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对党八股(反对党八股每段论证思路)

Mark wiens

发布时间:2024-07-20

1942年2月8日,在延安干部大会上毛泽东应邀做演讲,题目是《反对党八股》。这是毛泽东在延安整风运动中的主要思想之一——反对主观主义以改造学风,

反对党八股(反对党八股每段论证思路)

 

毛选第三卷1942年2月8日,在延安干部大会上毛泽东应邀做演讲,题目是《反对党八股》这是毛泽东在延安整风运动中的主要思想之一——反对主观主义以改造学风,反对宗派主义以改造党风,反对党八股以改造文风为什么要改造文风?当然是当时文风有问题,而文风在一定程度上又体现工作作风。

所以,在当时全面抗战的大背景下,不改一改假大空虚的文风,就一定会影响工作作风;工作作风不实,团结带领全国人民夺取抗战胜利就成了一句空话就在这样的形势背景下,毛泽东着重讲了党八股的危害,并一如既往地给出了怎么办的答案。

下面,我们逐一学习:首先,毛泽东在演讲中指出,党八股的出现不是偶然的,而是有一定历史因素的五四运动以来留存的资产阶级的方法论——看问题没有历史唯物主义的批判精神,所谓坏就是绝对的坏,一切皆坏;好就是绝对的好,一切皆好。

。在这种形式主义工作方法指导下的工作作风,必然也是形式主义的,影响到文风就是形式主义的文风,也就是毛泽东所说的党八股。

读书批注其次,毛泽东总结了党八股的八大罪状,这是文中最为精彩的部分,也是每个写文章、写材料的人需要对照反思的地方罪状一:空话连篇,言之无物文中指出有的同志写文章喜欢写的长而且空,他形象地形容为“懒婆娘的裹脚布,又长又臭”。

为什么要写的长而且空呢?原因是“下决心不要群众看”这7、8年来,我自己的主要工作也是写材料,回想一下为什么有人(包括我自己)会把材料写的又长又空呢?原因有两点:1.写材料者的错误认识,以为写的长就是有文采、写的长就是下功夫、写的长就是比较全面;2.看材料、审核材料者(领导)的错误感觉,只要下属递交的材料比较长,就认为下属对此比较重视,即便不对也要表扬一下对工作重视的良好态度,至少敲打键盘也是费力的嘛。

久而久之、恶性循环,材料越写越长,实在没有什么可写的,便凑上一堆空话套话罪状二:装腔作势,借以吓人有的人写文章喜欢用一些很严厉的词句,常常用“坚决”“务必”“严惩不贷”等词语来妆点文章,自以为很厉害其实没什么用。

再者,一个深切体会就是有的人喜欢把简单的事情文章化,明明是一件非常简单的事情,只要用简短的文字就能说清楚,可他就偏偏喜欢写成一篇非常正式的文章或者材料——乍一看,结构完整、文采斐然;仔细一读,似是而非,啥都没说清楚。

材料下发了,基层带着问题的电话也就上来了毛说,“凡真理都不装样子吓人,它只是老老实实地说下去和做下去”罪状三:无的放矢,不看对象文中举了一个写宣传标语的例子,一副写给老百姓看的标语,用了不少古文字,别说是老百姓了就是一般的文化人也不一定看的懂。

从宣传标语引申到文章材料,也是一样的一定要看文章材料的受众是哪些人,然后再用适当的语言去写给单位干部职工讲话,就不能用学术报告的语言;制订制度规定,就不能用模棱两可的文字;对上的请示报告,就不能过多口语化的文字。

,等等文中还举了“对牛弹琴”的例子,什么意思呢?过去说对牛弹琴,很多时候都是埋怨对方不了解你,听不懂你的“弦外之音”现在,你再仔细品味这个成语——对牛弹琴,难道是牛的错吗?这是弹琴者的错啊,牛在那里吃草这是它的天性使然,非要让牛听懂你的琴声,这真是强牛所难了。

所以,以后再遇到“对牛弹琴”的情形,你要想想,不一定是别人不理解你,而是你根本没有向对方说清楚或者你的表达方式没法让对方理解怎么办?射箭要看靶子,弹琴要看听众,写文章也要做好调查研究、看清楚对象以工作经验来看,这个对象也有两个层面:

一个是材料的受众,这是主要的另一个是材料的审核者或者使用者,这是次要的,但也很关键尤其是讲话材料,你要明白你写的材料是哪位领导使用,他有什么语言风格,性格气度如何?只有将此把握准确了,在说清了事和理的基础上,材料的通过概率就大一点。

。(常年写材料的同志想必都深有体会吧)

读书批注罪状四:语言无味,像个瘪三这一点比较好理解,就是语言都是程式化的东西,比如像现在的各类通知用在各个单位都可以——“一要高度重视、二要统一思想、三要严密组织、四要督导落实……”没有鲜活的语言,就不能引起读者的兴趣,读者没有兴趣,再精深的文章也会成为故纸堆。

毛泽东说,鲜活的语言从哪里来呢?从学习中来从哪里学?第一,向人民群众学;第二,从外国语言中吸收养分;第三,学习古人语言中有生命的东西从自己工作写材料的体会来看,一个是要多下基层,听听基层的心里话、哪怕是些牢骚话也要听一听,用一些基层的语言更容易引起共鸣,统一思想、解决问题也会更容易一些。

另一个是要多读书,读书-思考-写作,这样的闭合循环回路建立了之后,只要能坚持一段时间,写的文章就不会再干干巴巴,很多语言文字往往能引人入胜至于读什么?首先要读行业书籍,把行业的情况了解清楚,不能再材料中出现外行话;其次就是文史哲了,学习语言嘛,这都是很好的范文,当然一定要读经典的东西,因为书很多,挑选不好绝对浪费时间和精力。

罪状五:甲乙丙丁,开中药铺这个理解比较容易,就是有人写文章喜欢“一、二、三……(一)(二)(三)……1.2.3.……”这样没完没了好像只要某一大点里面没有写够三个小点,材料就不完整一样,生搬硬套也要搞成“三三制”。

有个笑话,说一年轻人刚到单位参加大会,中途尿意突袭想着刚到单位参加大会,还是要留下好印象,就憋尿听领导讲话等到最后一位要讲话的领导说“我最后强调三点”,年轻人感觉希望就在不远处,强调三点嘛能有多长呢结果,领导强调的每一点里有三个小点,每个小点又分了三层意思。

好家伙,这“三点”强调下来,足足讲了一个钟头,年轻人再也顾不得会场秩序和良好印象了,飞奔去了厕所,留下一双双诧异的目光在身后写材料写文章,最重要的是要把事说清楚、解决问题,然后再有理有据地加以论证,所谓“文以载道”,之后看看语言文字。

千万不要去造材料、造文章,不然一定是骂声一片

读书笔记罪状六:不负责任,到处害人毛泽东说有的人写材料写文章不负责任,只管写不管写的对不对,是否传播错误思想、传授错误知识都不管,这就是要害人的还有一个问题,写完了之后再不去看它,不论文章材料立意是否准确、语句是否通顺、用词是否恰当,写完了便草草了事。

“其结果,往往是下笔千言、离题万里,仿佛像个才子,实则到处害人”昨日读到此处,着实脸红心跳了一把,仿佛就是在说我自己本人写材料最大的毛病就是写完之后不愿再校对一遍,哪怕一遍都懒得看为此,在这件事上没少出过纰漏、没少吃过亏。

印象最深刻的一次是要给上级报送的材料,第一次由我执笔完成,说实话从内容到语言文字都还可以,第一次能一次性通过实属不易,我也做好了等领导表扬的准备但万万没有想到,“各级机关”就写成了“各机机关”,这样的错误实在低级,领导的表扬也变成了口头警告以及“该同志工作中略显马虎”的评语。

所以,写完之后还是要自己看两遍,第一遍看看立意和内容对不对,第二遍看看有没有错别字,尤其是电脑打字的时代,错别字很容易出现且不易被发觉罪状七:流毒全党,妨害革命罪状八:传播出去,祸国殃民这两点就不用再赘述了,也不再分析。

下面,就该是怎么办的问题了怎样才能革除党八股的文风,建立正确的(马克思主义的)文风呢?毛泽东给出了三篇文章,从中来学习:1.《苏联共产党(布)历史简要读本》摘录主要讲列宁如何做宣传,以此来倡导朴实的、大众的文风。

2.季米特洛夫在共产国际第七次大会的报告摘录“当你写东西或者讲话的时候,始终要想到使每个普通工人都懂得,都相信你的号召,都决心跟着你走要想到你究竟为什么人写东西,向什么人讲话”指出了三个关键点:第一,你写的文章和材料要让人看得懂;第二,你写的文章和材料要实在一些,空话套话尽量别有,别把材料当成散文来写;第三,最关键的是文章和材料要解决问题,不论是思想上的还是实际中的,能解决问题才是文章和材料的关键

3.鲁迅的《答北斗杂志社问》摘录鲁迅一共回答了八条,毛泽东摘录了四条来说明问题,这四条值得每个写材料的人学习实践①“留心各样的事情,多看看,不看到一点就写”②“写不出的时候不硬写”③“写完之后至少看两遍,竭力将可有可无的字、句、段删去,毫无可惜。

宁可将可作小说的材料缩成速写,决不将速写材料拉成小说”④“不生造出自己之外,谁也不懂的形容词之类”。

读书笔记能做到了这四条,写材料写文章基本上不会出什么低级的错误了此外,在这几年写材料写文章过程中逐渐体会到,很多时候的一些小想法、小观点要随时记下来,针对同类问题汇集的多了,把问题描述清楚、分析透彻、方法找出来,材料文章基本上也就成形了。

最后一点,在上述的注意事项之外就要多写多练,谁也不是天生的文章高手,都需要一个练习和积累的过程尤其不要害怕写文章写材料,有的人还没有开始写呢,就已经怕的要命,那肯定写不出好东西来我的体会是,从最简单的读书体会开始,读一本书就写一篇体会文章,长久地坚持下去,效果嘛,谁坚持谁知道!。

毛选中的《反对党八股》,是写文章写材料的经典教学篇章,每个写材料人的武功秘笈,应该仔细研读、认真实践。国庆长假,读《毛泽东选集》的又一点体会。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