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尔玛(西尔玛拉格洛夫)

Mark wiens

发布时间:2024-07-05


导读
西尔玛•拉格洛夫(Selma Ottilia Lovisa Lagerlöf,1858年11月20日~1940年3月16日),瑞典作家1909年作品《骑鹅旅行记》获诺贝尔文学奖,是瑞典第一位得到这一荣誉

西尔玛(西尔玛拉格洛夫)

 

导读

西尔玛•拉格洛夫(Selma Ottilia Lovisa Lagerlöf,1858年11月20日~1940年3月16日),瑞典作家1909年作品《骑鹅旅行记》获诺贝尔文学奖,是瑞典第一位得到这一荣誉的作家,也是世界上第一位获得此奖的女性。

获奖理由:“由于她作品中特有的高贵的理想主义、丰富的想象力、平易而优美的风格”

【人物生平】1858年11月20日,西尔玛•拉格洛夫出生在瑞典西部韦姆兰省一个世袭贵族地主家庭,三岁半时两脚麻痹不能行走,只能坐在轮椅上度过余生,童年在家乡美丽的庄园和家庭教师的陪伴下度过父亲是陆军中尉

,结婚后一直住在莫尔巴卡庄园从事农业劳动劳动之余,全家人围坐在一起朗读诗歌和小说拉格洛夫从家人身上获得了“酷爱文学”和“热爱家乡风俗习惯”两项宝贵遗产,对她的文学生涯起到重要作用1865年(7岁),开始大量阅读,书籍给拉格洛夫病残的身体带来莫大的精神安慰。

一天,她读到一本关于美国印第安人的冒险传说,激发起将来要从事写作的欲望(她的麻痹的双腿经过多次治疗后能像健康人一样行走,但是走起路来脚仍然有一点儿跛)1881年(23岁),拉格洛夫在妇女运动积极分子、女作家。

爱娃•弗里克赛尔的鼓励下,决心一面写作,一面把自己培养成一名女教师她不顾父母反对设法筹借到一笔款子,只身前往斯德哥尔摩求学,次年考入高等女子师范学院1885年(27岁),拉格洛夫从斯德哥尔摩罗威尔女子师范学院毕业,受聘到伦茨克罗纳斯女子中学教书十年,开始创作第一部文学作品。

1891年(33岁),拉格洛夫第一部文学作品《戈斯泰•贝林的故事》出版,以强烈的怀旧感记录了庄园传统和生活习惯,抒发了自己的恋乡之情1894年(37岁),创作短篇小说集《有形的锁环》1897年(40岁),创作赞扬宗教慈善事业小说《假基督的奇迹》。

1899年(42岁),创作故事集《古代斯堪的纳维亚神话集》、《一座贵族庄园的传说》1901年(44岁),创作以巴勒斯坦的瑞典移民生活为题材的史诗小说《耶路撒冷》,被认为是她艺术才华发展到完美的表现1902年(45岁),拉格洛夫受瑞典国家教师联盟委托为孩子们以故事形式编写介绍地理学、生物学和民俗学等知识的教科书。

1904年(49岁),长篇小说《骑鹅旅行记》出版,大受欢迎,同时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使她有能力买回童年时代住过的莫尔巴卡庄园。

1907年(52岁),当选为瑞典乌普萨拉大学荣誉博士1908年(53岁),创作《沼泽人家的女儿》,细致入微的现实主义描写包含着一种崭新的、深刻的美,全书贯穿着无私之爱所不可抗拒的力量1909年(54岁),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1911年(56岁),出版长篇小说《利尔耶克鲁纳之家》1912年(57岁),出版《车夫》1914年(59岁),被选为瑞典皇家科学院第一位女院士,出版《普初加里的皇帝》1918年(63岁),出版《被开除教籍的人》。

1922年(67岁),出版回忆录《莫尔巴卡》1925至1928年,创作《罗文舍尔德》三部曲1930年(75岁),出版回忆录《一个孩子的回忆》1932年(77岁),出版《日记》1933年(78岁),出版《秋天》。

1938年(83岁),最后一部小说《圣诞节的故事》出版1940年3月16日,西尔玛•拉格洛夫因脑溢血在庄园去世,享年82岁这位在瑞典享有崇高地位和声誉的女作家一生没有结婚,把毕生精力献给了文学事业,她逝世时正值。

芬兰冬战爆发,德国法西斯攻占邻国丹麦和挪威,对她的悼念很快被隆隆的炮声所淹没去世前不久她以个人影响力,通过瑞典皇室向德国纳粹政权交涉,从集中营里救出了犹太女作家奈莉•萨克斯,其于1966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从1991年开始,西尔玛•拉格洛夫的肖像出现在瑞典货币50克朗钞票上。代表作品

精神领域的范畴取决于一种生命力,无法用众多的人口和成千上百万的黄金作为尺度,只能通过一国人民的理想主义和伦理道德要求是否得到满足来加以衡量来源 / 网络作者/ 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版权申明:凡本公众号内容注明【原创】的,内容版权归本作者所有,未标注【原创】的,图片与文字内容均转载自网络,版权归原创者所有。

图片和文字如有侵权烦请告知我们,我们会立即删除谢谢!-END-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