惟楚有才于斯为盛(惟楚有才于斯为盛在岳麓书院哪个门)
提示:\x26quot;长沙观察\x26quot;为长沙电视台新闻频道微信官方平台名留青史:“惟楚有才,于斯为盛”为他所撰说到袁名曜(y
提示:"长沙观察"为长沙电视台新闻频道微信官方平台
名留青史:“惟楚有才,于斯为盛”为他所撰说到袁名曜(yào),估计知道的人不多但说到岳麓书院大门联“惟楚有材,于斯为盛”,大凡读过几天书的,却无人不知,无人不晓这副联,堪称中国历史上流传最广、名头最响的对联之一,成为湖湘文化的象征。
这样一副名联,即出自嘉庆进士、岳麓书院山长、“南楚第一人”袁名曜之手
袁名曜字道南,号岘冈,湖南宁乡人1764年生,1835去世,享年71岁他文采风流,冰雪聪明,乾隆五十三年(1788)高中举人,嘉庆六年(1801)进士及第,入仕选庶吉士,授翰林院编修,至翰林院侍读,参与修《高宗实录》,兼国史馆纂修、日讲官等职,官做得顺风顺水,成为皇上身边的红人。
因母亲去世,袁名曜回乡下守墓1812年,他被岳麓书院聘为山长,成为举世闻名的中国四大书院之一“掌门人”他工诗善文,见解独到,湖南名生多出其门,桃李满天下清嘉庆年间,袁名曜出任岳麓书院山长(古代称书院院长为“山长”),撰题正门对联时,袁以“惟楚有材”让学生应对。
这时,贡生张中阶应声而答:“于斯为盛”上联典出《左传》,下联典出《论语》名联由此而成,意为“楚地真是出人才,岳麓书院更是人才济济”抗日战争时,对联被日机炸毁现联是1984年据历史照片复制名徒迭出:魏源、罗绕典均为其学生
他的学生中有首倡“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中国睁眼看世界第一人”魏源,有云贵总督罗绕典等。
魏源在嘉庆十八年来到省城长沙,进著名学府岳麓书院学习,准备参加选拔贡生的考名经过朝考合格,可以充当京官,知县或教职这对魏源来说是难得的机遇因为嘉庆十八年正是清代拔贡的正科之年魏源在岳麓书院的时间不长,只约个月。
但在学习期间,受名师,袁名曜等的教诲,对他一生的事业和成就都起过重大的作用袁名曜治学严谨,为文意格高浑,风格独具他主张“先器识而后文艺训士”认为“惟德性深醇,文章乃有静气”,要求学生先做人,再做文每当日暮,出行讲院前,诸生环绕,袁一一指论瑕瑜,极一时之盛。
著名诗人、陕西布政使严如煜遣子严正基历数千里入其门下就读,并谆谆教诲:“袁公楚南第一流人物,朝夕亲近,求其经世之学,毋徒以制艺请益”
在岳麓书院的五年,袁名曜还兼修《湖南通志》《宁乡县志》,著有《吾吾庐草存》六卷,名声日隆他与两江总督陶澍交善,被其推为“楚南第一人物”,“人气纵横,不可一世”,备极欣赏除认真教学外,袁名曜还建濂溪祠祀周敦颐,撰《濂溪祠记》;重修六君子堂,建自卑亭于孔道中,作《碑记》;劝捐田亩,捐资重修朱张渡,作《重修朱张渡碑记》;捐资修葺圣庙、御书楼、文昌阁,撰《重修岳麓书院文昌阁记》,为湖湘文化传播,岳麓书院中兴立下了不世之功。
(来源:中青在线、长沙旅游网、星辰在线等)
编辑:小蓓版面制作:刘胜妃、危莎莎(实习)
大家都在看在长沙过春节 不来这些地方你就亏了!春节来了,怎么让感冒好得快?注:本文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在与观察君取得联系允许后,任何媒介转载须注明来自微信号“长沙观察”,否则追究法律责任觉得不错请点赞分享@长沙观察。
关注“长沙观察”发现更多好文☟☟☟
长沙热点新闻资讯注:应微友建议,观察君特开通QQ群,让广大微友参与讨论,如果您对长沙的发展有什么好的建议,好的点子,尽管畅所欲言。群名:议长沙群号:101236148
扫描二维码也能加群哦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