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天纬地之才(经天纬地之才什么意思)

Mark wiens

发布时间:2024-07-19

发生在博望坡之战前夕,相关人物分别为夏侯惇、徐庶和诸葛亮。原文如下:夏侯惇进曰:“近闻刘备在新野,每日教演士卒,必为后患,可早图之”。

经天纬地之才(经天纬地之才什么意思)

 

(灿烂海滩原创作品,严禁转载)今天的三国成语故事见于《三国演义》第三十九回,发生在博望坡之战前夕,相关人物分别为夏侯惇、徐庶和诸葛亮。原文如下:

夏侯惇进曰:“近闻刘备在新野,每日教演士卒,必为后患,可早图之”操即命夏侯惇为都督,于禁、李典、夏侯兰、韩浩为副将,领兵十万,直抵博望城,以窥新野荀彧谏曰:“刘备英雄,今更兼诸葛亮为军师,不可轻敌”惇曰:“刘备鼠辈耳,吾必擒之。

”徐庶曰:“将军勿轻视刘玄德今玄德得诸葛亮为辅,如虎生翼矣”操曰:“诸葛亮何人也?”庶曰:亮字孔明,道号卧龙先生有经天纬地之才,出鬼入神之计,真当世之奇才,非可小觑”

操曰:“比公若何?”庶曰:“庶安敢比亮?庶如萤火之光,亮乃皓月之明也”夏侯惇曰:“元直之言谬矣吾看诸葛亮如草芥耳,何足惧哉!吾若不一阵生擒刘备,活捉诸葛,愿将首级献与丞相”操曰:“汝早报捷书,以慰吾心”惇奋然辞曹操,引军登程。

却说玄德自得孔明,以师礼待之关、张二人不悦,曰:“孔明年幼,有甚才学?兄长待之太过!又未见他真实效验!”玄德曰:“吾得孔明,犹鱼之得水也两弟勿复多言”关、张见说,不言而退

按照小说的情节发展,曹操派夏侯惇领兵十万进犯新野,荀彧提醒夏侯惇不可轻敌,徐庶又当众夸赞诸葛亮,令夏侯惇非常恼怒夏侯惇表示,此战定当生擒刘备,活捉诸葛亮而在新野城中,关羽和张飞见刘备以师礼对待诸葛亮,很不高兴,认为诸葛亮年轻,缺乏经验,未必能发挥作用。

不过,刘备认为自己得到了诸葛亮,就好像鱼儿入水一样,并告诫关羽和张飞不得多言

本文要介绍的成语,是徐庶口中的“经天纬地”, 意为规划天地,形容有治理天下的经世之才。这句成语的最早出处是《左传·昭公二十八年》中的“经纬天地曰文”。

小说中描述的博望坡之战,在历史上的确发生过,但发生时间并非徐庶委身曹操之后,指挥这场战斗的也不是诸葛亮据《三国志·先主传》载:“(刘表)使拒夏侯惇、于禁等于博望久之,先主设伏兵,一旦自烧屯伪遁,惇等追之,为伏兵所破。

”《三国志·李典传》亦称:“刘表使刘备北侵,至叶,太祖遣典从夏侯惇拒之备一旦烧屯去,惇率诸军追击之……惇等果入贼伏里,战不利,典往救,备望见救至,乃散退”从时间上看,此战发生的时间是在献帝建安七年(公元202年)。

此时的诸葛亮还在隆中隐居,而徐庶也尚未投靠刘备集团因此,指挥这场战斗的自然是刘备

至于徐庶对于诸葛亮的高度评价,的确是历史的真实,但却并非是徐庶对曹操所言,而是徐庶对刘备说的《三国志·诸葛亮传》载,徐庶曾经对刘备说过:“诸葛孔明者,卧龙也,将军岂愿见之乎……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将军宜枉驾顾之。

”这段话后来直接促成了刘备的“三顾茅庐”

当然,在刘备“三顾茅庐”之前,是不可能不知道此时的诸葛亮年仅二十七岁,一直在隆中隐居,毫无经验可言。那么,又是什么原因促使刘备一定要“三顾茅庐”,非要将诸葛亮这个年轻人请出来辅佐自己不可呢?

原因大致有两个方面首先,除了徐庶在刘备面前夸赞诸葛亮之外,还有一个人向刘备推荐过诸葛亮这个人便是司马徽据《三国志·诸葛亮传》注引《襄阳记》载:“刘备访世事于司马德操德操曰:‘儒生俗士,岂识时务?识时务者在乎俊杰。

此间自有伏龙、凤雏’备问为谁,曰:‘诸葛孔明、庞士元也’”与徐庶这位自己的下属相比,荆州名士司马徽的话分量更重,对刘备的影响更大司马徽的话意思很明确,诸葛亮这个人的确有才,而且是大才,属于“俊杰”一类的非凡人物。

刘备从中原来到荆州,在荆州生活了七年在此期间,他结识了司马徽、徐庶、伊籍等不少荆州士人,对荆州的情况非常熟悉,自然也会对诸葛亮的家世有所了解这有了他“三顾茅庐”去请诸葛亮的第二个原因,这便是诸葛亮的亲属圈对自己在荆州的立足和发展都会有极大的帮助。

诸葛亮的亲属圈有什么特别之处呢?可以这么说,这个圈子涵盖了荆州当政和在野这两大势力的代表人物按照《三国志》相关传记的记载,诸葛亮的岳父名叫黄承彦,岳母蔡氏是荆州牧刘表妻子的姐姐因此,诸葛亮也就成了刘表的外甥。

诸葛亮的大姐嫁给了荆州望族子弟蒯祺无论是岳母家族所代表的蔡家还是大姐夫家所代表的蒯家,都是荆州牧刘表最为依仗的两大家族诸葛亮的另外一个姐姐嫁给的则是庞山民,庞山民的父亲是荆州士人领袖庞德公,代表着荆州在野势力。

刘备一旦将诸葛亮纳入麾下,便可利用诸葛亮与荆州当政及在野势力联络,从而巩固自己在荆州的地位,同时促进自己的力量的扩充再加上诸葛亮这个年轻人很有才华,受到司马徽这样的名士推崇有诸葛亮的加盟,刘备再想拉拢荆州其他青年才俊也变得非常容易。

有了这两个前提,刘备自然会“枉自屈尊”,顾不上自己皇族后裔的身份及左将军、豫州牧的头衔,三次前往隆中去拜访诸葛亮这位年轻二十七岁的年轻人刘备这么做的目的很明确,一切都是为了自己在荆州的生存与发展因此,一次不行就第二次,第二次没成功就第三次,不请出诸葛亮出山誓不罢休。

当然,从结果来看,刘备的这一招是非常高明的,达到了自己要想达到的目的参考书籍:《三国志》、《三国演义》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