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魂网(军魂网社区最新消息)

Mark wiens

发布时间:2024-07-08

w-1997# 原创作者:林社河 铁10师 铁道兵战友网 2023-12-18 我反复拜读刘政湖在庆祝铁道兵战友网创建15周年执笔的《在弘扬和传

军魂网(军魂网社区最新消息)

 

w-1997# 原创作者:林社河 铁10师 铁道兵战友网 2023-12-18 我反复拜读刘政湖在庆祝铁道兵战友网创建15周年执笔的《在弘扬和传承铁道兵精神文化的旅程上前进》一文心潮起伏,感慨万千……在这篇文章里,我看到了铁道兵战友网的成长过程,也看到了兵网领导核心的意志与雄心,以及卓尔不群的组织能力,也看到了兵网活跃、民主、和谐、欣欣向荣的新局面,也看到了兵网各卫星平台的强大方阵.....这让我深感震撼。

身为铁道兵的一员,我十分乐意来解读这篇充满着艰难与曲折,也充满着光荣与梦想的文章其实,在我解读这篇文章的同时,也是我向刘政湖战友学习的过程兵网情缘1984年1月1日,从炮火硝烟中走来的这支英雄部队——铁道兵,走过了浴血奋战,艰难困苦的35年后退出了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序列。

35年啊,那是一段激情燃烧的光辉岁月!望着渐行渐远的铁道兵背影,心中无限依恋铁道兵是在和平环境下牺牲最大的一支部队,它总是在荒凉、困难、艰苦、危险的环境中战斗,因为高危环境牺牲的危险也伴随在战士左右,或许有一天身边的战友说不定什么时候就牺牲了。

十几分钟前,还在一起嬉闹,一起谈理想,谈未来,转眼间便血染战衣,抱在怀中怎么呼唤也叫不醒,这是多么残酷的现实啊!失去战友的痛苦,几乎每天都在撕扯着活着的人们的神经同生死、共患难的战斗生活,那种渗进骨头、溶进血液的生命体验是何等的悲壮惨烈,也引发了战友们对青春时光的深切眷恋,对战友情切意殷的怀念,甚至那些曾经战斗过的地方,便是他们的心之所往,情之所系。

他们都有一种对这支英雄部队不舍的情感;都有一腔为这支部队永远不会消失的心理企盼;也正是由此而凝结成一种颇具文化特色的深沉浓郁的铁道兵情结!这一情结,是千千万万铁道兵战友热衷投身和参与各种战友活动的最根本的动因!这就衍生出铁道兵战友义无反顾去寻找昔日生死与共的战友再续前缘的壮观场景,因为每一个铁道兵战友都是铁道兵军魂和精神的承载者,这是军魂的维系。

这种特殊的心理情感,实际上就是铁道兵军魂的最基本的演绎也是对这种现象的终极解释2006年底,在中共湖南省常德市委党校供职的原铁道兵10师50团的刘政湖战友看到当代互联网的迅速发展,网络走进了人们的生活,走进了社会的各个角落。

他根据铁道兵人特殊的心理情感和当代互联网的相互融合的这一背景,毅然创建铁道兵战友网,在战友和有关部门的支持帮助下,2007年铁道兵战友网正式上线铁道兵战友网的诞生,令广大铁道兵战友欢欣鼓舞铁道兵军魂安在?在广大铁道兵战友心中,铁道兵战友网就是铁道兵这个兵种最后的军营了,这里依然飘扬着铁道兵灵魂的旗帜,这面高扬的灵魂之旗,面对无数的星飞星落,云卷云舒,总是顽强地、永不停歇地呼唤着炮火硝烟,呼唤着远去的金戈铁马,呼唤着青春芳华……

战友网已经成为铁道兵战友的精神家园,它承载着铁道兵几十万官兵的情感和无限的希冀,梦回故里的感觉与喜悦,让战友们焕发了激情、焕发了青春,也焕发了无穷的力量登高方知天高远,临潮倍觉海无边大型网站的运行,一是需要庞大的资金为成本,二是需要强大的编辑团队,三是需要强大的技术支撑。

战友网初创伊始的前10年,确实经受了严峻的挑战和考验,但也彰显出网站高层的坚强与韧性他们在艰难跋涉,负重前行,但一步一个脚印,以惊人的毅力和智慧,使战友网经历了风雨洗礼后突围而出2017至2022年,是战友网发展的一个拐点,是兵网迅速发展、高光凝聚的阶段,而2018年则是兵网腾飞的节点。

这一年,兵网完成了三件大事:一是极具特色功能女兵群建立;二是与铁道兵平列并紧密关联的铁二代群建立;三是兵网写作文苑群主更替这一重大举措为战友网进入发展快车道注入了新的动能事实证明,女兵群和铁二代群不久便各自发展成为全国女兵和铁兵后代的最大网络集结地。

充分发挥了团结和凝聚女兵战友、铁二代共同传承和弘扬铁道兵文化的作用这离不开网站副总协调侯卫辛勤的努力与无私的付出而写作文苑群主的替换,具有深远意义,郑建平接替田艳忠担任群主后,对这一与网站直接关联的专业性微信平台开始全面的改造和拓展,为其后的不断创新跨越奠定了基础。

从网站的发展轨迹我们可以看到,它的发展是跨越式的,它的法宝就是创新时至今日,网站已经拥有十几个单元卫星平台,而且个个规模宏大,发展迅猛一批批有思想、有能力的人才如海纳百川般流入兵网这样一个既有一定独立性,又彼此关联,相互支持的网络集群如众星捧月般从不同的方面烘托支持着网站,为网站的高质量发展赋能聚力。

如今,整个网站大系统的人员已达2800多人,从而形成了一个颇具规模、基本完善,而又稳定的铁道兵战友网系统队伍在这个网络集群中,令人眩目的是兵网文创中心郑建平自接掌网站写作文苑后,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整改,不断创新,屡创佳绩。

为适应高质量发展,将写作文苑升级为兵网文学创作中心起用和选拨有真才实学的优秀战友充实到各个领导岗位和重要部门根据文创中心自身特点,组建了第三层级的网络机构,并不断组织开展各种类型的活动,使文创中心一直处于有速度、有温度、有激情的氛围中。

以崭新的面貌、强大的阵容迎接新的挑战兵网文创中心是一个专业性很强的文学创作群体它云集了铁道兵众多的文学精英于旗下,真可谓高手如林,藏龙卧虎不过,最让我深为感动的是兵网系统的工作团队,这些每天都在默默奉献的幕后人,为了兵网的建设,为了传承铁道兵精神,弘扬铁道兵文化而殚精竭虑,呕心沥血,把志愿岗位当成生命中的神圣职业,在志愿服务中倾注了无限的心血。

这些协调、送稿、校对、编辑、外挂、专题活动、群规管理,一个个品行端方,灵魂高洁,“但立真标,终无曲影”他们对自己岗位的热爱与赤诚,一言一行都透着侠义和担当,还有那骨子里的坚守,无怨无悔的耕耘,锲而不舍的努力,使兵网得以蓬勃的发展。

毫不夸张地说,志愿者团队不但是战友文学创作的垫脚石,也是兵网系统的脊梁在讲文创中心的故事时,我们不能忽略郑建平战友,兵网有今天的成就,郑建平功高至伟在她执掌文创中心的这些年,以其出色的组织能力与亲和力带领文创中心志愿团队不断创新,攻坚克难,使文创中心得以高质量发展,已成为兵网编辑部的稿源基地,兵网稿源的70%以上来自文创中心,从而成为守望铁道兵精神的文化高地,为兵网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她美丽善良,才智过人,与生俱来的血脉与基因使她赤胆忠贞,无惧艰险,她简直就是天生的文学创作方面的奇才她为人光明磊落,在她的身上散发着一种高贵的,无与伦比的人格魅力还有文创中心常务副主任王林山战友,他与郑建平双剑合璧,配合默契,创造了一个接一个的辉煌。

他为人忠厚,勤勉躬谦,知识渊博,有着深厚的文学修养和道德修养,深得战友们的敬重“老兵不死,只是凋零”,这是在一、二战期间叱咤风云、叱咤风云的美国五星上将麦克阿瑟的一句名言曾经为共和国出生入死的这些铁道兵战友,如此执着,如此努力,令人肃然起敬。

想当年,他们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建立赫赫战功,是何等的英雄豪迈,如今,历尽坎坷的战友们,脸上的皱纹叠加岁月沧桑,已经不再年轻了,他们戎装虽解,军魂犹在,依然保持着纯真的初心,做到始不垂翘,终能奋翼其军人特质令人钦佩。

別看他们满头银霜,却依然“老兵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面对远去的金戈铁马,雄心不减,立下誓言:只要祖国需要,有召必回!这就是共和国军人的气度,这大概就是人民心中的“最可爱的人““试问大海碧波,何谓以身相许?青丝化作白发,依旧铁马兵河”。

在志愿者身上,凝聚着铁道兵的灵魂和铁道兵文化的精髓,他们书写的是一份知行合一的勇敢担当,是一份可歌可泣的铁道兵情怀,是一份不为名利的坦荡风骨,更是一份赤诚忠贞的军人秉承,这样的志愿者,必将在铁道兵的历史上留下荡气回肠、光辉灿烂的一页。

出版丛书在文章中,刘政湖站长对出版英雄铁道兵丛书的整个过程用了很大篇幅去阐述从规划到出版丛书的第一卷,历时10年,这是一件多么漫长曲折的事情,作为一个网站,去出版一部浩大的纸质丛书,本身就是一个大胆的行为。

出版丛书是一个系统工程,它需要雄厚的资金,丰富的文稿资源,强大的编辑队伍等条件的支撑而且还必须以铁道兵为题材,谈何容易但作为网站的决策者有这种心愿和决心,并努力实施之,足见其对铁道兵文化的珍惜和高远的责任胸怀。

铁道兵的辉煌历史和丰功伟绩,它的确需要著书立说,全面挖掘,科学归纳,严格筛选,分门別类,形成一部经得起史实、年代的验证和时间的考验而且必须是广大铁道兵战友自己动笔用心用情去书写,才能达到广泛、全面、真实、动人的效果。

白纸黑字记录下来形成丛书,使它成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文化系列的一个文献,将铁道兵辉煌的历史和丰功伟绩,以及生活轨迹铸成一座红色丰碑,永远留存于世,成为国家的记忆无数的英烈用鲜血和生命筑起了民族的脊梁,孕育出中国梦的繁花似锦,他们应该永远彪炳于中华民族史册。

这是一部浩瀚巨著,是一项伟大的文化工程,需倾全力以为之,令人欣慰的是,经过10年的努力,丛书第一卷终于在2023年10月付梓出版了,它倾注了多少人的心血啊!它的破茧成蝶,立即引起轰动,有关博物馆已经将其以文献收藏,也为以后续卷出版提供宝贵的经验和奠定坚实的基础。

未来可期15年的奋斗历程,以及其心路历程,兵网领导体会尤深,前10年的艰难跋涉,披荊斩棘,充满无奈与辛酸,只因心中有梦,故能坚守继后5年的努力与付出,终于有了很大的回报,网站高质量的发展,产生了非常积极而广泛的社会影响。

中央电视台专题部、央视国防军事频道、华文网络电视、中国老年报、北京青年报等国家主流媒体主动与网站联系,共同商谈宣传铁道兵、军队老兵和其他有关事宜,从而扩展了铁道兵文化的社会影响也使兵网名声鹊起谁持彩练当空舞?当然是我铁兵人。

回顾建站15年来的奋斗历程,它充满荊棘与泥泞,一路风雨兼程,历尽艰辛今天,我们终于迎来了我们心中的每一份希冀;今天,我们终于迎来了我们手中的每一份美好此时此刻,我们很自然又想起曾经为网站的发展鞠躬尽瘁,作出过重大贡献而离开我们的张怡华、李玉树、刘合坤、舒湘华战友,他们却在兵网辉煌的前夜走了,走得是那样匆忙,让战友们无法接受,本来是一起奋斗,一起逐梦,想不到,如今笑声绕梁音容宛在却天人永隔,他们如泉下有知,也该瞑目了。

今天,网站的高速发展和取得的成就确实令人振奋,具有忧患意识的网站领导核心却没有沉浸于这种成就与辉煌之中,他们清醒地意识到,目前网站虽然取得阶段性的胜利,但网站今后要走的路还很长,要实现网站高质量发展和长远目标,还任重道远。

因而未雨绸缪,拟定今后的工作目标,时段计划与任务,调整工作策略,完善管理机制,制定了必要应对措施,我看网站在文章中提出10条设想、希望和愿景很实际,很具体,应该切实可行这些方略的提出,不难看出,这是一个民主、团结、高效、进取、务实的领导核心。

战友网是一个大型网站网站创始人在网站初创时,已经显露出高瞻远瞩的眼光,从网站的定位到长远目标,都有一个详细而清晰规划蓝图,施行方法得当到位,这就避免了网站少走许多弯路毋庸置疑,这是一个有能力、有远见、有担当的领导核心。

时至今天,战友网已傲然屹立于浩如烟海的网络之林,雄居一方作为战友网的缔造者,刘政湖战友在如何建设和管理好一个大型网站确实有其独到的见解,他精辟的论述,其实就是一部很好的工作指南在实际操作中,刘政湖所表现出的卓越领导才能与非凡的组织能力是令人钦佩的,网站从举步维艰到今天的辉煌,就充分说明了这是一个做大事的人。

他胸怀若谷,从谏包容,这种宏才大略与其出身不无关系,他首先是一个优秀的军人,然后是一个资深学者,并且还是一个有着丰富领导经验的政府官员多维的身份使其养成多角度,多方面去对问题的思考与研判的习惯这就避免了许多失误。

刘政湖给我留下的印象极为深刻,他为人真诚谦和,低调沉稳,儒雅中透着刚毅,他文学功力深厚,我很喜欢他写的文章,文风严谨,文如其人,情致宛然,颇有思想张力在他身上,让我看到了网站的未来,也看到了网站的希望岁月流转,四时变幻。

岁月的风卷起历史的尘埃,那时光渐行渐远,我们是否还能坐在岁月的岸边,细数流年?如今,随着铁道兵战友网建设的深入推进,人缘优势突出,正激发新的活力,演绎着新的精彩2023.12.18于江门(编辑:彩云追月)。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