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在套子里的人(装在套子里的人的套子的含义)

Mark wiens

发布时间:2024-07-10

铁塔语文学刊叙述分层有韵味,形式里面藏深意——《装在套子里的人》文/祁怡雯《装在套子里的人》被选入了人教版高

装在套子里的人(装在套子里的人的套子的含义)

 

铁塔语文学刊

叙述分层有韵味,形式里面藏深意——《装在套子里的人》文/祁怡雯《装在套子里的人》被选入了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教材的第一单元,在这个单元的课文还有《林教头风雪山神庙》和《边城》,这个单元是一个小说单元,在单元导语中有这样的要求:“学习这个单元,要注意把握小说的主题和情节。

把握主题,一是要理解作品蕴含的感情,了解作者的意图,二是要从人物、情节、环境这三个方面进行分析” 通过单元导语来看,教材还是比较注重从小说的三要素及主题入手对其进行分析,这虽然对于文本的解读有一定的帮助,但也有一定的限制。

《装在套子里的人》被选入教材时,对原文进行了一定程度上的删改,这使得删改后的小说与原文形成了一定的对照,最为明显的就是它改变了原小说叙述分层的形式,使得作为叙述者的布尔金的叙述声音凸显了出来,但是原文叙述分层的形式与既是叙述者又是被叙述者的布尔金,无论是对小说主题的表达还是对人物的刻画都有一定的影响。

因而本文尝试着从叙事学与文本细读的方法来谈这篇小说,从小说叙述分层的形式与作为叙述者与被叙述者的布尔金两个方面入手进行分析,以期对小说的内涵有更为深刻的认知01

形式和内容同等重要

《装在套子里的人》采取了叙述分层的形式,也就是套盒式叙事,“中国套盒式叙事,简单来讲就是通过叙事的角度变化来让故事套故事”这篇小说刚开始时是由作者叙述两个迟归的猎人伊凡内奇和布尔金在村长家休息,闲聊时谈到了村长的老婆玛芙拉的故事,但接下来由玛芙拉的故事引出了别里科夫的故事,这时的叙述者已经由作者转为了布尔金,别里科夫的故事是在布尔金的叙述中完成的,当布尔金讲述了别里科夫的故事后,又回归到了作者叙述伊凡内奇和布尔金的故事中。

但是,它被选入教材时进行了删改,前面作者叙述的部分被删除了,后面的结尾也做了删改,删掉了伊凡内奇和布尔金的一些对话部分,所以在教材中保留的是内层结构的叙事,也就是布尔金叙述别里科夫的故事而这些删改是否合适呢? 笔者认为这些删改的部分有待探讨。

从小说的形式上来看,原文是故事套故事的形式,而这篇小说所讲述的内容是对俄国沙皇专制的批判,小说中的“套子”何尝不是一种象征与隐喻,在特殊的社会环境下,每个人都是套中人,无人不在枷锁中,没有人能够避免杨文虎教授曾在《小说理论与语文教学》中谈到:“不要把技巧看成是第二位的,仅仅是为内容服务的东西,而要把形式、技巧看成是跟内容同样重要的,同样是小说中不可缺少的东西。

而技巧里面同样包含着内容性的东西,哲学性的东西这可以说是一种现代小说的技巧观、形式观”因而以此来看《装在套子里的人》所采取的故事套故事的叙述方式,其想必也有作者的深意在里面,其形式在某种程度上也是为了契合无人不是套中人的主题的表达,故事套故事的形式与套中人主题的表达有着一致的内涵。

02

兼具双重身份的布尔金

教材中对《装在套子里的人》这篇小说进行了删改,使得布尔金作为叙述者的叙述声音被凸显了出来,但是在小说原文中布尔金既是一个被叙述者同时又是一个叙述者,那么原文中作者对布尔金这样的安排是否有深意,如果有深意,那么深意在哪里?

作为叙述者的布尔金对别里科夫这个人物进行了极尽的渲染,在布尔金的眼中,别里科夫是一个相当谨小慎微的人,他是一个实实在在的套中人他不仅把自己的一些生活用品装进套子里,如伞放在伞套里,手表放在皮套里,小刀也装在套子里,而且他把自己的思想藏在套子里,无论是从物质上还是精神上,别里科夫的周身都散发着不敢突破、不敢违背常规的气息。

不仅如此,他还影响着别人的生活,在他和柯瓦连科谈话后,还要将谈话的内容对校长进行汇报,别人对他都很害怕经过布尔金的一番叙述,别里科夫的形象也深深地印在了读者的脑海中作为被叙述者的布尔金,其何尝不是一个套中人,只不过是其不自知罢了。

小说中布尔金表达了自己及其周围的一些人对别里科夫的害怕:“我们这些普通的老师很怕他,就连校长都怕他” 因而当别里科夫去世后,布尔金感到这是一件大块人心的事,但是这种美好的愿望很快就消失了,“生活又回到了原来的样子,还是那样严峻,让人感到厌倦,还是稀里糊涂的。

” 这不禁让人去思考难道布尔金害怕的是别里科夫吗?其实不然,别里科夫及其周围的人真正害怕的是别里科夫背后的俄国沙皇专制,因而当他们以为别里科夫去世是一件大块人心的事情,他们的美好愿望就要满足时,生活却依然严峻,究其原因是他们并没有认清现实,搞错了状况,认为别里科夫造成了他们生活的严峻,而没有看到别里科夫背后的社会现实——俄国的沙皇专制,他们是身为套中人而不自知。

布尔金作为叙述者同时又作为被叙述者能够增加小说的内蕴,使小说的立意更为深刻作为叙述者的布尔金,对别里科夫套中人的举动行为有嗤之以鼻的意味,认为别里科夫的去世是一件大块人心的事情作为被叙述者的布尔金,亦是套中人而其并不自知,因而作为叙述者与被叙述者的布尔金,强化了小说“套中人”的意味,身为套中人而不自知却对套中人的行为举止嗤之以鼻。

《装在套子里的人》是俄国作家契科夫短篇小说中的代表作之一,它通过塑造别里科夫这一典型人物,表达了对俄国沙皇专制制度的批判而该小说叙述分层的形式与同时兼具双重身份的布尔金,对于理解小说的主题与人物都有重要的作用,因而教师可从其文本体式出发来进行解读。

小说教学从根本上来说是为了学生的发展,尝试通过不同的解读方式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其获得更好的阅读体验,对于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有着重要的意义参考文献:[1]赵新艺,何曼曼,赵莹.从叙事学角度解读《装在套子里的人》[J].语文建设.2018(27).

[2]张治平.小说鉴赏教学刍议——以《装在套子里的人》为例[J].学语文.2020(1).[3]毛明.论契诃夫小说中“套子”含义的五个层次[J].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2).

编辑 | 张明月  刘海宁审核 | 马  瑞   李章鑫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