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隐者不遇(寻隐者不遇中的隐者指的是谁)
贾岛少年出家为僧,才华本不为旁人所知,直到某日洛阳城颁布“禁止和尚午后外出”的条令后,被限制了自由的贾岛郁闷之下写诗发牢骚,偶然被韩愈发现了,倍
贾岛少年出家为僧,才华本不为旁人所知,直到某日洛阳城颁布“禁止和尚午后外出”的条令后,被限制了自由的贾岛郁闷之下写诗发牢骚,偶然被韩愈发现了,倍受欣赏。
贾岛后来还俗,以韩愈为师,参加科举却屡试不第,43岁时终于考取进士也没有得到什么重用,晚年还因诽谤罪被贬到长江线做主簿,得了个“贾长江”的名号贾岛一生写过很多诗,多数为赠别寻友、酬谢唱和之作,字字反复锤炼,用心推敲,然后一气呵成,意境独到,常引人入胜,这首《寻隐者不遇》便是其中佳作,言浅意深:。
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闲来读诗诗题顾名思义,贾岛到山中寻找一位隐者没能遇到有感而发所作,短短20个字以提问开篇,以回答收尾,字里行间流露出诗人寻访不遇的怅然之情。
松树下有一排茅草屋,贾岛慕名前来拜访,笑着问门前玩耍的童子:“你师父在家吗?”童子答曰::“老师采药去了”“去哪里采药?”童子答曰:“就在这座山上”“在哪个方向呢?”童子答曰:“白云缭绕,我也不晓得他的行踪。
”读这首诗,画面感轻易映入脑海之中,贾岛用词精准,言简意赅,省略了一连三问,用回答蕴含提问的方式将内容浓缩成五言绝句。
就在这一问三答里,贾岛的心情也是层层递进的,拜访隐者恰逢其外出时,一般人是趁兴而来败兴而归的,贾岛却不甘心没能见到二问三问,迫切想要见到隐者的心情一览无余,从轻松的询问,到失望再问,再度萌生希望,最后怅然失落,心情也是跌宕起伏的。
贾岛寻的是隐者还是理想?这首诗中的隐者日常以采药为生,大抵是个济世救人的医者,有着隐士的高洁情操诗中的“松树”、“白云”皆为意象,是有指代的,与松树比邻而居之人必然有着青松经霜不凋的傲骨,与白云为伴的人秉性高洁。
惟有这般方值得贾岛如此钦慕吧?换而言之,贾岛到山中寻找这样的隐士,何尝不是在憧憬这样的生活呢?希望自己有青松相邻,白云为伴,做个世外之人。
前文提到贾岛是和尚还俗、科举入仕,已经步入了繁华喧闹的尘世,为何还会萌生这样的想法呢?耐人寻味其中的原因不难猜测,寒门士子、举步维艰、备受排挤、不得重用,这些因素都是有可能的尘俗纷争尔虞我诈,估计贾岛也是不胜其扰了吧?。
我是@晴空莽莽,闲来读诗,偶有所感,感谢关注。你是否也有某一刻向往山中隐士生活呢?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