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一浮(马一浮纪念馆)

Mark wiens

发布时间:2024-07-12

马一浮,单名浮,字一浮,号湛翁、蠲翁、蠲叟、蠲戏老人。浙江绍兴人,中国文化宗师。马一浮是李叔同最崇拜的人,他曾和学生丰子恺说:“马先生是生而知之

马一浮(马一浮纪念馆)

 

马一浮为《百年巨匠》书法篇拍摄的巨匠之一马一浮(1883—1967),单名浮,字一浮,号湛翁、蠲翁、蠲叟、蠲戏老人浙江绍兴人,中国文化宗师十六岁应试,名列会稽县案首(第一名)二十岁赴美日欧留学回国后“自匿陋巷,日与古人为伍,不屑于世务”,潜心研究儒释道等中国传统文化。

抗战爆发后,先生忧愤于民族危亡,应浙江大学校长竺可桢之邀,出山讲学1939年,在四川乌尤寺创建复性书院,讲明义理,选刻古书,培养人才抗战胜利后,先生回杭,重居林下,主持智林图书馆建国后,任浙江省文史馆馆长、全国政协委员。

马一浮纪念馆马一浮先生(1883-1967)是杭州城内妇孺皆知的一代大儒,他在杭州生活了几十年,流传下来的故事可谓车载斗量他的人品与学问兼优,似一座文化高峰,凡是和他接触过的人,无不佩服得五体投地马一浮先生离开我们半个多世纪了,不过这座高峰依然屹立在西湖畔。

虽然马一浮出生在四川,原籍为绍兴,但他一生的大部分时间都是在西湖畔度过的,他将杭州的文化精髓悉数纳入自己的知识宝库有人评价,世界上的所有事情,只要你问得出来,就没有马先生不知道的学者戴君仁曾说:“中国历史上大学者,阳明先生之后,当推马先生。

”学者梁漱溟认为马一浮是“千年国粹,一代宗师”,他们要表达的其实都是这个意思马一浮是李叔同最崇拜的人,他曾和学生丰子恺说:“马先生是生而知之的,假定有一个人,生出来就读书,而且每天读两本(他用食指和拇指略示书之厚薄),而且读了会背诵,读到马先生的年纪,所读的还不及马先生之多。

”李叔同所言,经过丰子恺的实际体会,并非虚言——丰子恺听马一浮谈话时“全神贯注到连吸烟的欲望都没有了”丰子恺在《桐庐负暄》中回忆:“马先生自己捧着水烟筒,和我们谈天,有时放下水烟筒,也拿支香烟来吸有时香烟吸毕,又拿起旱烟筒来吸‘元奇’。

弥高弥坚、忽前忽后而亦庄亦谐的谈论,就在水烟筒换香烟,香烟换旱烟之间源源地吐出来我是每小时平均要吸三四支香烟的人,但在马先生面前吸得很少并非客气,只因为我的心被引入高远之境,吸烟这种低级欲望自然不会起来了。

有时正在负暄闲谈,另有客人来参加了于是马先生另换一套新的话兴来继续闲谈,而话题也完全翻新无论什么问题,关于世间或出世间的,马先生都有最高远最源本的见解他引证古人的话,无论什么书,都背诵出原文来”当李叔同出家后,丰子恺对马一浮始终追随,马一浮的学问,成为他读书治学、立身处世思想的一处源头。

马一浮先生

蒋庄旧影不过马一浮经历的人生苦难,教人唏嘘尽管十一岁丧母、十九岁丧父,但父母给予他的影响巨大据说马一浮的母亲何定珠是一位知书达理的女性,她很早就教儿子读书,故马一浮九岁能读《楚辞》《文选》在马一浮十一岁那年,她生病了,自知病将不起,便想考考儿子,看他将来是否有出息。

她坐在椅子上,指着庭院里的菊花,要儿子作一首五律,并且限用麻字韵马一浮应声而答:“我爱陶元亮,东篱采菊花枝枝傲霜雪,瓣瓣生云霞本是仙人种,移来高士家晨餐秋更洁,不必羡胡麻”她一听,既高兴,又担心,说:“儿子长大当能诗,这诗虽有稚气,颇似不识人间烟火语,汝将来或不患无文,但少福泽耳。

”何定珠去世后,马一浮的父亲马廷培为儿子请了一位教书先生郑墨田,郑墨田是举人,在绍兴有名望、有学问未久,郑墨田就向马廷培请辞,马廷培不解,问他原因起初郑墨田并没有说什么,在再三追问之下,才说出实情原来郑墨田“走马上任”之后,渐渐发现十多岁的马一浮不是他能教得了的——他知道的,马一浮都知道;他不知道的,马一浮也知道……

马一浮晚年像1898 年,绍兴举行“童试”,一批才俊都赶来参加,连周树人、周作人兄弟俩也在其中在这次“童试”中,马一浮夺得第一名,一时间,他名声大噪萧山的大企业家汤寿潜学识渊博,他曾考中贡生,赐进士出身,授翰林院庶吉士;当他听闻马一浮的情况后,立刻到绍兴了解情况,他认为马一浮年纪轻轻,竟有如此学问,实在难得!汤寿潜将马一浮选为东床,将自己的女儿汤孝愍许配给他。

二人成婚后,住到了绍兴城内对马一浮而言,这一年可谓“春风得意”——金榜题名、洞房花烛,接踵而至然而好景不长,没过多久,厄运突然降临——父亲、妻子、二姐相继去世,由于大姐早已嫁人,马一浮如同坠入地狱,身边没有一个亲人!。

后来,马一浮去美国、日本留学,二十四岁到了杭州杭州有风光旖旎的西湖,有气势磅礴的钱塘江,有大量名寺古刹,但这些都不是他醉心的地点;他最在乎的是西湖畔的文澜阁,是文澜阁里藏的《四库全书》当时,马一浮住在广化寺,他每天都到文澜阁读《四库全书》,风雨无阻,四季不停。

民国时期,蔡元培任教育总长,他欣赏马一浮的才华,聘请马一浮到教育部任秘书长可几个星期之后,马一浮辞去了秘书长的职务,回到杭州继续读书自此,他不再进入官场从事公务据说汤寿潜看到女婿三十多岁,仍孤身一人,有意将自己的三女儿许配给他。

马一浮觉得自己比三小姐大十多岁,加之不善于治生,回绝了岳父的好意不料三小姐忽然患病,汤家取消了先前的提议,而此时的马一浮反倒担心起来,连忙去信,表示要和三小姐完婚当三小姐得知自己的病情后,不愿完婚,她担心自己会影响马一浮。

不久,三小姐因病故去,虽然她不是因为马一浮去世的,但在马一浮心中留下了一个阴影就这样,马一浮在杭州继续着一个人的生活,他先住在永福寺,而后搬到了延定巷,最后在宝极观巷定居历时三十多年,马一浮读遍《四库全书》,终成一代大儒。

终究,大儒是孤独的,他的学问博大到无人敢研究,他的学问精深到无人可对话平日里马一浮除了去文澜阁,基本上闭门不出,亦鲜有学人来访;伴随时间的推移,与马一浮交往的学者也越来越少,只剩李叔同、梁漱溟、熊十力、马叙伦等人,学生辈的仅有丰子恺等人。

惜时如金的马一浮从不去访问他人,“只闻来学,未闻往教”

周总理陪同伏罗希洛夫拜访马一浮

马一浮绝笔自作诗全面抗战开始后,马一浮离开杭州,奔波在逃难路上这期间,丰子恺等学生辈数人一路追随丰子恺的小儿子丰新枚在桂林出生时,马一浮正准备离开桂林,丰子恺从医院急急忙忙赶到马一浮的住处,要为他送行,顺便向他报告自己的夫人生了。

马一浮问丰子恺:“是男孩还是女孩?”丰子恺一时语塞,竟说“生了个人”!惹得众人哈哈大笑马一浮离开桂林后,丰子恺忽然觉得桂林的天灰暗了,桂林的山水也黯然失色他将自己的真实感受,郑重其事地记在日记里抗战胜利后,马一浮定居杭州,再也没有离开过。

新中国成立了,许多要人都去拜访马一浮1951 年的一天,时任上海市市长的陈毅在浙江省文教厅厅长刘丹的陪同下,到蒋庄拜访马一浮抵达蒋庄时,马一浮正在午休,陈毅赶忙说:“让马先生休息,不要叫醒他,我过会儿再过来。

”陈毅和刘丹便去西湖钓鱼,一边等待,一边休息就在此时,下起了毛毛雨,陈毅的衣服被雨打湿,直到见马一浮时衣服还未干透马一浮得知陈毅已冒雨等待多时,十分感动自此,陈毅和马一浮建立了深厚的友谊,两人交往不断,留下一段段佳话。

1953年马一浮应邀赴上海,他见到了周孝怀、沈尹默、程演生、丰子恺、薛毓津等新友旧交,还在陈毅的安排下去无锡游览后来,马一浮每次到北京参加全国政协会议,陈毅总要去看望他;马一浮有什么想法、生活上有什么困难,在陈毅面前都可畅所欲言。

由于蒋庄坐落在西湖畔,一到夏天,西湖蒸发的热气让蒋庄变成一个蒸笼,潮热难耐每逢炎夏,陈毅都安排马一浮到莫干山、庐山等地避暑休养,有时还请他到灵隐寺小住,以缓解酷暑之累

马一浮书法与陈毅的相知相交,让马一浮引以为幸晚年,他将历年所写的书法作品 354件(册)带到北京,交给陈毅,“如何措置,悉听平章”陈毅建议他将这些作品捐赠给全国政协,马一浮遂将这批珍贵文物交给全国政协马一浮感念陈毅多年的支持与关照,决定将自己珍藏多年的北宋时期的《仙山楼阁图》送给陈毅,陈毅坚辞不受。

后来,在陈毅的协调下,马一浮将《仙山楼阁图》交由国家文物部门收藏马一浮和陈毅的交往,堪称现代版的“君子之交”还有一段佳话必须提及1957 年 5 月,周恩来总理陪同苏联最高苏维埃主席团主席伏罗希洛夫到杭州访问,与外宾专程到蒋庄拜访马一浮。

周总理向外宾介绍:“这是我国当代唯一的理学家”话语间洋溢着一种自豪感拜访临近结束,周总理和外宾在蒋庄的庭院里拍照留念,周总理站在边上,马一浮站在中间,这张照片一经发表,轰动了整个杭州城!现如今,周恩来、陈毅拜访过的蒋庄已成为马一浮纪念馆;地点还是这个地点,建筑还是这座建筑,可马一浮不再,陈毅的“程门立雪”,业已成为过往。

不过,马一浮先生是不朽的,他的不朽,在于他博古通今的学问,在于他超越众生的智慧

马一浮在杭州花港文章来源 | 北京晚报*文章及图片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本公众号已标明来源,如有涉及侵权,请联系我们,即作处理监制 | 厚轩美术编辑 | 神奇海螺 《百年巨匠——林语堂》开机仪式在福建漳州举行。

《百年巨匠》再度入选“十四五”纪录片重点选题规划!让中华民族的精神大厦巍然耸立

大型文化项目《百年巨匠》是中国第一部聚焦20世纪为中华文明作出突出贡献的大师巨匠的大型系列人物传记纪录片,由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文学艺术基金会、百年巨匠(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等单位联合摄制。

《百年巨匠》是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中宣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连续两年入选中宣部(国务院新闻办)“纪录中国”传播工程,是国家广电总局“十四五”纪录片重点选题规划项目、庆祝建党100周年重点纪录片、“记录新时代”纪录片精品项目和纪录片重点项目(2018),

还是中央电视台重大主题主线宣传暨重点选题项目,也是国家艺术基金、中国文学艺术基金会、中华艺文基金会、北京市政府文化创新发展基金、北京文化艺术基金、北京广播电视网络视听发展基金、北京市西城区文化艺术创作扶持专项基金的资助项目。

已获得15项纪录片大奖2013至2017年,《百年巨匠》第一季43位大师的拍摄已全部完成,分为美术篇、书法篇、京剧篇、话剧篇、音乐篇、文学篇《百年巨匠》第二季57位大师的拍摄已于2018年启动,增加了科技篇、教育篇、国学篇、建筑篇、中医篇、戏曲篇、电影篇,计划陆续完成,届时将以“百年·百人·百集”纪录片、“百位大师特展”、“百部图书出版”献礼。

拍摄完成的《百年巨匠》纪录片,陆续在中央电视台(一套、三套、四套、九套、十套、十五套、发现频道、国际频道)、中国教育电视台、各省级卫视、海外电视台等国内外218家电视台播出,受到广泛好评,屡创同类纪录片收视率新高。

《百年巨匠(国际版)》启用8种语言向全球播出央视市场研究股份有限公司(CTR)2020年7月根据CSM全国测量仪统计结果,《百年巨匠》累计触达受众共102亿人次《百年巨匠》系列丛书已连续三年被教育部、文化和旅游部、财政部作为“高雅艺术进校园”学习读本,发放到全国近千所高校。

《百年巨匠》已成为文化领域最高端的现象级品牌之一,并以其独特优势搭建起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诠释和展示文化自信、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平台。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