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午不食吧(过午不食出自黄帝内经)
实际上,“过午不食”的说法源于佛教,佛教中把“过午不食”或“过中不食”叫作“持斋”,认为持斋是一种有利于身心的修行。
我们首先来弄清这里的“午”指的是什么?按照中国古代的计时法,“午时”大约是从中午11点到下午1点这段时间实际上,“过午不食”的说法源于佛教,佛教中把“过午不食”或“过中不食”叫作“持斋”,认为持斋是一种有利于身心的修行。
不过,僧侣们除了诵经和料理佛事之外还要耕种劳作,所以他们晚上还得吃点东西,不过这时的晚餐人们称之为“药食”(即少食) 在中国传统文化典籍中,也有很多关于少食、节食的说法《黄帝内经》中记载:“饮食自倍,肠胃乃伤。
”“饮食有节,重在不‘过’”孔子在《论语》中说:“食无求饱”庄子在《外篇》中说:“节饮食以养胃,多读书以养胆”这些观点都强调了饮食过多对于肠胃的伤害 而从现代医学或生理学的观点看,少食和短时间不食,也是有利于人体健康的。
因为我们的大脑是机体代谢中最旺盛的器官,它的耗氧量是整个身体的20%左右如果我们吃了过多的食物,那么,大量的氧就要去消化胃中的食物,这时,大脑则会供氧不足,产生昏昏欲睡的感觉,这就是人们所说的“饭饱神虚”。
另外,在人体的大小肠中,都存有大量的渣滓和病菌如果我们在晚间不吃或者少吃食物,肠中的污物细菌就容易排掉,人体就不容易生病相反,如果我们食量过大,就会增加消化和转化功能的负荷,使肠胃、心脏、肝胆等都得不到休息,从而影响健康。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