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亦飘零久(我亦飘零久十年来)

Mark wiens

发布时间:2024-06-26


金缕曲·我亦飘零久【清】顾贞观我亦飘零久!十年来,深恩负尽,死生师友宿昔齐名非忝窃,只看杜陵消瘦曾不减,夜郎僝僽薄命长辞知己别,问人生到此凄凉否?千万恨,为君剖兄生辛未吾

我亦飘零久(我亦飘零久十年来)

 

金缕曲·我亦飘零久【清】顾贞观我亦飘零久!十年来,深恩负尽,死生师友宿昔齐名非忝窃,只看杜陵消瘦曾不减,夜郎僝僽薄命长辞知己别,问人生到此凄凉否?千万恨,为君剖兄生辛未吾丁丑,共此时,冰霜摧折,早衰蒲柳。

诗赋从今须少作,留取心魄相守。但愿得,河清人寿!归日急翻行戍稿,把空名料理传身后。言不尽,观顿首。

注释1、我亦飘零久:飘零,漂泊作者康熙五年(1666年)中举,掌国史馆典籍,五年后因父病告归,康熙十五年(1676年)又入京在纳兰性德家教书,两度客居京师,故有飘零异乡之感2、十年来:从康熙五年(1666年)作者中举,到1676年写这首词,正好十年。

3、宿昔,过去非忝窃,不是名不副实3、薄命长辞知己别:指作者夫人去世和与吴兆骞分别4、兄生辛未吾丁丑:吴兆骞生于辛未年,即明崇祯四年(1631)作者生于丁丑年,即明崇祯十年(1637年)5、早衰蒲柳:蒲柳,即水杨,是凋零最早的树木。

6、“诗赋”二句:古人认为创作诗文损伤人的心魂7、但愿得,河清人寿:河,指黄河黄河水浊,古时认为黄河清就天下太平这里是希望一切好转,吴兆骞能归来的意思8、行戍稿:在戍边时所写的稿子译文我也漂泊他乡很久自中举十年来,我辜负了你的深厚恩情,未报答你这位生死之交的师友。

从前你我齐名并非名不副实,试看曾为怀念李白而瘦的杜甫,忧闷不下于流放夜郎的李白我的夫人已经去世,又与知己的你分别,试问人生在世,到这步田地凄凉不?我将千种怨、万种恨,向你细细倾吐你生于辛未年我生于丁丑,都受了一些时间的冰雪摧残,已经成了早衰的蒲柳。

劝你从今要少作词赋,多多保重与我长相守但愿黄河变清人长寿你归来定会急忙翻阅戍边时的诗稿,把它们整理出来传给后世,但也只是忧患在前空名在后满心的话语说不尽,我在此向你行礼磕头创作背景吴兆骞于顺治十四年(1657)参加江南乡试中举,涉入丁酉江南乡试科场舞弊案。

其少有隽才亦傲岸自负,拒绝复试,因而下狱后虽经礼、刑两部多次严审,查明吴确无舞弊行为,顺治十五年(1658年),仍被流放宁古塔身为朋友的顾贞观,在他被充军时,曾承诺必定全力营救,然而20多年过去了,一切努力始终无用。

顾贞观在纳兰明珠(纳兰性德的父亲)家当幕客,想起好友在寒冷偏塞之地受苦,于是向纳兰性德求救,作《金缕曲》二首寄之以代书信纳兰性德读过这两首词,泪下数行,当即担保援救兆骞后经纳兰父子的营救,吴兆骞终于在五年之后获赎还乡。

作者简介顾贞观(1637—1714),清代文学家字华峰,号梁汾,江苏无锡人康熙五年(1666)举人,官内阁中书曾馆纳兰明珠家,与其子纳兰性德交契工诗,上追韦应物、柳宗元词尤为所擅,其词有传至朝鲜者顾贞观与陈维嵩、朱彝尊并称明末清初“词家三绝”,同时又与纳兰性德、曹贞吉共享“京华三绝”之誉。

格律对照我亦飘零久!十年来,深恩负尽,死生师友中仄平平仄仄平平、中平中仄,中平平仄宿昔齐名非忝窃,只看杜陵消瘦中仄平平平中仄,中仄中平中仄曾不减,夜郎僝僽仄中仄、中平中仄薄命长辞知己别,问人生、到此凄凉否。

中仄中平平仄仄,仄中平、中仄平平仄千万恨,为君剖平仄仄,仄平仄兄生辛未吾丁丑中平中仄平平仄共此时,冰霜摧折,早衰蒲柳仄中平、中平中仄,中平中仄诗赋从今须少作,留取心魄相守中仄平平平中仄,中仄中平中仄但愿得,河清人寿。

仄中仄、中平中仄。归日急翻行戍稿,把空名、料理传身后。中仄中平平中仄,仄中平、中仄平平仄。言不尽,观顿首。平仄仄,仄平仄。说明:中为可平可仄,彩底字需要押韵。

明日词牌一七令:词牌名,又名“金塔词”。此词调以白居易《一七令·诗》为正体,单调五十五字,十三句,七平韵。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