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霖铃(雨霖铃表达了什么情感)
《村行》《待漏院记》《雨霖铃》《玉蝴蝶》
梦想是追求的过程,不满是向上的车轮
大家好~我是张群老师品读计划创始人
今天我们继续来欣赏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之
一、《村行》
王禹偁 ,字元之,济州巨野人北宋诗文革新运动先驱散文取法韩愈 ,柳宗元,诗歌崇尚杜甫,白居易著有《小蓄集》,《小蓄外集》村行【作者】王禹偁 马穿山径菊初黄,信马悠悠野兴长万壑有声含晚籁,数峰无语立斜阳棠梨叶落胭脂色,荞麦花开白雪香。
何事吟余忽惆怅,村桥原树似吾乡。
1、背景:被贬谪路途所见。2、主题思想:这首诗以村行为线索,描绘了秋日山水田野的自然风光和作者的游兴,其中又暗寓作者对故乡的思念,以及因遭贬谪而产生的失意之感。
3、艺术特点:( 1 )诗歌用了以乐景反衬哀情的表现手法,哀乐相生,情感益显浓郁。前六句重点写秋天的优美景色以及由此 引发的“野兴”,是乐景;末两句转入“乡思”,是抒发哀情。
( 2 )动静、远近结合。领联是远景,写山野,重在绘声,两句一闹一静,以闹衬静,突出山野的寂静;颈联是 近景,写田园,重在绘色,两句红白相映,色香兼具,突出田园的秀美。
二、《待漏院记》
作者王禹偁向上滑动阅读正文天道不言,而品物亨、岁功成者,何谓也?四时之吏,五行之佐,宣其气矣圣人不言而百姓亲、万邦宁者,何谓也?三公论道,六卿分职,张其教矣是知君逸于上,臣劳于下,法乎天也古之善相天下者,自皋、夔至房、魏,可数也,是不独有其德,亦皆务于勤耳,况夙兴夜寐,以事一人。
卿大夫犹然,况宰相乎!朝廷自国初因旧制,设宰臣待漏院于丹凤门之右,示勤政也至若北阙向曙,东方未明,相君启行,煌煌火城;相君至止,哕哕銮声金门未辟,玉漏犹滴,彻盖下车,于焉以息待漏之际,相君其有思乎?其或兆民未安,思所泰之;四夷未附,思所来之。
兵革未息,何以弭之;田畴多芜,何以辟之贤人在野,我将进之;佞臣立朝,我将斥之六气不和,灾眚荐至,愿避位以禳之;五刑未措,欺诈日生,请修德以厘之忧心忡忡,待旦而入,九门既启,四聪甚迩相君言焉,时君纳焉皇风于是乎清夷,苍生以之而富庶。
若然,总百官、食万钱,非幸也,宜也其或私仇未复,思所逐之;旧恩未报,思所荣之子女玉帛,何以致之;车马器玩,何以取之奸人附势,我将陟之;直士抗言,我将黜之三时告灾,上有忧也,构巧词以悦之;群吏弄法,君闻怨言,进谄容以媚之。
私心慆慆,假寐而坐,九门既开,重瞳屡回相君言焉,时君惑焉政柄于是乎隳哉,帝位以之而危矣若然,则下死狱、投远方,非不幸也,亦宜也是知一国之政,万人之命,悬于宰相,可不慎欤?复有无毁无誉,旅进旅退,窃位而苟禄,备员而全身者,亦无所取焉。
棘寺小吏王某为文,请志院壁,用规于执政者。
1、主题思想:本文是作者由待漏院引发的对宰相职责的思考,表现出他对现实政治的忧虑以及希望实现清明吏治的政治主张作者将宰相分为贤、奸两类,一褒一贬,态度鲜明,意在规劝宰相应当公正无私,勤政为民,以保国家太平,百姓安康。
;而不能取悦君王,谋取私利,或者碌碌无为、保全自身。
2、艺术特点:( 1 )文章构思缜密,脉络井然先由“勤”立说,引出待漏院,由待漏院转出“思”字,又由“思”字切入, 描写贤、奸两类宰相的不同表现,最后以“慎”字作结,点明文章主旨全文环环相扣,步步深入,具有很强的逻辑性。
( 2 )艺术上主要采用正反对比的手法。第二段刻画两类宰相形象,采用几乎相同的行文句式,一贤一奸,对比 强烈,不仅使人物形象鲜明,也很好地表现了作者的爱憎之情。
( 3 )文语言明白流畅,自由灵活。描写贤、奸两类宰相的两段,结构对称,语句齐整。文章以四言为主,采用 大量以“之”字收尾的句式,匀称明快,朗朗上口,读来具有明显的节奏感和韵律感。
三、《雨霖铃》
柳永原名三变,字耆卿。北宋第一个专力写词的作家。世称柳屯田, 有《乐章集》。
向上滑动阅读正文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
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1、主题思想:这是一首写离情别绪的词作者以凄清的秋天为背景,描写了一场难分难舍却又迫不得已的离别词中既有离别的痛苦,又有仕途失意、江湖漂泊的感伤,两种感情交织在一起,被作者反复渲染。
抒发了悲凉感伤的离愁别绪,也隐隐包含了对平生不幸遭遇的感慨和深感前途黯淡的消沉情绪
2、艺术特点:( 1 )全词围绕“伤离别”来构思,层次十分清晰分三层:上片五句到“留恋处、兰舟催发” 写别前留恋,“执手相看”四句写别时伤感,下片都写别后想象既有眼前的实景 ,又有想象的虚景,虚实相间,层层推进。
( 2 )词的情景关系处理十分融合开始就将“伤离别”的凄苦感情置于“冷落清秋节”气氛中,情景自然融合上片结句以景收束,既暗示前程的迷茫与分别的深愁,又使词情从“无语凝噎”的凄绝转为“千里烟波”的悠长,有张有弛,伸缩自如。
下片“杨柳岸”虚景描写,充满“伤离别”凄婉情致,已成千古绝唱
( 3 )此词以铺叙为主,以白描见长。无论是勾勒环境、摹绘景物,还是描写人物的情态、动作,刻画人物心理, 都十分生动传神。
( 4 )善于采用多种方法渲染离愁,抒发感情如采用点染之法,清刘熙载在《艺概》中说:“词有点有染,柳耆卿《雨霖铃》云:‘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上两句点出离别’‘冷落’‘今宵’两句,乃就上两句意染之。
”又如借转折来表情达意的手法,词的上片,一般认为是半句一转的手法:方骤雨,马上初歇;方帐饮,紧接说无绪;刚留恋,又兰舟催发,如此等等在不断的转折中,将离愁别绪表达得淋漓尽致。
四、《玉蝴蝶》
作者柳永向上滑动阅读正文望处雨收云断,凭阑悄悄,目送秋光晚景萧疏,堪动宋玉悲凉水风轻,蘋花渐老,月露冷、梧叶飘黄遣情伤故人何在,烟水茫茫难忘,文期酒会,几孤风月,屡变星霜海阔山遥,未知何处是潇湘念双燕、难凭远信,指暮天、空识归航。
黯相望断鸿声里,立尽斜阳
1、主题思想:这是一首怀人之作,通过描写萧疏凄凉的秋景,抒发对远方故人的怀念,感情低婉而深挚。“ 望处”二字为 全篇的结构关键,由其关联景与情、今与昔、离与合,并浑然融为一体。
2、艺术特点:“望处”二字为全篇结构关键,由其关联景与情、今与昔、离与合,并浑然融为一体。词中“指暮天、空识 归航”典出谢朓《之宣城郡出新林浦向板桥》“天际识归舟,云中辨江树。
不管是否选择上课,对文学感兴趣的同学均可关注我们。大家记得持续关注品读计划网络学校百度搜索:品读计划即可找到我们的官方网站和电脑版网络学校
这是我们的上课模式课件头像高大上
这是我们的课件
欢迎报考专科本科毕业论文辅导、考研辅导、文学拓展课、高自考全科辅导、选修必修考试辅导、英语辅导、预估串讲课辅导等课程课程的详细内容在这里找哦
品 读 计 划
有意向的同学可与我联系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