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主论(君主论为什么是禁书)
他被视为一个极其玩世不恭的人,一个满怀激情的爱国者,一个强烈的民族主义者,一个政治阴谋家,一个地地道道的民主主义者和一个吹捧暴君的无耻之徒。
颂词无以匹配如此盛名——马基雅维利的墓志铭残酷凶狠的马基雅维利——莎士比亚有这么一个人,人们对他的谴责和推崇一样多;在这个世界上,憎恶他的人和崇敬他的人一样多他用简洁的文字书写令人震惊的话语一些人称他是无耻之徒,是魔鬼的化身,故意打开了“潘多拉的匣子”,他的名字被当做狡诈和欺骗的同义词;另一些人则认为他是近代政治的奠基者,为思想做出了伟大的贡献。
他叫马基雅维利,他说出了本该被隐瞒的秘密
《君主论》的诞生1532年发生了两件大事西班牙人通过欺骗手段攻入印加帝国,于是就有了卡哈马卡大屠杀同年,在马基雅维利逝世5年之后,《君主论》得以出版,这部著作随后不久就被列为禁书这两件事几乎没有任何关联,但它们却提出了同样的问题:如何看待政治中的欺骗与诡计?对于政治而言,是否存在一种必要之恶?它的限度又在哪里?。
1469年5月,马基雅维利出生于佛罗伦萨由于家境宽裕,他自幼就受到良好的教育,也能及时了解到当地的政治事件他25岁那年,佛罗伦萨的政治发生了巨变,法王查理八世兵临城下,该城的统治者美第奇家族逃亡1498年,佛罗伦萨建立共和政府,马基雅维利进入其中从事外交工作。
这一职务上的便利大大开阔了他的眼界在随后的十多年中,他先后到过巴黎、鲁昂、罗马涅、罗马、瑞士、维也纳以及德意志诸邦,会晤过法王路易十二、鲁昂枢机主教、切萨鲁·博尔贾、教皇尤里乌斯二世以及马克西米连一世等许多风云人物。
这些经历后来都成为了他写作和思考的重要的素材但是好景不长1812年,美第奇家族复辟马基雅维利因为在前政府供职而被捕下狱随后,他被迫隐居,开始潜心写作,次年即完成《君主论》,5年后,完成《论李维罗马史》和《战争的艺术》(又译《兵法》);次年又出版《曼陀罗》。
1512到1520年这段时间是马基雅维利创作的高峰期,他的重要著作几乎全部诞生于此一时期其中最出名、最饱受争议、后人研究最多的就当属《君主论》了
君主的行动指南马基雅维利丢弃了善的社会或者善的生活之本来含义——列奥·施特劳斯《君主论》写于1512年-1513年间,献辞中提到该书是想给洛伦佐·德·美第奇的,也就是洛伦佐二世,后者从1513年开始成为佛罗伦萨实际的统治者。
献辞中还提到写作此书的目的,即通过“殚精竭虑琢磨伟人事迹之心得”,揭露君主治国之道的真理,以助洛伦佐“成就丰功伟业”,顺便再洗脱自己的不白冤屈可以说,这本書的写作动机是无可厚非的它仅仅是一个研究历史和政治的人在积极地为君主献计献策,以求国家强盛,顺便再为自己争取一些机会。
不过问题就出在这“计策”上《君主论》全书一共26节,前11节是讨论君主国的类型以及不同类型的君主该如何维持自己的统治12-14节讲军队,认为君主应当拥有自己的军队,此一内容可视为《战争的艺术》的一个提纲。
从15节开始才是理论的重点,也是饱受争议的“马基雅维利主义”的出处作者一开始就试图把政治与伦理的必然联系切断,换言之,伦理上的道德仁义并不必然导向好的政治:“为了研究事情应当怎么做而无视事情实际上怎么做,这样的人救不了自己,只有自取灭亡。
凡事标榜仁义道德的人,一旦置身于鸡鸣狗盗之徒当中,到头来一定惹祸上身所以说,身为君主如果要存活下去,一定要学会不当滥好人,还得看实际的情况决定要不要把这方面的体认应用出来”“进一步来说,就算是坏事,如果不做就很难维持自己的政权,那就应该毅然决然去做,不要担心坏名声招来别人的谴责。
”在马基雅维利看来,君主最基本的是要生存、要维持自己的政权,而不是要去践行道德或博得好名声基于这一出发点,他着重分析了两种品性,并认为对于君主而言,慷慨和仁慈并不总是好的,在许多情况下,它们甚至是有害的。
君主应该不怕小气和残忍的恶名,掌握钱财和令人畏惧总是比感激与友谊可靠按照这个逻辑,君主也不必是守信用的他必须兼具人性与兽性,也就是说,他既应当懂得如何运用法律与道德,也应当懂得如何使用武力兽性又主要分为狐狸和狮子两种,狮子可以抵御豺狼,而狐狸则能够辨认陷阱。
“因此,一旦违反自己的利益或者当初承诺的理由消失时,明智的君主既不能也不应该守信用”不过,马基雅维利也提醒,君主必须学会如何伪装自己的兽性,“作为伟大的说谎者和伪君子”,他只要表现得具有好品行并使别人相信就足够了。
世人与运气法国大革命的“民主暴政”即是奠定在“邪恶的马基雅维利政治准则”上——埃德蒙·伯克在谈论君主的同时,马基雅维利也谈论民众或者不如说,君主的行动有赖于民众的特性在他看来,“世人大体而言是忘恩负义的、反复无常、喜欢说大话、虚伪成性、避危趋安、贪得无厌;你给了他们好处,他们就心向着你,像我前面说的,在患难仍然遥远的时候,他们乐意为你赴汤蹈火,财物、性命、甚至儿子都可以奉献给你,可是到了紧要关头,他们就会转身而去,连头也不回。
君主如果相信他们的话,不懂得未雨绸缪,只想要完全依赖他们,一定自毁长城”但同时,他也认为君主不应当忽视民众,因为君主乃至国家都依赖于民众的支持,最重要的是君主要避免引起民众的鄙视和怨恨为此,他必须自身做得足够正确,正如上面提到的那样;他只能选择利用人性,却不能触犯其底线。
君主的行为同样受制于运气马基雅维利说的运气是一个比较模糊的概念,大抵上是指类似洪水一样不可控制的因素不过,他也说,运气只决定了一半,另外一半还是交给人做主比如是否发洪水是由运气决定的,但是否修筑堤坝防范洪水却是人可以自主决定的。
因此,运气是可以抗衡的,君主应当迎合时代与形势,也就是对运气因势利导在写完“运气”这一节之后,马基雅维利就以一节的篇幅收尾了全书的篇幅不长,甚至可以用短小来形容,文风也朴实无华,一如他在献辞中所说:“书中并无华丽的辞藻,也没有浮夸的文句,更没有常见文人用于美化题材的种种非关必要的修辞笔法,因为我衷心盼望藉笔下揭露之真相及其主题之重大以飨殿下,否则宁可任其湮没无闻。
”不过,令人在意的,也正是这种极端实用的文风
马基雅维利的面相马基雅维利自称是为君主讲课,其实他是为人民讲课马基雅维利的《君主论》乃是共和党人的教科书——卢梭1559年,《君主论》被列为禁书其中原因想必谁都能猜到一二,他揭示的东西曾令无数人感到愤慨。
如果我们回顾开头所提及的问题,那么毫无疑问马基雅维利的回答是肯定的,而西班牙人则践行了这种回应不过这样看似乎更合适:并非经过允许之后,政治中才充满了欺骗与狡诈;而是政治中已然充满了欺骗与狡诈,马基雅维利才不得不去揭示这些东西。
请不要忘记,马基雅维利并不是如柏拉图一般试图挽救城邦于衰落命运之中的哲学家,而是一位渴望着意大利走向统一的、不得志的政治家我们只需要看看《君主论》的最后一节就知道了——“为解救意大利免于蛮族蹂躏进一言”。
他所关心的问题在于意大利是否需一位新君主?这样的君主需要具备什么样的能力?而马基雅维利自己的回答是肯定的,他还提到了摩西、居鲁士和忒修斯,或许没说出来的还有奥德修斯换言之,这位新君主必须具备相应的审时度势的能力,不仅能够维持住自己在佛罗伦萨的地位,还能逐步推进意大利的统一。
他应当不受道德和其他东西的舒服,能够对各种情形应对自如,甚至包括面对无常的运气在此,我们才窥见马基雅维利古典的情怀他并非不渴望高尚的德性,但是道德已然成为教条,在这样的意大利,拘泥于道德无异于作茧自缚“不发动战争就日暮途穷的时候,战争是正义之战;不拿起武器就走投无路的时候,武器是神圣之器。
”两百多年后,康德也同样意识到了这一点:没有一个统一而强大的国家,就不可能有大地上的乌托邦《君主论》是一部关注现实的著作,而不是放之四海皆准的真理在他的另一部著作《论李维罗马史》中,马基雅维利明确地表达了自己对共和国的青睐。
但是,不能 “为了研究事情应当怎么做而无视事情实际上怎么做”如果一时无法实现共和,那就让一位强大的君主来创造共和的条件早于康德两百多年,马基雅维利就已经在构想一位“启蒙了的君主”;而在康德那里,后者则是走向永久和平的必要条件。
德性拿武器反抗暴虐,战斗很快会完结,古人的勇气仍然激荡在意大利的胸膛。
(图片来自网络)完 宇奥品书汇 长按二维码,一键关注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