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至塞上(使至塞上古诗带拼音版)
窦跃生一、作家介绍王维(701年-761年),祖籍山西祁县,唐朝诗人,有“诗佛”之称。苏轼评价其:“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窦跃生一、作家介绍王维(701年-761年),祖籍山西祁县,唐朝诗人,有“诗佛”之称苏轼评价其:“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开元九年(721年)中进士,任太乐丞王维是盛唐诗人的代表,今存诗400余首,重要诗作有《相思》《山居秋暝(míng)》等。
王维精通佛学,受禅宗影响很大佛教有一部《维摩诘经》,是王维名和字的由来王维诗书画都很有名,多才多艺,音乐也很精通与孟浩然合称“王孟”二、原文讲解赏析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出自唐代王维的《使至塞上》《使至塞上》
王维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hòu)骑(jì),都护在燕然译文轻车简从将要去慰问边关,我要到远在西北边塞的居延像随风而去的蓬草一样出临边塞,北归大雁正翱翔胡地的云天。
浩瀚沙漠中孤烟直上云霄,黄河边上落日浑圆到萧关时遇到侦察骑兵,得知主帅尚在前线未归注释使至塞上:奉命出使边塞使:出使单车:一辆车,车辆少,这里形容轻车简从问边:到边塞去察看,指慰问守卫边疆的官兵属国:有几种解释:一指少数民族附属于汉族朝廷而存其国号者。
汉、唐两朝均有一些属国二指官名,秦汉时有一种官职名为典属国,苏武归汉后即授典属国官职唐人有时以“属国”代称出使边陲的使臣居延:地名,汉代称居延泽,唐代称居延海,在今内蒙古额济纳旗北境又西汉张掖郡有居延县(参《汉书·地理志》),故城在今额济纳旗东南。
又东汉凉州刺史部有张掖居延属国,辖境在居延泽一带此句一般注本均言王维路过居延然而王维此次出使,实际上无需经过居延因而林庚、冯沅君主编的《中国历代诗歌选》认为此句是写唐王朝“边塞的辽阔,附属国直到居延以外”。
征蓬:随风飘飞的蓬草,此处为诗人自喻。归雁:雁是候鸟,春天北飞,秋天南行,这里是指大雁北飞。胡天:胡人的领空。这里是指唐军占领的北方地方。
大漠:大沙漠,此处大约是指凉州之北的沙漠孤烟:赵殿成注有二解:一云古代边防报警时燃狼粪,“其烟直而聚,虽风吹之不散”二云塞外多旋风,“袅烟沙而直上”据后人有到甘肃、新疆实地考察者证实,确有旋风如“孤烟直上”。
又:孤烟也可能是唐代边防使用的平安火长河:指流经凉州(今甘肃武威)以北沙漠的一条内陆河,这条河在唐代叫马成河,疑即今石羊河萧关:古关名,又名陇山关,故址在今宁夏固原东南候骑:负责侦察、通讯的骑兵王维出使河西并不经过萧关,此处大概是用何逊诗“候骑出萧关,追兵赴马邑”之意,非实写。
都护:唐朝在西北边疆置安西、安北等六大都护府,其长官称都护,每府派大都护一人,副都护二人,负责辖区一切事务这里指前线统帅燕然:燕然山,即今蒙古国杭爱山东汉窦宪北破匈奴,曾于此刻石记功这里代指前线“单车”两句:一作“衔命辞天阙,单车欲问边”。
候骑:骑马的侦察兵。
赏析 这是诗人奉命赴边疆慰问将士途中所作的一首纪行诗,记述出使塞上的旅程以及旅程中所见的塞外风光首联两句交待此行目的和到达地点,诗缘何而作;颔联两句包含多重意蕴,借蓬草自况,写飘零之感;颈联两句描绘了边陲大漠中壮阔雄奇的景象,境界阔大,气象雄浑;尾联两句写到了边塞,却没有遇到将官,侦察兵告诉使臣:首将正在燕然前线。
此诗既反映了边塞生活,同时也表达了诗人由于被排挤而产生的孤独、寂寞、悲伤之情以及在大漠的雄浑景色中情感得到熏陶、净化、升华后产生的慷慨悲壮之情,显露出一种豁达情怀 “单车欲问边”,轻车前往,向哪里去呢——“属国过居延”,居延在今甘肃张掖市西北,远在西北边塞。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诗人以“蓬”、“雁”自比,说自己像随风而去的蓬草一样出临“汉塞”,像振翮(hé)北飞的“归雁”一样进入“胡天”古诗中多用飞蓬比喻漂流在外的游子,这里却是比喻一个负有朝廷使命的大臣,正是暗写诗人内心的激愤和抑郁。
与首句的“单车”相呼应万里行程只用了十个字轻轻带过 然后抓住沙漠中的典型景物进行刻画:“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最后两句写到达边塞:“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到了边塞,却没有遇到将官,侦察兵告诉使臣:首将正在燕然前线。
诗人把笔墨重点用在了他最擅长的方面——写景作者出使,恰在春天途中见数行归雁北翔,诗人即景设喻,用归雁自比,既叙事,又写景,一笔两到,贴切自然尤其是“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一联,写进入边塞后所看到的塞外奇特壮丽的风光,画面开阔,意境雄浑,近人王国维称之为“千古壮观”的名句。
边疆沙漠,浩瀚无边,所以用了“大漠“的“大”字边塞荒凉,没有什么奇观异景,烽火台燃起的那一股浓烟就显得格外醒目,因此称作“孤烟”一个“孤”字写出了景物的单调,紧接一个“直”字,却又表现了它的劲拔、坚毅之美。
沙漠上没有山峦林木,那横贯其间的河流,就非用一个“长”字不能表达诗人的感觉落日,本来容易给人以感伤的印象,这里用一“圆”字,却给人以亲切温暖而又苍茫的感觉一个“圆”字,一个“直”字,不仅准确地描绘了沙漠的景象,而且表现了作者的深切的感受。
诗人把自己的孤寂情绪巧妙地溶化在广阔的自然景象的描绘中《红楼梦》第四十八回香菱学诗里说的那段话可算道出了这两句诗高超的艺术境界
三、创作背景 公元737年(唐玄宗开元二十五年)春,河西节度副大使崔希逸在青涤西大破吐蕃( bō有争议)军唐玄宗命王维以监察御史的身份奉使凉州,出塞宣慰,察访军情,并任河西节度使判官,其实是王维被排挤出朝廷。
这首诗就是作于此次出塞途中四、主题情怀反映了边塞生活,同时也表达了诗人由于被排挤而产生的孤独、寂寞、悲伤之情以及在大漠的雄浑景色中情感得到熏陶、净化、升华后产生的慷慨悲壮之情,显露出一种豁达情怀五、艺术特色。
1.雄浑壮观以传神的笔墨刻画了奇特壮美的塞外风光“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笔力苍劲,意境雄浑,视野开阔“千古壮观”2.诗中有画这两句诗充分体现了诗中有画的特色,非常讲究景物的画面感3.用词传神而“长河”之上,是那一轮圆圆的落日,这里的“圆”字与前面的“直”字,都用得逼真传神,难以言其妙处。
六、相关阅读欣赏王维经典诗八首: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王维的诗在中国历史上独树一帜,风格鲜明他的山水诗、边塞诗,意境悠远,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是古代诗歌中的精品《山居秋暝(míng)》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对仗)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诗词赏析:这是一首写山水的名诗,于诗情画意中寄托诗人的高洁情怀和对理想的追求首联写山居秋日薄暮之景,山雨初霁,幽静闲适,清新宜人颔联写皓月当空,青松如盖,山泉清冽,流于石上,清幽明净的自然美景颈联写听到竹林喧声,看到莲叶分披,发现了浣女、渔舟。
末联写此景美好,是洁身自好的所在全诗通过对山水的描绘寄慨言志,含蕴丰富,耐人寻味“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实乃千古佳句《辛夷坞》木末芙蓉花,山中发红萼涧户寂无人,纷纷开且落诗词赏析:这首《辛夷坞》是王维《辋(wǎng)川集》诗二十首之第十八首。
这首《辛夷坞》犹如一幅幅精美的绘画小品,从多方面描绘了辋(wǎng)川一带的风物全诗用比的手法,有优美生动的形象和乐府民歌的韵味,诗意极其含蓄“有一唱三叹不可穷之妙”我想,其妙不在“幽极”,应在它的精巧寓意。
明代胡应麟称王维五绝“却入禅宗”,又说《鸟鸣涧》《辛夷坞》二诗,“读之身世两忘,万念皆寂”这组诗全是五绝,犹如一幅幅精美的绘画小品,从多方面描绘了辋川一带的风物作者很善于从平凡的事物中发现美,不仅以细致的笔墨写出景物的鲜明形象,而且往往从景物中写出一种环境气氛和精神气质。
《鸟鸣涧》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诗词赏析:该诗是王维题友人皇甫岳所居的云溪别墅所写的组诗《皇甫岳云溪杂题五首》之首《鸟鸣涧》中,不仅可以看到春山由明月、落花、鸟鸣所点缀的那样一种迷人的环境,而且还能感受到盛唐时代和平安定的社会气氛。
该诗是王维山水诗中的代表作品之一
末句“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便是以动写静,一“惊”一“鸣”,看似打破了夜的静谧,实则用声音的描述衬托山里的幽静与闲适:月亮从云层中钻了出来,静静的月光流泻下来,几只鸟儿从睡梦中醒了过来,不时地呢喃几声,和着春天山涧小溪细细的水流声,更是将这座寂静山林的整体意境烘托在读者眼前,与王籍“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入若耶溪》)有异曲同工之妙。
《竹里馆》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诗词赏析这是一首写隐者的闲适生活情趣的诗它不以字句取胜,而从整体见美,是王维《辋川集》中的一首名作拆开来看,这首诗既无动人的景语,也无动人的情语;既找不到哪个字是诗眼,也很难说哪一句是警策。
且诗的用字造语、写景(幽篁、深林、明月),写人(独坐、弹琴、长啸)都极平淡无奇然而四句诗合起来,却妙谛自成,境界自出,蕴含着一种特殊的艺术魅力,使其成为千古佳品《鹿柴》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诗词赏析:这首诗是王维五言绝句组诗《辋川集》二十首中的第五首鹿柴,是辋川的地名《鹿柴》是唐代诗人王维的山水诗中的代表作之一清代沈德潜《唐诗别裁》卷十九说:“佳处不在语言,与陶公‘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同。
”王维此诗与陶渊明的空灵、隐逸是类似的境界这就是说,此诗的优长之处在于苏轼评论王维时所说的“诗中有画”王维长年在京师做官,又多与亲王贵主交接往来,文名盛极一时,被公认为开元、天宝时期的文宗《画》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
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诗词赏析王维的诗,“画中有诗,诗中有画”,涵泳大雅,无异天籁这是一首知名度较高的小诗,很有艺术特色一切的妙处只是因为“无声”,无声是一种美有声无声都溶在一起,完美的天籁之声!庄子所提的“天籁”之声就是如此,当“天籁”与“人籁”“地籁”一起时,便共同构成一个常人无法言语的自然之声。
人已去,空留花,鸟未惊,人又来,没有永恒的美丽,而一切的美丽都将隐于虚幻
《酬张少府》晚年惟好静,万事不关心自顾无长策,空知返旧林松风吹解带,山月照弹琴君问穷通理,渔歌入浦深诗词赏析:这是一首赠友诗全诗着意自述“好静”之志趣前四句全是写情,隐含着伟大抱负不能实现之后的矛盾苦闷心情。
由于到了晚年只好“惟好静”了颈联写隐逸生活的情趣末联是即景悟情,以问答形式作结,故作玄解,以不管作答含蓄而富有韵味,洒脱超然、发人深省《山中》荆溪白石出,天寒红叶稀山路元无雨,空翠湿人衣诗词赏析:此诗描写诗人山行时初冬时节的山中景色,清浅的溪水,冷肃的秋意,水底粼粼可见的白石,山中逐渐凋零的红叶,再配以山岚翠色为背景,互相映衬,构成一幅远近有致、色彩鲜丽、富于实感的水彩画,寂静中见幽趣,清寒中有美感。
这幅由白石磷磷的小溪、鲜艳的红叶和无边的浓翠所组成的山中冬景,色泽斑斓鲜明,富于诗情画意,毫无萧瑟枯寂的情调和作者某些专写静谧境界而不免带有清冷虚无色彩的小诗比较,《山中》更流露出感情与美学趣味七、律诗写作知识1。
近体诗格律一、韵脚韵脚:脚,就是诗句的最后一个字;韵,就是这个字的韵母押韵:诗、词和曲一般要押韵,也就是说韵脚上的字的韵母必须相同或相邻如,薛涛的《蝉》露涤(dí)音清远,风吹故叶齐声声似相接,各在一枝栖。
韵脚字“齐”“栖”的韵母都是i,这就叫押韵押韵的形式1.句句押韵,2.隔句押韵,不是句句押韵,如果是四句诗歌1、3句脚不押韵,2、4句脚押韵;如果是八句诗歌1、3、5、7句脚不押韵,2、4、6、8句脚押韵。
二、平仄为了使诗歌语音顿挫有致音律和谐,一般以双声韵为一个音节,也就是说两个字为一个音节,音节按平仄两声韵交替变化汉语有四声,古汉语有平声、上声、去声、入声,现代汉语有阴平、阳平、上声、去声格律规定:古汉语的平声与现代汉语的阴平(第一声)阳平(第二声)为平声调,古汉语的上声去声入声与现代汉语上声(第三声)去声(第四声)为仄声调。
格律,对诗词在格式、声调、音韵上要求诗韵形成,唐朝就已经有了很详细的广韵宋词兴之后,才有了词韵而戏曲十三辙,则是明清时代形成的近体诗格律,清末使用的官韵是“平水韵”但是,平水韵部里的很多字与现代语言已经脱节。
因此有人极力主张用现代以汉语拼音为标准的新韵因此,当代人吟诗填词有两大分流,一是依照古韵(平水韵)、一是依照新韵(新声)而新韵诗词,只要依照汉语字典为准就可以了因此,平水韵,学习难度大,应该有一定基础才能学习。
新韵相对容易掌握一点,初学者可以先写新韵无论依照古韵还是依照新韵,都必须遵守诗词格律要求。
律诗写作知识2读《红楼梦》 学写诗词1.林黛玉向香菱推荐的诗人,让她依次去学习王维、杜甫、李白等人的诗句2.在问到具体作诗的方法的时候,黛玉说到:“什么难事,也值得去学!不过是起承转合3.当中承转是两副对子,平声对仄声,虚的对实的,实的对虚的。
4.若是果有了奇句,连平仄虚实不对都使得”这一下就让香菱恍然大悟,香菱说道,难怪我以前看诗,有的对的是极工的,但有的又是不对的5.而且又听说“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可是古人也有在二四六上错了的所以天天疑惑,现在听你一说,。
6.这些格调规矩竟是末事,只要词句新奇为上黛玉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真正有大才力的人,他能够破格7.具体到《红楼梦》中,林黛玉还是认为天分和立意是最重要的8.那是不是格律规矩都是末流,只要诗句新奇为上呢?
9.词句还是末事,第一立意要紧,如果意趣真了,连诗句不用修饰,自然是好的,这叫做“不以词害意”10.什么样的诗才算是好诗?以香菱写诗为鉴,要懂得什么样的诗才是好诗,也就是不仅仅以诗句的新奇为上,最重要的是立意,而更重要的是自己生命的体悟,感动了自己,才能感动别人。
作业:1.自选题写1首4行诗词2.以《风景》为题写1首诗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