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在最后一排(坐在最后一排看电影)
淮海中路茂名南路口,国泰电影院焕新归来。“听说国泰今天开始恢复营业,我就来了。”1月5日上午,市民吴阿姨笑盈盈步入影院,观看10点半放映的首场电
淮海中路茂名南路口,国泰电影院焕新归来“听说国泰今天开始恢复营业,我就来了”1月5日上午,市民吴阿姨笑盈盈步入影院,观看10点半放映的首场电影吴阿姨是绍兴路老居民,也是国泰的老观众,旧改后搬到市郊,今天特地赶来。
她觉得,在国泰看电影很有仪式感,因此还打扮了一番经过一年多的改造,国泰电影院有哪些变化?吴阿姨看到,入口处玻璃门通透,接待大厅两侧屏幕上,是国泰的老照片和老海报大厅中间用电影胶片造型装饰,透着浓浓的怀旧感。
“外面还是我记忆中的国泰,但里面更时尚了”她向着影厅走去,准备感受升级版的观影效果>
焕新,激活观众对老影院的新记忆跟随首批入场的客流,记者走进改造一新的影厅“之前影院的设备、装修硬件都有些陈旧了,所以我们做了内部的升级改造经过全面翻新,3个观影厅都有了全新的杜比全景声音效现在在上海,所有影厅都配备杜比全景声的影院,可以说是首屈一指。
”国泰电影院副总经理冯旻介绍焕新后的影厅共有558个座位一号厅和二号厅均可容纳两百多名观众,三号厅为VIP贵宾厅,设有113个座位记者看到,影厅的座椅也是全新设置的坐上去感觉与背部贴合,软硬适中
变化更大的是大堂区域原本占地面积较大的售票窗口和小卖部区域被打通,改造成多功能厅“这个区域可以举办一些小型展览,开一个小型会议,没有活动的时候也可以开放给观众休息我们还考虑将这里设计为一个红色打卡点,打造主旋律的红色阵地。
”冯旻告诉记者
记者注意到,售票和卖品窗口调整到了接待大厅的边上有观众正在购票,不过更多观众选择了线上购票的方式,直接在机器上取票沿茂名南路一侧的商铺引入丰富业态,进行跨界合作,推出系列电影主题特色咖啡美食及周边活动在过去,这一段是封闭的围墙,将商铺与影院隔开。
改造后,透过商铺的落地玻璃窗,可以清晰地望见街景,让影院与沿街道路融合发展
“焕新后的国泰,观众可以实现打卡、观影、美食等需求的一站式体验”冯旻表示,国泰电影院将全力打造一个集电影、文化、艺术、咖啡美食为一体的都市新社交空间,融入更多文化和旅游元素,再次激活上海观众对老影院新记忆,续写老影院新故事。
为了回馈影迷,影院还推出了线上优惠购票活动,登陆淘票票或猫眼app可享受最低19.9元购买权益,在线支付,立即扣减此外还有消费优惠折扣等活动,希望能吸引更多影迷走进影院是海派文化地标,也是上海情结所在最近火遍上海滩的电视剧《繁花》,其原著同名小说中就有一句:
“有天早上,沪生去买票,国泰电影院预售新片《摩雅泰》,队伍延生到锦江饭店一侧过街走廊”《繁花》里出现的沪上知名地标,都是海派文化发展的见证者国泰亦如此83岁的长乐邨老居民张耀曾,见过小说中描述的火爆场面。
20世纪60年代初,高中毕业的张耀曾在国泰电影院找到一份临时工作“那时候工作可不好找,”张耀曾说,能在国泰上班,他是有点自豪的,“这里放映的内容好,服务态度也好,样样都领先”
老早的国泰电影院,只有一个放映厅,观众都集中在一起“进门大厅里摆着电影演员的老照片,赵丹、秦怡、张瑞芳……我也买过电影说明书,小小的,用来收藏”他当过领座员“影厅灯光暗了,有些观众才进来,我就拿手电筒照一下票,看几排几座,把他们领到座位上。
”他也做过保洁“每一场结束后,都要把地扫的干干净净照规定,影厅不能吃零食,但还是有人带进来我就把地扫了,让师父来检查和我一起来工作的,也有人负责跑片,在影院之间传递拷贝”购票排队有专门的管理人员“春节前,人们排队买节日里的热门电影票,队伍从淮海中路的门口一直排到茂名南路上去。
管理人员就负责维持秩序”
在影院工作,张耀曾觉得,最大的好处是可以顺便看电影那个年代,看电影还是一件了不起的事情“我当领座员,等观众都坐好了,我的工作完成了,就可以坐在最后一排专门的位子上,和他们一起看”他印象最深的两部影片,是《列宁在十月》和《列宁在一九一八》。
因为反复看过,里面一段长长的演讲内容,到现在还能一次不差地背出来后来,张耀曾去了附近小学、卢湾中学教书,和国泰的情缘不曾断过“学校组织看电影也是来国泰”对于很多上海人特别是老卢湾人,这不仅仅是一间电影播放场所,更是记忆链里不可缺失的一环。
更新,既要紧随时代,也要保留特色城市要更新,影院也要更新2022年8月25日起,国泰电影院暂停营业,启动设施的更新升级《新闻晨报》当日推出整版报道《市民分享四代人的“国泰片段”:“我家四代人的老朋友,我们等它回来”》。
时隔一年半,报道中的主人公——年近八旬的陈老先生,今天也特地来到国泰,一探焕新后的真容“南京路上有大光明,淮海路上有国泰我从小住在附近,几十年来,国泰一直陪着我,所以对它感情很深小时候家里没电视,但电影院早就有了,就很喜欢过来看电影。
和太太谈恋爱的时候,约会也安排在国泰”到如今,夫妻俩还会结伴来看电影,“改造前,我们看的最后一场电影是《爱情神话》孙子人生第一场电影,也是在国泰看的”国泰电影院1930年投资建造,1932年元旦正式开业,如今已近百岁。
陈老先生觉得,它最可贵的一点,就是一直没变动过位置。“我小时候它就在这里,现在它也在。只要我路过这里,总能看到它。”都说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对于城市地标来说,道理也一样。
国泰电影院所在的位置和区域,在海派文化中也占有一席之地华东师范大学教授徐子亮涉足海派文化研究多年,她告诉记者:“海派文化是由各种各样的因素聚集起来的国泰所在的淮海路,本身就很有特色,它的高雅不是装扮出来的,而是日积月累逐步形成的,和它的历史分不开。
一战二战以后,大批来到上海的外国侨民为了生存,在当时的霞飞路(淮海路旧称)上开店,逐步形成了这条路的特色国泰电影院的风格,与这条路当时的特色是吻合的你看它的门面,一直是有尖尖顶的造型,当中用英文写着CATHAY
,成为一个标志性的存在人们远远看到,就知道是国泰了一提起它,脑海中就会出现一个清晰的样貌”城市在更新,但该保留的还是要保留此次焕新升级,建立在保留老建筑历史风貌的基础上城市更新中,跟着时代一起往前走,又没有丢失自己的特色,徐子亮认为,这是最好的方式。
“电影市场繁荣以后,观众的选择多了,国泰的放映厅也从一个变成了三个此次影院的内部改造与空间更新,贴合了时代的审美,观影体验更舒适,环境也更敞亮了,可以吸引更多人特别是年轻人来”
她强调:“文化产业的保护,需要一代一代人传承。如果每换一代人就推翻重建一次,文化就没有延续性了。在我们老上海人看来,对文化地标采用这种新老交织的改造方式,才是我们最乐于接受的。”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