律诗的特点(律诗的特点有哪些)
诗律(也就是律诗和绝句)
第二讲 · 律诗和绝句第三章 诗律(也就是律诗和绝句)一、古体和近体 从格律上看,诗可以分成古体诗和近体诗古体诗又称古诗或古风;近体诗又称今体诗,包括律诗和绝句从字数上看,可以分成四言诗,五言诗,七言诗(六言诗很少见的)。
唐代以后,四言诗很少见了,所以一般诗集只分成五言和七言两类古体诗是依照古代的诗体写的,在唐朝人看来,从诗经到南北朝的诗,都算是古,因此所谓依照古代的诗体,也就没有一定的标准但是诗人们所写的古体诗,有一点是一致的,那就是不受近体诗格律的束缚。
我们可以说,凡不受近体诗格律束缚的,都是古体诗!我们可以开玩笑地对某位先生不合格律的诗称之为古体诗它包括隋唐以前的诗,还有后人写的古风例如:李白的《蜀道难》、白居易的《卖炭翁》、《琵琶行》,杜甫的《石壕吏》等。
当然,真正的古体诗一定是跟格律诗要完全不同那才算是优秀,它要故意违反格律诗的一些规则才算好诗,比如它若是三平头,三仄尾,古体的味道就更浓郁了而我们现在讲的最多的就是近体诗近体诗以律诗为代表律诗的韵、平仄、对仗,都有许多讲究,由于格律很严,所以称为律诗。
它有以下特点:1、每首限定八句,五律共四十字,七律共五十六字2、押平声韵3、每句平仄都有规定4、每篇必须有对仗,对仗的位置也有规定这个特点就是律诗的特点,请大家一定要牢牢记住还有一种超过八句的律诗,称为“长律”。
长律自然也是近体诗长律一般是五言,也有七言的,往往在题目上标明韵数,如杜甫的《风疾舟中伏枕书怀三十六韵》,就是三百六十字这种长律除了尾联(或除了首尾两联)以外,一律用对仗,所以又叫排律绝句比律诗字数少一半。
五绝只有二十字,七绝只有二十八字绝句实际可以分成律绝和古绝两类古绝可以用仄韵,即使用平韵,也不受近体诗格律的束缚这可以归入古体诗这一类律绝不但押平声韵,而且依照近体诗的平仄规则在形式上相当于半首律诗,所以可以归入近体诗。
总括起来,一般所谓古风属于古体诗,而律诗(包括长律)则属于近体诗绝句里律绝属于近体,古绝属于古体 二、五言和七言 五言就是五个字一句,七言就是七个字一句五言古诗称为五古,七言古诗称为七古;五言律诗称为五律,七言律诗称为七律;五言绝句成为五绝,七言绝句称为七绝。
古体诗除了五古和七古外,还有所谓杂言杂言指长短句杂混在一起主要是三字句、五字句、七字句,偶然也有四字句、六字句、甚至七言以上的句子杂言诗一般不另列一类,而是归入七古(即使没有七字句) 三、律诗 举例的诗里有一些入声字,在必须用仄声的位置上的已经注明,其它的入声字不再标注。
格式说明:注“*”的字可平可仄,注“·”的必须入韵! (一)五言律诗:分平起和仄起四种 :1、仄起首句不入韵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 * · * * ·。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 * · * * ·例句:[唐]杜甫《春望》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峰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注:别,入声2、仄起首句入韵,首句换“仄仄仄平平”,其余不变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 · * · * *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 * · * * ·
例句:[唐]李白《访戴天山道士不遇》犬吠水声中,桃花带露浓树深时见鹿,溪午不闻钟野竹分青霭,飞泉挂碧峰无人知所去,愁倚两三松注:竹,入声还有一个例子: [唐]王维《观 猎》风劲角弓鸣,将军猎渭城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
忽过新丰市,还归细柳营回看射雕处,千里暮云平注:疾,入声看,平仄两读 第七句是个拗句,我们会在之后详细给大家讲什么是拗句的3、平起首句不入韵,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 * · * * ·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 * · * * ·例句:[唐]王维《山居秋螟》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青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注:石、歇,入声[唐]杜甫《登岳阳楼》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4、平起首句入韵,首句换“平平仄仄平”,其余不变平平仄仄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 · * · * *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 * · * * ·例句:[唐]王维《送赵都督赴代州》天官动将星,汉地柳条青万里鸣刁斗,三军出井陉。
忘身辞凤阙,报国取龙庭岂学书生辈,窗间老一经!注:出、国、学、一,入声 总结起来看,就是四种形式平起仄收,平起平收,仄起平收,仄起仄收起,看首句的第二个字;收,看首句的最后一个字这个搞明白了,那么我们再看七律,就很容易搞懂了。
(二)七言律诗:分平起和仄起四种 1、平起首句入韵 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 * · * * · * * * *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 * * * · * * * * ·例句:[唐]白居易《钱塘湖春行》孤山寺北古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注:啄、足、白,入声例: 毛主席《长征》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注:礴、拍,入声。
2、平起首句不入韵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 * * * · * * * *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 * * * · * * * * ·例句::[唐]李商隐《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巴山蜀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注:十、笛,入声3、仄起首句入韵 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 * · * * · * * * *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 * * * · * * * * ·例句:[宋]陆游《书愤》 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楼船夜雪瓜州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注:那,平声若是换我,就改成"安"字了是的这是重点,也是难点4、仄起首句不入韵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 * * * · * * * * ·。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 * * * · * * * * ·例句:[唐]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注:峡,入声 可以对照着讲义,跟例子慢慢核对,找出规律就会弄懂的其实真的不是很难现在我们来总结一下律诗的规律:第一,要押韵首句可押可不押,第三'第五'第七句句末最后一个字一定要用仄声字。
第二,第四,第六,第八句要押韵,而且这个韵部要符合,要么平水韵,要么是新韵,不可混用了第二,律诗每两句称之为一联,分别为第一句第二句称之为首联,第三句第四句称之为颔联,第五句第六句称之为颈联,第七句第八句称之为尾联或者末联。
每一联的两句平仄关系一定是对仗的,也就是说,一三五字处可以不论,但二四六处一定要平仄对仗第三,上一联的下句和下一联的上句平仄关系是一样的,我们称之为粘,若不一样,一般就认为是失粘了第四,颔联和颈联要求对仗。
不仅要平仄上相对,意思上也要对仗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