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避三舍(退避三舍的三舍指什么)

Mark wiens

发布时间:2024-06-27

避其锋芒,保全自我也是很好的选择。

退避三舍(退避三舍的三舍指什么)

 

某公考老师解析成语“退避三舍”,说“三舍”指三间房屋的距离这是犯了望文生义的毛病成语“退避三舍”,本意是指为回避与对方冲突,主动退让九十里比喻退让和回避,避免冲突“舍”,古时行军以三十里为一舍所以说,“三舍”指九十里。

成语出自春秋左丘明的《左传·僖公二十三年》:(晋公子重耳)及楚,楚子飨之,曰:“公子若反晋国,则何以报不谷?”对曰:“子女玉帛,则君有之;羽毛齿革,则君地生焉其波及晋国者,君之余也其何以报君?”曰:“虽然,何以报我?”对曰:“若以君之灵,得反晋国,晋楚治兵,遇于中原,其辟君三舍。

”这段话讲了个故事:春秋时期,晋献公听信谗言,杀了太子申生后,还想杀申生的弟弟重耳重耳吓得逃离晋国,流亡到楚国楚成王认为重耳是“潜力股”,日后定会腾达,热情接纳了重耳,待其如上宾有一天,楚王招待重耳,两人喝酒谈心。

酒酣时,楚王问重耳:“如果有一天你回到晋国当国君,会怎么报答我呢?”重耳说:“美女珍宝、绫罗绸缎、飞禽走兽,大王您有的是,我们晋国哪有什么奇珍异品献给您呢?”楚王笑着说:“话虽这么说,但兄弟您总该有所表示吧?

重耳笑道:“托大王吉言,如果我真能当上国君,肯定愿与楚国交好就算两国兵戎相见,我会命军队后退九十里”四年后,重耳回到晋国当上国君,成为晋文公晋国日渐强大公元前633年,楚国和晋国开战晋文公为兑现诺言,命令军队后退九十里,驻扎到城濮。

楚军看到晋军后退,以为对方害怕,立马追击晋军抓住楚军骄纵轻敌的弱点,集中兵力,一举击溃楚军,取得城濮之战的胜利后人据此引申出成语“退避三舍”做人做事留有余地,也是为自己留有后路,一味咄咄逼人、锋芒太盛,有时反得其伤。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