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帝说日(明帝说日明帝是一个怎样的人)
洛阳城里张灯结彩,喜气洋洋,鞭炮声此起彼伏,人声嘈杂,不绝于市。当然了,北魏是游牧民族政权,鲜卑人是从来不过新年的。
(新年里的洛阳城)延昌四年,公元515年,正月十三日北魏都城,洛阳洛阳城里张灯结彩,喜气洋洋,鞭炮声此起彼伏,人声嘈杂,不绝于市当然了,北魏是游牧民族政权,鲜卑人是从来不过新年的但自从魏孝文帝元宏开始推行汉化改革开始,这个曾经充满旷野豪情的马背民族就逐渐失去了当年的野性,反而从方方面面越来越像中原汉人。
孝文帝元宏大力改革,他的儿子宣武帝元恪同样是一位雷厉风行的汉化支持者,两代帝王兢兢业业,勤勤恳恳,带领鲜卑民众讲汉语,穿汉服,习汉俗,甚至主动和汉人通婚,终于将北魏成功转型成了一个充满汉儒文化的王朝在今天来看,两代帝王的汉化之举,无疑是疯狂且匪夷所思的。
为了推进北魏的汉化进程,君王不惜以全盘覆灭鲜卑旧俗为代价,实在是有些过于沉重了。走出一条帝王血泪路,天下自此再无鲜卑族。或许,帝王有着更为远大的理想,而这个理想的名字叫做:胡汉融合,天下大同。
(魏宣武帝元恪 形象)新年的第十三天,积极推行汉化制度的宣武帝元恪突发重病,大行而去,龙驭上宾元恪相比于他的父亲魏孝文帝元宏,知名度实在不是很高孝文帝生来雄才,治略安邦,对内搞改革,对外御强敌,实在是南北朝时期不可多得的明君。
而宣武帝除了继承了父亲的汉化衣钵之外,似乎并没有什么太大的成就皇帝生平喜好佛教,尤爱礼佛,于是在北魏境内广修庙宇,接纳僧众,在宣武帝在位期间,北魏的宗教活动场所数量惊人的达到了一万三千多所,这实在是一个庞大的数字。
帝王礼佛,衍生出来两件事儿。
(北魏时期的佛造像)一来,皇帝整天忙着在青灯古佛间研习佛法,根本没有时间管理国家,于是干脆把权力下放到了自己的舅父,司徒高肇的手里外戚干政,由宣武而始二来,诸佛慈悲,皇帝天天吃斋念佛,养成了其人温良的性情,皇帝的心思十分纯善,认为北魏王朝“子贵母死”的制度太过黑暗,所以干脆废除不用。
子贵母死,即如果北魏皇室中的皇子被确立为太子,就要立刻处死太子的生母,以免后宫和外戚干预政事这事儿虽然早在西汉年间就有发生,但贯彻执行得最好的,当属北魏当上太子没了妈,成为皇帝没了爸看来皇帝时常自称寡人,实在是情有可原。
这种制度对防止外戚干政的确能起到作用,但对有关当事人来说,实在是有些过于残忍了魏宣武帝元恪育有三子,长子和幼子都早夭,所以太子的大位,就落到了次子元诩的身上延昌元年,公元512年,元诩被立为太子的时候,太子的母亲宣武灵皇后胡氏可是吓得不轻。
(北魏宣武灵皇后 形象)对这位母亲来说,这是十分矛盾的一方面,每个在深宫中诞下龙子的女人,都希望自己的儿子可以成为王朝未来的主人,但另一方面,如果这个梦想得以实现,那么即代表自己被宣判了死刑胡皇后认为自己死期将至,但皇帝却对她十分留情。
宣武帝素来信奉佛教,在皇帝的眼里,确立太子而杀死其母,不符合自己的宗教信仰,何况自己和皇后多年夫妻,患难与共,实在不忍将其杀害,于是干脆废除了这项残酷的制度感谢上天,感谢帝王宅心仁厚,我们的主人公元诩同志没有失去自己的母亲。
四年春正月丁巳夜,即皇帝位。——《魏书》魏孝明帝元诩登基的时候,年仅六岁。六岁的孩子,别说当皇帝,上炕都费劲,所以元诩毫无例外地成为了一名傀儡皇帝,朝廷大权均由自己的母亲,已经升级为太后的胡氏把持。
(宋章献明肃皇后刘娥 画像)中国历史上有很多独揽大权的女政治家,唐朝有武曌,宋朝有刘娥,清朝有孝庄,乃至北魏历史上也有一个赫赫有名的冯太后她们自信,果断,能干,在各自的时代里用精妙的政治头脑和强硬的治国手腕,缔造出了属于自己的传奇。
但很显然,我们的胡太后并不是这块料这位因为先帝仁慈而侥幸免死的太后独揽大权之后干的第一件事儿,就是放权没办法,胡太后水平不够,无法独自治理国家,也无法成为小皇帝的榜样,更不可能再造文明冯太后和魏孝文帝那样的帝后传奇,所以胡太后只能把权力下放到北魏的宗室之中。
(魏孝文帝元宏 形象)于是,高阳王元雍和任城王元澄同志闪亮登场,成为了北魏朝堂里举足轻重的话事人任城王元澄掌握实权之后,还算安分守己,本本分分的工作,但高阳王元雍同志就不太老实了这位元雍同志有了权力之后不想着如何报效国家,反而开始大肆敛财,贪污腐败,几年时间,靠着搜刮民脂民膏,居然混成了北魏王朝的首富。
当权的大臣们都混的人五人六,总揽大权的胡太后也不能闲着啊,但胡太后已经是中宫之主,天子之母,赚钱这种事儿对她来说已经没有了太大意义,相比之下,胡太后更喜欢丰富自己的个人生活如何丰富个人生活呢?答案十分简单,那就是豢养男宠。
青春正二八,入了帝王家,现在先帝已死,胡太后是十分寂寞的豢养男宠,此事实在不耻,但胡太后不管那个,她不仅豢养男宠,还豢养了两个这两位男宠,分别是中书令郑俨和中书舍人徐纥魏孝明帝元诩年幼的时候,对这等自甘下贱的男女之事并不了解,但皇帝一天天长大,开始逐渐发现,自己正深处在一个水深火热的无间地狱中。
朝堂之上,皇亲国戚弄权,中宫之内,太后擅权,还养了两个男宠来给自己添堵,并且,胡太后把持朝政,完全架空了自己,在这样的境地之下,自己实在是难有作为五岁的皇帝没脾气,可十九岁的皇帝却早就血气方刚,想要拿回本来属于自己的主权。
元诩不是傻子,他知道自己必须要有所行动等是等不回主权的,想要临御天下,从胡太后的桎梏中脱离出来,只有自己争取机会于是,我们的元诩同志开始暗自栽培属于自己的帝党心腹,希望可以联合朝堂上的大臣,假以时日,发展壮大,必然能取胡太后而代之。
(魏孝明帝元诩 形象)这办法很原始,很简单,时常会遭到一部分史学家的耻笑,认为这位皇帝十分蠢笨,素无大才,才会落到这副田地对于这部分史学家,作者只想对他们说一句话,那就是:实在不行,你去试试是的,参考一下当时的环境,这已经是这位年轻的皇帝能做出的最好的,也是唯一的决策了。
皇帝有心在朝堂里栽培自己的势力,但我们的胡太后也不是吃干饭的皇帝安排大臣谷会做鸿胪左少卿,胡太后就找个由头把谷会给杀了,皇帝安排大臣绍达做鸿胪右少卿,胡太后又无端降罪,把绍达也给弄死了朋友们,魏孝明帝元诩和胡太后,并不是名义上的母子,而是血脉相连的亲生母子。
但在皇家,母慈子孝的故事并不存在皇位,是轮番争夺的皇位,权力,是染满鲜血的权力这对母子在权力的争斗中相互仇视,相互对垒,让这原本就寡淡的亲情越走越远逐渐成长起来的皇帝不耻太后的作为,想要拿回权力,而长期操控王朝大权的太后早已经习惯了临朝称制,独霸朝纲的感觉,绝对不会将主权交给别人。
哪怕,这个人是自己的亲生儿子。虎毒不食子,但胡太后却比老虎还要狠毒。武泰元年,公元528年。按中国独有的干支纪年法,是戊申猴年。
(拜占庭式建筑)这一年,拜占庭帝国最大的贸易城市安条克发生了一场史无前例的大地震,地震过后,曾经辉煌繁荣的城市化作了一片废墟和焦土,安条克荡然无存,失去了作为帝国经济中心的主导地位摩腊婆政权的国王耶输陀曼御驾亲征,打败了白匈奴政权首领摩酰逻矩罗的远征军,成功阻止了白匈奴人的地域扩张。
癸丑,帝崩于显阳殿,时年十九——《魏书》也就是在这一年,北魏胡太后指使自己的两位男宠,即郑俨和徐纥,毒死了年仅十九岁的魏孝明帝元诩皇帝死了,没有死于金戈铁马,开疆拓土的战场上,也没有死于繁重的政务工作中,更没有被权臣,抑或是权宦杀害。
皇帝之死,是他的亲生母亲一手造成的当年,魏宣武帝元恪垂怜胡氏的小命,为了救下自己的妻子,不惜破坏祖制,而如今,胡太后权欲熏心,为了握紧皇权,竟然对自己的亲生儿子挥动了屠刀这或许,是北魏历史上最黑暗的一天了。
当年魏孝文帝元宏缔造的强盛,繁荣,富庶的北魏王朝已经不再,取而代之的是,一个充满流血政治,没有任何人性,也不再讲究任何情分的修罗场。北魏,你还能,走多远?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