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蒙正(吕蒙正生平简介)
《蒙正度量》、《蒙正拒贿》等经典故事、民间传奇故事、戏曲故事。
太平兴国二年(977年)皇帝亲自为新科状元吕蒙正写诗赐宴,并从此成为定例吕蒙正自入朝为官后曾三登相位,他是历史上第一位平民宰相、书生宰相、状元宰相司马光的《涑水记闻》记载了吕蒙正遭他人轻蔑而不诘其名的故事。
欧阳修的《蒙正拒贿》被列入当今沪江中学题库/初中三年级/语文/文言文阅读篇。历史和民间流传了许多有关吕蒙正的经典故事、传奇故事、戏曲故事。
【宋史·列传】中的经典故事1、不计幼被逐出接父奉养当初,其父吕龟图内眷很多,与嫡妻刘氏不和,把刘氏及吕蒙正一并赶出,吕蒙正母子非常穷困窘迫,刘氏发誓不再嫁人吕蒙正做官后,迎接父母亲同住,父母亲住在一个屋子里但不在一个房间,吕蒙正对他们奉侍得非常周到。
吕龟图不久死去,朝廷诏令起复吕蒙正2、遭他人轻蔑不诘其名吕蒙正刚入朝为官时,朝廷中有官员指着他说:“这小子也参与商议政事吗?”吕蒙正表面装着没听见,走过去了和他一起做官的同事为他抱不平,问那个说话人的姓名。
吕蒙正制止他说:“如果一知道他的姓名,就一生都忘不掉了,还不如不知道的好”当时的人都佩服他的度量3、请降子职只授九品官先前,卢多逊任宰相时,他的儿子刚出仕就授官水部员外郎,后来就当作常例到现在,吕蒙正上奏说:“臣取得进士及第,出仕时只授为九品京官。
况且天下有才能的人,终身隐居于山林,没有得到朝廷丝毫俸禄的人多得很现在,我儿子刚成年,获此宠任,恐怕遭上天遣责,请求以我刚出仕时的官职补任他”从此宰相的儿子只授给九品京官,成为法定制度4、脸面碟大安用照二百里古镜。
大臣中有收藏古镜的,自己说能照见两百里远的地方,想把镜子送给吕蒙正寻求升官吕蒙正笑着说:“我的脸只不过有楪(碟)子那么大,哪里用得着能照见两百里的镜子?”听见他这番话的人都惊叹佩服司马光《涑水记闻》也记载本故事。
欧阳修《蒙正拒贿》现在被列入《沪江中学题库/初中三年级/语文/文言文阅读》5、不媚上三番执荐遣辽使皇上(宋太宗)需要派人出使辽国,让吕蒙正选一个称职的人吕蒙正退朝后,以书面其人姓名呈给皇上,皇上不同意后来太宗三次要吕蒙正推荐人选,吕蒙正三次以其人呈报推荐给皇上。
皇上曰:“你为什么如此固执耶呢?”吕蒙正说:“臣并非固执,而是陛下对这个人的才能未了解啊”吕蒙正坚称:出使辽国,只有这个人最称职,其余的人都不如他臣不敢为了讨好陛下随意推荐人选,继而误了国家大事”当时在场的满朝大臣都吓得气不敢大喘、身不敢移步。
皇上走下朝堂后,对身边的其他人说:“吕蒙正的气量,我不如也”接着就任命吕蒙正所推荐的这个人出使辽国此人赴任后果然称职6、举贤能弃亲子推侄夷简皇上问吕蒙正:“卿的几个儿子谁可以重用?”蒙正回答说:“我的几个儿子都不足任用。
臣有个侄儿叫吕夷简,现任颍州推官,具有宰相的才能”夷简从此被皇上知道和关注(后来吕夷简得到皇上赏识和重用,官至宰相)7、慧识寒子助成富弼两度入相有个叫富言的人,是吕蒙正的宾客有一天富言告诉蒙正说:“我的儿子十几岁,想让他入书院。
”吕蒙正答应了他见面后,惊叹说:“为个小孩将来名位与我相似,而功勋事业远远超过我”吕蒙正让他与自己的儿子一同学习,供给很优厚富言的儿子就是富弼后来富弼两次任宰相,也是以司徒退休善于知人识才也就如吕蒙正这样的人了。
8、惩免张绅 遭陷不辨吕蒙正初任宰相时,有人揭发蔡州知州张绅贪赃枉法,吕蒙正就把他免了职朝中有人对皇上说:“张绅家里有钱,不至于会贪污,是当初吕蒙正贫穷时向他索取财物没有如愿,现在对他进行报复而已”皇上下令立即恢复了张绅的官职,吕蒙正不申辩。
后来考课院查到张绅贪污受贿的证据,于是又将张绅降为州团练副使等到吕蒙正第二次任宰相的时候,太宗对他说:“张绅果然贪污受贿”吕蒙正不辩也不谢9、不忘贫贱 建噎瓜亭【邵氏闻见录(节选)】—北宋·邵伯温作者邵伯温生活的年代比吕蒙正晚了一百年左右,所以记载的故事可信性还比较高。
“吕蒙正于龙门时,一日行易水上,见卖瓜者,意欲得之,然无钱可买其人偶遗一枚于地,公取而食之后作相,买洛阳城东南,下临伊水,起亭以“噎瓜”为名,不忘贫贱也”吕蒙正在洛阳龙门时,有一天他在易水河边走过,看到有个商贩在卖瓜,他很想买一个瓜,然而他贫穷得连买一个瓜的钱都没有。
恰好,那个商贩偶然把一个瓜遗落在地上,吕蒙正见到了就捡起来吃了后来他官至宰相,就在洛阳城的东南临近伊水的地方买了一块地,建造一个名为“噎瓜”的亭子,以警示自己不要忘记当年自己也曾有贫贱之时
民间传说故事1、古砚呵水 一担几文有人献上一方古砚,那人当场打开,呵上一口气,砚台便湿润可以研墨了吕蒙正不屑一顾,他说:“就是一天能呵上一担水,也只不过值几文钱罢了”献砚者十分羞愧2、善于用人、职权分明。
吕蒙正的儿子说,许多人议论父亲你的职权多被同僚瓜分了吕蒙正笑着说:“我确实无能,我哪有什么才能呀,皇上提拔我,只是因为我善于用人罢了,我作宰相,人若不尽其才,才是我真正的失职啊!”3、赏才用人、忽置其评。
吕蒙正的同窗好友温仲舒,两人同年中举,在任上温仲舒因犯案被贬多年吕蒙正当宰相后,怜惜他的才能,就向皇上举荐了他后来温仲舒为了显示自己,竟常常在皇上面前贬低吕蒙正,甚至在吕蒙正触逆了“龙鳞”之时,他还落井下石,当时人们都非常看不起他。
有一次,吕蒙正在太宗面前夸赞温仲舒的才能时,太宗说:“你总是夸奖他,可他却常常把你说的一钱不值啊!”吕蒙正笑了笑说:“陛下把我安置在这个职位上,就是深知我会怎样欣赏别人的才能,并能让他才当其任至于别人怎么说我,这哪里是我职权之内所管的事呢?”。
太宗听后大笑不止,从此更加敬重他的为人4、吕蒙正讽题势利亲邻吕蒙正中状元后,皇帝赐予状元府亲朋好友、士绅旧故、达官贵人、商贾巨富皆携重礼登门祝贺管家报知吕蒙正吕蒙正却说:“我只有亲人一家,何来如许亲朋?”。
管家忙将贺喜礼单递上,吕蒙正视而不看,只吩咐管家:“门外宣告,说我今日闭门谢客,三日后,我设宴欢迎至亲好友光临”三日后凌晨,吕蒙正对管家说:“今天我家的亲人马上要来了现在我有一联,你将其贴在大门,如有人来我家门口,你须对来客言明,先观联,再入内,不进者不邀不留,若见有挺胸而进者,即为亲朋,不得怠慢。
”果然一大早就陆续来了许多贺客管家在门口对贺客逐一言明须“先看联,再入内”众人仰望对联后,个个感到羞愧,纷纷离去原来这副对联是这样写的:上联为:“旧岁饥荒,柴米无依靠走出十字街头,赊不得,借不得,许多内亲外戚,袖手旁观,无人雪中送炭;”。
下联为:“今科侥幸,吃穿有指望,夺取五经魁首,姓亦扬,名亦扬,不论王五马六,踵门庆贺,尽来锦上添花”后来只有一位衣着简朴、手提一串豆腐干的五旬老汉昂首而入吕蒙正闻报喜极,亲至前门迎进,并设酒宴与老汉尽欢。
原来,这老汉乃是以做豆腐为生的穷苦人,当年吕蒙正饥寒交迫之时,他常以粗茶淡饭、水酒豆腐接济吕蒙正母子据传吕蒙正后来还多次屈尊老汉家,而老汉也成了吕蒙正府上常客5-1、吕蒙正撰漏字联(版本2—自表窘迫)少年时期,吕蒙正少年时期,被父亲把他和母亲赶出家门,沿途乞讨,最后
流浪到洧川东里,找到了一家在五代后期灭门绝户的院落,暂时安定下来,生活十分窘迫到了年关,吕蒙正书写了一副对联:上联:二三四五;下联:六七八九;横批:南北乡邻观之不解吕蒙正释道:这是一副漏字对联,上联:二三四五,
缺一,一谐音衣,即“缺衣”,下联:六七八九,缺十,十谐音食,即“少食”,横批:南北,缺东西,喻意“没有东西”整副对联喻意为“缺衣少食,没有东西”吕蒙正巧妙地运用对联谜,诉说了自己生活的困苦,也显示出他过人的智慧和才华。
5-2、吕蒙正撰漏字联(版本2—惩恶县令)县令搜刮敛财、横行乡里、鱼肉百姓朝廷要派钦差大臣前来巡视,县令提前给百姓们发了几条鱼,让他们到时候挂在门口,要求人们见了朝廷来人只准说好话,并威胁百姓,如果让他知道谁在钦差面前言恶,将来一定会把他判罪入牢。
乡民们愤恨至极,欲在钦差来时状告县令,但是苦无良策,有人提议去找书生吕蒙正,请他想出个惩治县官的办法吕蒙正知其来意,思虑了一番,便带着大家去找县令吕蒙正对县令说,想要为衙门提上一副对联,好让钦差知道咱们县里的百姓生活都很富足。
县令一听这是好事,连忙让人给他拿来了纸和笔,让吕蒙正书写吕蒙正书写的对联,上联是:二三四五,下联是:六七八九,横批:南北县令才疏学浅,怀疑对联喻意不善,便询问对联的内含之意吕蒙正解释,对联喻这里的人穿的衣服都有二三四五套,吃的有六七八九样,住的都是南北通透的房子。
县令觉得这不正是自己想要向钦差报告的意思嘛!十分满意,还特地赏了吕蒙正两条鱼朝廷钦差来到了衙门口,看到了衙门上的对联,直接让手下把县令抓进了大牢原来这幅对联是缺字谜语联,上联:二三四五(缺一【衣】),下联:六七八九(缺十【食】),横批:南北(没有【东西】)。
整副对联反映了当地百姓“缺衣少食,没有东西”的艰辛生活6、犁耙小僧、重修寺院吕蒙正是一位很重情义的人自从进京考上状元,在朝为官后,念念不忘培育他成才的东里特别是白马寺院,提起此事,也感到其原因是这样的:。
有一次宋太宗和吕蒙正闲谈,问其幼年时,在白马寺(现在的朱曲)的情况,寺中和尚待他怎样?吕蒙正答曰:“初到时都很好以后,只有老和尚主持待我好”宋太宗又问:“那小和尚呢?”这使吕蒙正犯了深思:要说小和尚待他也好吧,确实违心;要说不好吧,也真不好开口。
便连声说:“罢了!罢了,不说啦”宋太宗意识到这里面一定有屈情,不久便下令,用吕蒙正说的“耙了【罢了】”惩处白马寺的小和尚,将小和尚一个个都埋栽在地上,用犁耙耙死以后人们把这里称之为“臭坡”这件事让吕蒙正十分内疚和不安,良心受到深深的责备。
为报答养育之恩和愧疚之意愿,吕蒙正在二次当上宰相后,自己捐资,重建白马寺,不过是将地址从原来的地方移到了东里岗南头,即现在朱曲南校(修建白马寺是真,“罢了”的传言不足为信)7、吕蒙正应对刘小姐刘宰相要为小姐抛绣球招婿。
刘小姐月娥聪明俊秀、精通琴棋书画,对父亲“抛绣球招婿”十分担心招错郎,所以在招亲条件上,增加了一项对对联,合格者方可接球议亲吕蒙正京试误期,盘缠用尽,贫困潦倒,走到了绣楼下瞧热闹,刘小姐在绣楼上看见吕蒙正虽然衣衫褴褛,却是英俊不俗,全身透发出一股了贵气,就让人将吕蒙正叫到珠帘前。
“荷叶鱼儿伞;”(刘小姐)“花絮虱儿窝”(吕蒙正)刘小姐觉得虽然对上来,但欠高雅“一杆银枪,能挡雄兵百万;”(刘小姐)“半段竹杆,驱走恶狗千条”(吕蒙正)刘小姐又觉得此人有才,可惜张口不离贫穷、乞讨遂又出一联考之。
“十字街头叫老爷,老爷老爷老老爷;”(刘小姐)“金銮殿上喊万岁,万岁万岁万万岁”(吕蒙正)吕蒙正此联一出,刘小姐顿感称心如意,撩起珠帘,手捧绣球向并非有意求亲的吕蒙正抛去吕蒙正眼快手疾,一把接住了绣球此故事版本众多,尤其是许多改编的戏曲故事,大意类此。
8、吕蒙正调改倪兴官联河南洛阳书生吕蒙正,家境清贫靠卖字作诗为生赵员外晚年得子,工部侍郎的儿子倪兴官为赵府大门题联:“子当承父业;臣必报君恩”吕蒙正路遇见之,大声讽之:此联挂出,岂不贻笑世人?倪兴官恕责逐离,众儒生亦讥笑侮辱。
吕蒙正不以为然,边走边吟:“举目纷纷笑我穷,我穷不与别人同腰间拔出龙泉剑,斩断穷根永不穷”倪兴官追上吕蒙正,一把拉住他并责问道:本联错处何在?你讲不出理由,我则要告你侮辱斯文!吕蒙正蒙推脱其手,反回诘倪兴官:你要告我?我还要告你呢!此联不但粗劣,而且还会召来灭族之祸呢。
赵员外一听,大吃一惊,忙躬身问道:客官请道出因由?吕蒙正答道:此联颠倒人伦,目无君父岂能臣在君上,子在父前?众人一听,黩语无言,赵员外觉得言之有理,便请吕蒙正另作一联换之吕蒙正说道:不必重写了,只要把此联中的字倒置变动一下即可。
“君恩臣必报;父业子当承”众人见之,齐赞叫好赵员外见吕蒙正年少有才,就合着自己的身份出联要再试他一下“未老思阁老,”(赵员外)“无才做秀才”(吕蒙正)赵员外即欲将女儿黛菊许配给吕蒙正为妻此时倪兴官出联为难。
“牛头焉会生龙角?”(倪兴官)“狗嘴何曾出象牙?”(吕蒙正)“一介寒儒,妄想攀龙攀凤攀丹桂;”(倪兴官)“三尊宝像,岸然坐鳖坐象坐莲花”(吕蒙正)倪兴官的诗才平庸,无言以对,只好灰溜溜地走了赵员外听后,拍案叫绝。
当即要婢女去闺房传话小姐,告知:已为其择得佳偶赵小姐才貌双全,禀告父亲,若其人能对出自己的一联,方可议婚“因荷而得藕;”(赵黛菊)【荷谐“何”,藕谐“偶”】“有杏不须梅”(吕蒙正)【杏谐“幸”,梅谐“媒”】。
小姐见对得工整,比喻得当,不禁嫣然一笑,默许了婚事。此故事版本众多,尤其是许多改编的戏曲故事,大意类此。
9、一指风寒有一年冬天,吕蒙正乘船沿运河北上某日听到外面狂风大作,疑是下雪,于是用手指将窗纸捅破看了看窗外的情况谁知晚上就开始头痛发热于是指使将船停靠岸边,派人找来郎中看病郎中切脉后说:“大人,您受了一指之风寒。
”吕蒙正听后,不禁叹道:“人哪,真是随风贵来随风贱!”提笔就在郎中开的处方反面写了一首诗:昔年栖身茅草棚,几夜寒风不伴梦今日一指探窗外,却需船舱会郎中写毕大笑,命人付给郎中诊金但并不取药10、煮熟的猪头卖现钱。
小时候听老辈人传诵着这样一个故事:吕蒙正困境之时,年三十向屠户赊了一只猪头,回家刚用锅煮熟了,就有债主上门催债,吕蒙正只好将煮熟了的猪头拿到街上卖了钱还债吕蒙正自怜自吟到:“可怜可怜真可怜,煮熟的猪头卖现钱。
”这句话通常被人们拿来自嘲企望的好事情即将到手时,无奈被其他原因搅黄了。
戏曲故事有关吕蒙正的传奇故事,从元、明朝开始就有人写成了剧本、唱词、小曲小调,并在民间广为流传,影响最大的就是《吕蒙正风雪破窑记》、《彩楼记》等近代流传的《吕蒙正赶斋》源于王实甫《吕蒙正风雪破窑记》改编的。
近代流传的《彩楼记》源于明王凌《彩楼记》改编的。《彩楼记》剧本解放后经黄裳校注,1956年11月由上海古典文学出版社初版一印10000册。
现在的豫剧、越剧、昆剧、柳腔、潮剧、即墨柳腔、浦剧、京剧、河北梆子、评剧、武安落子、丝弦、四股弦、老调、秧歌、楚剧等各剧种几乎都有关《吕蒙正赶斋》和《彩楼记》的保留节目。
上海电视台1994年制作了百集反映我国古代历史上一些著名人物高尚道德情操的系列小故事吕蒙正《遭他人轻蔑不诘其名》的故事入选古代版第13集《东方小故事之蒙正气度》川剧《彩楼记》1957年获文化部优秀剧本奖,并与《柳荫记》《玉簪记》齐名而称为。
“川剧三记”1960年由楚剧小生章炳炎章主演的《吕蒙正赶斋》一剧,经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朱德等中央领导同志观看后,都予以赞扬此剧被中国唱片公司灌制唱片,畅销全国附:越剧《萍雪追踪》片段关闭观看更多更多
正在加载正在加载退出全屏视频加载失败,请刷新页面再试
刷新
视频详情 附:《吕蒙正赶斋》剧情简介北宋宰相刘懋之女玉兰(一名刘翠屏,一名刘月娥),彩楼抛球招婿偏选中穷秀才吕蒙正,刘父逼刘玉兰退婚,被玉兰拒绝后,被赶出家门,与吕蒙正苦守寒窑。
吕蒙正穷困潦倒,每日以"木兰寺"赶斋回来为生,一日赶斋回来发现寒窑前雪地上有男人足迹,疑心妻子刘玉兰不贞,进窑后对其冷嘲热讽夫妻发生争执,后经刘玉兰讲明真相,足迹乃刘夫人差院公和丫环送银米所致,乃与玉兰言归于好。
数年后,吕蒙正高中状元
附:《状元媒》剧情简介宋王赵光义率郡主柴媚春到边关射猎,被辽将擒住杨延昭由潼台经过,救回宋王及郡主大臣傅龙之子傅丁奎也正赶来,宋王误以为是傅救驾,乃将郡主许婚而郡主爱慕延昭美俊;赠诗寄意、并以珍珠衫相赠。
延昭回京,求教于八贤王八贤王与新科状元吕蒙正解破诗意,奏知宋王宋王坚持是丁奎救驾,郡主乃请在金殿辩明真假于是,杨继业、傅龙各率子上殿,吕蒙正令延昭及丁奎当面讲明救驾经过,真相大白宋王宣称:先王遗训,获得郡主珍珠衫者为郡马。
延昭立刻献出珍珠衫,终与郡主成婚上个月我还在央视戏曲频道观看了京剧《状元媒》,此剧中吕蒙正的戏不多,取名《状元媒》可能也是借吕蒙正状元之名吧。
附:宋太宗其人赵炅原名赵匡义,赵匡胤之弟按国母杜太后的教诲,赵匡胤之后要把帝位传给其弟赵匡义为避讳匡字,改匡义为光义,即皇帝后,又改光义为炅,称年号为“太平兴国”赵炅称帝后,以唐朝李世民为榜样,本想把国家治理得好些,故也称为太宗。
宋太宗称帝后,积极开科选拔人才,在即位第二年(公元977年)开科吕蒙正进士及第;(公元979年)19岁的冠准进士及第;不久,包丞也进士及第,三人同朝为官在赵炅执政的22年内,相对还是歌舞升平的宋太宗决策意志不坚定,偏听偏信,使忠心耿耿大臣不能大显身手,最终也没有达到像唐太宗那样的“贞观之治”。
全文完。
【阅读原文】
吕蒙正生平、故里、吕文穆园《吕蒙正传》及其作品选 吕蒙正与《破窑赋》
【江南贡院】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