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听那冷雨(听听那冷雨ppt课件)
作者简介: 高凤香,杨陵区高级中学语文教师,中学高级教师,陕西省特级教师。陕西师范大学兼职教授,杨凌
作者简介:高凤香,杨陵区高级中学语文教师,中学高级教师,陕西省特级教师陕西师范大学兼职教授,杨凌示范区文联、作协副主席中国作家协会会员,鲁迅文学院高研班学员,西北大学作家班学员,出版散文、纪实等专著七部。
曾获“陕西省中小学德育工作先进个人”“陕西省百优作家”“杨凌示范区最美女性”“杨陵区首批骨干教师”等荣誉称号杨陵区汤会娥名师工作室导师编语:我们备课往往备的是自己想要的课,而不是学生需要的课,所以,课堂效果甚微,教学无法相长。
高老师提出“让设计长成一棵风景树”,“让学生流连于树下,赏花摘果”,可谓是一语中的,点出了课堂设计的要领汲取导师的思想精华,绽放自己的独特魅力,让课堂开花,让教育结果
徜徉植物园,惊叹于花工的巧手,高一剪低一剪,荒长的枝便生出一树的俊秀,左一扭右一扭,单调的藤便拧出龙飞凤舞的雄姿如果,语文老师舞动自己的思想之手,让教学设计长成一棵风景树,学生流连于树下,赏花摘果,是不是也能赏鉴到不知铃声响起?如果,我们的每节教学设计都能长出一棵风景树,三年时间,学生的生命里是不是众芳绚妍,果实飘香?如果,我们的学生走向社会,把成熟的果籽撒落,是不是会繁殖出一片风景的密林,让每个穿越树林的生命都能分享精心设计创造的成果?。
可惜,纵眼望去,僵死的语文课堂让学生昏昏欲睡除过几个先行者在不断尝试外,大多数教师还在继续着曾经的老路教学设计规规矩矩,不敢旁逸斜出,课堂批量生产,一个模式栽到底,没有让学生眼睛一亮的风景每次到基层听课结束,我都有进入荒漠的窒息感。
满教室是饥渴到绝望的眼神,绝望到沉默不言老师却不能提供活泼泼的水源,也不会教给他们寻找水源的方法,更不要说播下一颗种子,领着学生一起浇水施肥,松土剪枝,培植出一树可观可赏的风景
能不能尝试让树干长高?2011年,日本发生9.0级大地震,网络上铺天盖地而来的是国人一片不理性的呼声面对学生的偏激,陈劲松老师引导他们写作文,字里行间流露出两种偏执的观点怎样纠正学生认识上的偏差呢?备课时,陈老师重读《论语》《孟子》,从儒学经典中摘录出“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恻隐之心,人皆有之”等材料,准备在学生讨论到争执不下的环节推荐学生果然,上课时两派学生针锋相对,互不退让陈老师适时打出PPT,学生读到这些警策之言时,顿然觉悟,牢记“国耻”,还要伸出援助之手才是应有的理智之举。
这节作文讲评课,陈老师用经书材料做依据,提升了教学设计的思想高度提升教学设计的思想高度,是语文教学亟待解决的要务既然文以载道,我们也要课以载道四书五经,归其宗旨,无不在讲“道”韩愈把“传道”作为教师的第一任务提出来,是要后来的老师明白,育人才是教学之本。
因此,设计教学环节时,《烛之武退秦师》也该重视烛之武临危受命计退秦师的爱国精神;《鸿门宴》也该重视樊哙忠勇神武、足智多谋的英雄好汉形象;《归去来兮辞(并序)》也该重视陶渊明躬耕南野淡泊名利的隐者风骨屈原的独守清洁,曹操的渴慕贤才,李白的傲视权贵,杜甫的忧国忧民,鲁迅的彷徨呐喊,海明威的永不服输,等等,都是滋养学生思想田野的有机质,且不可为语而弃文,让学生的思想荒成病弱的树枝,畸形生长。
有位老师设计柳永《雨霖铃》的教学方案,他在“作者介绍”的课件中,补充很多柳永取仕落第后穿梭秦楼楚馆,出入勾栏瓦肆的词作及传记材料虽然他后面对《雨霖铃》整首词的艺术成就教学很成功,但是,一下课,就有学生喊,“流氓柳永,流氓柳永。
”紧接着,一教室的学生都跟着起哄老师提着教案,兴冲冲地离开了教室我忽然想起一位家长质问的问题,“为什么要让学生学柳永的词?”教师自身都没有思想高度,如何能设计出一堂有思想高度的课,教案里又如何能长成一棵有思想高度的风景树?。
课程标准要求:“高中语文教学应让学生学习中国古代优秀作品,体会其中蕴涵的中华民族精神”要做到这一点,我们语文老师先得提升自己的思想修养,再通过巧妙的教学设计引导学生用人类文化的雨露滋润心田,这样,李密的孝道,苏武的忠道,荆轲慷慨赴死的赤子情怀,蔺相如化干戈为玉帛的博大胸怀,很容易滴灌学生心灵的荒漠,萌发出思想的幼苗;遇到困难,挫折,也能用《兰亭集序》的生死观、《赤壁赋》的通达观、《逍遥游》的超越境界为自己开解,积累生存的智慧,提升生命的质量。
能不能尝试让树根长深?就课文讲课文,就字词讲字词,每节课都是孤立的教学,这种现象在语文教学中尤为常见特别是年轻教师,没有丰厚的积累,教学设计也是轻飘飘的,没有知识含量,如同一棵树,细瘦的主干,长不出蓬勃的枝叶。
哪里有风景可观?年轻教师可以原谅,中老年教师这般教学的也不在少数缺少钻研精神,几十年教一课,教到临近退休,主干都要枯死掉,哪里还谈得上创造性的设计教学?高大的树木都有庞大的根系,树根有吸收、运输、固持及贮藏的功能,那么,课堂的思想高度要上去,就得低下头,用心设计自己的每节课,带领学生走进课文,钻研课文,吸收贮藏课文里的语言营养元素,为解读文章的思想情感打好基础。
巧妙利用课件,补充营养雪玲老师设计《滕王阁序》教学,预知到学生会误解“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中“穷”字的用法她把“穷”与“贫”的词条制作成课件,又列举类似用法的一组句子:吾不能变心以从俗兮,固将愁苦而终。
穷(《涉江》);穷不失义,达不离道(《孟子·尽心上》);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荆轲刺秦王》)学生讲到这里,果然理解出错雪玲老师打开准备好的课件,让学生区分“穷”与“贫”的不同,并引导学生根据语言环境推断关键词的含义,明确王勃是因为失意困顿怀才不遇而生发感慨,并非贫穷而流落到此。
这个教学环节,如果雪玲老师仅仅提示学生,该字不能译作“贫穷”,而应该理解为“失意困顿”,那么,即使学生当时记住,换个语言环境他们就可能忘记,对王勃写《滕王阁序》的处境也会理解不深巧妙利用卡片,补充营养吕娜老师设计《张衡传》教学,。
想到学生有可能对文章里多次出现的任免官职词“举”“辟”“征”“迁”“转”“徙”等混淆,就把古代官职任免的词及例句出处全部整理在一起,印制成资料卡片,提前发给学生,要求学生早读时间辨识并记准上课时,解读张衡的为官之道,学生轻而易举地把各个义项对应进去,捕捉到张衡从容淡静的性格特点。
巧妙设计问题,汲取营养李鹏老师设计《包身工》教学,让学生在原文找“包身工是什么?”这个问题能够把全文的关键词筛选出来,再以此为契机,引导学生解读文章的主题上课时,学生花了很短时间就找到“生物”“猪猡”“懒虫”“机器”“灌装的劳动力”“试验工”“奴隶”“死娼妓”“墨鸦”“冤魂”等一系列说法。
李老师组织学生挖掘这些词语暗藏的深层涵义全部串联起来,学生的思想认识也随着对文字之根的深入理解而愈加深刻巧妙利用对比,分享营养世平老师设计《短新闻两篇》教学,让学生对比阅读《别了,不列颠尼亚》和《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
他提醒学生,从标题入手,看选材,看结构,看表达方式,看情感基调,看写作背景,再联想平日报纸里读到的新闻,看看文章到底高妙在哪里课堂上,学生读得很认真,讲得很积极对比阅读激活了学生的思维,他们从语言文字入手,把老师提到的各个方面分析得到位。
讲到主题的不同时,学生甲说,只有国家强大,才能避免惨绝人寰的灾难,才能把侵略者赶出国门,屹立于世界的东方,我们不能让大屠杀的悲剧再发生,更不能做没有人性的屠杀者世平老师的这种教学设计,不仅教给学生一种阅读的方法,还增加了学生的忧患意识,培养了他们正确的人生观,增强了他们的民族自豪感。
设计在巧,小到滋生一枝一叶;设计在妙,大到营养一树一木。只要根往深里长,露出地面的风景就会绚丽多彩,妖娆多姿。
能不能尝试让枝叶长灵动?教学设计应该是动态的,是多种方案的,是应该随着课堂的意外变化而临时调整的艺术因为教学的主体千差万别,学生的思想参差不齐,随时都有可能草动花落教师的知识储备也可能导致教学设计随之发生变化。
灵活地设计多元教学目标程振理老师教学《听听那冷雨》,没有拘泥于一课一目标的传统教法他设计出不同角度的七个教学目标,供学生自主选择:①探究作者写作文章的意图②探究文章的现实意义③探究“听听那冷雨”的标题特点。
④梳理文章的行文结构与写作思路⑤文章用了哪些写作手法,举例分析⑥尝试分析文章的语言特色⑦自己确定其他探究主题这种自主选择学习的方式,激发出学生内在的自主学习精神学生们积极地投入到解决问题的研究之中汇报时,学生对文章的解读全面又深入,研究成果丰富多彩。
灵活地设计倒读课文廖海燕老师教学《项链》,她没有布置预习,打破常规阅读方式,建议学生倒着读学生读出了马蒂尔德的真实善良、诚信单纯、勇于面对、敢于担当读到小说的开头,学生便能理解马蒂尔德参加舞会的那份小小的虚荣心,其实也是一种正常人的心思。
顺着看是一种风景,倒着看也是一种风景灵活地设计整合教材有老师教学《赤壁赋》,因为难度太大,他把必修四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整合到必修二的教学进程中这三者写的都是苏轼被贬黄州游赤壁时的所见所感。
老师找到其共同点,通过两首词的辅助教学深入解读苏轼的《赤壁赋》,使学生顺藤摸瓜,触摸到苏轼的灵魂高度灵活地设计寻找最佳切入点冯为民老师让学生在《赤壁赋》里找三个宾语前置句,以此为情结,串起对整个文本的解读,让学生渐入柳花深处,读懂苏轼的豁达。
他设计出了一棵比例协调的风景树,让文言文的“言”与“文”在枝头相映生辉设计多元教学目标,倒读课文,整合教材,寻找最佳切入点,这些做法都是探索者设计教学时智慧闪耀的灵动之光他们的教案里,到处都是用心插柳柳成荫的诱人风景。
而每棵柳树,拂动的枝条参差错落,絮飞轻灵,怎么看怎么婀娜,怎么赏怎么柔美我也会用心设计每一节教案不管哪篇文章,绝不会用同一种方法教第二遍比如《荷塘月色》,第一遍我把语言美作为重点,第二遍我把结构美作为重点,第三遍我把朱自清的思想冲突作为重点,第四遍我教学生仿写,第五遍我领学生背诵。
如果再教,我就会再变一种方法即使同样教学语言美,我也能找出四五种切入点哪种教法,都会有意外的生成,相比而言,预设之外的生成更能给我带来惊喜叶澜先生也说,“课堂是向未来方向挺进的旅程,随时都有可能发现意外的通道和美丽的图案。
”给我们的教学设计,尝试着种风景树吧他人种柳,我们可以种梧桐植松柏,可以栽玉兰绕紫藤,也可以像郭橐驼一样,用原来的土均匀地培,让树根舒展地长,结结实实地长,再提供自由生长的空间掌握好教学设计的规律,那么,摇曳师生眼前的,就是一树树魅力无穷的风景。
本期编辑:马泽童
长按二维码关注,感谢支持!精彩回顾:(第100期)【动态】向语文更深处漫溯 ——工作室符梅老师参加“国培计划(2019)”培训(第99期)【专栏】 冬日,向光而行 ——在师大实验中学跟岗学习琐感
(第98期)【动态】触摸生命的精彩!——工作室汤会娥老师被评为“陕西省2019年度教师专业成长先进个人”(第97期)【动态】传语文之道,展名师风采 ——工作室王华老师承担杨凌示范区“名师大篷车”示范课
(第96期)【导师专栏】 关于“干货”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