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股文(八股文的危害)

Mark wiens

发布时间:2024-07-15

从古至今,世人对其评价大多都是弊远大于利,与季羡林、陈玉龙并称为“北大三支笔”的金克木先生则更是在《八股新论》中直言,八股文有三罪,“一伤思想、

八股文(八股文的危害)

 

八股文是明清时期的科举考试的主要格式,从诞生之处便一直饱受争议从古至今,世人对其评价大多都是弊远大于利,与季羡林、陈玉龙并称为“北大三支笔”的金克木先生则更是在《八股新论》中直言,八股文有三罪,“一伤思想、二害文学、三毁国家”。

第一、伤思想八股文考试的命题范围是相当窄的,基本上只限于四书五经可是,由于科举考试是当时读书人进入仕途的最为主要的途径,却把命题限定的如此之窄,虽然方便了省卷,但却也把全天下的读书人都引向了只读四书五经等圣贤书籍,对于其他的知识书籍都不感兴趣,思想也逐步走向了僵化。

正因为如此,所以在明朝期间,诞生了这样的一句经典诗句:“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

这样的一句诗,要是放在封建时代,很明显是一句具有褒义色彩的诗句;但如今随着时代的发展,这样的一句经典诗句已经逐渐转化成为讽刺书呆子的经典句子!第二、害文学八股问那严格的文体格式标准将读书人的思维给限制死死的,使得考生们很难创作出富有新意的文章。

因为八股文在中国文学长河中,其地位不仅远不如唐诗、宋词、元曲等,更有甚者将其称为文化垃圾第三、毁国家八股文的考试模式十分单一,使得选拔出来的这些人才,大多都是不经世事的书呆子,根本就缺少治国安邦的才能

而且明清两代对于八股文的重视,是社会风气变得十分功利化,读书人基本上只读四书五经等圣贤书籍,他们会像嚼甘蔗一般,反反复复地嚼了又嚼了,这样读出来的书,有何滋味可言?有何收获可取?这样长久以来,对于一个国家的长期发展而言是相当不利的。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