职业活动中能够践行这些职业道德要求。

2.道德修养核心素养的课程意义道德修养核心素养的课程意义可以概括为三个方面第一,有助于传承中华传统美德中华传统美德是中华文化的精髓,是道德建设的不竭源泉,是培育学生道德修养的肥沃土壤第二,有助于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

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坚实精神支撑和强大道德力量,是学生维护国家利益和安全、增强民族气节的有效举措,是培育学生道德修养的不竭动力源泉第三,有助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是凝聚中国力量的思想道德基础引导学生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形成健全、良好的道德认知、道德情感、道德行为,都有助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二、初中道德与法治道德修养核心素养课程目标解读

道德与法治课程围绕核心素养等确立了课程目标,包括“总目标”和“学段目标”初中段“道德修养”学段目标共有5条,可以概括为生活教育目标、人际交往教育目标、感恩教育目标、公共生活教育目标、劳动和职业教育目标下面仅就初中段道德修养核心素养课程目标进行粗浅解读。

1.生活教育目标生活教育是教育的根本开展生活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活习惯,形成良好的生活方式,促使学生热爱生活,提高生活能力,道德与法治课程责无旁贷初中段道德修养第1条目标聚焦生活教育,包括三层意思:一是形成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

二是懂得生命的意义三是热爱生活用道德修养统领生活教育目标,就是通过传授道德规范形成学生生活行为的基本准则,通过道德习惯的培养帮助学生建构合理的生活模式,促使学生形成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就是通过帮助学生形成道德意识,建立道德信仰,提高道德觉悟,摆正生活态度,过有质量、有意义、有道德、更幸福的生活,从而引导学生热爱生命、热爱生活。

2.人际交往教育目标人际交往是指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作用与相互影响人际交往是思想、情感、态度、信息和学习的交往,它有利于促进个体素质的提高和个体的全面发展,有利于建立和维持良好的人际关系、增强群体的凝聚力,也有利于促进社会的稳定与和谐,对学生的素养提升具有重要意义。

初中段道德修养第2条目标聚焦人际交往教育,包括四个方面:一是遵守基本的社交礼仪二是理性维护社会公德三是理解诚信是做人的基本要求四是团结、宽容、友爱用道德修养统领人际交往教育目标,就是在社交活动中遵守社交礼仪,做到注重礼节、文明礼貌;就是在维护社会公德时头脑冷静,不冲动、不感情用事、不凭感觉做事;就是在人际交往中坚守诚信,待人诚实,言行一致,信守承诺;就是日常生活中维护交往品德,养成团结、宽容、友爱等交往品质,从而融洽人际关系。

3.感恩教育目标感恩是一种美德,一种修养,一种生活态度,也是每个人应该有的基本道德准则感恩的对象包括父母亲人、师长、朋友,还包括国家、民族、自然等感恩意识是报恩意识、责任意识、自立意识、自尊意识和健全人格的体现。

感恩教育就是教育学生知恩、感恩、报恩的教育通过感恩教育,激发学生的感恩意识,提高学生的感恩能力,是道德修养的重要内容之一初中段道德修养第3条目标聚焦感恩教育,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感恩父母长辈二是感恩老师用道德修养统领感恩教育目标,就是引导学生感念父母养育之恩,感念长辈的关爱之情,用感恩之心与父母和长辈交流沟通,养成关心体贴父母长辈、孝敬父母长辈的品质;就是引导学生感恩老师,感恩老师的教诲,尊重老师的劳动,对老师谦卑礼貌。

4.公共生活教育目标公共生活是指人们在公共空间里发生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共同生活公共活动中必须遵循一些基本的行为准则,包括文明礼貌、助人为乐、爱护公物、保护环境、遵纪守法等内容通过公共生活教育,引导学生维护社会公德,是提高学生道德修养的有效途径。

初中段道德修养第4条目标聚焦公共生活教育,引导学生在公共生活中做一个文明的社会成员用道德修养统领公共生活教育教育目标,就是引导学生相互尊重,做一个讲文明有礼貌的人;发扬人道主义精神,做一个乐于助人的人;增强社会主义主人翁责任感,做一个爱护公物的人;强化生态伦理观念,树立生态文明理念,做一个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人;自觉遵守公共秩序,做一个遵纪守法的人。

5.劳动和职业道德教育目标劳动教育,就是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点和劳动态度,热爱劳动和劳动人民,养成劳动习惯的教育,它是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内容之一;职业道德教育,就是遵守职业道德规范的教育,就是具备职业道德观念、遵守职业道德准则、提高职业道德品质、提升职业道德情操的教育。

初中段道德修养第5条目标聚焦劳动和职业道德教育,包括五个方面:一是感知劳动创造的成就感、幸福感二是领会劳动的价值三是形成良好的劳动意识四是初步了解职业道德规范五是立志做未来的好建设者用道德修养统领劳动和职业道德教育目标,通过感知劳动创造的成就感、幸福感,引导学生形成热爱劳动的道德品质;通过领会劳动对个人的价值和对社会的价值,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劳动观点,树立正确的劳动态度;通过形成良好的劳动意识,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劳动活动,养成劳动习惯;通过了解职业道德规范,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观念,增强学生遵守职业道德准则的意识;通过引导学生立志做未来的好建设者,增强学生的职业理想,提升学生的职业道德品质,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奠定基础。

三、初中道德与法治道德修养核心素养的表现解读在新课标的最后,专门设置了一个附录“核心素养学段表现”,分为整个小学段和初中段对比两个学段的不同表现,可以使我们更有针对性地把握道德修养核心素养的要求,更好地提升学生的道德修养核心素养。

1.道德能力方面的要求不同新课标小学段没有提出道德能力方面的要求;而新课标初中段道德能力方面的要求是:初步具备正确的道德判断和道德选择能力所谓道德判断能力,是指应用道德概念或道德知识对行动的是非、好坏和善恶进行评价的能力;所谓道德选择能力,是指依据一定的道德观念、道德原则和道德规范,在复杂情况下作出正确的价值选择和道德行为选择的能力。

可见,初中段道德能力方面的要求较高,它要求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重视培养学生的道德判断能力和道德选择能力,促使学生独立思考、理性判断、分析鉴别、评价选择,促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和选择正确的道德行为2.

道德品质方面的要求不同新课标小学段道德品质方面的要求是:努力形成良好的个人品德、家庭美德、社会公德;在家庭做一个好成员,在学校做一个好学生而初中段的要求是:自觉践行良好的个人品德、家庭美德和社会公德;做一个文明的社会成员。

对比可知,对于个人品德、家庭美德、社会公德的道德品质,小学段只要求“努力形成”,而初中段则要求“自觉践行”小学段要求学生做家庭的好成员、学校的好学生,初中段则要求学生做文明的社会成员可见,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不仅要重视学生的道德认知,更要重视道德行为,在知行合一上下功夫;不仅要教育学生做家庭的好成员、学校的好学生,更要教育学生做文明的社会成员。

3. 道德养成方面的要求不同新课标小学段道德养成方面的要求是:尊敬师长、团结友爱、勤俭节约、礼貌待人、诚实守信、助人为乐、爱护公物、保护环境而初中段的要求是:理解“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对比可知,小学段和初中段对道德。

养成的要求不同前者要求更为具体,后者要求更为概括;前者要求比较浅显,后者要求比较深奥这就要求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以主流价值建构道德规范、强化道德认同、指引道德实践,引导学生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增强学生对国家、民族的情感,引导学生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做贡献,做讲政治品德的人;引导学生自觉遵守现代社会对公民的道德要求,做严守社会公德的人;引导学生提高自己的个人品德和家庭美德,做严守私德的人。

4.职业道德方面的要求不同新课标小学段职业道德方面的要求是:知道劳动不分贵贱而初中段的要求是:形成诚实劳动的意识,初步了解职业道德规范,有做未来好建设者的志向对比可知,小学段职业道德方面的要求很低,只要求学生对劳动有初步的认识。

初中段则不但要求学生形成劳动意识,还要求学生理解职业道德规范,更要求初步确立劳动志向可见,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更要强化劳动教育,强化职业道德教育,为学生成为好的建设者奠定基础(此文发《中学政治教学参考•第

2周初中》2023年第2期;教育科研之星王有鹏微信公众号:wang13954916656)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