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古人对夏季的称呼是盛夏还是三夏)
碧空如洗,纤云不染,蛙鸣蝉唱,绿肥红瘦,在古人眼里,夏天可以入诗。
明·仇英《凉亭消夏图》过去的几天骄阳似火,挥汗如雨,窗外蜩螗鼎沸,意烦心乱,盛夏真的是一个招人烦的季节吗?当你为夏日苦长而苦恼时,北宋诗人秦观却在“夏木阴阴正可人”的繁木浓荫里找到了清凉;当你苦夜难熬,辗转反侧
时,南宋诗人杨万里却能心静如水,起身开门去感受“竹深树密虫鸣处,时有微凉不是风”的一丝清凉;当你午睡躺在蒸笼般的床上难以入眠时,北宋诗人苏舜钦却在满地树荫中心满意足地醒来,感受那“梦觉流莺时一声”……在古人看来,炎炎夏日也有着无限美好风光,即便是酷暑难耐,也应优雅度过。
夏天的炽热喧闹中也有着一丝清凉和宁静。碧空如洗,纤云不染,蛙鸣蝉唱,绿肥红瘦,在古人眼里,夏天可以入诗。
清·宫廷画家《雍正圆明园行乐图》四时轮替,夏日苦长,炎炎夏日在不同的人眼中,便有不同的风景,见仁见智在古人眼中,炎热的夏天里也能品出不同的意境,心之攸思,便会感同身受,这便是夏意在唐代文学家韩愈眼中,音乐是郁结于心的情感外泄出的一种最美妙的声音,“乐也者,郁于中而泄于外者也,择其善鸣者而假之鸣。
”他认为四季就如同音乐,不同的季节会发出不同的天籁之音,其中夏天以雷鸣为标识他在《送孟东野序》中说,“维天之于时也亦然,择其善鸣者而假之鸣是故,以鸟鸣春,以雷鸣夏,以虫鸣秋,以风鸣冬”不同的季节选择最具代表性的事物发声来体现不同的意境,而夏季则借用了雨中雷鸣来表达夏意。
对于夏意,宋代高僧释绍昙却有另一番感受他在传世偈颂《颂古五十五首》其一中这样阐述夏意:“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莫将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在他心中,夏日最美好之物便是凉风,有了凉风也就有了意境。
南宋诗人杨万里也认同释绍昙的“凉风论”他在《夏夜追凉》中写道:“夜热依然午热同,开门小立月明中竹深树密虫鸣处,时有微凉不是风”竹林树丛深处放平心绪,静听唧唧虫鸣,于是便有凉意袭来而北宋诗人苏舜钦心中的夏意却更直白。
他在《夏意》中写道:“别院深深夏簟清,石榴开遍透帘明树阴满地日当午,梦觉流莺时一声”深深庭院中绿荫蒙密,虽烈日当空,诗人却在树荫之下酣然入睡一觉醒来,首先入耳的却是流莺百啭,诗人中心的夏意跃然纸上在西汉辞赋大家。
枚乘的《柳赋》中,万物都可以透出夏意“忘忧之馆,垂条之木枝逶迟而含紫,叶萋萋而吐绿出入风云,来去羽族既上下而好音,亦黄衣而绛足蜩螗厉响,蜘蛛吐丝阶草漠漠,白日迟迟”柳树含紫吐绿,黄羽红足的鸟儿穿梭云中百啭鸣啼,蝉不停沸噪,蜘蛛辛勤吐丝,就连太阳也迟迟不愿落下,好一派万物蓬勃的夏景。
宋·佚名《槐荫消夏图》夏日并非古人的天堂,在古人眼中也有烦恼在白居易眼中,炎炎夏日给辛勤劳碌的劳动者带来的只有痛苦他在《观刈麦》中写道:“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夏日正值收割季节,。
农民在麦田里顶着烈日低头割麦,地上暑气熏蒸,筋疲力尽仍不觉辛苦,只愿白日更长一些宋代诗人陆游度夏如坐釜汤之中,煎熬无比他在《苦热》中形容盛夏,屋顶的瓦被烤得像火龙的鳞片,太阳迟迟不见落山,就连寒泉冰壶也不能消暑,日落之后余威尚存。
“万瓦鳞鳞若火龙,日车不动汗珠融无因羽翮氛埃外,坐觉蒸炊釜甑中”“石涧寒泉空有梦,冰壶团扇欲无功余威向晚犹堪畏,浴罢斜阳满野红”诗佛王维也有一篇以苦热为题的诗——《苦热行》,全诗没有一个“热”字,却被夏热折磨得叫苦连天,无处可遁。
诗中说,“赤日满天地,火云成山岳草木尽焦卷,川泽皆竭涸轻纨觉衣重,密树苦阴薄莞簟不可近,絺绤再三濯”天地到处都是热浪,草木焦枯,河水干涸,轻薄绢衣被汗浸透而变重,茂盛的树也显得少树荫,凉席烫得不敢靠近,只能用粗布蘸上凉水反复擦拭身体。
苦不堪言的还有北宋诗人梅尧臣,他的诗作《和蔡仲谋苦热》就是真实写照,热到他连夏天也不想过了,幻想着赶紧进入秋天诗中说,“大热曝万物,万物不可逃燥者欲出火,液者欲流膏飞鸟厌其羽,走兽厌其毛人亦畏絺綌,况乃服冠袍。
“”广厦虽云托,呼风不动毫未知林泉间,何以异我曹蝇蚊更昼夜,肤体困爬搔四序苟迭代,会有秋气高”干物被烤得出火,液体要熬成了膏禽兽只嫌羽毛和皮毛太厚,而人连粗布也不想穿了,何况还穿着长袍戴着帽子身处大厦中,偶有风吹过却无力吹动毫毛,再加上蚊蝇昼夜侵袭,人实在不堪其扰。
还是诗仙李白想得开,既然躲不开热浪,干脆脱光衣服享受大自然,不是神仙胜似神仙。他的《夏日山中》说,“懒摇白羽扇,裸袒青林中。脱巾挂石壁,露顶洒松风。”
清·邓文举《焦荫纳凉图》夏天并非只有炎热,也是万物生命绽放的季节,也正因为如此,夏天才有了许多的雅称01朱明在中国第一部词典《尔雅》第八部《释天》中,把夏天称为“朱明”《尔雅.释天》说,“春为青阳,夏为朱明,秋为白藏,冬为玄英。
”为什么夏天称“朱明”,两晋训诂学家郭璞对此解释说:“气赤而光明”唐代文学家刘禹锡在《谢端午赐衣及器物等表》中写道:“伏以朱明仲月,端午佳辰,万国被薰风之和,九天垂湛露之泽”夏季的第二个月就是端午佳节0
2朱夏与“朱明”异曲同工,夏天也被引申称为“朱夏”,其意同于“酷夏”,也就是“气赤而光明”的夏天曹植有《槐赋》曰:“在季春以初茂,践朱夏而乃繁”(槐树)在春末开始冒出绿叶,度炎热夏天而枝叶繁茂03长夏夏日也有“长夏”之雅称,因其白昼很长故有此称呼,属于泛指。
杜甫有诗《江村》说:“清江一曲抱村流,长夏江村事事幽”夏日里的村庄闲适安逸,一条弯弯的江水绕着村子静静流淌此外,长夏也指阴历六月,这属于中医学的说法,读作zhǎng xià,是指从立秋到秋分天气仍然炎热的一段时间。
《黄帝内经·素问·六节藏象论》中说:“脾主长夏”唐代医学家王冰注:“长夏,谓六月也”04三夏夏季有三个月,古人称四月为孟夏,五月为仲夏,六月为季夏,因此夏季三个月被称为“三夏”《乐府诗集·子夜四时歌·夏歌》中有“情知三夏热,今日偏独甚”之句。
05槐序槐树于夏天开花,因此古人也以槐序指代夏天,这是一个极富诗意的称呼明代杨慎《艺林代山·槐序》:“槐序,指夏日也”并举例说,“王晏《和徐孝嗣诗》:‘槐序候方调’”此外,在农历对十二个月的别称中,四月就称为“槐序”。
除此之外,夏天还有许多雅称,修雅至极如阳夏,《淮南子·览冥训》称,“和春阳夏,杀秋约冬”也有称为昊天,如《尔雅·释天》称“夏为昊天”还有称为长嬴,“嬴”通“盈”,指夏天草木长盈《尔雅·释天》称“夏为长嬴”。
而诗经《豳风·七月》中的“四月秀葽,五月鸣蜩”“五月斯螽动股,六月莎鸡振羽”,就更不必说典雅之极了。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