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星s8什么时候上市(三星2024年即将上市手机)
新材料,最有料!
品牌厂商前仆后继,无线充电大势所趋
2017年9 月13日苹果发布的最新一代iPhone共包括iPhone X、iPhone 8和iPhone8 Plus三款新品,均配备了无线充电功能,利用Qi无线技术,可实现最高可达7.5瓦的充电功率不仅三款iPhone 和Apple Watch可以无线充电,AirPods 同样也具备了无线充电功能。
Belkin和 Mophie也专为iPhone全新开发了两款无线充电器
▲iphone8/Plus与Mophie无线充电器此外,苹果官方发布了全新的 Air Power 充电枕,将于2018 年上市Air Power 充电枕同时可为最多三部兼容设备充电,比如最新款的 iPhone、Apple Watch 和 Air Pods,并且充电时不需要对准固定位置,只要将它们随意放在充电枕表面的任意位置就好。
除了苹果,三星也是智能手机应用无线充电的代表,三星从盖乐世Galaxy S6 起全面推广无线充电,之后的Galaxy S/edge、Galaxy Note 智能手机都整合了无线充电功能,成为三星智能手机的重要看点。
▲苹果AirPower 充电枕随着苹果三星手机支持无线充电,将进一步催化无线充电在手机的应用,主流手机厂商将迅速跟进2017年11月26日晚,金立发布的M7Plus加入了无线快速充电功能,充电功率高达10W。
此外,小米、华为、VIVO、OPPO等国产品牌手机将紧跟苹果创新步伐,陆续在下一代旗舰机中加入无线充电功能。根据无线充电研究院报道,2018年即将发布的华为P11、小米7 将配备无线充电功能。
▲小米7示意图四大催化剂共同推进,无线充电行业迎来拐点
除了苹果三星引领潮流外,手机等消费电子无线充电场景已经形成,无线充电标准逐渐融合以及无线充电技术逐渐成熟,这四大因素将共同催化手机无线充电行业迎来拐点手机等消费电子无线充电场景已经形成除了宜家的台灯底座、星巴克的吧台、全家便利店可为手机无线充电。
据AppleInsider 报道,2017 年底苹果新发布了一份支持文档,列出了提供有兼容iPhone 8 的无线充电器的汽车品牌,包括奥迪、宝马、克莱斯勒、福特、本田、梅赛德斯-奔驰、标致雪铁龙、丰田、大众和沃尔沃等。
此外,蔚来汽车最新发布的ES8 也搭载了WPC Qi 无线充电功能,可为苹果、三星等旗舰机型进行充电。
▲蔚来汽车ES8搭载无线充电功能无线充电标准逐渐融合,从三足鼎立到两强格局目前市场上主流无线充电路线有电磁感应方式、磁共振方式、无线电波方式、电磁耦合方式等,最常用的是电磁感应方式和磁共振方式当前手机上应用最多的是。
磁感应和磁共振,但微波方式可能是面向未来世界的无线充电方式。
▲磁感应无线充电
▲磁共振无线充电
▲主流无线充电的方式对比预计到2024 年,无线充电市场规模达150 亿美元据IHS 数据,2016 年全球无线充电接收端产品出货超过2 亿件,其中与智能手机相关的接收端出货超过1.6 亿件,超过8000 万件无线充电发射端与其配售。
预计2017 年将有3.25 亿无线充电产品,其中智能手机约有3 亿,而其无线充电功能都用到了Qi 技术另外,发射端约有0.75 亿规模预计到2020 年,无线充电接收端出货量将突破10 亿件,发射端在2021 年也将达约5 亿件的规模。
根据IHS的预测,全球无线充电市场规模将从2015 年的17 亿美元增长至2024 年的150 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达到27%。
▲全球无线充电市场规模(亿美元)产业链逐渐成熟,国内厂商切入线圈磁材模组
无线充电分为发射端和接收端,发射端包括芯片、振荡器、功率放大器、线圈、PCB、被动器件、电子变压器、结构件等。接收端又可以分成芯片和模组两个大部分。
▲三星无线充电发射端拆解图
▲无线充电接收端模组构成无线充电产业链主要包括方案设计、电源芯片、磁性材料、传输线圈、模组制造电源芯片、磁性材料以及传输线圈是整个无线充电产品最为关键的三大零部件,不管是技术含量还是产品附加值都相对较高。
而相比之下,模组制造环节的技术含量相对较低,与其他电子零部件的制造工艺相差不大,国内厂商在这一环节向来具有优势,能够快速切入
▲无线充电产业链竞争格局(2017)无线充电产业主要的利润中心是方案设计公司和电源管理芯片厂商其中方案设计公司利润占比达到了32%,电源管理芯片公司利润占比达到了28%,磁性材料公司利润占比达到了20%,传输线圈公司利润占比为14%,而模组制造厂商的利润占比只有6%。
如果以发射端和接收端来计算的话,那么利润则主要在于发射端,发射端的利润占比超过60%,而接收端利润占比只有30%左右。
▲无线充电产业链受益环节充电线圈:发射端单线圈到多线圈,接收端FPC 到密绕
无线充电的接收端和发射端都需要充电线圈,接收端对体积要求更明显,发射端对功率和散热考虑更多接收端线圈分为FPC 和铜线绕线圈,其中FPC 相对更薄、尺寸更小,但是功率低,而铜线绕线方案产品尺寸则要大一些,不过其可以实现更高的功率,充电效率也更高。
发射端线圈层数有单层和多层之分,线圈又有单线圈和多线圈之分,而磁体主要有软磁体和永磁体两种通过是采用磁吸的方案提高对准精度,再通过增大线全尺寸和数量来提高无线充电的覆盖范围三星S8 接收端采用的是FPC+线圈
方案,发射端采用铜线绕线方案三星发射端从最初三星S6 5W 升级到Note5 9W,再将单线圈设计升级到S7 双线圈9W 设计,直到最新发布的S8再次功能升级到三线圈设计,实现可折叠式无线充电板设计,使得消费者无线充电体验更加便利。
▲三星S8无线充电接收端线圈苹果iPhone 8/X 无线充电接收端采用的是FPC+线圈的方案苹果即将推出的Air Power 充电枕,可支持多个设备充电,推测内部应该有多个线圈组成,这些线圈笼盖了充电座的大部门区域。
2018 年苹果的下一代iPhone 无线充电接收端预计将采用线圈方案
▲iPhone 8/X无线充电接收端无线充电传输线圈的设计和制造与无线充电效率密切相关,线圈的设计需要上下游的密切配合,并且具有很高的客户定制化特征主要的进入壁垒在于厂商的精密加工水平以及与上下游的衔接能力。
线圈做的好的国外企业有TDK、MURATA(村田)、松下等,国内企业的代表有立讯精密、信维通信、顺络电子等此外,线圈制造过程中需要数控绕线设备,这方面田中精机的产品具有紧密的加工水平,同时能够满足定制化需求。
磁性材料:柔软超薄铁氧体or 纳米晶
无线充电器主要用到的磁性材料有:钕铁硼永磁体、NiZn 铁氧体薄磁片、MnZn 铁氧体薄磁片、柔性铁氧体磁片;用软磁铁氧体材料制作的各种隔磁片作为无线充电技术的主要部件,在无线充电设备中起增高感应磁场和屏蔽线圈干扰的作用。
无线充电器对软磁铁氧体材料机能和产品尺寸、可靠性等要求较高,接收端对其要求更高按照接受端放置方式,无线充电发射端分为固定位置型、单线圈自由位置型和多线圈自由位置型,这些发射端对铁氧体产品的要求不尽相同
▲隔磁片的作用除了铁氧体外,铁基非晶和纳米晶也可用于无线充电MnZn 铁氧体和铁基非晶和纳米晶都可以用于发射端或者接收端,而NiZn 铁氧体只适用于接收端铁基非晶和纳米晶的磁导率、充电效率要高于铁氧体,而且可以做到柔软超薄,在未来无线充电中应用潜力大。
此外,磁性材料在无线充电中还有可能充当定位功能,也就是磁吸式感应无线充电。比如Apple watch 的充电头和手表里面各有一个小磁块,小磁铁的目的主要是为了定位,让充电器和手表能够更准确的对准。
▲ apple watch充电头磁性材料以日本TDK、村田、Murawa、Amotech、太阳诱电等实力突出, 国内横店东磁、信维通信、顺络电子等相对较强横店东磁、TDK 是苹果新机无线充电功能中的铁氧体流延片的供应商。
而三星是业内首家采用纳米晶作为屏蔽材料的企业,是日立和德国企业供货模组制造:发射端壁垒较低,接收端考验设计
由于发射端(充电板)尺寸和材料不受限制,壁垒很低,能做的厂商很多。发射端模组制造的技术含量和附加值相对较低,是最容易切入的环节,立讯精密、信维通信、硕贝德、顺络电子及多家代工厂都可以完成。
▲无线充电发射端模组在智能手机轻薄化的趋势下,手机内部空间越来越小,零部件集成度越来越高,对手机零部件厂商的设计以及集成制造水平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接收端模组要求体积小、集成度高,设计时要兼顾手机内部电磁兼容,还要考虑手机外壳设计,因此设计和制造难度较大。
在接收端模组制造方面,立讯精密、信维通信具备集成优势三星S7、S8 接收端为“NFC+MST 支付+无线充电”三合一无线充电模组, 可同时实现无线充电和三星pay 的功能,而三星pay 采用的是NFC/MST 两种通讯交易技术。
本文为最有料在线原创,如需转载,请添加小编微信:zyl-online,并注明“媒体合作”,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