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端午节的诗(关于端午节的诗七言绝句)

Mark wiens

发布时间:2024-07-15

6首关于端午节的七言绝句,说尽了端午的味道。1、《五月五日海上遇风雨作》[宋]朱熹疾风吹雨满征衫,陆走川行两不堪。

关于端午节的诗(关于端午节的诗七言绝句)

 

6首关于端午节的七言绝句,说尽了端午的味道1、《五月五日海上遇风雨作》[宋]朱熹疾风吹雨满征衫,陆走川行两不堪尘事牵人心事远,濯缨何必在江潭端午节时,诗人正取道海路远行恰逢海上疾风暴雨,征人固然狼狈不堪,而船只飘摇,生命更是牵之一线。

诗人或为宦,或为学,总是在外奔波,无论取道海路还是陆路,旅途都是那样艰辛

汪洋肆虐,人之生命对于它,不过是一蝼蚁诗人深感人生百年,不过暂寓形体,犹如太仓稊米,大海浮萍,面对广袤无垠、威力无限的大自然,不由得生起崇仰之心,只觉凡尘俗事远离,平日之劳苦奔波、苦心求索如此无足轻重2、《扬州端午呈赵帅》

[宋]戴复古榴花角黍斗时新,近日谁家不酒樽。堪笑江湖阻风客,却随蒿艾上朱门。

此诗题称“呈赵帅”,当是为投刺干谒而作,因此不能将自己的本意表达得过于直露,否则有失文人身份既然时逢端午,正好利用时序风物,把意图含蓄点明扬州端午,家家门悬蒿艾,备置雄黄酒,开门纳客,诗人要拜见的这位“赵帅”府上自然也不例外。

诗人笑称自己是“江湖阻风客”,要找个容身歇止之处,正好赵府上艾人应门,酒香留客,为逆风所阻的诗人也就顺水推舟,直接上门求见了3、《竞渡》〔金〕李俊民憔悴沉湘楚大夫,魂招鱼腹肯来无?至今江上渔歌在,尚问何由得渡湖。

本诗则提到了端午节划龙舟风俗起源的另一种说法:众人追屈原,湖广舟小不得渡,后世因以龙舟纪念这一幕值得民俗学者们注意但是,屈原乃自沅江一带过湘江来到汨罗江,是“自西徂东”,非由北面的洞庭湖往南面的汨罗江方向有问题。

4、《端午日小酌》[明]王世贞榴花乳燕各争新,角黍蒲觞次第陈荐罢三闾还自笑,此生难作独醒人与杯酒交筹以尽欢的酒宴相比,自斟自饮更易喝醉诗人王世贞便在一个榴花照眼、乳燕翻飞的端午佳日,因独酌而迷离起来他祭罢端午日投汨罗江自沉的屈原,感到头脑昏沉,便自嘲说,自己一喝就醉,一辈子都做不到像屈原那样“众人皆醉我独醒”了。

屈原为了保持人格理想,宁可自绝于为污浊世事所同化的众人,所谓的“我独醒”不啻为一声沉重的呐喊王世贞显然没有如此执着的追求,诗中的“难作独醒人”在言酒醉之余虽仍语带双关,但意思轻松得多,毕竟勇于自我献身的屈原是难以仿效的。

5、《端午日照道中》[金]党怀英几年客舍逢端午,今日东行复海隅。三岁已无平老艾,一杯聊作辟愁符。

此诗为端午日客中抒怀诗人与辛弃疾同学,北方沦为金人统治地之后,辛弃疾选择了南归,而党怀英则留在了北方,并成为金国重要文人多年的官宦生涯,为异族政权服务,诗人居无定所,在客舍中迎来一次又一次端午节,没有亲朋在侧,热闹均非己有,个中况味最难驱遣,内心总有一种说不出的痛苦,唯有以酒销愁而已。

当然,辛弃疾南归后结局也不妙,作为“归正人”,南宋统治者对他始终抱有偏见,三起三隐,最后还是在郁闷中度过余生,真可谓“人生失意无南北”6、《端五日送穷》[清]沈筠益乞米惯书悲日长,羡他邻户列三黄果然破日多残破,且向穷神诉数行。

诗中的“三黄”,在历来文献中很少见及,好在找到了近世知堂老人的一首《端午》:“端午须当吃五黄,枇杷石首得新尝黄瓜好配黄梅子,更有雄黄烧酒香”五种食品,或因色彩、或因名称而同“黄”字相联这样看来,“三黄”极可能指雄黄酒、石首鱼及一种黄色的果品,价格不菲,足以引起诗人的羡意。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