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生可畏(后生可畏志向远打一动物)

Mark wiens

发布时间:2024-07-12

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 子曰:“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四十、五十而无闻焉,斯亦不足畏也已。” 我们先看通常解释:孔子说:“年轻人是

后生可畏(后生可畏志向远打一动物)

 

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 子曰:“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四十、五十而无闻焉,斯亦不足畏也已” 我们先看通常解释:孔子说:“年轻人是可敬畏的,怎么知道他们将来赶不上现在的人呢?一个人如果到了四五十岁的时候还没有什么名望,这样的人也就不值得敬畏了。

” 关键是后面那一句话“四十五十而无闻焉,斯亦不足畏也已”,难道一个人到了四十五十岁年纪时,一事无成,浑浑噩噩,就不值得敬畏就没有发展前途了吗?孔子怎么会作如此之断语,绝不可能 但当你理解为:“即便一个人到了四十五十岁年纪没有闻道没有行道,也不用担心,以后还有机会。

”我们用“朝闻道,夕死可矣”来做此解释的铺垫,即便到死之前,顿悟人间之道,依然值得敬畏,用佛家的话说就是,瞬间升入天堂 第二句话:子曰:“法语之言,能无从乎?改之为贵巽与之言,能无说乎?绎之为贵说而不绎,从而不改,吾末如之何也已矣。

” 孔子说:“符合礼法的正言规劝,谁能不听从呢?但只有按它来改正自己的错误才是可贵的恭顺赞许的话,谁能听了不高兴呢?但只有认真推究它的真伪是非,才是可贵的只是高兴而不去分析,只是表示听从而不改正错误,对这样的人我拿他实在是没有办法了。

” 看到中庸的厉害,好时看到差的方面,错误时看到正确的一面,永远不是执一端而妄下断语,做到这一点,没有很高的修行是很困难的哪个人不喜欢听奉承话的?哪个人听说别人说自己缺点不暗暗生气向圣人学习,哪怕一点点。

第三句话:子曰:“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 孔子说:“要以忠和信两种道德为主不要跟和自己志向和道不同的人交朋友有了过错,就不怕改正” 这一句话在《论语》第一篇《学而篇》已经出现过,这是再次重复。

在第一篇:子曰: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完全一模一样的文字可能同一件事,孔子说过多次,可能过一段时候又训示自己的弟子们,听的人可能有很多,可能有两个人都记下来了,弟子就把它记录下来。

或者是这句话比较重要 重点是“无友不如己者”这句话,“不要和不忠不信的人交朋友”,或者“不要和不如自己的人交朋友”,孔子不会这样去度化世人,也不会这样去认为如果理解为:不要认为朋友都不如自己,也就是要怀着谦卑的心,去把自己处在朋友之后,虚心向朋友学习(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在心里,要认为,朋友都比自己强,这样你才能看到朋友的长处,你才看不到朋友的非和过,你也才能学有所进步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