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flag(立flag是什么意思)
关于目标
点击蓝字|关注我们本文字数:2597预计阅读时间:8分钟不知道你有没有发现,在每个关键的时间点我们总喜欢立些flag先不去想这些flag有没有实现,或者如何实现(提前剧透一下,我们后续的文章会就这些问题进行展开)。
在立flag的时候你有没有思考过我们为什么要设定目标?以及针对同一个目标为什么不同的人实现方式截然不同呢?如果你也有过这样的思考,那希望今天的文章,能带来一点启发PART1/为什么我们需要设定目标?/▼
我们似乎总是能轻而易举的列出好多想实现的目标,但我们为什么需要设定目标呢?从长远来看,目标对我们的生活具有导向作用,让我们知道自己的奋斗方向;从当下来看,目标会为我们每天的生活赋予价值和意义,给我们带来
幸福感。哈佛大学做过一个非常著名的关于目标对人生影响的跟踪调查。调查对象是一群智力、学历、环境等条件都差不多的大学毕业生,调查时间长达25年。最后,得到了一个非常有意思的调查结果:
由此可见,目标对人生具有巨大的导向性作用,能帮助我们确定前行的方向,避免我们迷失在每天的琐事中与此同时,有意义的目标也会给我们的生活带来意义感和幸福感确定了目标,我们就知道了每天在为什么而努力,也明确了时间花费的价值。
随着我们一步步推动目标实现,整个人是处于螺旋上升的状态的,幸福感也会增强PART2/影响目标设定和实现的因素?/▼1.调节焦点在工作中,你有没有遇到过这样的情况,同样是需要对一个方案进行汇报:员工A:积极准备,多方面收集资料进行完善,尽量提出针对性强、有创新点的方案;
员工B:遵循以往的工作思路,简单模仿,尽可能避免出现差错这两种状态,在心理学中恰好有一个对应的理论,叫做调节焦点理论(Regulatory focus theory)1997年,心理学家Higgins提出了调节焦点理论。
他把一个人尝试去达成目标的模式分为两种,分别是:预防焦点(Prevention focus):我的行为会不会产生坏结果?促进焦点(Promotion focus):我的行为会不会带来好结果?简单来说,预防焦点是回避消极的结果,即不做错误的事;而促进焦点则是趋近积极的结果,即做正确的事。
所以,对于预防焦点的人来说,他们设定和实现目标时更倾向于关注到事情发展的负面结果和威胁,往往遵循一条已经被证实可行的道路去行动,以最小化错误对于促进焦点的人来说,他们设定和实现目标时更倾向于尝试一些不同的做法/事情,在遇到困难时随机应变。
当然,这两种状态各有优劣,最好的状态是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性地使用预防焦点和促进焦点实际上,由于大脑固有的一些惯性,如损失厌恶和路径依赖,为了避免出现负面的结果并最小化错误,我们在面对很多问题时,往往会更倾向于采取预防焦点。
所以,有时候适当往促进焦点的方向去移动一下,也是不错的下面是关于调节焦点的测试,如果你对自己更偏向预防焦点还是促进焦点感兴趣的话,不妨测试一下吧!问卷1:调节焦点https://caiyuanzi.wjx.cn/vj/tjshsAD.aspx
(链接请复制到浏览器打开)
2.目标取向与此同时,一些学者提出了另外一组相关概念—目标取向(Goal Orientation),解释了我们在完成目标时的行为动机在1975年,Nicholls按照个体聚焦于自我发展还是工作表现将完成目标的动机分为两种:学习目标导向(Learning Goal Orientation)和绩效目标导向(Performance Goal Orientation)。
在后续发展中,Elliot和Harackiewicz(1996)进一步将绩效目标导向细分为绩效趋近目标导向和绩效回避目标导向:绩效目标取向(Performance Goal Orientation):个体聚焦于工作表现,将自己的表现与他人的表现进行比较,期望管理他人对自身能力的印象;
−绩效趋近目标导向(Performance Prove Goal Orientation):希望通过比较证明自身优秀,期望取得工作成绩和他人关于自身能力的好评−绩效回避目标导向(Performance Avoid Goal Orientation)。
:希望通过比较证明自身并非最差,尽量避免工作失误和他人关于自身能力的差评学习目标取向(Learning Goal Orientation):个体聚焦于自我发展,通过内部参照将自己与过去的表现进行比较,期望提升能力。
所以,绩效目标取向偏高的人,完成事情的目的是为了向别人证明自己(最好或并非最差);学习目标取向偏高的人,完成事情的目的是为了自己的成长和进步这两类取向并不是非此即彼的,会存在双高、双低以及不同高低组合的情况。
在一般意义上,我们认为学习目标取向高一些是更可取的状态所以,在追求目标时不妨多问一问自己究竟是为了“证明自己”还是“为了进步和提高”下面是关于目标取向的测试,如果你对自己更偏向绩效目标取向还是学习目标取向感兴趣的话,不妨测试一下吧!
问卷2:目标取向https://caiyuanzi.wjx.cn/vj/PnVSjoF.aspx(链接请复制到浏览器打开)
STEP3/最后的话/▼最后,简单总结一下吧1.有意义的目标会给我们的生活带来方向感和幸福感2.调节焦点决定了我们如何去选择和制定目标(回避消极结果or追求积极结果),目标取向决定了我们完成目标的动力来源(证明自己or自身成长)。
促进焦点和学习目标取向代表了更积极的生活状态,也更有利于进步和成长,在追求目标时不妨让自己多一些促进焦点和学习目标取向3.不管是调节焦点还是目标定向,都不是一成不变的,会随着我们的环境变化以及有意识地自我提醒发生变化。
【菜园子有话说】菜园子一直强调大家要找到自己想做的事情,然后推动别人帮助自己去完成它同时,菜园子也提倡大家更多的关注自己的“里子”而非“面子”所谓面子思维就是过于在意别人的眼光和评价,把注意力放在证明或者展示自身能力方面,倾向于回避挑战,并且总想证明自己是完美的;里子思维是指能抛开外界的困扰和别人的眼光,专注修炼内心,专注提升自己,把实践当成学习的机会。
希望大家在看完这篇文章后,也能够专注于自己,找到一件发自内心真正想做却还没做的事情【敬请期待】关于目标,你也许会说:我知道目标的重要性,但总是在实现目标的时候存在困难,该怎么?不要着急,我们后续有一系列的文章来分享目标设定和实现过程中的策略和误区(主要包括【想象:生成目标】、【计划:制定实现目标的路径】、【行动:如何开始并坚持下去】、【反思:对目标实现过程的思考和总结】、【设定和实现目标的陷阱】、【工具篇:目标管理的工具和方法】等),希望能带来一些帮助。
下次,我们将首先就生成目标进行分享
【参考文献及资料】[1] Bateman, T. S. (2017). Proactive Goals and Their Pursuit. Proactivity at Work: Making Things Happen in Organizations (pp.295-329). Taylor & Francis.
[2] Elliot, A. I., & Harackiewicz, J. M. (1996). Approach and avoidance achievement goals and intrinsic motivation, a mediational analysis. Journal of Personality & Social Psychology, 70(3). 461-475.
[3] Higgins, E. T. (1997). Beyond pleasure and pain. American psychologist, 52(12), 1280-1300.[4]Nicholls, J. G. (1975). Causal attributions and other achievement related cognitions: Effects of task outcome, attainment value, and sex.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31, 379-389.
[5]Vandewalle D. Development and validation of a work domain goal orientation instrument[J]. Educational and Psychological Measurement, 1997, 57 (6) :995-1015.
[6] Wallace J. C., Johnson P. D. & Frazier M. L. (2009). An examination of the factorial, construct, and predictive validity and utility of the regulatory focus at work scale. Journal of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30(6), 805-831.
[7] 苗青 等. 人力资源管理研究与实践:前沿量表手册[M].浙江: 浙江大学出版社, 2015, 128-129.- End -
文字:土豆姚 编辑:地瓜玮● 扫码关注菜园子 ●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