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下其手(上下其手有特殊的意思吗)

Mark wiens

发布时间:2024-06-26

摊手的含义不只一种。

上下其手(上下其手有特殊的意思吗)

 

083期 | 2019.04.29手势是一种肢体语言,可成为口头语言表达的有效补充不难发现,我们在日常生活的交流中使用手势频繁,多数是在无意识的情况下借助手势辅助语言表达本文作者研究了一个日常生活交流中普遍存在的手势:摊手。

解析了“摊手”这一动作可以表达的多种意图初步认为中国摊手按其结构可分三类, 其功能各有侧重第一类摊手(摊手1) 承担纯副语言的功能, 即伴言 (co-speech) 功能, 这类手势只能伴随口语一起发生。

第二类摊手 (摊手2) 作为象征手势, 具备独立表意功能, 可表否定、无奈或强调第三类摊手 (摊手3) 似乎介于两者之间伴言功能兼有一定语用意义 (如示意交出话轮) , 这种模糊象征义, 体现如“邀请”。

——林皓

副语言的手势层面分析——以摊手为例文 | 林皓节选自《当代修辞学》2019年02期 No.84-95页摘    要目前语言多模态的研究很少涉及对副语言中具体手势的研究本文从副语言的手势层面, 以摊手为例, 基于自然搜集法搜集到的汉语普通话多模态语料, 利用标注工具, 结合定性和定量的研究方法, 对摊手这一手势的结构及功能进行全面分析。

初步认为中国摊手按其结构可分三类, 其功能各有侧重第一类摊手 (摊手1) 承担纯副语言的功能, 即伴言 (co-speech) 功能, 这类手势只能伴随口语一起发生第二类摊手 (摊手2) 作为象征手势, 具备独立表意功能, 可表否定、无奈或强调。

第三类摊手 (摊手3) 似乎介于两者之间伴言功能兼有一定语用意义 (如示意交出话轮) , 这种模糊象征义, 体现如“邀请”摊手这一手势的语义获得, 源于人类的认知机制, 与有声语言的认知机制相似一、背景介绍

近年来, 我国学界开始关注语言的多模态现象 (胡壮麟2007;朱永生[8]7) , 而研究热点集中在外语教学、课堂教学方面, 这与国际上的热点稍异其趣国际上多模态研究方面, 排名首位的热点是手势 (gestures) , 我国学者目前极少涉足 (陈风华[1]8) 。

其实, 国内学者很早就注意到手势在多模态研究中的重要性, 如朱永生 (2007) 认为多模态由多个系统组成, 而每个系统都有不同的成分, 其作用需要分别探讨, 口语和手势间的互补关系是一个重要的研究方向。

张德禄 (2009、2017) 在探索多模态理论框架时, 认为其他非语言符号也具有形式层以及和语言相类的词汇语法系统;他将手势归于非语言、身体、肢体之下, 即:非语言>身体>肢体>手势肢体与面容 (面部表情) 并列, 手势与姿势和摇动并列。

此外, 学者们认为在多模态研究方面, 较少有量化研究 (陈风华[1]8) , 并建议运用Elan等软件进行多模态分析, 实现方法上的高科技化 (程瑞兰、张德禄2017) 1. 手势为副语言模态身势语层面的子系统

马丁、扎帕维尼娅 (2018) 从功能语言学角度出发, 建立了一个副语言意义研究框架并指出副语言即依赖语言、通过音质和诸如面部表情、手势和身姿在内的身势语体现意义的表达方式文章中区分了具身表征和符义过程;而符义过程包括了语言和副语言两个部分。

对于副语言的分析, 将其分为音韵融和型和语义融合型;二者都具有人际性和谋篇性, 而后者与前者不一样之处是后者有“概念性”这一功能然而, 本文认为从形式上副语言可分为两个主要系统:一是基于语音的音色、节奏 (tempo) 、声响 (loudness) 等, 可算成语音中的非语言成分系统;而另一个即是身势语系统 (gesture) , 而这个系统, 又可按表达时所涉及的身体部位分为三个子系统:1) 面部表情系统, 其中主要包括:头部动作, 例如点头、摇头;眼睛的运动, 如瞪眼、凝视以及眉毛的运动, 如“扬眉”、“皱眉”等。

2) 手势系统, 即主要是由上肢带动的手部动作构成3) 其余类型身势语, 如身体姿态、坐姿等较为次要的表达手段我们进一步分析, 在手势系统中有一种类型的手势被称为象征性手势, 即该手势有特定意义, 独立于上下文, 并较易识别。

McNeill (1992) 认为这种象征性手势 (emblem) 有一定的语言特征, 是自由手势词素 (free morpheme) , 这类手势动作约定俗成, 有明确意义, 同时形式是较为固定的与之相对的, 称为表征性手势 (gesticulation) , 或者称为“伴言手势” (co-speech gesture, 见Kendon [11]4) , 因为这类手势只能伴随语言出现, 属于粘着手势词素, 无固定意义。

马丁、扎帕维尼娅 (2018) 将象征性手势也归类于语言, 是语言表达层面的一种, 并将其与聋人的手语词, 以及文字系统等量齐观本文聚焦于副语言的手势层中一个特殊的手势“摊手” (palm-up) , 对它进行深入的描写和分析。

本文采用Elan标注软件, 使用定量的分析方法, 在结合本人收集的中国摊手语料、充分分析其形式与功能的基础上, 讨论摊手的认知成因, 为进一步深入探讨手势层面的副语言与口语间的互动关系提供方法2. 摊手的分类及本文的研究问题

近年出现对摊手的讨论, Kendon (2004) 从身势学角度对摊手进行了分析, 将之归入“仰开手” (Open Hand Supine) 手势家族, 并进一步分了三类“摊手”:一种是“展掌” (palm presentation) , 即手掌开放, 放在靠近说话者空间, 伴随说话有不自觉运动;第二种为“横向摊掌” (palm with lateral movement) , 两手摊开, 并有后缩动作;第三种是“献掌” (Palm Addressed) , 即仰开手, 向前方或听话人递送出去。

本文沿用这种对摊手的基本三分:将第一种标记为“摊手1”, 其动作是原地展开双手, 无明显位移动作;第二种标记为“摊手2”, 幅度较大, 以肘或肩为支点, 在水平面上, 从里往外摊开, 有明显往两侧摊开动作, 但不一定带后缩动作。

第三种, 即“摊手3”, 则是摊开后, 有明显的位移朝向的摊手动作摊手起始以打开手掌为标记, 终止以手掌由摊开状态恢复到自然松弛状态为标记在此期间, 只要摊开手掌掌形不变, 它上下或内外的颤动或抖动, 都归于一个摊手范围。

Kendon (2004) 主要以意大利那不勒斯地方语料为例, 探讨了三种摊手的关系及使用场景他认为摊手1和摊手3相近, 主要用于以下四个场景:1) 解释一个词或短语的意思;2) 提出理解某事的基础;3) 对谈话情境做描述, 如在做列举时;4) 作总结时 (见Kendon 2004:266-270) 。

摊手1和摊手3的差别在于, 摊手3有指向和导引功能而摊手2则在语义上和前两者完全不一样, 使用于以下五个说话场景:1) 不愿或不能介入;2) 不言自明, 无须再说;3) 设问句, 不期望回答, 有点像口语中的tag;4) 对一个建议不置可否;5) 这话我没法接 (你来吧) (见Kendon 2004:275-280) 。

Kendon对摊手的应用场景进行了分类, 却未明确三类摊手属于伴言手势, 还是象征手势;在形式上也未能对摊手的内部结构特征作出详细说明另外, 他书中所用例子大体采自意大利那不勒斯, 采用的基本是定性分析方法。

因此, 本文基于自然语料进行定性及定量分析, 有一定创新意义

2. 对摊手1的功能描写我们发现, 在中国多模态语料中, 摊手1出现频率高, 而且分布较广, 可与不同层次的语言单位共现它可出现在句子以下层面, 即与有声语言的单词或短语共时我们统计发现, 90%的摊手1与句子以下层面共时, 而与整个句子结构或句子以上结构共时情况仅占10%。

首先我们结合语料分析句子以下层面的共时情况, 接下来再讨论与句子以上层面的共时现象形式一:摊手1+无摊手运动;共时情况:与单字或单词共时如以下各句:(1) 宾语也不一定是受事(2) 怎么是字迹不对, 还是图章不对?。

(3) 有没有啊, 有个结论性的东西(4) 正确发泄自己苦闷的办法形式二:摊手1+静止或内外运动+ (重复) , 共时情况:与短语或分句共时, 例如:(5) 我……我———怎么说呢, 又欣慰又后悔(6) 啊———这个, 方便对不对?

摊手1在句子以下单位时扮演伴言手势的功能, 本身不带语义功能, 主要起元语言作用, 功能可分为:a) 置于句首, 引出话题, 如 (2) ;b) 置于句中, 伴随单词或短语, 起强调作用, 如 (3) , 在起强调作用时, 相应的字或短语经常也会重读;c) 辅助说话者口语构建, 如 (5) 中, 说话者一开始没将话继续下去, 于是在构建口语时同时使用摊手, 帮助自己表达, 而 (6) 则是在说“啊”的时候, 这个语气词是个填充词, 同时出现的摊手则一起帮助说话者组织语言和思路。

形式三:摊手1+静止, 摊手1+内外运动或抖动, 共时情况:与句子或以上层面口语共时(7) 这个是艺术家的大脑(8) 当时是信心满满(9) 还有好多好多吃的!(10) 我们对它的结构, 人脑的结构还没有一个全息的图。

摊手1与句子及以上单位共时, 依然主要起伴言元语言功能其主要功能:a) 辅助叙述, 如 (7) 、 (8) ;b) 出现在表示“存在及拥有”的事件中, 如 (9) ;c) 出现在叙述否定或不存在的事件中, 如 (10) 。

3. 摊手2的描写摊手2似乎倾向性较强, 大部分情况下, 摊手2落在短语或句子上, 尤其是句子上“摊手2+静止”与口语的短语或句子共时, 而“摊手2+摊后运动”, 则与口语的句子以上单位共时例如:形式一:摊手2+ (静止) , 共时情况:与短语或分句共现

(11) 环境, 我不营造(12) 直到今天我李敖才把它拆穿, 不是吗?(13) 对于平时处理文档看看视频的人来说, 这无所谓的(14) 不管怎么说, 反正我就是一分钱都没有“摊手2+ (静止) ”, 在与短语或分句共时情况下, 倾向于后置, 如上面诸例, 这与摊手1形成对比, 可能是因为与口语共时的词汇或短语, 大都是句子的重音所在, 如 。

(11) 的“我不营造”, (12) 的“不是吗”等而语料中这种摊手与否定句成分共现居多, 正如以上诸例所示形式二:摊手2+静止, 共时情况:与句子共现(15) 就这个水平!(16) 人家抓不到鱼怎么办?。

(17) 我们还有什么空间?(18) 你不找他, 他也不管你(19) 连containment都不知道这种形式的摊手2, 有个特点即是摊手与整句共时, 在句末还经常会或短或长稍有延续而与之共现的典型面部表情包括:摇头、顿头、侧头或者扬眉。

从功能上而言, 摊手2具有独立的象征意义我们发现, 摊手2与整句共时的语用情况可分为三类:一类是在表感叹的句中, 起加强语势的作用, 如 (15) ;另一类则是在表疑问, 特别是经常出现无疑而问的反问或设问句中, 更多是传达说话者“无可奈何”态度的语境中, 如 (16) ;而第三类则是在一般的否定句中, 表示消极意味, 与否定语义对应, 如。

(18) 、 (19) 形式三:摊手2+运动, 共时情况:与口语的句子层面或句群共时例如:(20) 怎么一个大款都摊不上? (叠击+反复)(21) 可他没有死, 你怎么说他死了? (上下+反复)(22) 他们发现老家那叫真是人民政府啊, 没有人啥事都干不成。

(内外+反复)此形式摊手2是通过摊手的运动在时间上与口语的句子或句群共现(20) 双手上下反复叠击, 然后再摊开, 这种运动方式经常用于表达较为激烈的疑问或感叹句中, 表达无奈的含义(21) 则是通过双行的双手在垂直方向运动, 来传达说话者强烈的感情。

(22) 则分别在两个句中, 用内外晃动平摊双手来串联两句的手势流总之, 无论在短语、分句还是在句群上, 我们发现摊手2具有相当的收敛性, 集中与表强调的疑问句或表否定的句子共时4. 摊手3的描写摊手3绝大多数情况下单手摊开, 这与摊手2形成对比, 摊手2基本是双手摊开。

因为涉及手掌摊开后向听话者移动, 所以其本身有邀请听话者的注意或介入之元语言功能形式一:摊手3+静止, 共时情况:与短语共现(23) 有的时候是不及物动词, 有的时候是工具(24) 比如说, 感叹可以达成一定特征。

(25) 被保护的政权, 自己投降了相应地, 摊手3在语料中, 多见于与短语共时, 这一点与摊手1相像摊手3在短语上主要应用场景:a) 引入话题时, 引起对方注意, 如 (23) ;b) 表示举例说明, 如 (24) ;c) 表给予或索取, 如 (25) 。

形式二:摊手3+静止 (运动) , 共时情况:句子层面(26) 你是怎么看这个事?(27) 能不能上路呢?(28) 当然也给他招待, 也为他做简报我们发现摊手3如果用运动持续时, 倾向于使用抖动+重复, 如 (28) 。

而在短语之外的使用场景包括:a) 交出话轮, 如 (26) ;b) 引出问话, 如 (27) 5. 独立的摊手我们发现, 在语料中, 摊手2和摊手3可不与口语共现, 如摊手出现在停顿处, 或在句末口语结束之后。

这时摊手往往与表情相配合, 承担重要的语义功能这个时候, 摊手可表示情感上无奈、惊讶, 也可以表示邀请、有空缺之意, 其具体含义通过整体语言表达的上下文语境来获得我们结合语境, 分析以下各例中独立摊手的含义。

在 (29) 中, 说话者在论文答辩会上讨论一位学生论文中的问题摊手2, 承接口语上文, 表示对学生论文中一个提法的批评, 其后面的口语即像是对“摊手2”的补充说明(30) 这句话出现在两个女生的对话中, 她们即将毕业, 一方问对方毕业后打算。

另一女生说了这句话, 末了做了摊2这个手势, 多少表示无可奈何之意(31) 中出自一位老师对自己学校办公环境的抱怨摊手位于口语句群中, 同样表示否定上文列述公共办公室种种摆设, 摊手作结, 然后补充上“你怎么去这里面办公啊?” (32) 中的摊手3, 居于“所以———门是开着的之中”。

当说话者打摊手3这一动作时, 听众都会声地笑了可见, 即便不补充后面的“门是开着的”, 大家也领会了其中意思摊手3在这有“邀请、空缺”之意而摊手1未有发现单独出现, 这从某种程度上可以说, 摊手1一般依附于口语进行, 也即是伴言手势。

(29) 所以你反而/摊手2/你这种解释反而有的地方可能哦出现问题了(30) 找个帅气的好哥哥/摊手2(31) 他们那边就是一个大房间, 里面放着一个长桌, 冰箱, 或者有什么复机什么, 书橱/摊手2/你怎么去这里面办公啊?。

(32) 这个列表里不包括, 所以/摊手3/门是开着的。(全文及参考文献见《当代修辞学》2019年02期 No.84-95页)

本期策划 | 《当代修辞学》、复旦大学新学术网本期编辑 | 学术君Candice本平台图文发布除特别注明外,版权归新学术网新学术合作联系:fudanxinxueshu@126.com平台使用图片除特别注明来源,均来自公版权网站:https://pixabay.com/zh

新学术门户:www.fudanxinxueshu.com         www.xinxueshu.cn • end • 长按识别二维码,了解学术新风向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