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江仙(临江仙晁补之)

Mark wiens

发布时间:2024-07-10

出自唐·岑参《凉州馆中与诸判官夜集》。在边塞异乡,听异域之乐,自然让人顿起乡关之思,更何况又是在“风萧萧兮夜漫漫”的夜晚。

临江仙(临江仙晁补之)

 

一、年年江上无情雁,只带秋来不带书出自宋·黄庚《见雁有怀》书,书信诗句描写见雁生情、盼望家书的怀乡之情 二、琵琶一曲肠堪断,风萧萧兮夜漫漫出自唐·岑参《凉州馆中与诸判官夜集》在边塞异乡,听异域之乐,自然让人顿起乡关之思,更何况又是在“风萧萧兮夜漫漫”的夜晚。

“琵琶一曲”写乐声;“风萧萧”写季节,也写声音;“夜漫漫”写夜宴的特定的时间三者的结合,共同强化了“肠堪断”的语意表达,让人不禁为其乡思之切、之苦而心有戚戚焉

三、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出自唐·杜甫《旅夜书怀》此二句以比喻修辞手法形象生动地写出了诗人自安史之乱之后多年漂泊蜀中的羁旅困顿之愁,让人睹物伤人,心有戚戚加上前句的“设问”语气,这层悲愁之情更显深重 四、褰裳路踟蹰,彷徨不能归。

浮云日千里,安知我心悲出自汉·无名氏诗(旧题《李陵赠苏武诗》)褰,提起衣服裳,下衣踟蹰,彷徨、犹豫日千里,一日千里安知,怎么知道诗句描写李陵身陷匈奴,有家难归的悲苦之情提起衣裳想迈步,想想自己的处境又只得停下来。

仰头望望天上的浮云一日千里地自由飞翔,自己却南望故国,再也回不去了,这怎能不让他情不自禁地发出“安知我心悲”的悲鸣?

五、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出自唐·温庭筠《商山早行》此二句写山中早行人的道路艰辛与羁旅愁思,表面却只用“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等两个单字与四组偏正结构的双音节词构成的名词来表现,以电影蒙太奇的手法,构成了一幅“商山早行图”,给人以无限的想象与回味的空间。

六、青山无限好,犹道不如归出自宋·晁补之《临江仙》犹,还道,说他乡青山虽美,毕竟不是故乡,还是归家最好此言与俗语“金窝银窝,不如自家草窝”同义,皆是说家乡好、家里好,表现的是对家及家乡的依恋之情

七、清江碧草两悠悠,各自风流一种愁出自唐·韩翭《寒食夜》江水清澈,碧草青青,都是美丽的景色,但是对于寒食节身在异乡之人,这两种景色都只能引起他的一种情感:忧愁此言寒食节客居他乡的忧愁之情 八、去国衣冠有今日,外家梨栗记当年。

出自金·元好问《外家南寺》去国,指已经覆亡的金朝衣冠,指士大夫、官绅外家,指诗人少年时代读书的外家南寺梨栗,指童年生活故国已不存,昔日为官今为民而今追忆童年事,历历在目情依依这是诗人在金朝灭亡之后抚今追昔的感叹之辞,其所抒发的对故国的深切怀念之情与对童年生活的留恋之情,尽在其中。

九、忍泪失声询使者,几时真有六军来出自宋·范成大《州桥》失声,情不自禁地说出口询(或作问),询问使者,指南宋出使金朝的使节六军,古时天子有六军此指南宋军队此句表面是叙述北方沦陷区的汉族民众询问南宋使节之事,实是为了突显宋朝北方民众急切盼望南宋统治者挥师北伐、收复失地的殷切之情,更是诗人借此对南宋统治者不思进取、苟且偷安行为的极大讽刺。

十、他乡生白发,旧国见青山出自唐·司空曙《贼平后送人北归》旧国,指战乱前的国家诗句描写怀乡念国之情前句写人在他乡的悲愁之情,以“生白发”予以强调;后句写满目青山之景,意在表现战乱之后“青山依旧在,故国繁华去”的惆怅之情。

文章来源:素佛堂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