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世界(第三世界指的是什么)

Mark wiens

发布时间:2024-07-03

但是今天的佞人们却对“三个世界划分”的理论提出质疑,这些人认为缺乏客观标准,且不符合国际事实,更多带有以我划线的主观随意性,这个在冷战时期提出来

第三世界(第三世界指的是什么)

 

我是百科阅览,内容原创,敬请阅读你若抄袭,维权到底导读:上世纪七十年代,老人家提出了“三个世界划分”的理论,令中国一举成为第三世界的领袖但是今天的佞人们却对“三个世界划分”的理论提出质疑,这些人认为缺乏客观标准,且不符合国际事实,更多带有以我划线的主观随意性,这个在冷战时期提出来的理论,如今已经过时,那么“三个世界划分”的理论真的过时了吗?。

时间轴:1974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铁幕落下,冷战开始美国和苏联分别代表资本主义阵营和社会主义阵营,开始争夺势力范围,世界格局被重新划分整个世界虽然处于冷战之下,但局部依然表现出来各自的情况一方面,以英国为代表的老牌资本主义国家没落了;另一方面,以中国为代表的民族独立运动取得了伟大的胜利。

由此,老人家分析了世界格局和各国力量对比之后,在二十世纪四十年代中期到五十年代中期提出了“一个中间地带”的理论1946年8月6日,老人家会见美国记者安娜·路易斯·斯特朗时,首次提出了关于“中间地带”的思想,他这样阐述道:。

“美国和苏联中间隔着极其辽阔的地带,这里有欧、亚、非三洲的许多资本主义国家和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美国反动派在没有压服这些国家之前,是谈不到进攻苏联的现在美国在太平洋控制了比英国过去的全部势力范围还要多的地方,它控制着日本、国民党统治的中国、半个朝鲜和南太平洋;它早已控制着中南美;它还想控制整个大英帝国和西欧。

美国在各种借口之下,在许多国家进行大规模的军事布置,建立军事基地”当时老人家认为,整个世界美苏抢占了大部分地带,剩下还没抢占的地方就是老人家所说的“中间地带”。

1954年8月,老人家在同英国工党代表团谈话时,再次提到了“中间地带”问题老人家指出,美国的目的 “首先是占据从日本到英国的这个中间地段美国在北美洲处在这个中间地段的那一边,苏联和中国处在这一边美国的目标是占领处在这个广大中间地带的国家,欺负它们,控制它们的经济,在它们的领土上建立军事基地,最好使这些国家都弱下去,这包括日本、德国在内”。

老人家这一理论得到了后面一系列事件的有力支撑1955年4月18日至24日,包括中国在内的29个亚非国家召开了万隆会议,这次会议代表着当时占世界面积近1/4(3100多万平方公里)和世界人口约2/3(14.4亿人)。

这是亚非国家和地区第一次在没有殖民国家参加的情况下,讨论亚非人民切身利益的大型国际会议为此,老人家对亚非会议给予了极高的评价,他认为“万隆精神已发展很快,影响很大”,“亚非会议团结了大小国家,人口有十五亿”,“万隆会议是一次很好的会议,万隆会议真了不得。

”1956年7月26日,埃及政府宣布将苏伊士运河公司收归国有1961年,首届不结盟国家首脑会议召开1964年,“七十七国集团”建立,这是独立于“北约”和“华约”之外的国际组织,旨在国际经济领域内加强发展中国家的团结与合作。

以上这些事件让,老人家看到了这个“中间地带”蕴藏着巨大的力量,他相信“非洲有一个很大的反对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的风暴”由此,一个“中间地带”构成了后来 “三个世界划分”理论的基本内核和逻辑框架的基础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中期至六十年代中期,国际形势又发生了变化,无论是社会主义阵营,还是资本主义阵营,都开始出现了内部矛盾。

赫鲁晓夫上台成为苏联最高领导人之后,大行修正主义和大国沙文主义,造成社会主义阵营内部矛盾重重资本主义内部也不是铁板一块,比如法国就不愿听从美国的调遣1958年西欧六国建立经济共同体,法国总统戴高乐主张建立“欧洲人的欧洲”,奉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

由此,老人家重新定义了之前的理论,由“一个中间地带”理论逐渐演变为“两个中间地带”理论。

1962年1月3日,老人家在会见日本禁止原子弹氢弹协议会理事长安井郁的谈话中,解释了“中间地带”包含三个方面:一、世界地缘政治分为三大块,即“社会主义阵营算一个方面,美国算另一个方面,除此之外,都算中间地带”。

二、“中间地带国家的性质也各不相同”,“中间地带国家各式各样,各不相同”,存在四种类型的国家三、“美帝国主义及其走狗是压迫者、剥削者、欺侮者”1963年9月28日,老人家在中共中央工作会议上进一步把上述四类国家概括为“两个中间地带”。

他说“我看中间地带有两个,一个是亚、非、拉,一个是欧洲”美国与欧洲资本主义国家以及日本存在矛盾,日本、加拿大、法国等对美国不满意,“他们是控制和反控制的斗争”“苏联与东欧各国的矛盾也有明显发展,关系紧张得很”。

1964年1月5日,老人家会见日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听涛克己时,再度阐释了“中间地带”的层级结构从国际地位来说,美、苏占第一位,美、苏两国都有核武器,想统治世界日本、英国、法国、西德、意大利等占第二位“中间地带有两部分:一部分是指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的广大经济落后的国家,一部分是指以欧洲为代表的帝国主义国家和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

”在社会主义阵营中,中苏关系存在矛盾“中、苏两国之间的关系,还不如中国同日本自由民主党的关系好”苏联与东欧各国有矛盾,“在东欧各国则发生反对苏联控制的问题”1964年7月10日,老人家在同日本社会党人士谈话时,明确了“两个中间地带”的洲际定位,他说道:。

当今世界有两个中间地带,即“亚洲、非洲、拉丁美洲是第一个中间地带;欧洲、北美加拿大、大洋洲是第二个中间地带”“整个亚洲、非洲、拉丁美洲的人民都反对美帝国主义欧洲、北美、大洋洲也有许多人反对美帝国主义”帝国主义国家之间存在矛盾,“有的帝国主义者也反对美帝国主义”。

进入上世纪六十年代末,整个世界又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一方面冷战的两大巨头美国和苏联在各自阵营的威望下降美国深陷越南战争的泥潭,在欧洲方面的掌控力下降,欧洲开始寻求摆脱美国的控制,尤其是法国,戴高乐总统主张建立“欧洲人的欧洲”,奉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

另一方面,美国在与苏联的太空领域竞争中落败,在与苏联争夺霸权的较量中处于下风苏联在勃列日涅时期国力增强,在太空领域的竞争中处处压美国一头,但在社会主义阵营里以“老子党”自居,对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和共产党不是平等协商,而是发号施令,由此造成矛盾重重,特别是与我们之间的矛盾,到了剑拔弩张的地步。

作为社会主义阵营的领导者,苏联更多的是考虑自身的利益,不尊重阵营里其他国家的利益,甚至以牺牲其他国家的利益为代价,以此来达到自己的目的由此,整个世界虽然处于冷战的大背景下,但是两大阵营内部依然有各种矛盾,而在冷战之外,民族独立运动风起云涌。

如果没有高瞻远瞩的战略眼光,一般人看到的世界就是乱作一团,而在老人家眼里,却看到了中国崛起的希望1969年,苏联在我们的东北和西北挑起事端,还以核打击相威胁,最终促成了美国调整战略,结束了对我们的敌对状态,开始尝试联中抗苏。

1972年2月21日,美国尼克松总统访华作为当时世界上的超级大国,主动伸手向我们言和,这意味着我们自身的实力得到了美国的认可尽管尼克松这次访华,双方签订了《联合公报》,中美关系正常化,但不代表战争威胁彻底解除。

同年5月,尼克松又访问了苏联,双方签署了限制战略武器的协定。

这一协定无疑是美国的缓兵之计,因为当时美国还没结束越南战争,还深陷这个泥潭之中,每年军费开支巨大,没有太多的国力用于同苏联进行军备竞赛美苏之间达成的协定,令老人家再次重新考虑整个世界的格局问题美苏达成协定之后,会不会进一步深度合作?苏联如果借此要求美国一起反过来对付中国怎么办?在军备竞赛中处于下风的美国如果因此而同意了苏联的要求,我们又该如何应对?。

为了防止这种情况发生,老人家提出了“一条线”和“一大片”的战略构想1973年2月17日,在会见美国总统特使基辛格时,老人家首次提出了建立“一条线”的战略构想他对基辛格说:“要搞一条横线,就是纬度,美国、日本、中国、巴基斯坦、伊朗、土耳其、欧洲。

”1974年1月5日,在会见日本外务大臣大平正芳时又进一步提出了“一大片”的构想这“一条线”和“一大片”的战略构想,目的就是要团结包括美国和日本在内的国际上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共同对付苏联的霸权主义正是因为“一条线”和“一大片”的战略构想,才彻底解决了我们可能面临的战争威胁。

因为苏联成了众矢之的,西方世界和我们有了共同的敌人,自然不会对我们形成战争威胁而苏联由于要面对“一条线”和“一大片”上的诸多敌人,因此不能像之前那样专门针对我们搞核打击,毕竟苏联的战略重点在欧洲,一旦其主要进攻方向锁定我们这边的话,欧洲可以背后偷袭,因此苏联不会轻易对我们动手。

正是因为老人家这一战略构想的提出,才彻底解决了我们面临的战争威胁,才有了后来“四三方案”的引进,才有了后来中美关系蜜月期的和平环境老人家提出“一条线”和“一大片”的战略构想之后,一个“一个中间地带”和 “两个中间地带”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了关于“三个世界的划分”理论。

1974年2月22日,老人家在会见赞比亚总统卡翁达时指出:“美国、苏联是第一世界中间派,日本、欧洲、澳大利亚、加拿大,是第二世界”“亚洲除了日本,都是第三世界整个非洲都是第三世界,拉丁美洲也是第三世界”。

老人家认为,“美国、苏联原子弹多,也比较富”,属于第一世界。“欧洲、日本、澳大利亚、加拿大,原子弹没有那么多,也没有那么富”,属于第二世界。中国和其他亚、非、拉国家属于第三世界。

这样划分之后,纷繁复杂的世界格局变得清晰起来按照老人家划分的标准,以原子弹和富裕程度作为参考依据,我们当时虽然不算富裕,但是凭借我们对第三世界的援助,加上我们所拥有的核武器,足以称得上是第三世界的领袖,因为第三世界除了我们,没有谁还有核武器。

由此,我们天然成了第三世界的领袖老人家关于“三个世界的划分”理论,打破了西方对于国家实力的排名,一夜之间将我们在国际上的地位大幅提升经过老人家这么划分之后,相应的外交政策也自然制定出来对于第一世界的两个超级大国,全世界都应该将它们孤立起来,任由它们两相缠斗,我们不再加入任何一方,不再卷入其中,由此瓦解冷战的两大阵营。

对于第二世界的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则是采取团结的方针,从矛盾的角度来说,我们与第二世界的矛盾明显小于第一世界与第二世界的矛盾,我们与第二世界之间没有直接的利害冲突,因此第二世界是可以争取的力量第三世界在数量上占绝大多数,而我们是第三世界天然的领袖,无形之中便聚集了世界上被压迫民族的大多数。

“三个世界的划分”理论,打破了意识形态领域的划分,不再按照冷战思维来划分世界,而是以国家实力和相互矛盾划分,不再受意识形态影响的国家之间,更加容易实现合作与团结由此,老人家关于“三个世界的划分”理论,提升了我们在国际上的话语权。

处于第一世界的美苏两国,由于是超级大国,因此天然具备话语权处于第二世界的欧洲和日本虽然是发达国家,但彼此之间相互不服,再加上彼此之间存在历史仇怨,比如英法矛盾和法德矛盾,而日本是东方加入西方阵营的国家,从根上就不可能成为第二世界的领袖,因此第二世界实际上没有领袖。

处于第三世界的亚非拉国家,大部分都是从原来的殖民地独立而来,经历第二次世界大战,发展到现在,唯有我们在美苏两个超级大国的夹击之下屹立不倒,显然第三世界领袖非我们莫属,而我们也足以能够代表第三世界发声这种不需要像苏联大国沙文主义的强迫命令关系,又让你无法超越三个世界体系的关系,在战略上显然比苏联高明很多。

可以说,老人家凭借一个理论,不费一兵一卒,大幅提升了我们在世界上的话语权由此,我们成了当时世界上最有话语权的国家三个国家之一回到开头,我们再来回顾一下那些佞人们的谬论,称老人家的缺乏客观标准,且不符合国际事实,已经过时,只能说这些佞人只配做西方豢养在中国的犬。

在他们的脑子里,只知道唯西方是从,而从来不认为我们可以主导这个世界,他们天生就是“跪族”。今天看这个世界,不还是“三个世界”吗?

原来的美苏两个超级大国,变成了美国一个超级大国,处于第一世界第二世界不也还是欧洲那些国家和日本吗?只不过苏联解体之后变成俄罗斯,沦落到第二世界,多了一个成员而已第三世界不也还是亚非拉那些国家吗?整个世界的格局改变了什么呢?。

如今我们丢掉了“三个世界的划分”理论,又回到西方主导的后冷战思维之下,将原来的资本主义阵营与社会主义阵营之间的矛盾,变成今天的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的矛盾美国成了发达国家利益的代表,没有被孤立起来,反而因为收获了发达国家阵营而变得更加强大。

但发展中国家呢?谁承认我们是其领袖呢?我们没有分化原来的西方资本主义世界,在经历了中美蜜月期之后,缺乏原来第三世界国家的支持,现在变成了美国和欧洲处处针对的对象西方进入了金融资本之后,对第三世界进行分化瓦解,通过产业转移和资本入侵进一步加以控制。

老人家的时代,我们的朋友遍天下,除了亚非拉国家,欧洲国家也与我们有过合作比如法国总统戴高乐,被成为反美斗士,他将美元全部兑换成黄金,,并高呼“我会亲自驾驶军舰,去美国把黄金给运回来”, 造成美国黄金挤兑,最终导致布雷登森林体系解体。

这位反美斗士,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总统,生前最大的遗憾是没有来中国见一眼老人家如今在西方主导的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体系之下,真正跟我们能称得上朋友的又有几个呢?今天的佞人们极力鼓吹西方的理论,放弃我们自己的思想,或许他们本就想放弃自己作为中国人的身份。

可惜佞人们这身皮再怎么换,在西方人眼里,依然是非我族类如果你想了解过去那个时代的真相,请关注下一章《四三方案:吃饱饭的原因》我是百科阅览,生活阅览馆,百科杂货铺参考文献:1、毛泽东年谱.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逄先知.人民出版社、中央文献出版社.1993年12月。

2、毛泽东“三个世界划分”理论的政治考量与时代价值.姜安.中国社会科学.2012-01-103、毛泽东提出“三个世界”划分的理论.孙东方.中共中央党校.2022-09-264、《战争回忆录》.戴高乐.中国人民出版社.2005

#讲好中国文化#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