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钟(编钟上的凸起的作用)
曾侯乙编钟代表了中国先秦礼乐文明与青铜器铸造技术的最高成就。
点击下图订阅特种纸质的《中国青年作家报》
微信编辑:张晓盈作一一者:王金中
最近,“三星堆将推出文物修复盲盒”的消息传出,网友们就文物发掘、保护等话题展开了讨论每一件文物的发掘和研究,都凝结了数代考古人的心血,透过这些文物,我们能更全方位地了解灿烂的中华文明今天,带大家探究又一件“国家宝藏”——曾侯乙编钟。
1978年夏,湖北随州擂鼓墩曾侯乙墓出土曾侯乙编钟曾侯乙编钟的出土改写了世界音乐史,是中国迄今发现数量最多、保存最好、音律最全、气势最宏伟的一套编钟,代表了中国先秦礼乐文明与青铜器铸造技术的最高成就,在考古学、历史学、音乐学、科技史学等多个领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时隔40余年,历史文化学者王金中最新研究指出:曾侯乙编钟横梁上的神奇“二维码图”,是中国先秦时期的古乐谱它以独创的“文字+符号”方式,记录了2500年前的编钟乐谱其乐谱符号色彩鲜明,形象独特、内涵丰富、表达精准、功能全面,是人类进入文明社会后中国先贤发明创造的一种最古老、最原始、最淳朴、要素最完备、绘制最精细的乐谱,具有十分重要的文化意义和价值,也必将改写中国乃至世界的古代音乐史。
“二维码图”就是古乐谱吗?什么是乐谱?简而言之,就是记录乐曲的图案、符号与文字古乐谱就是古代先贤记录乐曲的图案、符号与文字曾侯乙编钟的横梁是一件先秦时期的精美漆器,其上纹饰密布,与众不同一般人都认为这不过是一种古代宫廷中的豪华装饰。
的确,无论是那黑红相间的色彩,还是那流畅细致的花纹,都把这件举世无双的编钟装饰得富丽堂皇,光彩夺目,当初与金光闪闪的青铜编钟交相辉映,具有很强的视觉冲击力
不过,让人产生的疑问是,横梁上那些类似“二维码图”的纹饰还有更重要的实用功能吗?会不会是记录乐曲的图案与符号呢?这是需要认真加以辨识的首先,从构成“二维码图”的基本元素看,它们相对一致初看图案中的纹饰眼花缭乱,似乎比较复杂,但仔细分析起来,构成“二维码图”的基本元素却有惊人的一致性。
如由圆圈围起来的“×”字形、由四个拐角组成的“+”字形、由两头卷起而中间成尖的“山”字形、由两边卷曲的“骨棒”形等等,都反复出现在“二维码图”中,形成相对固定的符号,再组合成与敲击编钟相关的系列图谱这显然是为了便于演奏者迅速识别,然后照谱敲击悬钟。
其次,从“二维码图”绘制的位置看,非常便于演奏者近距离观看与识别编钟横梁为粗壮的方木,所有精心绘制的“二维码图”全部集中在方木的正面与背面,而方木的上面与下面是黑色的底漆和间隔的红漆,很难找到与正面和背面相同的“二维码图”。
另外,横梁上表明音律的篆书铭文,均刻在随钟口朝向的一面,因此有的铭文随钟口刻在横梁正面,有的铭文随钟口刻在横梁背面这种位置上的安排只能说明,“二维码图”中的基本符号与文字,都是供演奏者直视的
再次,从“二维码图”的排列上看,排列与编钟演奏存在一定的对应关系这些“二维码图”中基本元素的组合千变万化,使用的色彩也有某些差别,没有明显的规律性,就像世间没有相同的指纹一样这说明敲击不同的悬钟,需要不同的“二维码图”。
越是相对复杂的图谱,越需要演奏者照谱击钟,才能准确奏响人世间动听的乐曲综上,曾侯乙编钟横梁上的“二维码图”,确是一件为演奏者精心准备的非常完整的古代编钟乐谱!它把世人从未见过的各种纹样、符号、文字、色彩的排列组合,巧妙地浓缩进一个又一个小方块中,构成了编钟演奏的精彩乐章。
我们中华民族的先贤们就是以这种充满智慧的独特方式,把人间最美妙的音乐忠实地记录下来,再永久地流传下去
破解古乐谱中的“二维码图”在曾侯乙编钟横梁上的乐谱中,“二维码图”占据了绝大部分的空间这种“二维码图”在记录乐曲中有什么深刻的含义?起什么重要的作用?这是辨识古乐谱必须破解的一个难题第一,关于击音符编钟既然是打击乐器,那么,击音符号在古乐谱上就必不可少,而且是判断古乐谱的重要依据之一。
因此,寻找和辨识击音符号,就是破解古乐谱之谜的一把钥匙,也是认识“二维码图”的起点如果说,中国文字是象形字;那么,中国古乐谱中的符号也会留下象形字的某些特点或许正是受到这种板状振动模态的启发,曾侯乙编钟乐谱“二维码图”上也出现了类似“×”字形和“+”字形的击音符号。
第二, 关于止音符在曾侯乙编钟乐谱“二维码图”中,还有一类符号依附在击音符上,有的衔入一面,有的衔入两面,有的衔入三面有人称为“山”字形纹那么,这些“山”字形纹又代表着什么意思呢?通常把悬钟上凸起的部分叫做“枚”。
除了礼制的意义外,枚的实际作用既可以起到增强振动、延长发音的效果,也可以起到减少振动、制止发音的效果当悬钟敲响后,将人手贴在枚上,声音便会迅速衰减下来而“山”字形就像人的一只手张开,平放在三个枚上,达到止音的效果。
因此命名为止音符
第三,关于分谱符对比三层横梁上的各节“二维码图”,可以发现一个十分有趣的现象,下层横梁上各节符号的总和,竟然大大超过中层与上层横梁上各节符号的总和而下层低音悬钟数量最少,在演奏中使用的也不多,为什么乐谱符号反而比中层和上层多呢?唯一的解释是,下层横梁上的“二维码图”是乐谱的总谱,中层横梁和下层横梁上的“二维码图”是乐谱的分谱,总谱涵盖着分谱,而分谱衔接着总谱。
用以涵盖与衔接的符号,就是两两相对的山字形符号,称为分谱符
第四,关于休止符在编钟乐谱“二维码图”中,还存在一种常见的现象,就是在有些章节的右边,连续出现大量单独的山字形符号有专家认为,这些单独的山字形符号相当于现代音乐中的休止符其实,这些休止符在每节乐谱的上、下、左、右甚至中间都会出现,说明一首乐曲在演奏过程中,总会在某些节点上停顿、停留或停止一下。
休止符在乐曲中往往起到“此处无声胜有声”的艺术效果总之,曾侯乙编钟乐谱上的击音符(正鼓击音符与侧鼓击音符)、止音符、分谱符和休止符,都呈现出了“二维码图”的形式,因此可以把这种古乐谱命名为中国式的“二维码图”乐谱。
这种“二维码图”形式之美、设计之巧、纹饰之精、组合之妙、蕴含信息量之大,都是前所未有的这是先人留给我们的需要不断破解的艺术之谜,也是一份无比丰厚的文化遗产
发现古乐谱的意义和价值四十多年前,当曾侯乙编钟出土时,以它宏大的规模、精美的纹饰、复杂的铸造、动听的乐音,惊艳了全世界人们深入研究后确信,曾侯乙编钟上体现出来的一钟双音、五音十二律、旋宫转调以及五个八度的宽广音域等现象,是中国乃至世界古代音乐的重大发现,改写了公元前五世纪的古代音乐史,树立起了东亚音乐文化的历史标杆。
四十多年后的今天,曾侯乙编钟乐谱“二维码图”的发现,以其独特的符号、丰富的内涵、精准的表达、完备的功能来记录当时的乐曲,同样也是中国乃至世界古代音乐的重大发现,若能将这一古乐谱中的“二维码图”完全破解出来,将再次改写古代音乐史,具有非常重要的文化价值。
首先,这是人类进入文明社会后中国先贤创造发明的一种最古老、最原始、最淳朴、要素最完备、绘制最精细的乐谱曾侯乙编钟古乐谱“二维码图”既不同于现代世界通行的五线谱,也不同于我国古代民间流行的减字谱、工尺谱,它属于以“文字+符号”方式记录的以悬钟击奏为基本发音单元的组合式器乐乐谱。
尽管曾侯乙编钟古乐谱已经失传了2500年,但它却像汉字中的甲骨文一样,是乐谱中的源头,是音乐中的“化石”,蕴含着大量古代音乐的历史信息,千载难见,弥足珍贵它把人类发明乐谱的历史提前到公元前500年这是中国乃至世界上最早的一件完整乐谱,也是继曾侯乙编钟出土后再次改写中国古代音乐史的重大发现。
其次,深化了人们对曾侯乙编钟所创造的音乐成就的认识如果说编钟是硬件,那么乐谱就是软件就硬件认识硬件,即就编钟研究编钟;或就软件认识软件,即就乐谱研究乐谱,其认识都是不完整的,都有一定的片面性和局限性乐谱乐谱,一乐之谱,乐钟易得,乐谱难觅。
正是乐谱赋予了乐钟以生命和灵魂现在人们初步掌握了编钟乐谱“二维码图”,再来研究曾侯乙编钟,就能进一步开阔视野,有所发现再次,人们有机会聆听按照编钟乐谱“二维码图”演奏出来的古代乐曲在古代帝王和贵族的所有享乐活动中,最高级、最奢侈、最豪华的享受就是欣赏音乐。
古代的乐曲演奏,轻易是听不到的,其原因就在于那时的音乐演奏必须有专门的乐队,有齐全的乐器,有欣赏的场地,有长期的训练和磨合如果环境、场地、人员和条件变化了,就演奏不出同样美妙的乐曲而这正是令世人无限神往之处。
目前人们听到的只是曾侯乙编钟奏响的现代乐曲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当人们完全破译了编钟古乐谱“二维码图”,就能让曾侯乙编钟奏响2500年前的曾乐、楚乐甚至周乐,以原汁原味、原钟原调的美妙佳音,再次惊艳世界!
丨参考资料:《史记》《中国古代文化常识》《中国重大考古发掘记·曾侯乙墓》《湖北出土文物精华》《曾侯乙文物艺术》《曾侯乙编钟》丨来源:光明网丨审核:杨月丨复核:周伟
《中国青年作家报》为共青团中央主管、中国青年报社主办,周报,每期 16 版,设有Z世代文学、对话名家、文学评论、当事人说、志愿文学、我的亲朋、大美河山等板块来稿字数不限,视频、漫画、摄影作品等也欢迎,因为我们有容量无限的新媒体平台:中国青年报App创作频道。
题材不限,因为我们不想限制你的想象力年龄不限,因为青春不老欢迎文、图、音视频投稿:zgqnzjb@cyd.cn审稿周期:两至三个月订阅《中国青年作家报》,请联系毕老师,17611117182,微信同号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